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hwany
1159 0

[经济学教育] ZT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初步探索 [推广有奖]

贵宾

庸才

学术权威

5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5
论坛币
2824739 个
通用积分
292.2699
学术水平
446 点
热心指数
583 点
信用等级
317 点
经验
110065 点
帖子
2204
精华
4
在线时间
27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6
最后登录
2024-1-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陈花玲 吴宏春 苏文斌 周荣莲

我国研究生教育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当前已经无可争议地占据了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的地位,与此同时,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尤其是博士生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也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对研究生教育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研究生培养机制上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进行改革。

教育部最近在部分高校开展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改革,其核心是在研究生培养中实行科学研究主导下的导师负责制。两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下面从当前在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学校、导师、研究生存在的问题入手论述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对西安交通大学近两年关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一些具体内容进行介绍与讨论,旨在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是由学校、导师、研究生三方共同决定的。因此,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必要性也应该从这三方面来观察与分析。

1.相关调研数据

2006年9月至10月,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会采用发放问卷和网上在线填写两种方式就研究生培养中的相关问题对在校研究生进行了调研,共收到有效问卷947份,应该说调查结果具有很高的客观性与可信度。对“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在自己的专业上”这个问题,36%的研究生回答不足4小时,回答8小时以上的学生只有9.4%;对“你平均每周接受导师指导的次数”这个问题,35%的学生回答每周不到一次;对“你是否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这个问题,42.8%的学生的回答是经常参加, 42.2%的学生的回答是偶尔参加,15%的学生的回答是不参加。从上述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如下问题:①研究生学习与研究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②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③研究生培养较大程度上存在与科学研究脱钩现象。为什么在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中会出现上述问题呢?我们认为,归根结底是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出了问题。

2.学校必须在研究生培养中建立激励机制

激励是指一个组织系统中的管理者通过合理地运用各种管理资源,激发被管理者工作动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在高校这个组织系统中,学校必须合理地运用其管理资源,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才能达到激发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导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积极性的目的。然而,学校的现实情况却是缺乏激励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奖学金制度不完善,对研究生缺乏激励机制。对于研究生来讲,最直接的激励手段之一就是奖学金。“奖学金”顾名思义是用于奖励学习优秀的资金,其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各大学研究生的奖学金一般执行情况是:计划内研究生无论学习是否努力全部享受奖学金,且奖学金的额度是一样的,这实际上是一种“大锅饭”制度;计划外研究生无论学习多么努力均不能享受奖学金。这显然不利于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2)人事制度不完善,对导师缺乏激励措施。对于导师来讲,最直接的激励手段之一是学校对导师的考核与聘用。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必须建立合理的人事制度,对研究生指导教师进行合理考核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聘用,激发导师的内在动力。然而,目前我国各大学教师大多是终身制,对导师的聘用也是终身制,一旦被学校聘为“硕导”、“博导”,无论培养的研究生质量如何,无论是否具有科研课题或具有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将永远具有指导研究生的资格。这种体制导致一些研究生指导教师缺乏进一步提升自我的积极性,也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3.导师必须在研究生培养中高度负责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目前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作用的发挥却不尽如人意。

(1)对研究生的认识存在偏差。实际上,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他不仅仅是一个受教育者,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与科研的人力资源,这也是学校“助教”、“助研”岗位设置的来由。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如果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过程中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则理所应当得到相应报酬,也即助研津贴。然而,目前我国还有一部分导师存在着观念上的偏差,认为指导研究生仅仅是为国家培养人,从而忽视了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生力军作用。这种观念上的偏差使得一些导师给研究生发放助研经费不够主动,随意性较大。

(2)指导研究生缺少相应责任约束及激励手段。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把研究生招生资格和招生名额与导师的科学研究项目与水平结合起来,把对研究生的资助与其实际表现结合起来,这不仅能够保证高水平导师队伍的形成,也可以保证高水平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然而,目前许多学校的现状是:导师招生不与科学研究挂钩,不需要给研究生发放助研津贴;研究生奖学金不与实际表现挂钩,不需要导师给予评价,也不由导师决定是否发放,这就导致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缺少相应责任约束以及激励手段。

4.研究生必须在参加科学研究中实现自我完善

从研究生角度来讲,研究生教育应该是通过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将来就业及胜任岗位工作做准备。因此,研究生应该珍惜机会,努力完善自我。然而现实情况却不理想。

(1)对参与科研课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由于在研究生培养中科研业绩与奖学金发放“脱钩”?许多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研究生奖学金,而把参与科研项目误认为是给导师打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工作。

(2)缺乏求学问的热情。由于社会上一些浮躁风气的影响,研究生中求学位的人多而求学问的人少,不少研究生学习缺乏积极性,科研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主要是由于研究生培养机制不够健全,不能够充分调动导师与研究生的积极性,使得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必须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就是要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内在激励机制,进一步统筹高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资源,理顺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强化导师的责任,完善研究生奖助制度,激发院系、导师和研究生的内在积极性,从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向深层次推进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对恢复研究生招生近30年来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全面检阅,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切入点,是加强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突破口。它需要我们在研究生教育中引进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来推进这种全面提高研究生质量的改革。为此,近两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大胆开展了一些探索性工作。

1.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统筹研究生培养的教学与科研资源,完善研究生资助制度,建立新型的培养机制,激发导师和研究生的内在积极性,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从而推动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全面提高。

由此可见,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不是一项向研究生收取学费、增加学校收入的改革,而是学校投入更多的资金,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利益、进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改革。

2.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原则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原则可以概括为"改革体制、统筹资源、规范管理、自我约束"十六个字。

改革体制就是学校在不断完善研究生奖助金资助体系基础上,将逐步对研究生招生制度、研究生培养过程、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等进行全面改革;与此同时,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体系和薪酬制度,力图通过管理体制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统筹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激发导师与研究生的内在积极性,建立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学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建成与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相接轨的现代大学管理体系。

统筹资源就是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统筹使用各类资源,它包括研究生导师以及研究生本身在内的人力资源、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的硬件资源、学校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的资金等。通过对这些资源的统筹、合理调配与使用,建立研究生培养的激励机制,从而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规范管理就是学校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契机,规范学校管理工作,建立与国际一流大学管理体制接轨的现代大学管理体制。通过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学校、学院、导师三级管理。学校设立了研究生创新基金办公室,全面负责研究生创新基金的管理工作;学院具体负责导师与研究生的创新基金申请与日常管理工作;导师负责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助研经费发放以及动态考核工作。

自我约束就是通过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导师与研究生加强自我约束。通过研究生培养必须与导师的科学研究挂钩并且导师负责支付研究生助研费用的制度,促使导师在招生中控制招生数量并注重研究生质量;通过在研究生培养中由学生、导师和学校签订三方协议书,明确导师与研究生的责任与义务,促使导师与研究生加强自我约束。

3.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具体内容

(1)筹措资金,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为了改革研究生奖学金制度,使奖学金的设立达到激发研究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学校将国家下拨的研究生培养专项经费、作为生活补助的研究生助学金、社会捐赠的奖学金、科研项目中的人力资源成本费以及学校筹措的其他经费统筹起来,设立了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创新基金实行导师申报及导师与学校联合资助制,突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并实行动态管理。

(2)设立“基础与人文社科研究生创新专项基金”。为支持基础与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学校将原来的校内人文社科研究基金与研究生创新基金结合起来,设立了“基础与人文社科研究生创新专项基金”,专门用于资助基础与人文社会学科的指导教师、新引进的指导教师以及有科学研究创新思路又暂时没有课题经费的指导教师等,支持其在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培养研究生。专项基金也实行指导教师申请制。导师在招收研究生之前,以研究项目形式进行申请;项目获得批准立项后,指导教师可于当年招收研究生,并得到专项基金的资助。

(3)建立与研究生奖助体系相联系的招生制度。为形成与研究生奖助体系相联系的招生制度,学校将招生指标与研究生创新基金以及专项基金指标挂钩。学校研究生院每学年依据学校的总体招生计划、各学院的研究生指导教师人数、科研到款数、科研基地数等综合因素确定每学年各学院的创新基金以及专项基金指标。导师向所招生的学院提出每学年创新基金以及专项基金名额申请,由学院研究生奖助金评定委员会根据导师的科研情况及学术水平在本院的基金指标内审批,并有具体指标限制,从而不仅保证了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而且保证了导师有足够的精力培养研究生。

(4)创新基金分等级设立,实行动态管理。为了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将研究生创新基金分Ⅰ、Ⅱ两个等级,其中,Ⅰ等奖助金是为特别优秀的研究生专门设立的,目的是激励研究生积极努力学习。为了体现公平竞争原则,创新基金实行动态管理。新生由本人申请?学院奖助金评定委员会根据其综合成绩确定其是否享受以及具体等级;以后每学年结束前,导师需对指导的所有研究生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提出研究生下一学年是否获得奖助金及其等级,通过动态管理达到激励作用。

(5)延长博士生奖助金享受时间,提高培养质量。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培养高质量博士生的实际需要,学校规定博士生最长可享受学校设立的研究生创新基金四年。未能在规定的最长期限内完成学业,但又符合学校学籍管理规定的博士生,可以免交培养费,其奖助金由导师根据博士生实际业绩决定是否继续发放以及发放额度,目的是减少博士生生活负担,使其安心工作,提高培养质量。

(6)淡化“博导”身份,动态审核研究生导师资格。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学校将不再评审博士生导师,将其改为动态审核导师资格。各学院(部)根据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每学年对指导研究生的教师资格进行确认,上报学校审核。审核通过的导师可上当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不通过的导师取消当年研究生招生资格。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强调指导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事业心和责任心,近三年内必须有科研项目等,这就从制度上打破了导师身份终身制,保证了研究生培养必须与科学研究挂钩。

(7)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在培养研究生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了使优秀的青年教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学校规定,满足《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核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且已取得突出成绩的具有副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在征得本学科已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教授同意后,可申请与该教授合作指导博士研究生。此举不仅有利于尽快培养与锻炼青年教师,而且有利于青年教师利用其富有活力与创新意识的优势,发挥其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8)设立研究生“三助”岗位,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为了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并资助一些困难学生,学校根据工作需要面向研究生设立“三助”岗位,所有非定向研究生经导师同意后均可提出申请,并依“按劳取酬”原则获取资助。

三、结束语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研究生招生办法的改革、研究生奖助办法的改革、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改革,而且涉及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薪酬制度的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改革等一系列重要内容。两年来尽管我们开展了一些探索性改革,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是由于此项工作的复杂性,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此项改革。学校将逐步对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力图通过管理体制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统筹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建立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选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第12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 必要性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教育部 科学研究 研究生 博士生 西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