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ello2hi
633 0

管控的另外一种解释(五) [推广有奖]

  • 1关注
  • 17粉丝

学科带头人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344 个
通用积分
0.9698
学术水平
27 点
热心指数
24 点
信用等级
9 点
经验
21324 点
帖子
1082
精华
0
在线时间
37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3-1
最后登录
2023-3-1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除了这个之外,至少到上世纪80年代,人类认为所有获取超额利润就这么多了,所以比尔•盖茨得到歌颂,乔布斯得到歌颂,因为他们是创新的代表,欧佩克得到批判,普京时至今日都臭名昭著,因为他们垄断,日本的综合性商社被美国批评,因为他们垄断,他们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网络,令到美国产品进不去,财团搞的是垄断,等等等等,金融机构就不说了,美国次贷危机就是投机的一个系统性崩溃,所谓金融衍生品,金融创新不就是投机,找着政策和运作的擦边球,找到缝隙就投机,说是做一个金融衍生品,设计一个期权公式,本质上就是投机套利。索罗斯这么伟大的人,他不过是个投机客。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接触金融管制、通讯管制,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推进了全球化,不要认为全球化有一万年的历史,哥伦布开始,不可能的,那是自然全球化,包括东印度公司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不是到全球去做生产,而是基于全球的财税政策,寻找财税政策最低的地方经营,寻找自然资源最多的地方去配置,比如说中国,劳动力最密集,非洲矿业最密集,他是一个全球优化布局的过程。纽约金融人才最多,我就到纽约做资本运作,他是这个概念,硅谷创新人才最多,我到硅谷设立研发中心。IBM认为全球化的本质,不是到全球做生意,而是在全球整合资源,到全球每一个地方可以寻找资源最大化的地方,寻找最大价值产出点,就在当地,什么价值最大,就把那一个中心设在那里,到极端情况下,IBM认为一个全球化公司的生产中心、金融中心、管理中心、研发中心、原材料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法务中心,都可以设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仅仅是因为这样可以达到全球整合的效应。IBM认为,全球化是一种自发的对全球资源的利用,但是全球整合是一种自觉的对全球资源的利用。

那么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公司才开始头痛,发现一旦跨出国界,成为国际公司,乃至于成为全球公司,国际就是跨了两个国以上叫做国际,但是跨了N多国,一般到7、80个国家以后我们才叫全球化,到全球化以后就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下,在不同的法律、文化、制造、交易、货币、定价体系之下,各个子公司怎么运作,事实上管控是从这时候登堂入室。80年代中叶,古尔德写出了著名的战略风格,提出来集团公司可以有三种战略风格,财务型、战略型、操作型,才算是给集团管控定了个调子。从那时候我们才开始探讨,可以通过控制赚钱,有些控制得紧一点,有些控制得松一点,有些控制得差不多就可以。管控是从那时候才发育起来的,地球上最年轻的一个管理学问之一,非常年轻,和BPR,和情景规划,和学习型组织都是同岁,差不多,20来岁,30岁,就这么一个学问,还是个年轻人。

它事实上就在解决,一个母公司在子公司里耍什么阴谋诡计,可以获得额外分配,它有阴和阳两面,阳的就是正确表达你的权益,然后你帮子公司更加创新,把通过你的董事,把你母公司的,因为董事是你派出的,你的股比大,可以多派几个董事,通过你派出的董事,把创新输出到子公司里去,让子公司分享你创新的收益,这个创新事实上是母公司的,或者你派出的董事个人,所以这样赚钱,所以这叫阳,叫王道,全世界都说得出来,西方为什么特别强调经理层、董事会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创新的载体主要是经理层、董事会,这也是战略流派里面的明茨伯格批评很多的企业家企业家学派,认为这样钱就赚到了,这是阳。阴呢,是国际公司从来不说出来的,用阴谋诡计来赚钱,阴谋诡计在西方有漫长的历史,古有马基雅维利,著名的君王,今有美国几百个智囊,就是研究阴谋论,布鲁斯金学会,肯尼迪政治中心,就在研究这个给国家教阴谋。但是按照毛泽东的话,这不叫阴谋叫阳谋,是为了我方利益最大化的一系列权谋。像美国最近主张把武器卖给中国,离间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像这种事他们公开讨论,他已经不是阴谋了,是阳谋,而且他们一定会这么做,而且中国一定为了和美国搞好关系,会买武器,这样一来就和俄罗斯关系搞差了,普京上台以后就和中国对峙。这种事可以拿来讨论了,非常可怕。(作者:华彩咨询集团总裁白万纲先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美国次贷危机 金融衍生品 马基雅维利 利益最大化 东印度公司 次贷危机 超额利润 乔布斯 擦边球 欧佩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4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