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fhsky
1476 0

[经济学教育] 创新是研究型大学的成功之道 [推广有奖]

贵宾

冷月箫声

大师

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1319254 个
通用积分
17587.0576
学术水平
381 点
热心指数
430 点
信用等级
314 点
经验
132684 点
帖子
4229
精华
18
在线时间
38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2-6
最后登录
2024-4-2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阶段性的重大转变时期,将由外延式的规模增长转向内涵式的质量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稳定发展,由宏观体制改革转向大学制度和机制改革,由引进借鉴为主转向自主创新为主。 <br/>  ●无论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还是从清华大学的成长进程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大学成功的不二法门。 <br/>  创新,是当今中国与世界的热门话题。如何认识与推进教育创新,也是当前中外教育界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与挑战。下面我结合清华的实际,谈谈对研究型大学创新与发展中有关问题的看法。 <br/>  创新是各国研究型大学的共同特征 <br/>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也是大学成功的关键。以世界一流为建设目标的研究型大学,都要努力走创新之路;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要保持其领先地位,也必须坚持不断创新。 <br/>  我们知道,大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和造就人才,探索和发现知识,服务和贡献社会,承继和发扬文明。为了实现其使命,大学需要在理念、制度、组织和办学方式上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变迁、知识革命及其所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我们之所以首先强调研究型大学的理念和制度创新,目的在于通过观念的变革,促进大学创建最适合学术发展的思想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更好更快地促进人类思想的进步、知识的增长、科学<a>技术</a>的发展,即实现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创新。 <br/>  历史表明,正是凭借先进的大学理念和制度,德国研究型大学在19世纪后期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领导者和国际学术与高等教育的中心,美国研究型大学则在20世纪以后使美国的科学技术和学术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研究型大学的创新更为活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为回应世界范围内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迫切希望研究型大学在科技创新与技术转化方面承担起更重要的作用,以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首创性地开办了大学科技园区,这不仅缩小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距离,而且引领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不少研究型大学更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的新模式。 <br/>  创新是研究型大学所共同具备的普遍特征。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无论是19世纪的德国,还是20世纪的美国,或是今天的欧洲,其研究型大学崛起和成长道路是有所不同的,都具有各自国家和民族的特色。 <br/>  创新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br/>  中国具有古老的文明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对教育极为重视。当前中国的研究型大学建设,不仅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关键环节之一,本质上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必须从自己的文化基础出发,既要努力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方面,又要注意摒弃其中的消极因素,既要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经验,又不能照搬西方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模式,而必须通过创新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br/>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实力大为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应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近10年来高等教育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统计显示,从1998年到2006年,高等学校本专科生的招生数由108万增长到546万,在校生数由340万增长到1738万;研究生招生数从7.25万增长到39.79万,在学研究生数从将近20万增长到110万。而且,从中国人均<a>GDP</a>增长与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关系对比可以看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不完全是经济发展所导致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之外的政策、社会舆论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与社会发展一样,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中,也产生和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因此,中国党和ZF提出,必须“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对高等教育,特别提出了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及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等要求。面对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转变,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必须进一步改革创新,探索适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国家建设需要的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br/>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阶段性的重大转变时期,将由外延式的规模增长转向内涵式的质量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稳定发展,由宏观体制改革转向大学制度和机制改革,由引进借鉴为主转向自主创新为主。在这种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状况下,要建设中国的研究型大学,唯有立足国情,勇于创新,努力开创新局面。 <br/>  在创新中探索中国研究型大学发展道路 <br/>  就清华大学和中国的研究型大学来说,我们已初步具备了以创新求发展的条件,形成了一定的创新实力。 <br/>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创新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首先,当今世界大学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研究型大学要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各种资源,必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其次,中国ZF已明确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a>产业</a>结构、转变<a>经济增长</a>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第三,我们虽然已采取很多措施推动大学的创新发展,但在理念和制度上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原创性探索,如何在不断加强与市场和企业界联系的过程中,坚持学术职业的核心价值,如何在信息爆炸、知识多元的时代,保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同时鼓励跨学科、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乃至国际合作等,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中国有悠久的高等教育历史和学术传统,有自己的国情和社会基础,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中国的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日益进入国际知识和学术体系,其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必然要参照世界顶尖大学来比较和衡量,如何立足本土的传统和现实,又吸收国际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精神和制度建设中的成功因素,这对高校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课题。 <br/>  面向未来,我们已经做好了以开放的心态、坚定的信念、乐观的精神、务实的作风,迎接挑战、求得发展的准备。清华人的作风是“行胜于言”,清华大学今后一个时期的努力方向和基本措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br/>  第一,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创新文化。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国家如此,大学也不例外。我们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尤其要融合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大学的理念,把尊重个人首创精神与强调国家意识、集体精神结合起来,培育以人为本、尊重学术的自由探索精神;把学习、继承与批判、扬弃结合起来,形成崇尚创新、勇于进取的学术氛围。要努力营造不畏<a>风险</a>又宽容失败的学术环境,创建兼容并包、和谐民主的学术文化。在当前特别要克服在创新方面的形式主义、急功近利与浮躁情绪,真正沉下心来思考问题。 <br/>  第二,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规律。清华大学早在创办之初就曾提出:“现在中国所谓新教育,大都抄袭欧美各国,欲谋自动,必须本中国文化精神,悉心研究。”而当时成立的清华研究院,集中了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等一批学术大师,创立了“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清华学派,既重视吸收欧美日本等国际学术前沿的积极成果,又结合中国实际研究新资料、提出新问题、采用新方法。它不同于西方的大学教育模式,更强调学习与研究的结合,是一种难得的制度创新。今天,在学术结构、学科发展、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等许多方面的探索还刚刚开始,有许多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 <br/>  第三,大力培养和引进具有世界水平的学术大师,形成有能力推进学科发展和学术创新的教师队伍。清华的师资队伍在国内是一流的,但与国际顶尖大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水平。 <br/>  第四,完善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包括学生的学术水平与素养,也包括学生的社会意识与责任感,还包括学生在特定领域与岗位上创造性运用知识、造福社会的能力。清华大学拥有优秀的本科生生源,在保持高质量本科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着力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通过博士生论文的国外同行评审、学科参与国际认证等方式,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水平提升。 <br/>  第五,大力提高筹资能力,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清华大学在未来将继续寻求ZF的公共资金支持,同时用更灵活和创新的方式争取获得国内外各方面资金的支持。 <br/>  无论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还是从清华大学的成长进程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大学成功的不二法门。研究型大学必须把创新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努力建设大学的创新文化,不断树立高标准,超越过去、超越自我,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真正实现大学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学术创新。(来源:《中国教育报》)(顾秉林 清华大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 成功之道 研究型 entrepreneur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研究型大学 高等教育 热门话题 教育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2 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