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angzt
19388 70

[财政体制] 财政与共益机制(送金币币) [推广有奖]

21
vinsa 发表于 2008-3-13 01:1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充分尊重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仍然发生了市场失效,这是市场机制本身的作用特点所决定的。这样,依靠市场机制所使用的方式和手段,是无法克服市场失效的。这就需要非市场的方式和手段。而政府及其公共财政恰好是以非市场的方式,按非市场的程序,在非市场的领域,以非市场的目的来展开行动的。这使得公共财政直接表现为是市场的一种对立物和异己力量,从而可能干预、影响乃至否定市场活动。正因为如此,当市场本身无能为力,而只能依靠非市场的方式才能克服市场失效之时,只有非市场的公共财政不仅必须存在,而且还能发挥强有力的弥补市场失效的积极作用。但是,公共财政的非市场性又具有对市场的直接危害能力,这又决定了公共财政只能活动于市场失效的范围内。

责任法则是公共财政中最基本的资源使用原则。按照这一原则,资源使用者必须对资源提供者负责。具体地说,有关资源使用的决策必须根据提供者的意愿做出,并接受提供者的监督和制约。

在社会分工的背景下,拥有资源的人往往并不是使用资源的人,两者之间的分离产生了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拥有并让渡一部分资源给代理人,代理人技委托人的意志与要求做出有关资源使用的决策。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发生在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经济市场上通行的责任法则在这里自然是适应的。政府使用的税款是纳税人提供的资源,责任法则要求政府必须就税款使用问题向纳税人负责,受纳税人的制约与监督。

使用道具

22
yf1021612 发表于 2008-3-26 00: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使用道具

23
七度世界 发表于 2008-4-3 01: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共益机制,让所有的人都受益,可这种机制该怎么设计呢?  所有人,在这里牵扯各种集团各种集体以及单个个人的利益,这是很复杂的。有没有这样的机制呢?2007年,经济学诺奖获得者,正是在机制设计的贡献。我们看到,共益机制,有一个很好的目标,就是让所有人受益,这也是最终目的。在财政上,最主要是处理好支出与税收的关系了,平衡各主体的利益,建立一种良性的循环机制,即一种有很高效率的机制。

从一个整体的方面讲,我们都是经济人,即理性人,我们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利益。所以,国家在一个高度上调度资金投入,即不均衡的分区域的财政投入,是种为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有序高效的社会,而在这种有序高效的社会,我们才能更好的创造效益,也为我们的自身利益,我们应积极配合国家财政政策。

在这个层次上,国家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

我就是大海,澎湃的大海

使用道具

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公共制度才能体现共益机制

使用道具

25
忙考研 发表于 2008-4-10 00:1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越来越透明才是良好发展的基础

使用道具

26
theobird 发表于 2008-4-11 16: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把我的一些切身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2008年1月13-26日,我受导师委托,前往A省S和Y县(抱歉,不方便提供实名)做“反贫困财政支出绩效研究”课题(中国发展基金会项目)的实地调研,这次调研给我的感觉正如楼上的某些人士所说,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上缴和财政支出下拨的信息不对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税收收入的征收就财政支出的下拨来说,相对完善一些,在我跟S县财政局的一位领导访谈中,他跟我是这样说的:其实,每年国家拨给贫困地区的反贫困补贴很多,但是,实际上,这些补贴都很少用在反贫困的项目上,而是另作他用,由此可见,我国的财政支出类似于“好刀却没有用在刀刃上”,而且,他们内部的每年的年终总结都不对外公布,即使对外公布的,都不是真实可靠的资料,他给我说的这样一席话让我很惊讶“就他们财政部门作出的财政支出报表来说,中国人看不懂,世界人看不懂,最后连他们自己都整不明白”,可见,财政支出阳光工程迫在眉睫。(S、Y县是全国重点贫困县)

使用道具

27
mmyygg 发表于 2008-4-12 10:4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升为普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创造了基础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给广大劳动者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来源,提高了消费水平。这是生产力增长带动消费力增长的体现。不过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虽然现代生产力能够集聚式跨越式发展,但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难以自然而然跟上。有些劳动者没有能够获得就业机会,有些普通职工虽有就业,但收入过低且很难增长,有些职工甚至必要的社会保障还不能保证。其结果,一部分困难家庭,尤其是农村困难户,收入十分微薄,消费能力严重不足。例如虽然电视机产能很大,但不少困难家庭买不起电视机、看不起电视。一些生病者只能自己扛着而不到医院看病。高速公路虽然建得很好,但拥有私家车的普通家庭还是很少。此外,老百姓共同享受的环境条件还有待改善。这里面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发展需要过程的问题,也有法治不健全以及收入分配调节不够等问题。

经济发展的最终成果要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受益。生产力快速提升,应当有民众消费力的较快提高来与之相对应,以求得生产力与消费力的平衡。鉴于前些时期发展过程中,外国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比较大,我们的本土企业又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期,民众的收入水平没有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完全相适应。目前,国内民众消费状况已明显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这就需要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放到重要的位置予以考虑。只有不断扩大有效内需,才能使整个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旦瞄准民众有一定生活质量的必要需求,并将其充分调动起来,经济的长期协调健康发展就会有强劲的后续支撑。

如何提高民众的消费能力,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能够给广大民众带来实惠的举措。特别要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开拓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受益的共益机制。也就是说,一方面要通过市场机制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让共益机制更好地惠及民众,以提高社会消费力。赋予大众必要且可能的购买力,也是给企业创造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

根据共益机制的要求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态势,以及政府财政及社会各方面经济能力的发展状况,应不失时机地探索更多的对民众有益的新办法、新举措。不断完善共益机制,使之与市场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在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使用道具

28
pjp617840 发表于 2008-4-15 21:4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共益是很难的,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如果大多数还是可能的。但这又会沦入少数服从多数的论断中

总之本人认为很难达到公益

使用道具

29
大众化历史 发表于 2008-4-16 02:4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种缺陷是难免的,因此,立场是很重要的。关键看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比如当下的中国,解决好农民的问题是最重要的,国之根本。公益机制的主要方面应倾向三农方面。具体的土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解决了这个,中国的公益机制缺陷就完成了一半。补充下,引入商业保险,是否可以考虑税收等政策方面的优惠,来促进企业走向三农?

9yi 农民啊,这可是最广泛的问题哦

谢谢,说的不好,赚点辛苦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6 2:47:02编辑过]

使用道具

30
kellylvzi 发表于 2008-5-5 10:2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最近一直在思考共益机制的相关问题,感觉很难具体而深入的把研究做下去。原因可能在于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楼住主要是从财政角度出发研究共益机制问题,事实上各种政策之间是存在trade-off的,也就是一个对策均衡的问题——当然,这就更为庞大了。

从财政的收入、支出、转移支付角度看共益机制问题当然ok,只是这个视角比较陈旧,不知道有没有新的研究视角可以深入呢?

愿与大家共同努力!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