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leric
12603 21

[学术论文讨论] 论文研讨:土地替代教育——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家庭的教育选择 [推广有奖]

  • 5关注
  • 51粉丝

贵宾

副教授

3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360000 个
通用积分
387.5053
学术水平
294 点
热心指数
310 点
信用等级
226 点
经验
18027 点
帖子
530
精华
0
在线时间
5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16
最后登录
2020-10-4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这是发在北大经济学季刊2012年第一期的一篇文章,很有意义。 土地替代教育——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家庭的教育选择.pdf (738.01 KB)

先看一下摘要:土地与教育都能减少农村移民非农就业的收入冲击,因此可能会相互替代:土地为失业农村移民提供了返乡务农的选择,其功能类似“失业保险”;高教育让农村移民更可能找到稳定的工作,减少其失业的可能。使用CHNS数据,本文发现土地对教育的替代作用在各个地区都存在。并且在土地效率增加或教育回报减少时,土地平滑收入冲击的效果相对教育的效果上升,土地对教育的替代效应也相应增大。

数据:1989-2006

先谈一下本文的假说:本文提出了一种假说:在非农工作中,土地和教育都能够降低农村移民非农工作的收入冲击———土地为失业农村移民提供了返乡务农的选择;更高的教育程度让农村移民更有可能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减少其失业的可能———因此土地将抑制农户家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动机。
【个人意见:假说基本成立:农民教育程度越高,其持有土地的意愿越低。不过问题的复杂之处在于:这个假说是否具有普遍性?个人观点为,中部农民土地收益较低,该假说可能成立;但是在东部沿海呢?特别是江浙地区;另外东南部土地的征用过程,极大增强了中部和东北部农民对于土地增值的预期,很难说低教育程度的农民也会有东南地区的特征】

本文将其简化,分析农户家庭在一个无限时间的模型中,将如何规划继续就读、外出打工与辍学务农的几种选择。
设农户家庭在教育水平为e时单位时间学费为F,时间偏好为β且小于1。农户子女在每接受单位时间教育之后,都将面临辍学或继续就读的选择,其目标是最大化现值V(e)。在选择辍学后,农户子女便进入就业市场,不能继续接受教育,他将面临务工与农业生产带来的总回报S(e)。其中:
V(e)= max{βV(e+1)-F,S(e)}.
教育程度为e的未就业农户子女在每期开始将以概率P(e)找到工资率为w(e)的非农工作,即进城务工,进城务工的农村移民将家中土地以单位时间出租后,能够获得每亩土地ρ的地租。由于农村移民所从事职业较为不稳定,每名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户子女在每期结束会以U(e)的概率失去工作。失业以及未找到工作的农村移民将回乡从事一单位时间的农业生产。每一期农业生产将会为农户子女带来f(n)的收益,其中n为其拥有的人均土地亩数。


其余可以继续读论文。
本文对于模型部分的批判,集中在工具变量的选择上:滞后一期的收入。滞后值经常用于充当IV,但是看本文
“将可能内生的变量滞后一个时期相当于将1993年的非农收入占比值与1997年的辍学与否状态并列,这降低了非农收入占比与辍学决策两者相关的可能性”
【1993年的非农收入占比值难道不是影响1997年辍学与否的重要原因么?不过5年时间也基本可以用了】
【另外,我国1997年放开大学生就业,但一直到2000年,高中以上毕业生占总人口比例一直不高(参加中专大专毕业生还不错的就业情况),这是制度因素】
【2004年土地制度实行招拍挂,土地征用发生极大改变,这是制度变化,本文未考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城市化 CHNS数据 人力资本投资 大学生就业 北大经济学 教育 家庭

回帖推荐

wj198857 发表于2楼  查看完整内容

感觉有一个与教育公平有关的问题或许可以考虑进去。 由于中国特殊的教育制度,使得农村青少年所享受的基础教育服务的质量远远低于城市青少年。因此农村青少年可能需要付出比城市青少年多得多的努力才能取得相当的成绩,这种教育服务质量上的差异造成了农村青少年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比较劣势,也加大了其在人力资本投资净收益的风险。此时尽管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净收益的期望很高,但是净收益的方差也很大。相比 ...

791752004 发表于9楼  查看完整内容

本人一直在考虑现阶段土地在农村养老中的比重研究。个人认为:土地与教育在农村一前一后的角色,土地是一种保障,教育是一个投资。投资可以失败,但是保障不能失去。土地带给农民的不仅仅是几千元的收入,作为一种原料生产,土地的功能真的是太大了。

ppuubo 发表于20楼  查看完整内容

这篇文章,在国内,为什么很多农村孩子户口迁出了,现在想变为农村户口,其实是对农村土地的看重,未必土地能代替教育,也未必教育能代替土地,值得进一步的思考。。
已有 5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newfei188 + 1 精彩帖子
np84 + 40 奖励积极上传好的资料
zhangibt + 1 观点有启发
sunkai_bick + 60 + 36 + 4 + 5 精彩帖子
夸克之一 + 100 + 20 + 5 + 5 + 5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0  论坛币 + 56  学术水平 + 11  热心指数 + 10  信用等级 + 5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沙发
wj198857 发表于 2013-1-10 22:48: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觉有一个与教育公平有关的问题或许可以考虑进去。
      由于中国特殊的教育制度,使得农村青少年所享受的基础教育服务的质量远远低于城市青少年。因此农村青少年可能需要付出比城市青少年多得多的努力才能取得相当的成绩,这种教育服务质量上的差异造成了农村青少年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比较劣势,也加大了其在人力资本投资净收益的风险。此时尽管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净收益的期望很高,但是净收益的方差也很大。相比之下,经营土地或辍学外出打工虽然净收益的期望不高,但净收益的方差却小得多。风险规避型的农村家庭必然选择净收益方差小得多的经营土地或外出打工方式。实际上从高考情况来看,成绩较好的农村考生往往表现出背水一战的风险偏好型特征,而更多的成绩一般的农村考生则常有选择放弃参加高考等体现风险规避型特征的行为。
      因此,该论文所探讨的土地替代教育的关系很可能并不成立,诸种现象恰恰是中国社会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个直观体现。否则单单以土地预期收益因素难以解释中国客观存在的城乡受教育程度差距显著现象。毕竟中国耕种用途土地的预期年收益从来都远远低于城市非农部门劳动者工资年收益,特别是高教育程度劳动者的年收益。
已有 3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D508 + 1 + 1 精彩帖子
52beyond12 + 1 分析的有道理
sunkai_bick + 24 + 12 + 3 根据规定进行奖励

总评分: 经验 + 24  论坛币 + 12  学术水平 + 5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虽说无知者无畏,但不知道自己很无知却是最为悲剧的事情!

使用道具

藤椅
madaobuluo 发表于 2013-1-31 18:35: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xuexi

使用道具

板凳
虚心若愚 发表于 2013-1-31 20:03: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是有用

使用道具

报纸
jiriubby 发表于 2013-2-1 08:03: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地板
yxljhm 发表于 2013-2-1 16:17: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7
nanabaxia 发表于 2013-2-1 20:35: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理性看待

使用道具

8
dnq 发表于 2013-2-3 16:14: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血虚

使用道具

9
791752004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2-3 16:47: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本人一直在考虑现阶段土地在农村养老中的比重研究。个人认为:土地与教育在农村一前一后的角色,土地是一种保障,教育是一个投资。投资可以失败,但是保障不能失去。土地带给农民的不仅仅是几千元的收入,作为一种原料生产,土地的功能真的是太大了。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fgleric + 1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0
tornadoA 发表于 2013-2-4 11:02: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请问,什么叫“农村移民非农就业的收入冲击”,受冲击的是指谁?农民的收入还是非农行业的收入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4 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