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6 1

[其他] 新型城镇化的制度资本理论研究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讲师

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9 个
通用积分
5.0002
学术水平
11 点
热心指数
20 点
信用等级
23 点
经验
6062 点
帖子
356
精华
0
在线时间
1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7-25
最后登录
2021-7-1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新型城镇化的制度资本理论研究

薛坤坤[1]  李晓姣[2]

(阳民工作室,河南 郑州 450001;中国经济管理网:www.jjgl.org

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中各种问题的出现,建设高效包容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首先引出建设高效包容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的主题,然后通过文献回顾了国内外城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从制度资本角度探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制度创新的作用。分别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镇建设中的投融资体制以及企业制度五方面,结合笔者走访的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制度资本在河南省高效包容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得出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就是高效包容、制度经营与制度资本更新的结论。

关键词:高效包容可持续;新型城镇化;制度资本;制度创新

文章编号:1672-8580(2013)05-0008-07

【注】:本文版权属于《四川理工学院学报》,发表于《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Institutional Capital and New Urbanization

——Based on New Urba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Abstract: With the urbanization of various problem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high-inclusive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lead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high-inclusive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 theme, and then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domestic urbanization outside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Henan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capital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role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Respectively, from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land system,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urb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and enterprise system in five areas,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 visited Henan new rural communitie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stitutional capital in Henan province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and efficient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huge role in promoting, draw new urbanization is the essence of high-tolerance, system management and institutional capital update conclusions.

Keywords: Efficient inclusive sustainable; new urbanization; institutional capital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在全国各地开展,城市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中小城镇的数量也急剧攀升,并逐步发展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然而,城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尽管我国城镇化建设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整体水平较低是不争的事实,这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符。而随着我国城镇化中各种问题(盲目拉大城市框架,滥占耕地、乱设开发区,不断扩大城市面积)的不断出现,新型城镇化的课题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讨论。国家总理李克强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建设,多次强调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李克强(2013)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在中原经济区和河南省航空港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后,河南省对高效包容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对我国当前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状况而言,建立合理的城镇化制度已不是战略选择问题,而是理论完善与实践推广的问题,如何推动我国城镇化往更高层次发展,为我国农村区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针对当前我国城镇化制度的瓶颈,也十分有必要对城镇化制度支撑体系的理论做全面细致的研究。与此同时,制度资本也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制度资本产生的制度红利更是引起了多方关注,许多学者(聂辉华等,2012;邓常春等,2012)都在呼吁制度红利推动城镇化建设。因而本文试图将制度资本理论引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去,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制度创新为起点,从制度资本角度来分析高效包容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文献回顾

    对于“城镇化”概念要追溯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提出的“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镇化,不像过去是城镇乡村化”。之后不同学科对于城镇化给出了不同的界定。社会学家将城镇化定义为农村社区向城镇社区的集聚和转化过程;人口学家则认为城镇化即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并在城镇聚集的过程;历史学家将城镇化分为狭义的城镇化和广义的城镇化,其中狭义的城镇化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城镇人口迅速集中、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强化的过程,而广义的城镇化则是指落后的农村社会逐步向先进的城镇社会转变的过程。地理学家则从人口居住空间的转移角度来定义城镇化,认为城镇化是生产力发展引发的农村人口、农村居民点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不仅涵盖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还包括城镇用地的扩张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等;本文认为,城镇化简言之即是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城镇向农村区域扩展、传统乡村观念被现代城市价值观念所取代的动态发展过程;经济学家从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视角,提出城镇化是各种非农业经济要素向城镇聚集的过程。

国外学者对城镇化理论的研究涉及许多学科领域,涵盖众多方面,可大致划分为区位理论、结构理论、人口迁移理论、生态学派理论等。区位理论的代表人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Webber)在其代表作《工业区位论》里提到,工业的聚集可以带来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聚集的产生与发展能够形成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及等费线,根据等费线的不同可以将不同的聚集区位划分为三种经济布局,即城市经济、地方性经济和工业中心区经济。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M·P·Todaro)根据发展中国家城市普遍存在的高失业问题和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现象,建立了人口流动的预期收入模型,他认为农业部门不存在剩余劳动力,且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始终为正数,所以得到结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迁移取决于预期的而非现实的城乡差异,托达罗的观点较好地解释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农村人口迁移与城市高失业率并存在现象。人口迁移理论则认为迁移行为之所以发生是迁出地的外推因素和迁入地的拉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农村的外推因素主要有:农村人口过度增长、农村收入偏低、不合理的土地制度等;城镇的拉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大量的就业机会、工作报酬的提高、生活条件更加便利等。在生态学派方面,美国学者伊利尔·沙里宁(E·Saarinen)在其著作《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将来》中对有机疏散论作了系统阐述,他指出现今趋于衰退的城市,需要进行合理城市规划变革,使城市更符合人们居住需要又不脱离自然,这样才能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西方学者从制度角度研究城镇化问题始于科斯(Coase)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在对中国城镇化进程进行分析后,大多数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在城镇化发展的具体制度安排上采取的是一种偏向城市的政策。Kym Anderson和Yujiro Hayami(1986)提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对农业及农民进行保护非常常见,但在中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以及城镇与农村的关系都带有强制性,中国政府采取的是偏向城镇的政策。Chan(1994)认为,是户籍等制度限制了农民向城市的流动。Marton(2000)认为国家采取的城市倾向性政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城市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Schultz(2003)则认为通过实行“剪刀差”政策,即政府通过扭曲生产要素和产品价格,创造出不利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环境,从而以农业剩余来补贴工业化的发展,实现了城市偏向政策。

国内学者对城镇化问题的研究以吴友仁(1979)刊发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化问题》为标志。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内学者早期对城镇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外城镇化相关理论的介绍与探究,以及其他国家在城镇化推进时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总结,后期才逐渐深入至对中国城镇化发展中制度问题的研究。刘传江和杨虹(2000)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政府作为城镇化建设中制度改革唯一供给者的地位受到挑战,但即使是自下而上的城镇化制度安排的供给主体转变为农村社区政府、乡镇企业、城乡家庭或个人等民间或市场力量,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自发性的制度创新要想获得普及,也必须征得政府部门的支持或认可。李保江(2000)认为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与集中,并由此引起的产业就业结构非农化重组的一系列制度变迁过程,我国自建国初期开始城镇化进程,经历了迂回曲折的发展历程,1978 年之前主要以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为主,农村改革后则以在市场力量诱导下由农民个人或群体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诱致性变迁为主。陈忠(2003)提出,影响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制度的不完善,城镇制度是城镇存在的内在依据,构建与转换城镇制度,以制度创新推动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出路。徐璇(2007)认为,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是因为未从制度视角研究城镇化建设,经济增长与发展离不开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有效的制度安排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因此,反思城镇化制度并进行改革,是推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总的来讲,国内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制度和制度创新对我国高效包容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且普遍认同无论是自上而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还是自下而上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制度选择与安排都是决定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并且对城镇化建设中的制度选择和安排从多层次、多维度进行了探索及研究。但就整体研究水平来说,当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多局限于局部的单项制度研究与创新,缺乏对影响城镇化进程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考虑,且他们的研究中均没有意识到制度资本理论在解释高效包容可持续新型城镇化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本文从制度资本的角度来考虑河南省高效包容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制度资本的作用,制度资本的概念相对而言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本文在周阳敏(2003)提出的制度资本框架下来探讨城镇化建设中制度资本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三、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制度资本

河南省九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中原经济区,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全省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扎实的成果。但是,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中也面临一系列急需破解的难题,本文在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于制度资本的概念,我们参照周阳敏(2003)的观点,将制度资本分为政府制度资本、企业制度资本、公众制度资本,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讨论制度资本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制,三种制度具体可以细化为: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镇建设中的投融资体制以及企业制度。

(全文请参阅《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或与阳民工作室直接联系:jjgl.org@gmail.c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制度资本 理论研究 城镇化 Urbanization 中国经济 河南省 工作室 投融资 主题

反垄断全民化,反垄断国际化,反垄断常态化,反垄断科学化,反垄断专业化
沙发
林秋玲 发表于 2015-4-10 21:31: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img][/img]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9 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