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小化
2884 6

【转载】马克思和凯恩斯,兼谈熊彼特——一个理性批判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高中生

8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609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19 点
热心指数
21 点
信用等级
19 点
经验
1192 点
帖子
37
精华
0
在线时间
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22
最后登录
2015-10-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马克思的问题




现在批判马克思的主要逻辑都在于把马克思搞臭或者混淆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这不在点子上。马克思的错误,在于其价值理论以及对一般均衡错误的应用。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其实是纯粹的理论模型(从他的书名就可以看出《纯粹经济纲要》)。重点不在于均衡,在于一般均衡解释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瓦尔拉斯始,人们才能从数理角度开始考察经济系统的运行。

马童鞋所在的时代恰逢受到工业革命影响最大的19世纪,工业革命导致传统行业破产,大量的工人失业,大量农民离开土地,贫富差距变得非常大。但是根据一般均衡理论,这些劳动力和其他一些资源并没有被有效利用,到底是怎么回事?根据当时的古典四分法: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马克思认为,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在于要素的分配出现了问题。马克思由此建立了自己的“价值”理论,马氏劳动价值论。之所以说这是他自己的,因为马氏口中的“劳动”,是一个难以说清的东西,因为马氏的劳动,是同质的。所以马克思才能将所有的劳动用时间来衡量:我劳动4个小时一定比你劳动3个小时更有价值。后来奈特等人批判马克思的时候就着重强调了这一点,马氏的劳动价值论是他自己定义出来的,而且是一个套套逻辑:我用我定义的东西来论述,而我论述的又是我定义的。


正是因为这个套套逻辑,马氏才把自己的理论体系自洽起来。我们知道最早的生产三要素是土地、劳动、资本。马氏发现这土地和资本作为生产资料,分别拿到了地租和利息,而再加上支付了工资,竟然还剩下一部分收益叫利润。哎呦,马童鞋一下激动了,这部分利润成了无主孤魂!于是马氏大笔一挥,认为这部分利润归资本家是一种分配的扭曲。继续往下推,马氏认为,正是由于资本家掌握了大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了分配主导权,才能通过利润进行剥削,扭曲了分配,由此导致投资过多,消费不足,产生经济危机。你想啊,广大工人阶级收入只能维持温饱,资本家生产的商品卖给谁去啊?于是,就导致了19世纪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其表现就是产能过剩(凯恩斯称为有效需求不足)。


马氏的观点,就是要总结为两个:1. 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在于分配的扭曲;2. 这种分配的扭曲,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生产资料私有。


现在看来,这当然是错的。首先,利润是不存在的。因为生产要素不是三个,而是四个。后世马歇尔提出“组织”是第四种要素,熊彼得将其发展为创新,后来逐渐统称为企业家才能。结果,利润找到了归宿,成为了企业家才能的租值。
其次,分配并不一定决定投资/消费比率。相反,常常是后者决定前者。工资率是市场结构的结果,而不是决定市场结构的原因。
再次,私有制导致的是产权的分工,而非生产资料和劳动分离。而分工是产生效率的。马克思是缺乏对产权最起码的认识。
最后,马氏完全没有认识到产权对激励的作用。在马氏眼中,人人都是道德圣人,爱他人资产如爱自己资产。所以在马氏眼中,建立一个更广泛的,能够协调生产资料和生产行为的机构,就是有效率的。

但马氏的观点虽然错了,但有什么启发呢?我认为至少有两个:1. 分配扭曲导致了市场结构扭曲,由此产生经济危机(有效需求不足),这个马氏周期效应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会发生,那就是这个分配扭曲来自于ZF。就如中国。ZF掌握了大量的生产要素,由于他们很难有试错过程以及自负盈亏,所以导致资源错配由此形成经济危机,是很可能的。所以,一旦ZF部门工资率过高、税收占GDP比率过高,这些国家未来都会有潜在的结构性危机。2. 马氏强调了制度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这是开创性的!虽然其分析是错误的,但将制度作为变量融入经济分析,这是非常具有启发性的。

凯恩斯的问题



我觉得哈耶克很忙。批马氏的时候,哈耶克扛大旗,批凯氏的时候,大家还把哈耶克搬出来——其实哈耶克并没有系统的批判过凯恩斯。而且恰恰相反,哈氏和凯氏之间的分歧,并没有外界想象中的那么大。凯恩斯为人很不错,和弗里德曼和哈耶克都有很不错的私交(弗里德曼和哈耶克据说私交一般,虽然在一起共事过)。当哈耶克出版著名的《通向奴役之路》时,大家都认为凯恩斯会大力批判,谁知凯氏却是高度赞扬,可见凯恩斯的胸襟相当不错。而在对凯恩斯的批判上,弗里德曼显然比哈耶克更准确,更可信,更雄辩。

我一直在说,凯恩斯主义,并不是一个对不对的问题,而是一个值不值的问题。就凯恩斯主义,他并不是要论证常态下我们如何干预经济,而是一种危机处理手段。凯恩斯自己也说自己的理论在封闭的小国更适用。凯恩斯的理论贡献我认为有二:

第一个就是历史上首次将货币理论和预期理论结合,这点超出哈耶克不止一筹(哈氏在货币理论和资本理论的构建都失败了)。凯氏认为,信心对预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囚徒困境(我只是举个例子,这并不来自凯氏,但凯氏是这个意思);另外,预期具有传导效应,甚至会自我实现。这个预期理论甚至比米塞斯的人的行为学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第二个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才是导致经济周期的最重要原因。换句话说,在凯恩斯的眼中,“均衡点极易受到冲击(又可以分为内生和外生)发生改变从而使向均衡移动的趋势赶不上均衡本身移动的趋势”。凯氏认为,均衡点偏离就是经济周期的产生,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充分就业无法达到,而这一切的原因在于人们的预期出现了问题(animal spirit),产生了流动性偏好陷阱。那么ZF,在这里就成为了一个非人格化的投资者,他的目的并非是要进行最有效的投资,而是要帮助市场调整预期。

至于凯恩斯之后的新凯恩斯和后凯恩斯,则是有一些不同。后凯恩斯指的是琼*罗宾逊夫人和斯拉法的剑桥学派。这个学派很左很左。后凯恩斯学派介于传统凯恩斯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罗宾逊夫人支持大规模的工会、国有企业、以及ZF对企业价格的干预。罗宾逊夫人希望通过分析企业——这个市场的单位,来重新剖析经济周期。可惜,罗宾逊夫人只是把马歇尔的代表性企业重新包装了一下而已,在不完全竞争理论上,我个人认为他比张伯伦要差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后者是可以和古诺媲美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大师)。
而新凯恩斯主义则以萨缪尔森为首,成为主流经济学。他们确实走在了一条“对”的道路上。萨缪尔森、索洛还有后来的阿罗等人,发展了预期理论,并且更紧密的融入了货币领域甚至金融市场结构的分析。并且开始注意产权在这方面的运用。但是新凯的主基调还是均衡,即非均衡会缓慢的过渡到均衡,而这方面ZF也许能够减轻市场痛苦。

哈耶克对凯恩斯的批判其实是一种警惕性质的。他其实并不怕凯恩斯主义本身,而是怕凯恩斯主义形成的潜在威胁——给ZF干预找到了借口。哈耶克其实在二战期间一直是支持凯恩斯主义的一些政策的——例如,ZF发行战争公债等等。哈氏对凯恩斯的批判,除了这种潜在威胁,还在于对私有产权的绝对维护上。但这就跑偏了。因为凯恩斯在讨论的是这么做值不值的问题,是经验的;但哈氏在说这么做对不对,是先验的。

相比哈耶克,弗里德曼显得更雄辩,更适合作为讨论问题的对象。首先,弗里德曼也用经验的方法研究。然后,弗里德曼直指要害,去用经验实证的方法,去验证凯恩斯的三个重要心理学假设:1. 边际消费递减;2. 资本报酬递减;3. 对货币灵活性的审慎原则。弗里德曼用统计手段雄辩的验证了这三个假设,发现1是有问题的。在边际消费递减的理论中,凯恩斯认为不同收入约束下,储蓄是一个常量,而消费是一个边际变量,而且存在递减的效应。但弗里德曼证明,其实消费是一个常量,这意味我们每个月的支出通常是差不多的,不具备边际现象,而储蓄才是一个随机变量。这一下就动摇了凯恩斯的理论基础。因为如果消费是常量,那怎么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呢?所以后来新凯恩斯主义都在努力补救这个漏洞,发展出了诸如荆棘效应,生命周期理论等等。但弗里德曼终究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大厦,被誉为和凯恩斯主义论战的局部性胜利。

以上就是主要对马克思和凯恩斯的观点的一些批判和阐述。最后我谈论一下熊彼特。因为今天看到有人发微博说熊彼得非常推崇马克思,而后刘远举又调戏了一下熊彼特,再然后我作为熊彼特的忠实粉丝就站了出来。

熊彼特的介绍



熊彼特其实看不上庞巴维克和门格尔,反而推崇维塞尔和瓦尔拉斯。说什么庞巴维克颠覆马克思,那是胡说八道。庞巴维克的利息理论相对原始,完全没有能够将货币理论和资本理论进行结合。
熊彼特其实是个很矛盾的人,我对他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两本著作,第一就是著名的《财富增长理论》,这是惊采绝艳的一本书。第二本就是他没能写完,但是已经足够精彩的三卷本《经济分析史》。熊彼特推崇瓦尔拉斯和一般均衡,但他却是第一个成功用创新来推翻均衡理论,构建非均衡模型的经济学家,而且熊彼特认为非均衡才是常态;熊彼特推崇数理在经济学的应用,但是自己的著作却没什么数理内容;熊彼特有时候被认为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但是他却和希法亭、鲍威尔、兰格等社会主义者搞在一起。
具体原因我不想再去追究,但就纯理论,我认为熊彼特他是自有原因的。他推崇一般均衡,原因不在于均衡,而在于一般均衡解释了要素的相互依赖关系。所以,即使他构建起了非均衡模型,也不妨碍一般均衡成为基础工具在经济学中继续广泛的应用。熊彼特对理论的认知是脱离对人物的好恶的,这是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哈耶克曾经被问到,如果你选择两个人共度晚餐,你会选择谁?哈耶克回答:凯恩斯和熊彼特——因为他们都惊世骇俗。

最后提一句,《通论》第四章论有效需求,凯恩斯写了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为什么没有人揭示有效需求才是充分就业的最重要因素呢?他们是故意忽视这个重要的因素。除了马尔萨斯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提到了有效需求,就只有马克思、道格拉斯和西尔维斯特这些二流经济学家在文章中说到了这个概念。
真可怜,其实在顶尖经济学家圈子里,马克思童鞋一直被视为二流。要不是他的理论衍生品害了那么多人,我想绝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对这个理论一点兴趣都没有。


原作者:沉喧
原载新浪博客

小化:个人认为不错的一篇文章,理论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凯恩斯 熊彼特 马克思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 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 熊彼特 马克思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40 + 40 + 1 + 1 + 1 奖励积极上传好的资料

总评分: 经验 + 40  论坛币 + 4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Lacrimosa.
沙发
冷眼老克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5-17 21:30: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氏的观点,就是要总结为两个:1. 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在于分配的扭曲;2. 这种分配的扭曲,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生产资料私有。
----------------
驳倒论敌的最省事的办法就是把论敌的观点加以歪曲。

使用道具

藤椅
yuejiao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5-18 11:33: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了!谢谢

使用道具

板凳
hhj 发表于 2013-5-19 07:59: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一个案例:中国在采取凯恩斯式的“4万亿”后,引来今天钢铁业等的严重过剩。因此凯恩斯的东西到底是化解过剩呢?还是导致过剩?当然,他本人的初宗,是想解决过剩问题。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报纸
Rousseau 发表于 2013-5-20 10:36:5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西方世界的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利润是不存在的,但,也没有承认所谓“组织”是第四要素。而且楼主显然搞混了组织的良好不是企业家的才能而是每一个组织内部每一个成员的共同配合的结果。如果一个企业作为一个组织运营良好就是所谓企业家才能的结果,那么工人都应该死掉或至少被开除掉,让所谓的企业家一个人忙活去吧……
----------------
弗里德曼是我见过的最愚蠢的蠢材之一。
消费是常量怎么就规定了不会出现生产过剩?
什么是生产过剩先要搞清楚。
简单化和机械化理解的话:生产过剩是生产总量远远超过有效需求。
消费是常量,不能满足有效需求能跟上生产扩张。
储蓄的变量尽管可以吸纳生产结果的扩张,但问题恰恰出在这个储蓄竟然可以不断地在有效需求已经是常量的情况下还不断推动生产扩张……
这才是问题的暴露!
我是为写作而谋生,不为谋生而写作 —— 卡尔·马克思

使用道具

地板
Rousseau 发表于 2013-5-20 14:18: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货币经济条件下,所有的产品一起涨价等于什么都没有涨。你的推论从第一步开始就错了。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分析的有道理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我是为写作而谋生,不为谋生而写作 —— 卡尔·马克思

使用道具

7
包不同 发表于 2013-5-20 17:25: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一看就是科班出身,
不知道熊彼特说的"企业家精神"指的是韦尔奇还是通用的股东?
把企业的经营者和所有者分开来看,
企业所有者(股东,资本家)真正的职业是"风险投资"
哥不生产知识,哥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