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hj
3126 7

读贾华强《劳动价值与市场价格论》 [推广有奖]

  • 0关注
  • 65粉丝

泰斗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4
论坛币
52217 个
通用积分
100.2197
学术水平
1397 点
热心指数
1359 点
信用等级
948 点
经验
212206 点
帖子
27197
精华
3
在线时间
26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9-12-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读贾华强《劳动价值与市场价格论》

黄焕金

(这是本人读贾华强先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劳动价值与市场价格论》时互相交流所写的文字,今天翻翻“旧薄”偶然重现,再贴出来。)

1

  贾兄,如果可以接受,以后我将以电子邮件的方式经常向你传送我的读书感想。

与您一样,我也对主观效用价值观持批判态度,虽然我将价值的定义简单介定为“效用及获得效用的难易程度”。但我的“效用”一方面是以客观效用为基础,另一方面又认为效用具有主观效用的意义。特别重要的是:主观效用是客观效用的发挥方式与发挥程度。这句话统一了这两种效用的关系。同一个使用价值,在不同的人那里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2004/4/10(已发)

2

  马克思认为在价值概念与价值运动里“没有任何一个使用价值原子”,使用价值在价值运动里只是作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起作用。这与晏智杰强调价值的使用价值属性相反。而我则认为,价值既具劳动耗费属性(我统称为“代价耗费”),也具使用价值属性,而使用价值又可延伸为“客观效用”与“主观效用”。

价值运动告诉我们:如果一种商品因其生产率不断提高(商品价值与其生产率成正比,这是马克思的基本观点)而使其交换价值下降至很小程度,那么就必须要“创新商品”,即创造出新的商品,以重新获得较高的交换价值。可见,价值运动是包含着使用价值上的创新意义的。这也就是今天我们经常见到的新商品不断产生,层出不穷的基本原因。

2004/4/10(已发)

3

  “和物物交换的这种直接实现方式不同,市场经济关系在以货币、信用等为媒介的交易方式下,买卖被分割为两个交易过程,因而即使一方的交易已经顺利实现,也并不意味着另一方商品提供者就能够顺利地实现自己商品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价值关系中,就已经孕育着商品生产和商品实现之间脱节的可能性了,孕育着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了。”(27P)这段话很有见地!说明了当今市场经济经常发生经济波动甚至危机的原因。“购买力贮藏”是对价值规律造成巨大干扰作用的。

  不过我们也可以设想这样的问题:在物物交换条件下是否也会有过剩情况发生?如果一个人制造物品后不去交换,那么这会造成其他人的物品的“过剩”吗?也有这个可能,当然这与货币条件下的过剩根本不可比较。

2004/4/10(已发)

4

  “所谓劳动力价值,我们是指凝结在劳动力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2P)…大体而言,人们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程度,是和他们用于自身的生产费用成比例的(35P)…‘假定人的经济才能主要是一种创造出来的生产手段,除了某些由遗传能力差别而导致的纯租金(在收入方面)以外,大多数收入差异都是对人力投资的数量不同所造成的’(36-37P)”劳动力的价值是“生成”出来的,就象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那样,被生产经营过程所“生成”。这种价值生成在量上也遵循着“成本+均衡利润+超额利润”的加法原则。假设生成一个劳动力并不需要任何成本,那么这个劳动力的价值将会等于零。比如,假设劳动力所需的“生产资料”、“发展资料”、“享受资料”可以无偿供给,那么,劳动力就不再有任何价值(等于零的价值)。

  因此,如果存在充分的劳动力市场竞争,那么,任何人,无论他学位多高,职务多大,收入多高,他在利润上都只能赚取“纯租金”的收入。

(请看附件:《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之价值问题》)

2004/4/10(已发)

5

商品的价值二重性,实际上体现了价值的本质。那么价值的本质是什么呢?价值的最终本质是:表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凡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切物品与事情,都是有价值的。物品的财富性(使用价值性)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意义,所以物品具有价值。比如空气是有价值的,因为人类生存一刻也离不开空气。但是,价值的意义并不仅仅停留于此,它还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延伸。即:获得这些财富物品需要耗费人类多大的劳动代价,这些物品中就具有多大价值。按这个延伸出来的价值意义,空气是没有价值的。所以,物品的价值二重性,表现在:使用价值与劳动耗费;这与马克思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二重性是一致的。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意义发展,即:在使用价值与劳动耗费中,以越来越小的劳动耗费来获得尽可能大的使用价值,就体现了价值的本质意义。比如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想以最少的价钱购买到自己喜欢的商品,这个简单道理实际上体现着价值的深刻本质。

2004/4/10(已发)

6

发现重要的一段话:

  “一个企业主,如果他所花费的各种物力资本费用为社会所认可,即属于社会必要费用、标准费用,则从长期的角度看,他的物力成本付出,是可以通过商品的出售而得以收回的。因此,我们在这里又得到了一条经济学规律:生产中转移到新商品中的旧价值量,取决于已成为社会必要费用的物力成本的实际消耗量。劳力资本也是这种情况吗?我们给出的是否定的答案。我们认为,劳力资本不但具有参与自身成本再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形成价值增值的能力,即形成新的价值与旧的价值相比,能够增大了的那个增值额。对这个增值额,我们叫做剩余价值。”(47P)

  成本费用的一个基本性质是:必定趋向于最小化(谁不想使自己所耗费的成本更少?)。这样便产生问题:既然成本必定最小化,那么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哪些成本是可以纳入到生产经营过程中,纳入到最终产品中?显然,只有得到市场承认(认可)的成本耗费,才能够被纳入到产品的成本构成中,从而变成“必要成本”。即,一个产品在包含着一种成本时仍然可以在市场上顺利出售,这种成本才是市场承认的成本。比如,药品中可以包含回扣费用吗?回扣费用的存在必定增大药品的价格,但这种价格能够得到市场承认吗?如果可以得到市场承认,那么这种非法的回扣也可以作为药品的必要成本费用而存在。反之则反。

问题是,是什么因素最终使某个生产者中的一种成本费用变成必要成本费用?反之,又是什么因素最终使这个生产者中的一种原先是必要成本费用变成不再“必要”?比如,是什么原因使药品中的回扣成为必要成本而打入药品价格中,又是什么原因使这种回扣不再可能成为药品的必要成本而存在于药品价格中?

关于劳力资本的价值运动,实际上,按马克思划分“资本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思想(“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剩余价值……商品的资本主义费用是用资本的耗费来计量的,而商品的实际费用则是用劳动的耗费来计量的。所以,商品的资本主义的成本价格,在数量上是与商品的价值或商品的实际成本价格不同的;它小于商品价值”――马克思),剩余劳动所形成的增值了的剩余价值,也只不过是必要成本获得补偿的结果,它是比资本成本更大的包含着剩余劳动耗费的“实际成本”的补偿的结果。因此,包括均衡的剩余价值(均衡利润)在内的商品价值都是相应成本实现补偿的结果,即此时价格等于成本。如果是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利润),则是价格大于成本的结果。

2004/4/10(已发)

7

“在马克思的解决方案中,需要使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有机结合,也就是说需要在未来社会中使劳动者集两种所有权即劳动力所有权和物质资料所有权于一身。”(55P)

这应该是一个伟大的探索,使劳动者也同时成为资本的资本的所有者。但是严峻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最佳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度”?如何避免公共所有演变为无人负切身责任的现行公有?政府所有并不等于公共所有,股份制的“生产资料社会化”似乎更符合社会主义精神,但这种股份制仍然存在着“公司治理”的问题,它也是由公司法人与公司资本所有者(股东)之间的错位形成的问题。如果“每个公民等量所有”是“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有机结合”的最佳形式,那这种高度分散的个人所有制,并不利于现代社会的资本集中经营所带来的效率。所以,对于资本所有权问题,仍然是一个伟大的探索,而没有得出一个妥当的结果。

实际上现在已经得出一个标准:凡是有利于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一切所有制形式,都是可取的。这样的话,就把生产力发展问题抬升到高于所有制问题的高度,从而将复杂的所有制问题置于一边,暂时不再争论其是非。

2004/4/11(已发)

8

“同样生产一张桌子,有的企业因为机器设备好、工人技术水平高、管理制度更科学,只用1个时间就可以了,而另一家企业在各方面要比这家企业差,因而生产这张桌子要用4个时间才行。如果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它们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话,那岂不是说劳动效率低的企业,所创造的价值量反而要高吗?”(66P)在此实际上涉及到的是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问题。如果从个别价值的角度来看,确实,劳动效率越低的企业,其产品价值就越高。但这种个别价值越高,它就越容易陷于亏损。因为相应产品的社会价值可能比这个别价值更低。而如果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看,则有可能产品所凝结着的一些劳动耗费与其它成本不能得到有效补偿,产生一定程度的亏损现象。所以,价值运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价值的个别性与社会性的矛盾。为什么同是价值的不同形态,但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却具有完全相反的性质(---个别价值越小越好,社会价值越大越好)?

实际上,社会价值只是无数个别价值的汇集的结果,由于是无数个别性的汇集,由于这些个别价值之间不断产生的对抗与矛盾,所以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社会价值,它总是处于潜在与显在的波动之中。所以,虽然我们可以见到社会价值所表现的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程度的确定性,但这种确定性随时都有可能变化,就象地壳因地底下众多力量的互相对抗而随时变化以至产生地震一样。

所以,尽管我们希望社会价值越大越好,但它却可以归结为个别价值,可以通过这些个别价值的行为而加以解释,就象一个人体可以通过身体中的无数细胞的行为而加以解释一样。

2004/4/11(已发)

9

“一是当他的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从而其个别价值等于其社会价值时,他的劳动耗费就能够得到完全补偿;二是当他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从而其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时,则他不但能够补偿全部劳动耗费,而且还可以得到更多的盈利,他在竞争中也就处于有利的地位,可以较容易地战胜自己的竞争对手。反之,他则会被竞争对手战胜(68P)…对于商品价值的形成来说,商品生产者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使自己商品生产中的个别劳动时间,等于或低于其他同类商品生产上的部门劳动时间问题。”(74P)

典型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到底是个别价值,还是社会价值才是真正的价值形态呢?在马克思看来,如果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则社会价值向个别价值靠近就成为规律,同样,如果社会价值小于个别价值,那么个别价值向社会价值靠近也成为规律。“随着机器在同一生产部门内普遍应用,机器产品的社会价值就降低到它的个别价值的水平。于是下述规律就得到了证实,按照这个规律,剩余价值不是来源于资本家用机器所代替的劳动力,恰恰相反,是来源于资本家雇来使用机器的劳动力”(马克思)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价值无论作为什么样的价值形态(比如作为交换价值形态),它都趋向于最小化,都向最小价值看齐。这与通常所说的“创造价值”的观念相反,因为所谓“创造价值”,总存在着‘将价值创造得尽可能大’的潜在观念。

2004/4/12(已发)

10

 “在现代生产力水平下,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垄断的因素越少,市场经济关系越深入,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就越能够自由流动,价值规律便越能得到贯彻,从而整个资源配置效率便越好;资源配置效率与市场因素的深入程度成正比,与垄断因素的深入程度成反比。”(91P)

精彩言论!价值规律与竞争的市场经济具有无形的“亲合力”。实际上,中国的改革开放,从经济学来说,就是高高举价值规律的旗帜而开创出来的。计划经济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它不可能做到遵守价值规律。孙冶方说,千条万条,价值规律第一条;同时他曾以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也可以做到按价值规律办事。但实际上没有做到,计划经济理论上可以做到使资源更加合理地配置,但实际上,计划经济却使资源配置更加扭曲了,因为没有真正的市场价格。

而我自己则有这个观点:基础行业的充分竞争是其它行业得以充分发展的前提。如果基础行业处于垄断地位,则会损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过去说: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这个提法有问题,因为你到底如何控制?是管制吗?任何控制所导致的垄断,都会严重损害整个国民经济。

2004/4/14(已发)

11

“各个生产部门能够取得相同的资本平均增值价值率,这在现实生活中只是作为一种趋势而存在,不能认为各部门的增值价值率是绝对地平均化的。这是因为,平均增值价值率实际上只能是各个生产部门的企业主之间进行竞争的结果,而不是这种竞争的出发点。”(91-92)

因此,生产价格下的各个资本,能够得到相同的利润率,只是一种理想的趋向与状态。并且,利润率并不起绝对唯一的作用,利润量同样起着推动资本运动的作用。

2004/4/14(已发)

12

“劳动生产力表现为劳动生产率,因而通常情况下,这两个概念是可以通用的”(93P)

生产力具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生产率,另外一种是生产能力――即规模性的生产能力。前者我们可以称为“内涵生产力”,后者则可称为“外延生产力”。显然,我们应该更注重于内涵生产力的提高,而淡化外延生产力的扩张。而现在的中国经济,对内涵生产力重视不够,只注重于外延生产力的扩张,注重于投资扩张、规模扩张,粗放经营,不太讲够效率。使得中国经济中单位耗费的产出率比先进国家低很多。所以强调生产力即是生产率,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生产率不均衡的提高有时会造成通货紧缩,因为生产率不均衡的提高会造成生产率仍低下者资产缩水,如果这种资产缩水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则会造成通货紧缩。

2004/4/15(已发)

13

“劳动生产力越高,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就会越多,从而凝结于每件产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也就越小;反之,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每件产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便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也就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比较静态均衡条件下,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而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这是商品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94-95P)

我就最喜欢马克思的这个“反比”规律。尽管现在有许多人想否定它,但它仍然对现实经济运动具有巨大的解释力。因为我们已经看到,随着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商品的实际价格已经不断下降,这是人们生活水平获得不断提高的关键。特别指出的是,在劳动生产力提高的情况下,不仅每个商品的个别价值趋向下降,而且它的社会价值也会趋向下降。并且对于一个商品来说,如果它的个别价值下降得比它的社会价值更快,那么它就会给人带来更大的收益。这实际上出现了“价值趋向下降”的竞相比赛;价值被“创造”得越多,价值趋向下降的程度也就越大。这真是对“价值创造”的讽刺!

2004/4/15(已发)

14

  “在动态均衡条件下,某一行业由于比较普遍地应用了新技术等手段,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得到了提高,这就使这一行业的企业在相同生产时间内所形成的单位商品行业价值要小于社会价值,从而使其劳动形成了复杂劳动,在相同时间内大于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规定的标准劳动。”(95P)

如果一个行业整体提高了生产率,从而产生更大的行业内竞争,那么这对这个行业的利益来说是有损害的。比如彩电行业由于生产率提高,产量提高,从而使其市场竞争加剧,是会损害这个行业的,整个彩电行业不会从这种行业生产率普遍提高中获得什么利益。这一点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里被称为“丰收悖论”,即如果每个农民都获得收入,那么他们将发现,粮食价格会下降,他们不会从收入中获得更大的收益。这一点,即生产率在任何一个具有竞争性的行业里普遍提高,并不能使这个行业整体获得更大利益。要获更大利益,只能是这个行业中的某些生产率率先提高的先进者。

当今市场中频频发生的“价格战”,说明了这种情况的存在。

  关于这种情况的价值方面的问题,马克思说:“随着机器在同一生产部门内普遍应用,机器产品的社会价值就降低到它的个别价值的水平。于是下述规律就得到了证实,按照这个规律,剩余价值不是来源于资本家用机器所代替的劳动力,恰恰相反,是来源于资本家雇来使用机器的劳动力”。( 《资本论》法文版第一卷,第410页)

2004/4/15(已发)

15

  “在今天,构成企业进行价值生产的重要前提,就是企业必须在维持劳动者的正常再生产、维持企业生产对周围环境的不损害,维持对自然资源的不破坏的情况下,来从事和进行价值的生产。”(99P)

实际上,在生产活动中贯彻“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将环境资源因素纳入生产经营的成本耗费范围内,从而迫使生产活动补偿回它对环境资源的损害。通过这样的经济措施,人们对环境资源就会倍加珍惜。从价值的观念来说,原先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是无偿的,人们的生产活动将环境资源看成没有价值(价值等于零)的因素,因而不懂得珍惜,没有象对待他们购买来的其它资源那样,小心采用。将环境资源纳入生产成本,必定会使产品价值增大,价格上涨。这实际上是由全社会共同负担环境资源的代价耗费的反映,在此,每个生产单位的成本耗费变成了社会整体的成本耗费――变成了“社会成本”。

2004/4/15(已发)

16

  “劳动价值论告诉我们,要生产超额剩余价值,就要求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成本低于社会标准,从而从物质形态的角度说,就要求不断寻找成本更低的生产资料,寻求生产资料的科学化;不断寻找成本更低的劳动力,寻求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寻求更低成本的动力,是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的最终动力,并且也将是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的动力。”(113-114P)

每个生产者都这样---努力追求最低成本,其结果,就使相应产品的成本价格最低化,而它体现的是产品价值的最低化。产品价值最小化,说明产品的廉价性丰度越大,它就越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物品的价值程度与物品的稀缺程度互成正比,而物品的稀缺程度则与人类对于这种物品的生存程度成反比。

2004/4/18(已发)

17

  “一个社会对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灾祸控制得越好,这一社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所能够存续的价值量就会越多,从而社会也就更富裕。”(118P)

“不断降低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并在这个基础上降低价格,对于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有很大的作用。”(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人民出版社1955年6月,第480页)

以上两个观点――“存续的价值量越多社会就更富裕”与“降低商品价值对满足社会需要具有很大作用”,有什么差异吗?它们是否体现不同的价值观念?后者所说的商品价值并非仅仅是指商品的个别价值,而且也应该指它的社会价值,因为个别价值下降并不一定会使其价格降低,社会价值对价格具有更大的决定作用。因此,对于后者,商品的社会价值降低对于商品满足社会需要是有很大意义的。但这就与“存续的更多价值量”产生矛盾。

2004/4/21(已发)

18

  “我国的市场经济运行,是在单一的工人阶级社会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国全体公民都属性工人阶级的队伍。”(119P)

准确地说应该是“劳动者阶级”,“我国的市场经济运行是在单一的劳动者阶级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并非一切劳动者都是工人,劳动者甚至还包括一部分资本家,即“经营资本家”。

实际上,只要实行市场经济,就难以区分市场经济到底是资本主义性质,或者社会主义性质。中国今天的市场经济虽然并不太成熟,但仍然存在着劳资矛盾,存在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具有的种种关系与矛盾(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定形成一个拥有资本的“阶级”,一个“单纯由于生产要素所有权而收取剩余价值的独立阶级”[124P])。由于社会主义至今难以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方式,而现有的公有制形式又难敌当今的竞争性的私有制,因此,当我们除去这种最具社会主义性质的所有制方式后,就难以产生另外一个本质特征来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区别了。如果要从“劳动者作为资产劳动者”角度来说,今天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作为资本劳动者”的现象比现今的中国更普遍,更容易,更发达。比如,在这些国家,通过发达的机制较为健全的股市,所有的劳动者只要自己有所积累并且愿意,就会成为“资本劳动者”。同样,劳动者创业也比管制重重的中国更容易,只要有能力与机会,没有资金也可很容易找到资金进行创业。可见,以“劳动者作为资产劳动者”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难以成立。

实际上,今天我们所谓“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其概念意义仍然是不明确的,含糊不清的。

2004/4/21(已发)

19

  “通过利益相关者对受侵害的个人利益的责任追究制度,来制约微观经济行为对社会所形成的负效益,这是对传统市场力量的一种新发展,是由新市场的力量来代替旧市场的力量。从这个角度说,市场本身即具有制约市场的能力。”(129P)

这段话很有见解,非同凡见。因为绝大多数学者都将“政府”因素排除于市场之外,从来没有想象到“政府”有朝一日也会成为市场内在构成的一部分。实际上,政府历来都隐含有两种作用形态,一种是外生于市场的政府,它是从外部对市场进行干预的力量,另外一种则是内生于市场的政府,它是从市场运行机制中随时产生的,是对“合法权利”的维护。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努力建构一个“内生于市场的政府”。这个政府首先对人的权利进行介定,并且以法律的形式建构起来,然后就是对一个人侵犯另外一个人的权利进行合法干预。如何受理这种“一个人侵犯另外一个人的权利”事件呢?就是建立一种“受理投诉”机制,让那些受到别人利益侵犯的人能够得到完善的“维权”服务。而对于没有受到投诉的事情,政府应该作更大限度的容忍,尽可能避免作出过多行政“一刀切”、打倒(管制)一大片的现象出现。

《内生于市场的政府---‘受理投诉’的政府作用模式》

2004/4/20(已发)

20

  “权责对称率越高,经济的效率便会越高;权责越不对称,经济的效率也会越低。”(130)

好定理!人类社会给每个人的社会行为所建立起来的一个最基本的规律性就是:责任、权力、利益相统一,即所谓“责权利三位一体”。一个社会,如果其中的每个人的这个责权利统一得好,那么这个社会就更健全,相反,如果统一不好,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健全。如果这个“三位一体”产生严重分裂,那么这个社会必定陷于混乱甚至内战状态。

2004/4/21(已发)

21

“活劳动和死劳动共同形成了新的商品的价值。在这个新价值中,只有属于增值价值的部分,是由活劳动提供的。正因为这样,只是在终极的意义上,我们才可以说全体的价值是由活劳动创造的。”(131P)

在此注意到两种价值形成的说法:价值由劳动‘形成’,与价值由劳动‘创造’。“形成”与“创造”具有不同的潜在意义,“形成”既包含更大的形成,也包含更小的形成,而“创造”则必定是更大的创造,而没有‘更小’的创造(即将一个物品的价值‘创造’得越来越小)。对于‘劳动形成价值’来说,一件物品中的劳动耗费越大,它所形成的价值就越大。但这并不符合“耗费最小化”的原则,因此,一件物品中所凝结着的劳动耗费要尽可能小。而这就与‘劳动创造价值’之意义相反了。假如这件物品中所耗费的劳动越来越小,那么,劳动在这件物品上又如何能够“创造”更大价值呢?我们又假设,如果这件物品,或者所有的物品财富,都不再需要人类劳动耗费于其中,那么,这些财富所具有的“价值创造”不是等于零了吗?比如空气没有凝结任何人类劳动,因此在空气这种物品里没有任何“价值创造”的成分――也就没有价格;但这正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所必须的,即没有价值创造,是人类基本生存必须的。

我们再假设,如果一件物品通过生产所转化过来活劳动与死劳动很大(比如因效率低下,产品所包含的机器折旧率不得不很高),那么我们能否可以说:这件物品所‘创造’的价值很大呢?――它当然形成了更大的价值,但要说‘创造’更大的价值,就显得有些别扭了。

这是对于价值的“劳动耗费”意义上所说的。

2004/4/23(已发)

22

  “靠效用本身是无法解释清楚其自身价值问题甚至价格问题的。这是因为,效用特别是边际效用,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而这种主观感受只可能在交换过程之后、在消费过程之中产生,而不可能在交换过程之前或交换过程之中产生。”(132-133P)

用边际效用解释价格,是一种通常的观念,但这种解释方式确实是“无法解释清楚”价格问题的。边际效用的含意应该是“我想要”的程度问题,如果我感觉到商品对我的效用大,那么我“想要”的程度就大,所能够接受的价格就较高;反之则反。虽然这种观念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我更倾向于成本对价格的决定作用。因为,成本能够精确地确定一个商品的价格,也使我们知道这个商品所包含的利润量。相反,边际效用价格论难以确定商品所包含的利润量,因为它没有包含成本因素。

另外,“成本价格论”具有更深刻的经济学意义。因为,如果某个商品耗费了较大成本而只获得较小需求,那么,这个商品就使其拥有者陷于亏损,从而淘汰这种商品的生产。另一方面,为了保持这种商品的出售不至于亏损,拥有者会库存这种商品,直至其市场价格上升到适当程度为止。比如当我们手中所掌握的股票价格低于购进成本时,我们就会“库存”这个股票,等待股市好转再出手。边际效用价格论难以解释这些经济行为,它单纯认为,如果需求较低,那么商品价格必定下降,需求较高,商品价格也必定上升。

对于‘边际效用价格论’与‘成本价格论’这两种理论来说,有一种现象似乎对它们有意义:假设我对某台笔记本电脑很中意,很想要它。当我在第一个经销点看到它时,我愿意按它的标价10000元购买。这是根据这台电脑对我的边际效用所还的价格。但当我转至第二个经销点后,发现同样的电脑只标价9500元,于是,我不再愿意出10000元来购买它,只愿意出9500元购买它。但是当我再转到第三个经销点时却发现这种电脑只标价8000元。显然,我对它也只能出价8000元。这个事例说明,相同的效用,我却只选择价格最低的来购买,并不按边际效用(按我‘想要’的程度)来购买。这应该是对边际效用价格论的背反。

不过,对一种商品的主观感受并非一定要等到实际使用它才会产生。比如当我看到一台电脑时,我会想要它,此时产生这种主观感受,并不一定要等到我购买它并使用它以后才具有。当然,真正的感受要等到真正使用这种商品的时候,就象单纯看药品说明书所得到的了解,并不能代替对药品的亲身使用一样。

2004/4/24(已发)

23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切形式的分工,都是劳动的社会结合方式,都是物质资料对劳动者的直接支配,也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和结果。而一切形式分工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的专业化与社会化,扩大了生产领域,增加了产品门类,不断分化出新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部门,也不断分化出新类型的劳动者。这样,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社会分工本身就属于生产范畴,社会分工的发展本身,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43P)

社会的经济分工对于人类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分工的思想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以至任何一个人,都只能做自己有优势有特长的事情,不可能什么都要做,分散自己的力量优势。比如在人的智力与思维能力上,每个人也只能做好一至两个方面的事情,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全面发展”。

社会分工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还带来更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分工所形成的各个行业之间的关系,就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这样,虽然从总体上看,分工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更细致的研究我们也会发现,如果分工行业之间的关系未能处于最佳状态,那么这种行业分工也会对社会生产力造成阻碍。比如,如果基础行业处于垄断地位,那么,它就会损害以此为基础的其它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004/4/27(已发)

24

  “一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和发展程度,和这一社会中生产性劳动者在总劳动者中所占的份额成反比,和这一社会中非生产性劳动者在总劳动者中所占的份额成正比。”(144P)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到底谁是原因,谁是结果?社会经济效率发展是原因,或者是生产性、非生产性劳动者的比例程度是原因?

1、我们假设社会经济效率发展是原因。那么,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所需要的生产性劳动者就会减少,而产生的非生产性劳动者就会增多。

2、我们再假设社会存在的生产性劳动者减少,而非生产性劳动者增多,那么,所形成的结果怎样?结果是有可能损害社会经济效率与发展。因为,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创造财富的劳动者减少了,创造的财富量减小,但享受财富的人(非生产性劳动者)却增多了。就象纳税的人减少了,但享受税收利益的人、吃皇粮的人却增多了一样。

  因此,生产性劳动者减小与非生产性劳动者增加,只能建立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而不能相反,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在生产性劳动者减小与非生产性劳动者增加的基础上。而上述“正比”、“反比”论似乎没有指出这一点。

2004/4/27(已发)

25

“一般地说,当某一行业的社会平均交易成本量既定的情况下,即某一交易信息成本为社会必要成本、标准成本的情况下,低于这一社会必要成本,就意味着在生产成本上更为节约。在这个意义上,对个别企业来说,当其获取劳动者的边际交易信息成本支出等于社会必要交易信息成本时,意味着他的该项成本达到了社会认可的程度;当其边际交易信息成本支出为零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总收益达到最大化。”(150-151P)

这是一段有关“必要成本”意义的卓越阐述。本人一直努力向别人介绍“必要劳动”、“必要成本”的意义,因为,只有“必要的”劳动与成本耗费,才能够得到社会与市场的承认,才能实现“惊险一跃”。根据这种“必要”理论,任何一个经济人要想获得利润与工资,它所提供的资本与劳动,都必须是必要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人能够获得利益,必然有别人比他更低效或者同效,即“低效劳动为高效劳动创造价值”。一个人之所以显得有优势,那是因为相对来说存在一个劣势的社会与市场背景。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质是“必要劳动价值论”,因为:只有必要的人类劳动才有资格形成新价值。通过“必要成本”,我们也可推导出这个必要劳动价值论。因为,成本的最基本特性是趋向最小化,在这最小化的成本中,有哪些成本耗费可以保留下来,构成产品中的成本耗费呢?只有那些必不可少的成本耗费,才有资格保留下来。就象一个单位要裁员,那么能够有资格保留下来的人,必然是必不可少的人。对于劳动价值论来说,由于价值以代价耗费的属性出现,所以需要最小化,这样,最有资格构成价值的因素中,就只有必要劳动,才能构成产品的新增价值。

另外,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际上就是对“社会必要成本”的一个确定,确实了这个社会必要成本后,各个“个别成本”――个别价值,就可以此为标准来对照自己,是赚钱还是亏损。显然,大于社会必要成本的个别价值,就是亏损,小于社会必要成本的个别价值,则会赚钱。

2004/4/29(已发)

26

“在交易成本相同的情况下,对具有同样劳动力价值含量的劳动者支付的报酬越低,即劳动力价格越低,他就越能降低劳动力使用成本,从而把这一由个别成本低于社会必要成本的部分,转化为纯收益。”

资本家会尽可能压低工人工资来增大自己的利润所得。不过另一方面,如果资本家获得了较大利润,那么工人所得也会相应提高。因为,从长远来看,资本家从自己的利润增长中分划一部分给工人,对维护自己的长远利益是有利的。但是,随着资本家利润的增长,虽然工人也会获得更多,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分配差距却拉大了。这就是当今发达国家工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却不断拉大的原因。

2004/4/29(已发)

27

“从劳动者的角度说,作为过程的或流动状态的劳动,是由两个部分基本支出(消耗)构成的。一是体能性支出…二是智能性支出。…要使这两者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还必须要重视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第三种状态,即情能状态。所谓情能状态,指在同样的体力和智力素质下,不同的劳动者由于对工作的热爱与否、专心与否,所产生的不同的劳动支出状态。…人们为了得到更多的价值增值,获得更多的财富,便不但要关注劳动者身体状况、受教育和培训的状况,也要关注其情能因素的发展及发挥状况。这种情能因素,也同样构成了劳动力价值的一个有机部分”(154-155P)

体能、智能、情能。在人类劳动中提出了情能概念,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使我们看到人类劳动的情绪性。劳动中是否带有情绪,对劳动的效果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好的情绪会产生好的劳动效果,坏情绪则产生差结果,如果情绪极坏,那么劳动有可能没有任何效果,甚至会形成反效果。情绪作为人类精神的表现,它具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亲近性的情感,另一种是排斥性的意志。马克思所说:“劳动的内容及其方式和方法越是不能吸引劳动者,劳动者越是不能把劳动当作他自己体力和智力的活动来享受,就越需要这种[---注意力的]意志。”(155P),就是指排斥性的意志之事。但意志的强迫所产生的效果远远不如情感的亲近作用所产生的劳动效果。

情能概念告诉我们,无论一个人有多高学历、多深资历、多大官位牌子,如果他所做的事情,特别是研究工作,没有足够的兴趣,没有忘记自己存在的“忘我投入”精神,那么,我们都不要相信他会有多高水平,会获得多大成果。这一点对于观察今天中国的许多有资格的人,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一般来说,有资历有官位的人,他们的兴趣已经转移,已经渐渐远离学术研究的兴趣,他们实际上是在吃老本过日子,没有新的创见了。

不过,情能应该不能作为体力劳动、智力劳动之外的第三种劳动形态,因为它实际上是渗透于体力劳动、智力劳动里面的有关于这两种劳动形态的状态,它表征体力劳动、智力劳动的发挥程度。带有情能的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就会发挥得好,发挥得深入;相反,不带情能的劳动,就不会发挥得好。比如打球比赛中,如果球员们没有热情去打,那么,就不可能打好球。但这种热情,是不能独立于打球运动之外,自行成为另一种运动的。另外,一心想着钱的运动员,同样不可能打得好球,因为他实际上对比赛并无兴趣,并无情能,他只是对钱有情能(比如今天的中国足球队)。

2004/4/3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市场价格 劳动价值 市场价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价格 劳动价值 华强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沙发
阿名 发表于 2005-6-1 08:1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地球经济论坛,有一个贾华强教授的版面。在这里,贾华强教授说:1个单位时间的复杂劳动量=X个单位时间的简单劳动量(其中X >1)

我评论说:复杂劳动由多种要素组合而成。 如果不能把各种要素化为同一计量单位,那么,其他一切分析都属于经验范畴,而不是科学的理论。

----------------------------

因为黄焕金先生提到贾华强教授的理论,所以我又去地球经济论坛,去看看贾华强教授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结果看到,贾华强教授没有解决这一问题,还仍然没有为劳动的彼此不同的要素找出同一计量单位。

然而,在贾华强教授主持的版面上,我已经向贾华强教授证明:一切生产要素都有共同的计量单位,这就是马克思说的单纯的人类生理耗费。但马克思把它视为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事实上,它可以计量一切生产要素的使用价值,即效用。马克思不过是把这个共同的计量单位,理解为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只可惜,贾华强教授无法接受效用理论,所以,他只能继续信仰他的没有统一计量单位的价值理论。

在科学与信仰之间,贾华强教授选择了信仰,而不是科学。

----------------------------

此帖转发在:http://www.dqjj.com/bbs/dispbbs.asp?BoardID=73&id=7065&replyID=31710&star=5&skin=

使用道具

藤椅
ddqqrr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5-6-1 13:4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黄兄

以前吴敬连教授,胜利了,您非常高兴!现在吴教授失败了,怎样又着声了,为什么呢?这是您非常崇拜的吴教授啊!

说明了您有阶级性。我请您写一个题跋,都不给面子啊。

您是我们新价值学的核心——金钱!为什么您总是害怕自己呢?

使用道具

板凳
hhj 发表于 2005-6-2 12:3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ddqqrr在2005-6-1 13:47:44的发言:

黄兄

以前吴敬连教授,胜利了,您非常高兴!现在吴教授失败了,怎样又着声了,为什么呢?这是您非常崇拜的吴教授啊!

说明了您有阶级性。我请您写一个题跋,都不给面子啊。

您是我们新价值学的核心——金钱!为什么您总是害怕自己呢?

本人从来不崇拜任何人,吴敬琏的基本观点与我相同,所以我对他加以赞赏,但这并非崇拜。至于他存在什么成功或失败之事,我还未了解到。

老兄请我写东西,我还写不出来,因为不知写什么好。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报纸
ddqqrr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5-6-3 11:2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最近上网,在《经济学家》网上读到一篇题为《批评刘国光对市场经济的错误理解》的文章,作者为黄焕金先生。黄先生对刘国光教授大加挞伐,而对吴敬琏教授则大事吹捧。

在这方面有不公平之嫌。贾教授是书呆子,您怎样能和这样人来往呢?能解决什么样子的问题呢?

您的价值理论前途假定是什么呢?

使用道具

地板
hhj 发表于 2005-6-4 06: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极少看人办事,我只看观点办事。因此不应将我理解成你所说的样子。今天我就某个观点批判刘,有可能明天我就另外一个观点赞扬刘。就如我对茅于轼一样。

贾华强是否书呆子我不知道,如果你能够发现他的书中有可取的观点,也可表达支持意见。

我的价值理论的前途假定就是“不假定其前途问题”。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7
ddqqrr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5-6-4 13:5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不反对批评谁,而是要客观公平,不要有个人观点。这样对您来说,是相当困难的。您现在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了,但还是停在传统的水平上。

新价值学有五个根本,你现在还是第一个根本,即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根本,当然水平很高,可是这样是不能解决问题。例如林彪的女儿,看不起人,不平等,她开的大酒店就没有生意……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能否把我的一篇文章发在《经济学家》网上(作一个编者按)呢?

使用道具

8
叶风尘 发表于 2020-3-15 16:34: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原文能找到吗?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9 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