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onghaifei
1217 6

[学术治理与讨论] 导师变“老板” 学术有危机 [推广有奖]

  • 8关注
  • 1粉丝

讲师

3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318 个
通用积分
4.6425
学术水平
23 点
热心指数
25 点
信用等级
14 点
经验
6467 点
帖子
458
精华
0
在线时间
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26
最后登录
2015-4-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按照教育部与国家发改委此前的规划,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有60.8万名研究生(硕士53.9万,博士6.9万)入学成为2013级新生。开学一个多月后,硕士双向选择研究生导师已告一段落,笔者注意到,“老板”一词正在越来越多地取代“导师”、“老师”等称呼,而成为研究生们对导师的昵称。这算不得什么新现象,但它有愈演愈烈之势,表面上看,不过是一个称谓的变换,但细究起来,其背后却耐人寻味。


  首先,与导师的“老板”身份相对应,研究生的身份发生了转换,变成了“工人”。“工人”的首要愿望是搞好同“老板”的关系,在“老板”手下好好做事,最后顺利领到一张“文凭”。“老板”对“工人”拥有无形的、隐蔽的控制权,但“老板”真正关切的不是“工人”,于是“工人”出现了质量危机,次品、劣品在所难免,而且大有严重化的趋势。在“老板”和“工人”的关系链条和利益诉求中,没有学术这门“必修课”,学术不过是副产品。如此,学术生产和学术创新从何谈起?


  其次,“工人”的长期奋斗目标是成为“老板”,进而取代“老板”,支配新的“工人”。因此,不仅“工人”对“老板”的顺从是虚伪的,始终存在潜在的对立,而且“工人”之间激烈竞争,争夺资源,争相试图成为“老板”。如此一来,学术团队何以建立?学术共同体如何形成?


  其三,研究生终日呼叫“老板”,导师们最后真的朝着“老板”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辟出两条“蹊径”:一是学术“主动出走”,挤破脑袋去兑现现实的经济价值和政治影响力;二是外部经济力量和权力所有者“强势进入”,“名誉教授”、“亦商亦学”、“亦官亦学”等现象不断涌现。市场经济逻辑和权力原则实现了对大学校园和学术领域的“入侵”。长此以往,本土学术怎能不浮躁?又怎能不腐败?


  导师理应传道授业解惑,研究生理应尊师重道,要回归学术、敬畏学术,还是称呼“导师”或“老师”为好。更为重要的是,在我们的内心和实际行动中,也应该回归教育本色、尊师本色和学术本色。http://www.nssd.org/index.php/article/view/id/263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Article 国家发改委 artic Index 研究生导师 教育部 研究生 发改委 国家 博士

无可奈何花落去,化作春泥更护花 - 论文
沙发
jjxjiang 发表于 2013-10-10 14:35: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是这么回事

使用道具

藤椅
18721023719 发表于 2013-10-10 14:45: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本质变了 改变一下称呼 不要紧吧 那样只是在麻痹我们自己 愿望和现实之间的距离还是挺遥远的。 当前的是我们现有制度下的产物与原有教学目的相违背,我们应该改变这一制度,不然钱学森那经典的一问 恐怕会是永久 ,再者还是有为真理而求学的,应该创新一下我们的教育制度了 住房,医疗,教育问题还是挺严重的

使用道具

板凳
rongrong009 发表于 2013-10-10 15:12:38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

使用道具

报纸
1612521057 发表于 2013-10-10 15:24:18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分析极是。只不过,称呼是实质存在的一个外在化表现而已。也就是说,实质现象是已然存在的,称呼也就成为必然出现的。之所以有人反驳楼主的观点,尽管是由于其对事实认识不清,但楼主也有引人入沟之嫌,因为别人会根据标题判定作者只是借名称推出事实,而非实质与名称结合。建议此文写成寓言形式,如此则受众益广,所论更深。

使用道具

地板
guanyonghao 发表于 2013-10-10 15:53: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7
accson 发表于 2013-10-10 23:28: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作为一保硕导,深有感触,现在的研究生差不多变成了“延就生”了,一些同学是为了逃避残酷的本科就业现实而上研的,特别是二本高校更严重,不少学生的目标就是想跟一个大官导师找个工作,即使再拖三年就业也值,根本无心向学,更不要说参加课题研究和学术研讨了。不过,现实中也有不少人因此到头一场空。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