楼主: 林河
15993 35

[经济热点解读] 名人的故事(不断增加) [推广有奖]

  • 0关注
  • 3粉丝

黒手党 军师

博士生

8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60592365 个
通用积分
7.0890
学术水平
1 点
热心指数
2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28794 点
帖子
315
精华
1
在线时间
9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16
最后登录
2014-8-31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P>杨致远创办雅虎的故事</P>
<P>杨致远创办雅虎的故事已经成为互联网领域最老的传奇了。
误打误撞
1968年,杨致远生于台湾,两岁时父亲去世,他和弟弟由母亲抚养长大。母亲是英文和戏剧教授,她带领两个男孩举家迁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孩子寻求更好的成长环境。10岁时,他们定居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杨致远学习不算勤奋,甚至有点儿懒,但成绩却相当优秀。刚到美国时他曾有过一段学习黑暗期,第一天上课时,惟一知道的英文单词就是“shoe”(鞋)。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也融入了这个“异国他乡”。1990年,杨致远以优异的成绩进了离家不远的斯坦福大学。该校的电机系是硅谷神州的组成部分,他就选修电机工程,只花了四年就获得了学士、硕士学位。毕业时觉得自己还欠成熟,就留校从事研究工作。正好,戴维·费罗也留校从事研究。两人的邂逅和结交无疑是雅虎成功的关键因素。
杨致远和费罗是旧识。
费罗1988年毕业于杜兰大学,而且一度曾当过辅导杨致远的助教。一向全拿“A”的杨致远在费罗的判官笔下却居然只得了“B”,对此杨致远至今还发牢骚。后来两人同班听课,还在做业方面开展合作。以此为起点,两人成了最佳搭档。费罗内秀,喜沉思,而杨致远活跃,是社团中的领袖。费罗善于在屏幕上整理资料,有一种“只要在终端前,就能统治全世界”的感觉。费罗的实验室像个被暴风肆虐的地方。而杨致远的住所比较干净,但在电脑的操作上,却没有费罗有规划。两人的实验室相邻。不久,两人报名去了日本。在那里两人都成了外国人,友谊与日俱增。
回到斯坦福,两人在一辆学校拖车上成立了一间小型办公室。恰在这时他们迷上了互联网。每天,他们有数小时泡在网上,分别将自己喜欢的信息链接在一起,上面有各种东西,如科研项目、网球比赛信息等。雅虎就从这里发展起来。开始时他们各自独立地建立自己的网页,只是偶尔对彼此的内容感兴趣才互相参考,渐渐地他们链接的信息越来越广,他们俩的网页也就放在了一起,统称为“杰里万维网向导”(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杰里”是杨致远的英文名。他们共享这一资源。
搜集的网站越来越多,两人就分类。每个目录又容不下时,再细分成子目录,这种核心方式至今仍是雅虎的传统。不久,他们的网站招来了许多用户。人们纷纷反馈信息,还附上建设性意见,使内容更加完善。“要不是有这么多外来的回应,我们就不会继续下去,更不会有今天的雅虎”。到1994年冬,两人忙得连吃饭、睡觉都成了奢侈,学业也扔在了一边。他们开始着手网站的商品化。
当时,网上有许多竞争者,如WebCrawler、Lycos、Worm、Infoseek等,这些网站都靠软件自动搜索起家,虽范围广泛,但不准确。而雅虎则纯粹是手工制品,搜索准确,更加实用。实际上到1994年年底,雅虎已成为搜索引擎的领导者。
95年的一个夜晚,杨致远和费罗翻着韦氏词典,为他们的“产品”编造的名字。其中"Ya"取自杨致远的姓,他们曾设想过Yauld,Yammer,Yardage,Yang,Yapok,Yardbird,Yataghan,Yawn,Yaxis等一系列可能的名字,突然间,他们想到了Yahoo这种字母组合,然后迅速翻开手边的韦氏英语词典,发现此词出自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记》,指一种粗俗、低级的人形动物,它具有人的种种恶习。
这个词显然不太雅,但仔细一琢磨,“反其义而用之”。在强调平权的因特网上大家都是乡吧佬。为了增加褒义色彩,后面加上了一个感叹号,于是就有了“Yahoo!”。“没错,太好了,就是它了,这简直是神谕(oracle)!”
初闯商海
杨致远和费罗一方面累得苦不堪言,另一方面为自己突如其来的成功欣喜若狂。他们发现历史赋予的难得机会终于到来了:网景公司的导航器测试版刚刚发行,HotWired也开通了网络广告站点,通过网络赚钱的时机开始成熟。
第一个找上门的公司是路透社,路透社市场部副主任泰森( JohnTaysom)一次外出,在一家地方报纸上读到有关雅虎的消息,产生了兴趣,他以后在网上经常光顾雅虎网址。泰森迅速认识到“雅虎”消除了距离的远近,架起了用户与其欲寻找的信息之间的联系,路透社可以利用它扩大自己的影响。杨致远对泰森说:“如果你们不找我们,我们可能也要找你们。雅虎不仅只是一个目录,这还是一种媒体资产。”
路透社与雅虎是朋友,但不是伙伴,合作过程中雅虎并未得到多少实惠。聪明的杨致远认识到,必须自己制订一个周密的商业计划,以我为主通过广告赢利。杨找到自己的老同学布拉狄(Tim Brady),他此时正在哈佛商学院读书。杨和布拉狄参考HotWired公司发布广告赢利的经验,迅速起草了一份商业计划。带着这份计划书,他们到处寻找风险投资者。
他们一边维护日益膨胀的网络资源,一边寻找商机,每天只睡4个小时。杨致远回忆说:“这项工作很艰苦,但充满了乐趣。有时我有一种从悬崖上跳下的感觉,有时像置身于电影《塞尔玛与路易斯》,不知结局怎样。我们想用网络做一切,也许什么也做不成。但我们不在乎,我们不会失去任何东西。”
杨致远找到了红杉(Sequoia)资本公司,它是硅谷最负盛名的风险投资公司,曾向苹果(曾引导过个人计算机革命)、Atari(视频游戏工业的领袖)、奥拉克(大型数据库供应商)、Cisco系统(网络硬件商)等公司投资。但红杉公司的莫里兹( Mike Moritz)起初有些犹豫,因为雅虎实在太与众不同了,与“网景”的情况还不一样,雅虎本身只是“在网上提供服务”,而且是免费的,其商业潜力在哪里呢?
至今,莫里兹回忆起1995年1月走访“办公室”的情景,还津津乐道:“那里真的可以说是一片狼籍。比萨饼盒扔得满地都是,高尔夫球棒随随便便地搁在角落里,电话机扔在地板上,整个屋子里连张椅子都没有,满屋子黑乎乎的。我觉得杨致远和费罗大概连白天黑夜都分不清了。”
不过,莫里兹并没有被吓跑,杨致远和费罗最终是他相信,“这几个小子的确有眼力,抢先占据了网上的有利位置,如果发展顺利,其战略优势十分明显。”1995年4月红杉投资雅虎近200万美元。它是雅虎的首家风险资本投资者,也是唯一的风险资本投资者。现在,红杉的股本已升值到了34亿美元。“其余的一切都已经成为历史了。”他们说。
随后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简称AOL)找上门来,这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在线服务公司正好缺少一个搜索引擎,希望雅虎能担此重任。美国在线的用意是收购雅虎,使杨和费罗都成为他们的雇员,保证可以让他们成为富翁。但也威胁说,如果不出售雅虎,他们将扶持另一家引擎公司挤跨雅虎。
两个人经过慎重考虑,拒绝了AOL。他们要自己经营雅虎,这不完全是赚钱的问题,雅虎是一项自己精心哺育的事业,创建和维护雅户是一种乐趣,他们就是自己的主人。此外他们还担心把雅虎出售给AOL,最终也许会葬送雅虎。
随后杨致远又与MCI、微软以及CNet谈判,但只得到网景公司的资助。网景公司的马克 安德森当时非常喜欢雅虎的网站目录,1995年1月,他把网景浏览器一个最重要的按钮--网上搜索指向了雅虎。当网景浏览器的用户按那个按钮时,他会被自动地带到雅虎的网站。网景浏览器的成功使得雅虎迅速名震互联网。
AOL最后收购了WebCrawler(一家很早便从事索引搜索服务的公司),AOL和BNN(AOL收购的一家因特网服务供应商)的浏览器都指向它。但与雅虎相比WebCrawler缺乏特色,其影响江河日下。
我的钱都在纸上,1995年4月,在红杉的资助下,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资产约400万美元。同时“水杉资本”还找来了一位合适的总经理人选--蒂姆<I>&#</I>8226; 库格,也是斯坦福的校友。由库格来负责管理事务,费罗和杨致远就可以专注于研究工作。后来费罗负责技术开发,杨致远负责对外公关。
当然,雅虎最具价值的还是杨致远和费罗。杨致远比较外向,时常沉湎于过去。费罗正好相反,很内向,总是尽量婉拒记者的采访。“他们确实非常无私。”埃伦
斯米弗如是说。他是雅虎公司的元老,商业开发和战略策划副总裁。“即使最近招募来的员工也觉得无拘无束,敢敲门进去和他们聊天。”同事们认为杨致远是个精力充沛、敏感的预言家,而费罗则是雅虎的灵魂,事无巨细,考虑周全。
1995年秋雅虎不得不展开第二轮投资战,此前虽有不少广告收入,但转化为现金的数量极有限。这时日本的一家大财团Softbank开始向雅虎投资,这使杨致远的公司走向了新阶段。 Softbank是通过红杉公司认识雅虎的。杨致远得知Softbank要投资非常激动,这正是在日本创建日本本土雅虎的最佳时机。
1995年11月Softbank最终买下雅虎5%的股份(后来又大幅度增加)。两家公司迅速成立合资的日本雅虎公司。雅虎第二轮投资的落实使其有能力扩大服务项目,并成功地应付一些不利的现实情况。网景的导航器不久就将“因特网目录”按钮的缺省配置转而指向雅虎的竞争对手Architext,而导航器的第二个按钮“因特网搜索”长期指向InfoSeek。杨致远开始与网景讨价还价,网景提出一项建议:"搜索引擎按字母顺序排列。
“这是最损的建议了,因为雅虎引擎以字母Y开头!网景的变故使雅虎的信息检索流量减少10%,但雅虎很快度过了难关。此时Softbank已大举向因特网进军,仅向雅虎就投资6000万美元。
1996年3月7日,雅虎股票正式上市,虽然它的两大对手Lycos、Excite已抢先上市,但这一天仍被评为“华尔街盛事”。4月12日正式交易,正值周五。股票最初定价13美元。但交易狂热,平均每小时转手6次之多,一度飙升至43美元,最终以33美元收盘。雅虎市场价值达到8.5亿美元,是“水杉资本”投资时的200倍。
1996年4月,第一个雅虎国际版--雅虎日本站成立,之后法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等雅虎分站相继问世。第一品牌的效应逐渐呈现,但杨致远并不热衷于各种预测。他表示自己绝对会与雅虎一起奋斗至少五年以上。“我很喜欢目前的工作,我甚至不把它当成是一份工作。”
“将原本是技术性、电脑狂的世界,和大众媒体结合在一起。我认为费罗和我及我们的工作小组是第一批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人。”
“我们就像第一个从直升机跳下来滑下雪坡的人,也好比是登陆月球,虽然我没有真正经历过,不过我相信那种感觉一定很棒。”
“当我们创业时,就知道我们两人中谁也不会当CEO,我们知道两人谁也不会听对方的,因此我们得有第三方来仲裁。”他们准备找一个职业CEO。有人敲门了,但他说:“我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改掉名字。”两人一听,马上开门送客。如今,他们的头衔均为“雅虎酋长”(Chief Yahoo),同是公司的第一“门户”。
“如果我们是为了钱,那我们可能早早就将雅虎卖掉了。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我每天都会在收盘时看一次股市行情,但我却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股票。我还不满30,我还不需要钱,也不想钱,更不想交锐。我的钱都在纸上,全是股票,数目很大,看起来都不相信是真的。”
大起大落
1996年第二季度末,每天已经有200万网民造访雅虎,累计每天1400万次。其中有75%是回头客。但杨致远并不满足于仅仅拥有一个可以吸引回头客的品牌。他说,“如果我们是个软件工具公司,就会被微软挤垮,如果我们是一个出版物,就像《时代》周刊一样有一批忠实的读者,那么就会长期发展下去。”
杨致远此时已经意识到,搜索引擎只是新媒体的冰山一角,他认为要让用户光临,必须不顾一切地宣传品牌。对这一宗旨,他几乎达到狂热的地步。一开始就斥资500万美元做电视广告,成为当时公司开出来的最大一张支票。股票报价、地图、聊天室、新闻、天气预报、体育新闻、黄页等,让用户目不暇接。
 1996年第一季度,雅虎与竞争对手Infoseek、Excite、Lycos相比,每天的访问量就超过对手的两倍。1997年年底,日均访问量达到9000多万人次,比所有对手访问量的总和还要多。连Infoseek的老板也不得不承认,雅虎已超越其他对手。的确,雅虎已今非昔比:公司有不少令人敬仰的管理人才,有一套完整的营销策略,最重要的是还有1亿美元的现金。一位分析家说:“雅虎在很多方面都已经领先同行,把它与其他的搜索引擎相提并论是不恰当的。”
1997年,雅虎收入6700万美元,亏损2300万美元。从账面上看,这完全是一个失败的公司。但是在互联网上,它却是最大的明星。市场价值超过网景,升至28亿美元。1997年第三季度,雅虎的市场价值首次超过浏览器大王网景。
雅虎成了华尔街的宠儿,杨致远的财产也水涨船高。当然,最大的快乐不是金钱。“最让人感觉良好的是你每天都在改变着世界。你每天早晨起来问:‘我起来干什么?’然后你就觉得如果你不去工作,雅虎可能就会出问题。我们当年建立的小小网站现在每天都有千百万人使用,每当看到这情形,我们就会说一声:‘哇!’甚至打个寒战。这真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
1998年《福布斯》杂志推出高科技百名富翁,杨致远以10亿美元的财富跃居第16位,超过了冠群CEO王嘉廉,成为高科技中的华人首富。
1999年,杨致远和费罗已成为网络媒体公司的舵手,公司市场价值高达390亿美元,而杨致远的纸面财富达到75亿美元。
“或许我这么说有点怪,但是,我确实觉得自己还没有取得成功。”杨致远说。“我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所以,我应该继续保持谦虚、执着。”
“我们很少有时间反思我们所做的一切。但是,一旦有时间,我就会注视着在雅虎与我共事的伙伴们。看着他们,我就感到自豪、满足。”
随着网络股票和全球经济的放缓,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遭遇最惨重的打击,作为互联网第一象征的雅虎自然首当其冲。2000年,雅虎在股价创下237.5美元历史最高值后,开始急转直下。
 2001年1月,雅虎劲敌美国在线宣布收购传统媒体巨头时代华纳公司。媒体世界的星座因此重新排列,雅虎的地位开始动摇。对广告收入的过分依赖将雅虎置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因为.com广告客户像流星一样消失,企业客户为在线广告的付费又大幅削减。在接下来的13个月里,雅虎管理层又做出了一系列包括并购eBay失败在内的错误决策,导致雅虎的销售收入在2001年第一财季锐减42%,为1.8亿美元;同时雅虎市值从最高峰猛降92%,跌为110亿美元。公司公布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裁员--裁掉大约400人,剩余3100人。
由于雅虎失误,人们纷纷谴责CEO蒂姆-库格和首行运营官杰夫-马利特,惟独杨致远躲过了批评,因为人们把他看做雅虎的亲善大使。饱经忧患的董事们于2001年2月27日举行董事会。会上,杨致远提出新任CEO的候选人特瑞-塞梅尔。
2001年5月1日,塞梅尔接手雅虎,正式开始执掌雅虎的命运。
事实证明,杨致远的决策是正确的。2002年,塞梅尔使连续六个季度没有盈利的雅虎迎来了盈利的曙光,并且让雅虎调整方向,重振雄风。雅虎最新的财报显示,在2004年3月31日结束的季度中的营业额为4 亿 9790 万美元,每股收益为 11 美分。
杨致远表示,创业的路途很艰辛,也曾几度想要放弃,很多人在媒体上只看到他微笑的样子,其实私底下他并不喜欢笑。他个性很好强,每天只要睁开眼都在网上,每天睡觉的时间不到5小时,而且花了很多时间与员工沟通。这种生活让他怀念起学生时代,每天可以睡饱十几小时的觉。
以至于当有记者问他退休以后想做什么,杨致远的回答竟然是“多睡点觉”。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30 16:35:3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America sequoia 加利福尼亚州 风险投资公司 ONLINE 英文单词 互联网 杨致远 圣何塞 雅虎

沙发
林河 发表于 2005-4-30 16:3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数学怪才纳什的传奇人生

每天的下午茶时分,在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大楼的休息厅里,可以见到一个头发灰白、双眼深陷、不时在一张纸上潦草地写写画画的人。看着他,很难想象这个30年前就看似行将就木并一直生活在贫困中的人,是一位数学天才、诺贝尔奖得主。

  他的世界里满是魔鬼、武士、纳粹和先知,他觉得自己一直生活在拿破仑、撒旦或是提坦巨人的威胁下。他对世界的毁灭和自己的死亡有深深的恐惧。他目光空洞地四处游荡,认识只有自己才真正明白世界的真相,而其他人都生活在幻象之中。他担心自己随时会被其他人杀害,因为自己是“通晓天机的人”。他的名字是小约翰·福布斯·纳什,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怪异的天才

  “我作为一个被法律承认的人是1928年6月13日在西弗吉尼亚布卢菲尔德开始的。”纳什在为了领取诺贝尔奖而写的自传是如此开头的。像所有的天才儿童一样,儿时的纳什是一个性格孤僻,成天着迷于做各种实验的孩子。他的父亲是一位电子工程师,总是能解答纳什提出的各种问题。纳什最喜欢的一件礼物《康普顿插图百科全书》也是来自父亲。他的妹妹玛莎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时说:“当我和我的朋友外出的时候,总是要担起带上哥哥的任务。不过我觉得这并不能让我那古怪的哥哥变得容易相处些。”

  他的老师并没有留意到他的学生的出众之处,相反,老师们并不喜欢纳什的不合群和反复无常的性格以及对权威的不尊重。对于那些与众不同的人,人类社会总是显得很残忍。

  在纳什的青年时代,他的这种感觉应该尤为强烈。他总是成为人们嘲弄和取笑的对象,因为他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拙于社交。他奇怪的举动让他饱尝了众人的白眼。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位“无所不知的人”——别人这样称呼纳什——越来越高大和强壮。他的谈吐尖锐,受到周围人的崇敬。毫无疑问,他认为自己是个比别人都高明的天才,并对他认为不如他的人不屑一顾。

  纳什在卡里基理工学院——如今的卡内基大学——就学的时候,一位教授将纳什称为高斯第二,以此来形容这个学生的数学才能。纳什来到卡内基理工学院是为了成为一个工程师,但最后他却在这所学校成为了一个数学家。

  他的同学认为他是个社交能力极端不发达的人。孤僻、怪异、有距离感。但是没有人敢于和纳什发生正面冲突。大家不但害怕他的坏脾气,也害怕他的强壮。和他超乎常人的智力类似,纳什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

  1947年3月,纳什遭遇了一生中首次重大失败。他参加了当的威廉·洛厄尔·帕特南数学竞赛。这是一个为大学在校学生举办的数学比赛,也被认为是让自己的名字在数学界出现的好机会。但是纳什输掉了这场竞赛,他没能进入前5名。对于一个将来的数学家来说,这是一个彻底的失败。

  思想自由舞蹈

  1948年,纳什从数学系毕业,并得到了去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歇根深造的机会。纳什本人向往哈佛。但是由于在帕特南数学竞赛中的失败(至少纳什一直这么认为),哈佛提供给纳什的奖学金是各所大学中最少的。最后,凭着推荐信中一句“这个学生是个天才”,纳什来到了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的环境非常适合纳什。这个1933年成立大学城的小镇中聚集了众多著名的科学大师:罗伯特·奥本海默、爱因斯坦、冯·诺伊曼、诺曼·斯蒂恩罗德……1948年,纳什来到了这个满是哥特式建筑的小镇,来到数学系的红砖大楼中攻读博士学位。当时数学系的主任是俄国移民莱夫谢茨,他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双手和前臂。

  莱夫谢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而当时人们对纳什的评价是:“天空都不足以容纳他的独立性”。在这所学校中,学生唯一必须出席的课程是每天下午三点钟的下午茶。在那里,教授和学生们讨论数学,说着有关数学的笑话,谈论各种最新的数学研究成果,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评价每个学生的能力。要获得这所学校的学位并不容易:或是成功,或者被淘汰。

  在这样一个鼓励思考和异想天开被认为是天才的象征的环境中,纳什的精神开始了自由的舞蹈。他对所有的学科都感兴趣,并利用下午茶的时间充分展示自己:谁都无法忽视他的存在。他甚至曾经造访过爱因斯坦,向他讲述自己对于重力的看法。在一个小时的讨论之后,爱因斯坦对纳什说:“年轻人,你应该来学一点物理。”最耀眼的数学家

  纳什没有遵从他的建议。他认为只有学习数学才能令他重新发现自己。1949年纳什开始研究被当时数学界人士认为是丑姑娘的对策理论。对策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1944年,诺伊曼和摩根斯顿共同撰写《对策理论与经济行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系统对策理论的诞生。在诺伊曼和摩根斯顿眼里,经济是一种完全科学性的行为,需要数学理论对它进行规范。

  纳什的行事原则是,正确地提出问题,然后找到唯一的解决之道。他的第一项科学研究,即是在现代经济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对策论数学。1950年,纳什发表了他的“非合作对策”博士论文,提出了诺伊曼的合作对策论相对立的观点。纳什在论文中引入了著名的“纳什平衡”理论,对有混合利益的竞争者之间的对抗进行了数学分析。纳什向诺伊曼提出他的理论,但是被简单地认为是“对已完善定理的新译法”。但诺伊曼这一回却是大错特错,纳什的非合作对策论,不但奠定了对策论的数学基础,而且在后来得到了商业策略家的广泛应用。

  1950年,纳什进入兰德研究所工作,这是中央情报局设在圣莫尼卡的一个战略研究机构,雇佣数学家推行冷战时代的对策理论。在军事目的与科学行为相混合的兰德研究所,纳什独特的才华和行为并没有引起上层的足够重视。这年秋天,纳什回到了普林斯顿,决心将全部的精力放在纯粹的数学研究上。纳什需要证明自己的天才,同时他不想让对策理论在人们眼里变得无足轻重。于是他证明了一个几乎无法证明的几何定理。获得了同事的一致尊敬。随后几年中,纳什继续留在普林斯顿和兰德研究所工作。

  但纳什对科学的最大贡献产生于他193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期间,一位同事刺激他说:“既然你如此聪明,为什么解决不了变数问题?”6年后,纳什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他甚至掌握了一些关于水面被打破、原子运动和地震活动的方程式的重要结果。纳什因此被《财富》周刊评为最耀眼的新生数学家。

  与疾病做斗争

  在这些年,纳什的个人生活一直很平静。1954年,纳什失去了他在兰德的工作,因为警察在一次公元里搜捕同性恋的行动中发现并逮捕了他,那时纳什与几位“特殊朋友”保持着联系。但纳什并不只是同性恋,而是双性恋者。他与一位叫埃莉诺·施蒂尔的美丽女子的关系显示了纳什性格中这黑暗残酷的一面。

  埃莉诺爱上了这位麻绳理工学院富有魅力的光彩夺目的老师,但纳什看不起这位姑娘。他骂她白痴,并经常让她感到自己低人一等。埃莉诺怀孕后,以为纳什会跟她结婚,但她的希望最后落空了。当他们的儿子约翰·戴维·施蒂尔出生后,纳什对这个孩子有过一阵着迷,但拒绝让他姓自己的姓,并坚决不付分娩的费用。回到家后,纳什对这母子俩不理不睬,埃莉诺别无他法,只得离开。但纳什与埃莉诺时而甜蜜,时而冷漠的关系还是持续了4年。

  对于女人来说,纳什的魅力不可抵挡。与埃莉诺的关系结束后,纳什开始与一位叫艾丽西亚.拉尔德的女学生约会。他们之间的爱是性别和才智上的互相吸引。两人于1957年结婚,这时候艾丽西亚盼望着生个孩子,而纳什则开始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而努力。

  然而,就在纳什30岁,即将成为麻绳理工学院高级教授的时候,他的脑子出现了可怕的问题,经医生诊断,纳什得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一天早晨,纳什拿着一份《纽约时报》走进办公室,对着空气说,报纸头版左边的文章里包含着一条来自另一个星球的数字信息,只有他能破解。而在家里,纳什不断地威胁艾丽西亚。最终纳什的家人和朋友决定将他送进医院治疗,但是他们尽量避免伤害纳什脑子的疗法。

  纳什的病情在好转与复发之间反反复复。艾丽西亚试尽了各种方法,而纳什也在深爱他的妻子的鼓励下,顽强地与疾病做斗争。这位天才生命的后来几十年就在医院、医药、孤独和数学研究中度过。即使是处于病魔的重压之下,纳什仍然被他那令人兴奋的数字理论所驱使者。在这段艰难的时期,纳什的名字开始频频出现于各个地方:关于经济和生物演变的论文,科学政治理论和数学发现,硕果累累。绝对是通过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继续着他的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使用道具

藤椅
林河 发表于 2005-4-30 16:4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经济学家介绍----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1906-1908年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1908年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1909年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1911-1944年任〈〈经济学杂志〉〉主编,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1942年被进封为勋爵,1944年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1946年猝死于心脏病,时年63岁。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凯恩斯出生于萨伊法则被奉为神灵的时代,认同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就能维持资本主义的观点,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货币理论。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他感觉到传统的经济理论不符合现实,必须加以突破,于是便有了1933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后简称《通论》),《通论》在经济学理论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以萨伊法则为核心提出了充分就业的假设。认为可以通过价格调节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把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排除在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之外。〈〈通论〉〉批判萨伊法则,承认资本主义社会中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正式把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第二,把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凯恩斯〈〈通论〉〉的中心是研究总就业量的决定,进而研究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总就业量和总产量关系密切,而这些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凯恩斯〈〈通论〉〉中认为有效需求决定总产量和总就业量,又用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来说明有效需求的决定。在此基础上,他说明了如何将整个经济的均衡用一组方程式表达出来,如何能通过检验方程组参数的变动对解方程组的影响来说明比较静态的结果。即,他总是利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关系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其他宏观经济问题。

  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凯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即,假定生产设备、资金、技术等是不变的,从而总供给是不变的。在此基础上来分析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把存在失业的原因归结为总需求的不足。

  第五,对实物经济和货币进行分析的货币理论。

  传统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两部分,其中,经济理论分析实际变量的决定,而货币理论分析价格的决定,两者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二分法。凯恩斯通过总量分析的方法把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生产货币理论。用这种方法分析了货币、利率的关系及其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把两个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

  第六,批判了“萨伊法则”,反对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明确提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主张。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赞同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而凯恩斯却反对这些,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他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目标;他的这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思想后来成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后来的宏观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凯恩斯的《〈通论〉》的基础之上的。

  毫无疑问,凯恩斯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敢于打破旧的思想的束缚,承认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首次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对整个宏观经济学学的贡献是极大的。

  凯恩斯不仅是经济学理论上的天才,而且还是位大胆的实践者。虽然说来容易做来难,但他仍然不顾风险,亏了再赚,毕竟技高一筹,果然名利双收。

  在伦敦的一个早晨,一个男子已经醒了,但他仍躺在床上、衣衫不整。他在和他的经纪人通话,为他自己、一所大学、一个辛迪加的巨大投机业务作决定。

  这人就是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男爵,他不但开辟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阵地(他的两本主要著作给他带来了巨大且历久不衰的声誉),还担任过大学司库和剑桥大学学监、政府官员和顾问等。凯恩斯男爵还是一位富有的投资者。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影响了几代人,在目前的经济政策制定中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将继续影响未来若干年的经济思想。

  经济学学者们总是这样介绍凯恩斯:他从小聪明,是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与俄国的漂亮芭蕾舞演员结了婚,担任过国王和总统的顾问。在业余时间,他为自己、为剑桥大学进行货币和商品投机,并取得很大成功。但事实上,这些内容中很多纯粹是编造出来的,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

  凯恩斯的祖上是英国的贵族,他父母在剑桥大学任教。凯恩斯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他们在他身上付出了很多,也对小凯恩斯寄予了很高期望。凯恩斯果然不负所望,从伊顿中学(泰晤士河边的著名预备中学)毕业,就取得了国王学院(剑桥大学)数学和经典著作的奖学金。1905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并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06年凯恩斯通过公务员考试,到外交部的印度办公室工作。两年后,申请国王学院的数学研究员职位,但没有成功。

  不久,剑桥大学向他提供一个教学一般经济学的研究员职位,这个职位一直保留到他去世。凯恩斯主讲的众多课程中有一门是每周一次的关于印度货币和金融方面的课程。不久,凯恩斯专门研究货币、信用和价值。这段时间,他也写了一些书,主要是在概率论方面,他的经济学方面的第一部著作是《印度的货币和金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社会上普遍担心出现金融危机,作为货币问题专家,凯恩斯去财政部任职。他的首次努力是去说服首相劳合·乔治保持黄金储备。到战争结束时,凯恩斯已在财政部树立了牢固的地位,并被派到国外处理一系列的金融问题。当和平会议在巴黎举行时,凯恩斯代表英国财政部参加了和谈。和谈结束后,凯恩斯从财政部辞职,撰写了《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这本书中描述了一些当时著名人物的事情.  

华特·利普曼把凯恩斯的著作编成一个系列,凯恩斯承担出版费,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著作在爱丁堡印刷,用船把它运到伦敦,途中船不幸失事,2000本《和平的经济后果》被海水冲到丹麦海滩。按丹麦法律,书在当地公开拍卖。这本书最后被译成多国文字,大约售出了14万册。

  凯恩斯是一个最会把理论化为实践的人,在撰书的同时,凯恩斯也从事货币买卖。根据他在财政部工作得到的经验和对战后德国的考察,他开始看好美元,看跌欧洲货币,并按10%的保证金进行交易,建立了一系列货币仓位。不久他赚了大笔利润,并就此认为自己能比普通人更好地看清市场的走势。

  1920年4月,凯恩斯预见德国即将出现信用膨胀,以此为理由,卖空马克。此前马克一直下跌,但现在开始反弹。4、5月间,凯恩斯自己损失了13125英镑,他任顾问的辛迪加也损失了8498英镑。经纪公司要求他支付7000英镑的保证金,于是他从一个敬慕者那里借来了5000英镑,又用他的预支稿酬支付了1500英镑,才得以付清。他承认,自己已经破产了。

  1921年,通过写作,凯恩斯的经济状况好转,又开始了商品和股票投机,交易都采用保证金交易方式。

  1924年,凯恩斯投资57797英镑,到1937年增值506450英镑,在证券业中建立了自己的声誉。此间,凯恩斯每年的平均投资复利收益率为17%,利润虽高,但仍然比不上保守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业绩。

  凯恩斯的官方传记作者说,凯恩斯在1937年放弃了投机,原因是他身体欠佳。实际上,那时他的病已经好了,而且身体不错,以致可以在接下来的9年里继续影响经济学和政治的发展。但近年来出版的传记指出,凯恩斯在1937年美国股市上损失惨重,考虑到第二次破产可能会损害他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的声誉,于是及时退出了投机行列。

  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凯恩斯谈到了他的投资哲学,我们可以恰当地称之为“选美理论”棗椦」善本拖裱∶琅谎ㄖ缴系浅?00幅候选美女照片,公众从中选出4人。然而,人们并不投票给他认为是最美的人,而是选择他认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最美的人。

  像许多伟大的金融家一样,凯恩斯在大事上十分大胆,敢于冒险使用大量资金以支持一个论点。但小事上,他非常保守。

  一次,凯恩斯和一个朋友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度假,他们让一群当地小孩为他们擦皮鞋。凯恩斯付的钱太少,气得小孩们向他们扔石头。他的朋友建议他多给点钱了事,而凯恩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回答道:“我不会贬抑货币的价值。”

使用道具

板凳
林河 发表于 2005-5-1 18:3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透视微软经营之道:解读“微软精神”和比尔·盖茨

“每天清晨当你醒来时,都会为技术进步及其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比尔·盖茨


全球软件行业领跑者的微软公司,它在技术上的突破一度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IT从业者以进入微软为荣,企业以微软为偶像。微软是怎样成就今天的微软的,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先生为《中国经营报》读者详解微软经营之道——企业文化。


  在微软的文化和价值观中,我认为五点对微软的成功最有帮助:(1)激情四射、迎接挑战,(2)自由平等、以德服人,(3)自我批评、追求卓越,(4)责任至上、善始善终,(5)虚怀若谷、服务客户。


激情四射 迎接挑战


  微软公司的经营宗旨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同样的道理,微软的企业文化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但是最能体现微软企业文化精髓的,还是比尔·盖茨的一句话,这句话多年后还是那么贴切:“每天清晨当你醒来时,都会为技术进步及其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

  当DOS刚取得成功时,微软就果断地决定要取代自己的成功产品,开始发展Windows。当Windows还远远没有成型时,微软又决定花大量的资源做Windows版本的Word和Excel。那时,DOS版本的Word 和Excel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而微软却把更大的投资放到Windows版本上,这等于是加倍了在Windows上投入的赌注。回顾这样的大手笔、大挑战,一位经理说:“如果Windows失败了,就没有微软这个公司了。”在Windows 之后,微软在Office、Windows NT、Internet、.NET等机会来临时,一次又一次地“把公司当做赌注”,并一次又一次地在重重挑战之下给公司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微软的精神可以从前景目标的演变中看出来。28年前,微软公司的前景目标是“让每张桌上都有一台个人电脑”。 今天,微软公司新的前景目标是“通过优秀的软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帮助人们发挥潜力”。

  公司一次次地面临重大挑战,一次次地推出成功产品,这一切都极大鼓舞了公司员工的士气,带给他们高度的满足感,让每一个员工“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为帮助人们发挥潜力”而激动不已。


自由平等 以德服人


  微软公司放权给每一个人主导自己的工作。公司没有“打卡”的制度,每个人上下班的时间基本上由自己决定。公司支持人人平等,资深人员基本上没有“特权”,依然要自己回电子邮件,自己倒咖啡,自己找停车位,每个人的办公室基本上都一样大。

  有一次,一些从中国来访微软的教授在等待听Jim Gray(发明数据库的著名科学家,图灵奖的获得者,加州研究院的院长)的演讲时,看见一个满头华发的老头趴在地上接电线,还以为他只是一名老工人。等他站起来时,大家却惊讶地发现,他就是演讲者Jim Gray。这些教授都很震惊,没想到连Jim这样的人都亲自动手接线装电脑。

  公司主张施行“开门政策”,也就是说,任何人可以找任何人谈任何话题,当然任何人也都可以发电子邮件给任何人。一个平等的公司可以降低公司内部的信息阻塞,增加所有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还能更早地发现公司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平等的公司可以说是微软发展的必备平台。

  一次,有一个新的员工开车上班时撞了比尔·盖茨停着的新车。她吓得问老板怎么办,老板说“你发一封电子邮件道歉就是了。”她发出电子邮件后,在一小时之内,比尔不但回信告诉她,别担心,只要没伤到人就好,还对她加入公司表示欢迎。


自我批评 追求卓越


  微软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自我批评。在科技呈指数趋势飞跃发展的今天,不愿意批评自己,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追求卓越的公司将面临灭亡。

  我认识一个刚加入微软的市场经理,他代表我们去参加一个商品展。回来后,他兴高采烈地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给整个产品小组。他说:“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在这个展览中获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十项大奖中我们囊括了九项。让我们去庆祝吧!”但是,他没想到,在一个小时内,他收到了十多封回信。大家问他:“没得到的是哪一个奖?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为什么没得到那个奖?我们得到什么教训?明年怎么样才能得到这第十个奖?”他告诉我,在那一刻,他才理解了微软为什么会成功。

  自我批评在公司早已被系统化。每一个产品推出后,会有一段特别时间空出来给产品团队做“post-mortem”,也就是系统化的“自我批评”。所有小组成员都会被询问,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每一个动作和决定都会被分析,结果将在公司公布,以帮助别的小组避免同样的问题,让公司的项目能越做越好。

  “微软开发了满意度调查软件,每年至少做一次员工满意度调查,让员工以匿名的方式对公司、领导、老板等各方面作回馈。

  除了自我批评,还要有能接受别人批评的胸怀,和改变自己的魄力。1995年,当比尔·盖茨宣布不涉足Internet领域产品的时候,很多员工提出了反对意见。其中,有几位员工直接发信给比尔说,你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当比尔·盖茨发现有许多他尊敬的人持反对的意见时,又花了更多的时间与这些员工见面,最后写出了《互联网浪潮》这篇文章,承认了自己的过错,扭转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同时,他把许多优秀的员工调到Internet部门,并取消或削减了许多产品,以便把资源调入Internet部门。当时,有些员工在某一天上班时,老板会告诉他:“我们的产品被取消了,因为公司需要我们做更重要的IE浏览器。明天起,我们整个部门将加入Internet部门。”那些批评比尔·盖茨的人不但没有受处分,而且得到重用,今天都成了公司重要部门的领导。在软件这个市场变化迅速的领域,调整企业方向对微软无比重要。


责任至上 善始善终


  公司和领导者有了关注的目标之后,还要有足够的责任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微软公司要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同时,这些目标必须是“SMART”的,也就是:

  ·S - Specific (特定的、范围明确的,而不是宽泛的)

  ·M - Measurable (可以度量的,不是模糊的)

  ·A - Attainable (可实现的,不是理想化的)

  ·R - Result-based (基于结果而非行为或过程)

  ·T - Time-based (有时间限制,而不是遥遥无期的)

  只有每个人都拥有了明确的目标,并可以随时检查自己是否达到了预先设定的目标,公司员工才能在工作中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

  微软公司要求部门和员工制定的目标必须是可分享的,即,每个人都应当通过某种渠道,如公司的内部网站等将自己的目标公布出来(当然,某些需要保密的工作目标除外)。这样,当某位员工对领导或其他员工的工作方式不理解的时候,就可以去查看对方的工作目标,以寻求最好的沟通和理解。

  除了针对目标、结果的负责,公司更需要在决策方面有负责的框架。在微软的“决策制定框架”下,每一项重要决策都有一定的制定流程和人员角色划分。每一个决策流程的推动人很自然地就是决策的责任人。对该决策有支持和认可权利的人是决策的审批者。对该决策进行核查、提出支持或反对意见的人是决策的复核者。在整个决策流程中,虽然复核者可提出反对意见,但审批者仍拥有决策的最终决定权。有了这样的框架,公司的决策流程更加清晰,人员责任更加明确,决策不会被轻易拖延或推翻,决策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虚怀若谷 服务客户


  微软公司对技术相当重视,对合作伙伴和客户也同样重视。作为软件平台公司,合作伙伴和客户都是公司的命脉。微软公司在价值观中强调,所有员工都要信守对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承诺,而且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的技术特性,还更要关注客户和合作伙伴最需要的功能。

  微软的大企业产品部鼓励每一个员工在加入公司的前几个星期到技术支持中心工作,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无论一位员工的资历有多深,公司都希望他经过最基层技术支持工作的锻炼,能理解客户的困难。在大企业产品部的近一万名员工如果以前没有做过技术支持工作,在公司就没有晋升过某一级别的机会。

  除了要求员工悉心聆听客户意见之外,微软的软件也会自动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

使用道具

报纸
发表于 2005-5-1 21: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长了

使用道具

地板
nie 发表于 2005-5-2 11:0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支持一个
天下滔滔,我看到象牙塔一座一座倒掉, 不禁为那些被囚禁的普通灵魂感到庆幸, 然而,当我看到, 还有少数几座依然不倒, 不禁对它们肃然起敬, 不知坚守其中的, 是怎样一些灵魂?

使用道具

7
terry 发表于 2005-5-2 12:3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慢慢看~~

使用道具

8
masquake 发表于 2005-5-2 12:5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领袖中的领袖——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
1936年出生于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年幼时经历过纳粹的残暴统治,1956车逃离祖国,辗转到达纽约,后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1968年入主英特尔公司,1976年成为首席运营官,1987年接任英特尔公司总裁,1997年成为英特尔董事长。
主要业绩
●1996年英特尔实现销售售额208亿美元,纯利达到52亿美元。
●1987~1997年10年间,格鲁夫领导英特尔公司每年返还给投资者的回报率平均高于44%。
管理精粹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安迪·格鲁夫名言。
●“要想预见今后10年会发生什么,就要回顾过去10年中发生的事情。”
安迪·格鲁夫谈未来。
“在过去5年中,安迪·格鲁夫重新定义了英特尔公司,使之从制造商转变为业界领袖”。                           商业周刊 1995 199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 12:53:37编辑过]

使用道具

9
林河 发表于 2005-5-2 13:2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斑竹亲切慰问!

谢谢网友画龙点睛!

使用道具

10
林河 发表于 2005-5-2 13:2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爱因斯坦简介

爱因斯坦(1879~1955)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的乌尔姆,父母都是犹太人。他12岁时,阅读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原本》,被深深地吸引。16岁时写出第一题为《关于磁场中的以太的研究现状》的论文。1896年夏,考入瑞士苏黎士工业专科学校,1900年毕业。1902年进入伯尔尼瑞士联邦专利局,负责对专利的技术审查,一直任职到1909年。他在那些年是最富有科学创造性的。1905年3月到6月他接连发表四篇重要论文,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辐射量子论、分子运动论、布朗运动理论等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引起物理学理论基础的重大变革。

1909年经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推荐,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3年回到德国,在柏林大学任教,并成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而迁居美国,定居在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应聘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40年加入美国籍,以后一直在普林斯顿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工作,直至逝世。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中都有重大的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创立了相对论和对发展量子论的贡献。

1905年6月完成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中,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承认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率是恒定的(即不随发光物体的运动状态而改变),而且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自然定律都是相同的,那么就可以确定,时间和运动对于观察者说来都是相对的。相对论的建立,使人类对于空间、时间和物质运动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1916年,他发表了《广义相对论的基础》的论文,建立了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主要论述电磁现象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传播;广义相对论则主要研究引力理论。这个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引力的实质是由于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一空连续场的弯曲。他根据广义相对论,作出了光在引力场作用下会发生弯曲、水星近日点发生进动和引力场中的光谱线向红端移动的三大预言,以后都被实验观测所证实。1919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曾激动地说,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1905年3月,他发表《论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的观点》。在普朗克量子论的启发下,提出了光量子学说,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等等,在科学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

同年9月,爱因斯坦发表了题为《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有的能量有关吗?》的论文,提 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阐明质量是m的物体蕴藏着mc2的能量,为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1922年11月,他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授奖理由主要提到他在光量子论方面的贡献,因为当时对相对论是有争议的。

1929年2月,爱因斯坦发表了《统一场论》的论文。从此,他几乎把后半生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一研究中去,试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虽然,在这方面的研究,他没有取得成果,但他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法国物理学家郎之万在1931年说过:“在我们这一代的物理学史中,爱因斯坦的地位将在最前列。他现在是,并且将来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

爱因斯坦对事物不满足于现在的结论,不墨守陈规。他曾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穷根究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我不过是保持了自然界表示“诧异”(或译)‘惊奇’的能力。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沿着牛顿的道路继续前进时,我却试图走另外的路。”这正是使他成为自然科学伟大革新家的最可贵的品质。

爱因斯坦病危之际,留下遗嘱:死后不举行公开葬礼、不建墓、不立纪念碑。遗体火化后,骨灰撒向大地。 1955年4月18日,他在普林斯顿逝世,终年76岁。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