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事件是国内奶粉行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该事件之后,曾以18.26%的市场份额领跑国内奶粉市场的乳业巨头三鹿随之倒闭,全行业也陷入信任危机。受此牵连,包括伊利、圣元、雅士利在内的国产奶粉企业遭遇业绩危机。2008年,蒙牛和光明分别亏损9.49亿元和2.86亿元,伊利亏损额达到16.87亿元,成为三聚氰胺事件中亏损最严重的中国乳品上市企业。 国产奶粉品质受到质疑后,国内奶粉行业发展格局出现三大变化:
奶粉出口量大幅减少,进口量则大幅增加。2008年以前,国内乳制品行业高速增长,奶粉自给量不断提升,出口量也随之大增。2007年国内奶粉出口量达到5,97万吨,2008年在“三聚氰胺”事件冲击下的出口量也到了6.31万吨,与当年奶粉进口量之差仅为3.78万吨。与此同时,在2008年之前进口奶粉的增速已开始大幅下降,2008年奶粉进口量的增速仅为3%。
但在2008年之后,国内奶粉的进出口数据都发生了大幅变动。其中在世界各国陆续对进口我国乳制品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后,国内奶粉出口量由2008年的6.31万吨迅速下降至2009年的0.97万吨,2010年这一数据继续下降至0.3万吨。同时,在世界奶粉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国内奶粉进口量则大幅增加,2009年奶粉进口量达到24.78万吨,同比增长146%。出口量和进口量之差也由2008年的3.78万吨拉大至2012年的56.34万吨。
图1:2007-2012年国内奶粉进出口量情况对比
外资奶粉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高端奶粉占据绝对优势。2008年之后国外奶粉进口量的大幅增加换来的结果是外资奶粉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2007年国产奶粉占据了65%左右的市场份额,其中,三鹿集团的奶粉销量居全国市场首位,销售收入约50亿元左右,市场占有率达18.26%,伊利、完达山分别居第二和第三位,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2.58%和8.83%。
2008年之后,随着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粉逐渐失去信心,国产奶粉占比大幅下降。
2012年国内奶粉市场占有率前十名的企业中外资奶粉占5席,并且前三名均为外资奶粉。这5大外资奶粉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46.4%,如果加上其他外资奶粉销量以及海外代购的量,目前外资奶粉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60%。
图2:2008年前后国产奶粉和外资奶粉市场占有率比较
图3:2012年奶粉品牌市场占有率情况
分产品档次来看,外资奶粉在中高档奶粉市场占比达80%。按照AC尼尔森的分类,价格高于200元/罐(按900克/罐计算)即为中高端产品。由于中高端产品面对的是城市白领及以上消费群体,这部分消费群体对品质和口碑的要求更高,因此这部分群体更钟爱外资奶粉。目前国内奶粉市场中高端产品的占比已经超过50%,外资品牌在中高端市场的占比已经超过80%。其中美赞臣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25%居第一,惠氏以20%居第二,多美滋以12%居第三,三者高端市场份额的在50%以上。国产奶粉中只有贝因美、合生元等少数品牌的高端产品销量还不错,但是贝因美高端品牌“爱+”和合生元高端品牌超级金装幼儿配方奶粉的奶源均来自国外,因此如果加上这部分,外资奶粉在中高端市场的占有率应该高于80%。
图4:目前奶粉各价格档的占比
图5:中高档奶粉市场外资奶粉和国产奶粉市场占有率对比
图6:一线城市的奶粉市场各类产品的占比情况
海外奶粉代购兴起,国内消费者全球“抢奶”。“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很多的中国妈妈为了获得更加安全以及更加便宜的奶粉,开始全球“淘奶”。数据显示,奶粉海外代购规模在三聚氰胺事件曝光的2008年比2007年增幅近6倍,随后每年增幅也超过100%。
近年来,国内的海外代购规模快速增加,预计2013年可达到700亿元。其中奶粉在2011年海外代购中的规模占比达到16%,仅次于化妆品。因此保守预计2013年海外代购的奶粉规模占总代购规模的10%,则2013年海外代购的奶粉规模可达70亿元,为2012年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容量的12.73%。因此逐渐兴起的海外代购已经成为国内奶粉消费的主要渠道之一。
婴幼儿奶粉在国外属于一定程度上的福利产品,因此其终端售价较低。但由于国内消费者在国外疯狂的“抢奶”,打破了国外奶粉的供需平衡,也间接的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福利政策,因此导致国外及港澳多地抵制中国消费者大量“扫荡奶粉”,并纷纷出台限购政策。
表1:国外部分国家推出的奶粉限购罐数以及具体限购措施
2008年之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大幅下降,这导致国内奶粉出口量大幅减少,同时进口奶粉大量涌进国内,在这种环境下,国产奶粉的“复兴”之路显得异常漫长。
我国奶粉行业发展格局分析简报:http://www.tianinfo.com/news/news5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