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anggang07
1782 0

[推荐]林毅夫:中国改革开放主要目标已经达到 [推广有奖]

  • 0关注
  • 2粉丝

学科带头人

5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84301 个
通用积分
24.5853
学术水平
-10 点
热心指数
-16 点
信用等级
-14 点
经验
3512 点
帖子
821
精华
25
在线时间
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20
最后登录
2023-8-1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林毅夫:中国改革开放主要目标已经达到

由网易财经直播的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中国改革三十年——评价与展望”论坛在北京举行,林毅夫指出改革开放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都达到了。

林毅夫: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嘉宾好,我今天想谈的题目是中国渐进改革的逻辑。我觉得在光华第十届被大光华新年论坛谈论中国改革30周年的评价与展望,这个会开得非常好,今天无论是在上面讲的人还是在下面听的人,都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收益者、见证者、参与者,也是推动者。我们知道改革开放在78年底刚刚开始的时候,原来我们并没有预想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因为小平同志当时提出的目标无非是20年翻两番,所谓20年翻两番,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平均起来,是7.2,当时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认为这样的7.2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绝大多数是农民的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这样的一个以渐进的摸着石头过河方式的改革,一提出来以后在第一个十年的时候已经取得非常巨大的成绩。因为从1979年到1990年那段时间,我们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就达到9.9%。那段时间,前后12年,我们的经济已经翻了一番多的,而且对外贸易,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是达到15.4,12年的时间,我们对外贸易是增加了5.6倍,那段时间农民的增长速度年均的收入增长速度是达到9.9%,城市里面的增长速度达到5.9,城乡的差距是在缩小的。这样讲起来的话,这种渐进的双轨的改革方式,不仅让中国经济取得十多年的持续增长,对外也是越来越开放,而且城乡差距也是在缩小,可以讲说我们改革开放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都达到了。但是在那段时间里面,国际经济学界普遍不看好中国的改革。认为中国的改革,因为农村人口比较多,农民进了厂以后,收入可以提高,但是中国的本质问题,比如产权还没有私有化,市场是双轨制,经济体系当中还存在着根本的矛盾,因此认为中国的改革即使又开始前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但这很可能会出现大的经济危机,甚至是崩溃,等等这样的论调。那么这种看法,在国外是相当有市场的。当时比较好的改革方式是按照华盛顿共识所讲的舒克疗法,包括价格应该一次性地全部放开,推行市场化,对国有企业产权应该一次性地改革进行私有化。同时政府应该维持预算的预算数保持宏观的稳定,这是舒克疗法的三个主要内容。这种理论,我想或者是这种建议,从理论上来讲是非常完整的,因为我们知道,改革开放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市场经济,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在市场经济当中,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在价格配置上面的功能。而价格配置要有这个功能的话,资源配置的这种功能的话,价格当然必须由市场上面的这种供给跟需求的紧张来决定的,也就是价格必须完全自由化才能够达到资源配置的功能。同时价格信号要起到资源配置功能的玖,当然必须微观者必须有积极性,来追求在市场当中的利益,也就是说必须是由私有产权这样的企业微观的决策者才会真正地按照价格信号配置资源。价格信号要起作用的话,当然不能出现恶性的通货膨胀等等,因为要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价格信号配置的功能够会消失,所以政府应该维持预算的应验数,来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那这样的休克疗法,可以讲是由当时非常著名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的,代表是(英文),认为东欧的改革虽然起点是晚的,经济开始的时候会有段时间的下滑,但是由于体制上面的完善,应该会很快地出现经济的高速增长,所以他们认为推行休克疗法的国家会有一个杰克克,开始下滑,之后增长,他们认为中国渐进双轨的改革必然会出现大灾难,应该会崩溃、停滞,但是我们知道,事实的 发展并不是像理论的预期那么,因为东欧国家在推行休克疗法以后,首先出现恶性的通货膨胀,像俄国、乌克兰等等这些国家,通货膨胀率甚至达到百分之一千百分之一万,并且它在国内生产总值上面还出现了崩溃,长期的停滞,一直到最近,经济才开始恢复增长。当然了东欧的国家表现好一点,前苏联国家表现得更差一点。转型比较成功的国家,在东欧当中最好的应该讲是波兰,波兰大型的国有企业,迟迟是没有私有化,也就是没有真正地按照休克疗法所讲的三个内容来进行。另外在前苏联国家当中乌兹别克斯坦是表现最好的,但是乌兹别克斯坦同样对它的国有企业是没有私有化的。我国当时国际理论界的预期是中国经济要出现大的危机,但是我们在1990年以后,国民经济当中确实是向休克疗法当时的主张者那样认为的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们确实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国有企业它的效率一直没有提高,地区城乡的差距是在扩大的,金融是比较脆弱的,社会当中有很多腐败的现象,还有我们的社会发展有些相对滞后的,环境恶化的情形额是越来越严重,但是我们国内生产总值是以更速度在发展。78年年底到90年年底国内生产总值得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是9%,从90年一直到2007年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变成10.5,这段时间我们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5.4倍,外贸方面,人均增长速度从原来的15.4变成了90年18.8,这段时间对外贸易增加了18.8倍,为什么在90年代初的时候,国际经济学界有那么多的著名的经济学家对中国这种渐进的双轨的改革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但是理论的预期却跟事实的发展相违背。我想我们在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作为经济学家,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反思的时刻。我们认为理论的功能是在解释现象并且是在预测现象,如果根据理论进行预测的现象跟我们的期望是不相符合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理论下的背景关系找到切入点对现象的发展进行干预,然后让它产生我们比较所预期的现象。

从前面的中国的改革开放跟苏联东欧转型的比较当中,我们看到现有的理论在预测转型现象的时候,这个理论是苍白无力的,这种现象下我们就要问,为什么现有的理论在预测转型发展的时候跟具体的实际发生的方向有差异呢?同时我们必须利用这个时间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这种渐进双轨的改革有相当长的时间里面理解界抱怀疑的态度。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现有的理论跟任何理论一样,都有一定的角色前提,现代经济学实际上从亚当斯密开始我个人的看法,它都有一个暗含的假定存在于市场当中的企业都有自身的能力,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应该说啊可以不用套任何外在的保护或补贴,就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在市场上获得大家可以接受的预期利润率,如果管理好,这个企业在竞争当中就能够赚钱。

在这种状况下根据这种假设建立的理论体系,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看到一个企业在市场当中不赚钱的话,他得到的答案一定是管理有问题,可能是企业家的能力,要到商学院来学MBA,或者公司治理有问题以及市场的竞争不充分等等,当然这样的企业家看东欧以及苏联的改革当中他们当然就会从这个切入点看问题,但实际上我们要是仔细研究,在转型中的国家,实际上它有很多企业即使管理没有问题,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当中,即使管理没有问题,它也可能没有办法获得大家可以接受的预期利润率,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知道,不管是中国,还是苏联、东欧以及其它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他们普遍推行的都是希望在一个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去建立一些当时看起来非常先进的、资本非常密集的这种重工业的方向发展,但是这样一个资本密集、技术先进的重工产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低,主要是农业资本相当稀缺的要素比较起来的话,是不符合它的比较优势的。如果不符合比较优势的话,在开放竞争的市场当中,这种想优先发展产业当中的企业,它是不能够跟国外既有比较优势的企业竞争的,它必然是要亏损的。既然必然亏损,没有企业补贴,那就不会有人投资。所以为什么在没有国家干预之下,在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不存在的原因。但是现在国家把它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必然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保护补贴还有优先发展产业当中的这业企业。大家这些保护补贴就包括对各种投入要素价格的扭曲,比如重工业需要很多资本,而且投资的时间非常长,但是对一个资金非常稀缺的发展中国家的话,如果按照市场来决定,利率非常高,他就没有办法投资建设周期很长的这么一个项目,因此就要人为地压低利率,而且关键的机器设备必须从外进口,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机器设备非常贵,就要人为扭曲它的汇率,人才、价格等等的扭曲,可以说也是有这样一个原因。

当然把利率、外汇、原材料、价格扭曲以后,这个过程当中必然会出现那些价格受到扭曲的,不管基金、外汇、原材料出现短缺,求大于供,为了保证这些稀缺的资金和外汇、原材料,要优先发展他想要发展的产业的话,就要用计划的方式来配置这些资源,并且当你有计划配置资源以后,市场的竞争被取消,在那种状况之下,企业微观的这种经营的绩效就没有一个参考性,因此,政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进行很多干预。这样就形成了,我把它称为,计划经济时代三位一体的体制,由于发展战略的目标跟这个国家发展阶段的要素结构比较优势结构相冲突,因此在宏观的价格环境、资源的配置体制以及微观的机制方面进行干预,这种干预可以讲每种干预都形成了一种制度安排,而这些制度安排本身都是内生的,这个内生的目的就是在这种目的之下让政府有能力来配置资源,固然靠这套体系,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把重工业体系建立起来,但是必然也出现经营的积极性受到抑制,资源的配置没有效率等等这些问题。这是我们所看到的在改革之前,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苏联、东欧国家它所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当然要改革,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来该比较好。在这里面,我们知道在90年代的时候,当时普遍认为改革的有效方式是一次性地跳过这条鸿沟,然后把市场经济的所有的体系都建立吸收,但是这里面有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实际看到在苏联、东欧为什么他们修改了以后反而通货膨胀率那么高,而且经济是下滑的?原因是原来的那些体系是内生性的,它是由于有大量的重工业当中的企业缺乏自身能力而存在的,在这种状况下,如果不解决重工业体系,都没有自生能力企业的问题的话,实际休克疗法的三个政策建议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就像那个理论讲的体系一样,没有办法三个同时的目标。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把所有的保护补贴都取消掉,这企业就会破产。破产的话,对于这些转型国家来讲,有两个原因是不可接受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这些重工业的企业通常非常大,一个企业可能是雇佣50万个人,100万个人,我们知道,像俄国、前苏联,在西伯利亚有些城市,一个城市是百万人甚至更多,就只有一个企业是重工业的企业,如果它破产的话,那么整个城市的人都失业的话,社会就不可能稳定,政治上就不能接受,甚至不仅是这样子。因为重工业的企业对这些国家来讲,还是认为是先进的产业,是这个国家现代化的一个基石,还要继续让它发展。比如俄国来讲,今天以它的经济规模来讲,大约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但是它是世界八强之一,它所以是世界八强并不是因为他经济实力,而是因为军事实力,军事实力是建立在原来所建立的重工业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为他们的国家的国际地位,它也不允许那样的企业破产。这样不允许它破产的话,私有化了以后,那么这些私有化的企业老板会不会自己来补贴这些企业发展当然是不会的,反而可以用这个作为理由,跟过去一样国家要保护补贴,而实际上,当然以后,跟国家要保护补贴它的积极性是会比在国有经济的时候跟国家要保护补贴的积极性更高的,因为如果这个企业厂长、经理是国家的公务人员,他可以以这个为理由跟国家要保护补贴,拿到保护补贴以后不能直接放在口袋里,如果直接放的话是贪污、犯罪,当他私有化以后,当国家去发展这种这种优势,把这个产业作为保护的话,他跟国家拿的越多,口袋里放的越多是天经地义的,这样对国家的义务并没有改变,但是企业跟国家保护补贴的积极性更高,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在休克疗法以后,它是预算软约束的情形更为厉害,国家实际上给的保护补贴是更多的。

那么理论上是这么推论,90年代初我参加很多讨论曾经这么一段。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情形是这样的,因为你比如说在2002年时候,世界银行出了一本书叫做苏联东欧改革的第一个十年,在那本书当中有大量的实证的证据证明在苏联东欧那些大型企业私有化以后,它保护补贴是增加的,不是减少的。在私有化以后,保护补贴增加,但是我们知道私有化以后,实际上政府的征税能力是下降的,保护补贴要增加,征税能力要下降一政府就只能用印方式增加货币供应的方式,来给那些保护补贴,这就是为什么实际上实行休克疗法的结果是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在这种状况之下,为什么渐进的双轨制的改革反而比休克疗法的改革好呢?原因是首先我们知道,中国的渐进的改革方式是第一个放权让利,让农民,让工人,维护自主权变为部分的拥有者,革命化变高了。在一些有比较优势的轻工业部门允许农民、私营企业家和外资企业进入,是符合比较优势的,那我们经济也符合比较优势,资源配置是提高的,所以经济快速增长。同时对原来赶超部门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企业没有自生能力的那部分继续给予必要的补贴、干预,这种情况下就不会破产,所以稳定跟经济快速增长就可以同时达到了。

当然了,这样的改革方式由于原来旧的计划体制安排的存在,经济还是有所干预,有所扭曲的。另外也有市场安排的存在,这两种体制就不会发生冲突,因此就会出现现在我们国内经济当中看到很多奇奇怪怪的现象,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逐渐地当市场接轨越来越大的时候,明年经济接轨越来越大的时候按,一方面国家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一方面原来的扭曲也就越来越少的时候,才会并到完全视同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渐进的感觉比休克疗法的效果好。

为什么这样?时间有限我做一个简单的结论。结论有两点,第一点是在一个国家的转型过程当中,由于过去推行的战略,必然对经济当中有很多干预,这些干预,一方面可以达到干预所要达到干预单方面达到的目标,也会造成很多经济效率的损失,但是我们在推动改革的时候必须了解,这些干预是内生的,对于内生的制度安排,如果要改变它的话,必须从造成内生制度安排的外生方面着手,如果不是从造成这些内生的制度安排的外省原因着手的话,经常会出现这些推行的改革方式,有很好的案例,就像休克疗法,但是可能让经济从丝肯贝斯,如果外省的条件不改变就把它取消的话,就可能从次优变成三优四优的,而且比原来的效果还差。这是我们从苏联、东欧看道的情形。

第二点,我觉得这也我们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的发展做贡献的一个机会。我前面谈到,现有的经济理论的体系基本上是从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而发达国家基本上不存在,由于国家想去赶超去补贴、扶持少数产业这样的一个情形,因此,在发达国家它实际上大部分的情形可以假定是存在于市场当中的企业是有自生能力的,它的理论体系以这个作为暗含的前提来建立是合适的,可是在转型中国家,实际上我前面谈的,存在很多不符合比较优势,企业没有滋生能力的这种情形。不仅是这样的,因为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即使不在社会主义阵营,同样也是推行赶超或者进口替代或者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违背他们比较优势的战略。在那种状况下,他们当然也建立了很多不存在不符合比较优势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当然他们效果也是非常差。同样要进行改革,要进行转型。

进行改革、转型的,如果我们没有把企业缺乏自生能力这个问题给予共识的话,以华盛顿共识来进行的改革,发现的情形跟苏联、东欧的休克疗法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知道80、90年代,很多国家都是在这个情况下进行华盛顿共识改革,我们根据我们根据维斯尼的研究,在推行华盛顿共识以后的改革,虽然进行了很多努力,但是它的经济的平均的增长速度以及经济的波动比60、70年代还大,同样没有达到他们改革的目标。由于企业没有自生能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存在于转型中国家中的现象,因此我们进行理论思考的时候,就应该把暗含的假设放弃掉。研究在我们所讨论的现象背後的企业到底有自生能力还是没有,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就要进一步追问没有自生能力的原因是什么,由这样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我相信是对经济学的发展做贡献的,同时这样建立起来的经济理论体系对下一阶段的改革有很大的帮助。

谢谢各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国改革 改革开放 林毅夫 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增长速度 中国 推荐 林毅夫 目标 改革开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7 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