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朴学
3520 3

[经济学教育] 关于上财的一些讨论及研究生培养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高中生

2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61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327 点
帖子
33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21
最后登录
2008-5-1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p>一、关于上财郑旭的跳槽</p><p>郑旭加入上财短短一年就跳槽,我觉得可能主要和他的性格有关。根据他发表的论文来看,比许多美国高校终身教授都要牛了,然而他在德州大学做了近10年助教授都没有升为副教授,很出人意料。而且随后他跳槽到华尔街,接着跳到上财,再接着跳到交大,结合起来看,可能主要是性格因素。</p><p><br/>二、关于上财的经费 <br/><br/>财政部、上海市的8000万只是985第一期,今后各期国家都会有资金投入。此外上财的211资金,每期国家都有大笔投入,金额不逊于985项目,所以资金根本不是问题。而且上财学科面铺得不广,所以资金可以集中在经济管理学科上,不像其他许多学校要在各大学科之间平衡。再者上财各学院师资远未饱和,而许多学校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师资都在100~200左右,早已趋于饱和,所以资金压力会更大。至于MBA/EMBA,总收入上财不会比其他学校少。 <br/></p><p>三、关于上财的学术氛围</p><p>有人说上财注重实用,其实太主观了。上财有一个全国最不实用的国家重点学科——经济思想史,上财的校长就是经济思想史博士出生。上财历史上的学术大家胡寄窗,是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开山鼻祖、娄尔行是中国会计学泰斗,在其他学校大搞社会主义财政学的时候,上财的一批老教授如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曹立瀛等主导的财政学科却紧跟世界潮流,在其他学校大搞中国特色的货币银行学的时候,上财的刘洁敖却在金融学说史等领域默默耕耘、彭信威教授更是为世人留下《中国货币史》这样的鸿篇巨著!</p><p>《经济研究》论文统计,上财仅此于北京几所高校高居第3,《会计研究》上财更是高居第一,其他许多期刊上财也好不逊色,自己培养的本土师资就曾在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发表过论文,更有上财博士在Accounting Review发表论文,开大陆本土教师之先河。而上财引领的中国会计学研究方法改革,现在已经成为全国的主流。</p><p>可以说,上财对学术的重视程度,毫不逊色于任何学校。而上财在学术上的努力程度,也毫不逊色于任何学校。</p><p>四、关于上财的研究生培养</p><p>如果说现在上财的研究生培养已经和国际接轨,应该也不为过。上财引进海归院长、博士等,都是表面性的东西,大家都看得见。其实在这些现象的背后,上财的研究生乃至本科生培养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现在上财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已经把几乎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引导到学术科研上来。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配备、学习强度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点。硕士生每周有几十节课、要阅读大量的指定文献、要做大量的课后作业、要进行期中考试、要学习高微、高宏、高计、高级经济数学、高级金融计量等等一系列课程,除了学习几乎就没有空余时间,博士生和硕博连读生更是校庆的时候也要忙着考试做题,学习强度和高考比也毫不逊色。而且除了海归教师,各学院还聘请大量的港台海外学者来校讲课。</p><p><br/>——以上观点出自一名上财学生<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7 0:27:1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 Accounting Economics financial 美国高校 财政部 华尔街 上海市 研究生

沙发
三木 发表于 2007-11-26 23:5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楼主的一番言论似乎是由我前些天的一些言论而发。

一、关于上财郑旭的跳槽

—————-

人才流动是正常不过的现象。但这么短的时间就走了实在有点让人难以理解。具体原因只有当事人才清楚。旁人只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YY。

二、关于上财的经费

———————

上财缺钱才怪。不过我听说上财对学生还是蛮吝啬的,像硕士补贴一个月才200多一点点,不知何故?

三、关于上财的学术氛围

——————

我到过上财几次,但实在感受不到那种传说中的学术氛围。不过我已经有两年不到上财了,也许上财现在已经完全改观了也未未可知。

上财在包括经济学在内的各个学科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在国内整体上应该是国内领先的。(这是个人的理解)这一点在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等的研究与人才培养上表现尤其明显。这好像也是上财的一个传统,孙冶方先生就是国内较早提出市场经济理论的经济学者。

四、关于上财的研究生培养

。。。硕士生每周有几十门课、要阅读大量的指定文献、要做大量的课后作业、要进行期中考试、要学习高微、高宏、高计、高级经济数学、高级金融计量等等一系列课程,除了学习几乎就没有空余时间,博士生和硕博连读生更是校庆的时候也要忙着考试做题,学习强度和高考比也毫不逊色。而且除了海归教师,各学院还聘请大量的港台海外学者来校讲课。

——————

上财的改革力度和魄力我是深表佩服的。个人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学的出路所在。具体原因已经有太多的争论,我不重复了。不过楼主这句话是明显在作假,这并不厚道。。上财开给硕博连读班的课总共才不过三十来门,考虑专业方向,总共修的课估计就十来门。楼主何必夸大其辞一周几十门,相信不吃饭不睡觉也不可能做到!本人也在这个模式中学习了两年经济学,在研一时候一周四门核心课我们就累得已经够呛。也许是因为我们都太过愚笨了!

前不久看到上财一个学生(估计是,无从证明)这么一段话:

上财的张尧庭教授(LSE统计系主任的博士导师,武汉大学前管理学院院长)也很强,不过现在高龄,估计都不带学生了。但是新来的海归计量这块都很强,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的郑旭博士(郑博士还在华尔街投行做过数年数量模型和证券分析师,类似于“火箭科学家”这个角色,比国内的众多“纸上谈兵”派们水平高的多,呵)和加拿大女王大学的田永革博士是主攻计量经济学的,以及上海财大另一位长江学者、佛罗里达大学经济系艾春荣终身正教授,郑博士以及上财的目标是打造亚洲第一的计量经济学科。

https://bbs.pinggu.org/thread-81307-1-1.html&page=1

上财现在的确过于浮躁了点,这样应该不利于上财的发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7 10:13:59编辑过]

做人要厚道。

使用道具

藤椅
朴学 发表于 2007-11-27 00:3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好意思表达有误,应为“每周数十节课”。

使用道具

板凳
gch2003 发表于 2007-11-27 18:4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尧庭老师已经去世了。任何学校的学生都有学习的和不学习的两类。上财里面也有塌实做学问的,看看他们硕博连读班的情况就知道;也有以就业为导向的,看看他们06级的同学现在在忙着找工作也知道了。教学改革了,科研改革了,至少对学生来说,选择的余地大了。
虔诚的经济学爱好者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