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张炎夏
12173 39

“三农”对策——兼论土地使用权资本化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傻瓜

博士生

4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388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47 点
热心指数
49 点
信用等级
37 点
经验
6076 点
帖子
119
精华
1
在线时间
3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4
最后登录
2014-7-1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TO:sdyhfao 这是一篇在今天看来观点错误的帖子,仅供批判 )

概 要 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农业实现机械化耕种、规模化经营。可是,现在耕地绝大部分分散在农民个人手中,个体经营。因此,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就要解决:“如何将已经分散在农民手中个体经营的土地再次集中起来”。 问题是,人民公社式的集体化道路已经失败,所以,本文探讨以“土地使用权资本化”的方式,解决“三农”问题。 农业——市场化、规模化 农村——资本化、城市化 农民——知识化、产业化 一、市场化是基础 一贫困粮农家庭,没吃够的孩子要添饭,父亲对孩子说:没米了。孩子求父亲去买,父答:没钱。孩子问为什么,父亲叹了口气:粮食太多了! 粮食太多了?1998年以来,粮食已经连续5年减产,粮价“稳定”是政府一方面抛售战略储备粮,另一方面大量进口粮食的结果。可是“谷溅伤农”,以至于如今的农民不仅不愿种粮,甚至还厌恶当农民:“宁愿城里扫大街也不下乡去种田”;“宁要城里一张床,也不要乡下一套房”的观念非常普遍。 于是,一方面我们缺少耕地,另一方面却又存在大片土地撂荒。问题显然出在“农业无利可图”。 50多年来,我们已经尝试过各种改革,从土改到人民公社再到联产承包,但是农业又回到解放初期的个体经营阶段。我们也借鉴过苏联的集体化模式,失败了;想学美国的规模农业,发现土地零散在农民手中不成规模;想学以色列和日本的科技农业,发现口袋里没那么多的钱。那么,怎样才能使农业“有利可图”呢?起码,我们应该知道“无利可图”的原因在那里。 虽然,我们都看到了农民贫困的原因一是粮食种植成本太高;二是粮食收购价太低,但根子不在这里。 1、粮食种植成本太高的原因不是农业税 “粮食种植成本太高”并非农业税太高所致。现在人均2亩地都不到,粮食亩产即使达到千斤,收入也不过几百元。即便农业税全免,化肥半价,只要农民只种粮食,他们的收入就抵不过在城里扫大街的。 根据刚刚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现在只有14亿亩不到的可耕地,农村劳动力却有5亿多,也就是说,每个农村劳力人均拥有的可耕地连3亩都不到。如果都种粮食的话,即使按照人均月工资400元计算,每亩地的人工成本都会超过1200元,可每亩地的收入只有几百元。农民不可能富裕。 长期以来,我们回避这样的计算,认为实际生产过程中,每亩地每年有3天半的工作量就够了(插秧、收割、脱粒、包装、施肥、浇水),而且,这3天还集中在2个月中,导致一年里有10个月的农闲。因此过去只承认粮食种植的人工成本只有几十元。这次我在与上海、安徽、辽宁农村的乡镇干部议论粮食耕种的成本的时候,他们都告诉我,人工费100元左右。 其实我们忽视了一个事实:粮农并没有办法在农闲期间外出打工。农闲的时候,他们大多只能在家里干点杂活。因为外出打工的话,农忙的时候赶回家,不但路费存在问题,而且还可能丢掉工作。 所以,人工种地,必须包括农闲10个月的人工费用。曾经还有人讥笑这个提法愚蠢:“农忙的时候可以雇人嘛”。其实在农村,农忙的时候是雇不到人的。而且农民在外面打工10个月的收入远远超过在家种粮食的收入,若不是土地要缴农业税,若不是城里的工作不好找,农民早就都撂荒土地去打工了。 2、个体耕种是粮食种植成本高的最直接原因 以在上海金山区廊下镇机械化种植水稻为例,1000亩地只需要2台55马力的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用不了5万元,而且政府有补贴),雇佣2人耕种就足够了。2个人全年的工资不超过3万元,折合每亩才30元,而收入可以超过120万(按照现在的价格和亩产1000斤稻子500斤小麦计算),种植成本还不到36万元(均为二熟制数据): 1、新西兰有机肥100元/亩,总计10万元; 2、种子30元/亩,总计3万元; 3、农药40元/亩,总计4万元; 4、锄草剂40元/亩,总计4万元; 5、种粮食补贴 80元/亩,总计 -8万元 6、水电柴油及其它费用60元/亩,总计6万元; 7、雇人机械化收割脱粒80元/亩,总计8万元; 8、自备拖拉机及农机折旧费:每年1万元; 9、人工费(包括播种、施肥、打药等人工):8万元。 即使按照过去的价格,1000亩地150万斤粮食(二熟)的收购价也有75万,净利润超过39万,利润率高达50%!而今年粮食已经大幅度涨价,又是使用有机肥种植粮食,口感大大超过用化肥种的粮食,因此收入肯定超过200万,利润超过150万。显然,粮食种植不应该是无利可图的行业,只是前提是必须实行规模化、机械化耕种。 如果继续采用小农经济模式,不搞机械化,人均3亩地耕种,那1000亩地光人工费就高达150万。 3、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是粮农贫困的根本原因 本来,种粮食赔钱,就没有人会去种,粮食就会短缺,粮价就会上涨,直至种粮食有利可图。而粮食每涨价20%,农民的收入就会增加100%!也就是说,农民收入的增加与粮价上涨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比例,而是以5比1的比例增加的。因为涨价的部分是农民的净收入。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问题: 在粮食涨价之前,稻子的收购价是5角/斤,按照亩产1千斤计算,农民每亩约能收入100元(来自上海金山区的数据)。今年,政府宣布稻子收购实行保护价,每斤不低于7角,比去年提高了40%,不难测算,农民的收入将因此由100元/亩提高到300元/亩,比去年增加了200%。显然,粮食价格每上调20%,农民的收入就会增长100%! 既然粮食价格与农民的的收入有那么大的关系,而且政府只要少进口一些粮食,粮价就会上涨,为什么不早一点如此呢?实际上,政府无非一是顾虑粮价的上涨会造成城镇居民收入下降,产生不稳定因素;二是担心粮食的涨价会波及其它行业的连锁反应,甚至影响人民币的稳定。所以,现在虽然表面上粮价已经放开,实际上由于存在“宏观调控”措施,所以粮食价格并没有真正放开。根本上讲,就是粮食产业还没有实行市场经济。 其实,没有必要担心粮食市场化后会产生混乱。毕竟现在的情况与几十年前有很大不同,国家手中掌握着世界上最大的战略储备粮库,完全能够控制涨价的幅度。 另一方面,城市发展导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现在上海,一个工人每月的公交费用普遍超过100元,可是吃粮食的费用却不超过20元。即使粮食涨价1倍,工人只要多支出20元,完全可以被工资的增长所消化,比起水、电、煤、交通和房价费用的涨价,真是微不足道。这次粮食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在城市居民中造成恐慌就是最好的证明。可是,粮食涨价1倍,粮农的收入却可以增加5倍!而粮农的人数是工人人数的5倍,我们实在不应该长期牺牲农村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去维持城市少数人微不足道的心理感受。 第三,粮食的涨价对其它与生活直接有关的行业影响不大,大约只在1%到10%之间,即使是食品行业,真正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面包、白酒、餐饮,粮食所占的成本也不超过30%。因此粮价上涨根本不可能对人民币的稳定产生威胁,即使导致人民币适度贬值也没什么坏处,起码可以缓解外界要求其升值的压力。而且,粮价早就偏离了实际价格,早就应该放开。 粮价上涨的好处很多,会带动保险业、肥料、农药、农用薄膜、农机、农用轮胎工业的发展,能够增加就业机会,这对城市居民也是有好处的。 粮价上涨对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粮价上涨有机肥料才有可能推广。现在,国产有机肥料的售价是化肥的3到5倍(虽然我们从新西兰进口有机肥与化肥的价格相当,但是知道的人不多,因此尚未广泛使用)种粮食根本没法使用。可是,长期使用化肥又导致我们的土地严重酸化、板结,重金属严重超标,种粮食越来越困难。根据去年中国肥料大会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土壤有机化的程度已经从建国初期的平均50%下降到今天的1.5%,黑龙江的“黑土地”有机质含量,已经从过去的90%下降到今天的3%!再这样下去,要不了几年,我们的土地将长不出庄稼了。 当然,放开粮食价格的同时要加强粮食市场地宏观调控的力度。谁都知道,有调控总比没调控好。遗憾的是,我们至今没有学会如何调控粮食的价格,而且至今并没有部门真正在研究粮价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导致调控总是失误,总是慢半拍。例如,这次的粮价上涨,政府的意愿就是为了改善农民的收入,可是因为没有选择在秋收的时候及时扩大粮食收购规模,导致农民的稻子大部分仍然是按照原来的价格卖出。到了今年粮价爆涨的的时候,农民手中已经没有粮食,因此这次涨价农民并没有真正得益,真正受益地是中间商。刚刚公布的统计表明,今年粮价大幅度上涨,可是农民一季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仅增加了100元。钱实际上大部分流入了中间商手中。这是很荒唐也令人难以容忍的!这种情况不能再发生了。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掌握世界最大的粮食战略储备,对粮食价格进行有力地宏观调控,使之确保农民的收益能够稳步提高。 所以,粮食经营没有实行市场经济是导致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 4、小农经营是农民贫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规模经营能够提高农产品效益。现在农村都是小农经济,没有规模,缺少资金,所以很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甚至碾米厂、罐头厂、酒精厂、食品厂、米糠油厂、氨基酸厂、淀粉厂、造纸厂等等、等等。 如果规模经营,农产品加工业就能迅速得到发展,对农民增加收入会起到很大作用。以大米为例。当稻子的收购价在5角/斤的时候,大米是9角/斤。每亩地产1000斤稻子只能卖500元,可是能加工700斤大米和300斤稻糠,每亩地的收入就能达到800元,提高将近300元,农民的收入就比只卖稻谷高2倍!可是,当农民个体经营的时候,只能交售稻子,将稻子加工成大米的这部分利润就流入了中间商的口袋。 再举个例子,上海农场局组建了上市企业“上海农工商超市”,直接在上海市区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减少了中间环节,不仅收购价高,农民高兴,零售价还低,消费者也高兴,甚至常年可以看见居民在“农工商超市”门口排队买大米、鸡蛋的情况。供销双方都得益。更重要地是,规模经营能够改变现在农产品上门收购为走出去推销的状况,将能够大大增加农民的收入。 今年3月,辽宁营口鲅鱼圈开发区农业局扬副局长介绍,营口的农民也是一家一户的进行耕种,农产品的销售基本是依靠外来收购。他谈到的一个情况令笔者震惊:许多年前,一个苹果收购商人在来收购的路途上遇车祸身亡。结果,当年这个乡大部分的苹果都烂在地里。因为,一家一户的苹果并不多,谁也没能力自己走出去销售。 现在,鲅鱼圈种植着品质最好的美国红提子,这种提子上海的市场零售价在16元/斤以上。可是,当地收购价每斤才8角!果农的收入只有2角/斤。并不是因为这种水果难以保存(能储藏9个月)。还是销售体制的问题。现在,收购人到了收购的季节就来到了营口,住进宾馆后召集各村各乡的经纪人,向他们布置收购的规格,这些经纪人以每斤8角的价格挨家挨户地向农民收购,经过分级筛选后以每斤1元6角的价格交给收购人,收购人经过包装,租船运往上海,在上海的码头,他们以4元的价格交给定货人,定货人再以8元的价格在批发市场上销售,于是最终在市场上销售的葡萄经过4次易手,价格就变成了16元。 如果农民直接进城销售,起码能减少2个中间环节,零售价格至少可以便宜一半,降低到8元以下,同时收购价(也就是果农的收入)起码可以提高到4元。4元是8角的5倍,是2角的20倍。也就是说,果农的收入就能够增加20倍(原来只有2角)!。消费者和生产者都能得益。 但是,现在的小农经营模式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要直接在城市销售,必须解决摊位费用、广告宣传的费用,营业员的人工费用、仓储和风险费用。这些都不是一家一户农民所负担得起的。所以,必须走规模化道路。如果鲅鱼圈的10万亩红提子统一经营,实行公司化管理,由企业出面在全国各地进行宣传,在全国各地设立专业销售公司,这将成为一个年产值几个亿的大中型企业,销售费用即使达到1000万,分摊到每斤提子中也只有几分钱,微乎其微。所以,农产品不搞规模化经营,收购价就上不去,农民的收入也就上不去。 不规模化经营,农产品的档次也上不去,价格也就上不去。以上海《麦得龙超市》现在的大米价格为例,有牌子的有机大米批发价可以达到5元/斤,甚至更高。普通大米的批发价只有1.8元/斤。差距3倍多。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大米的数量越来越少,因此高品质的大米越来越受青睐。如果不实现规模经营,农民个体种植,即使能种出再好的大米,也卖不出好价钱。因为没有人会替你宣传。别人不但不知道你的产品是有机产品,却还都知道现在农民自己吃的大米用有机肥,卖出去的大米用化肥。所以,个体经营的大米无论质量多么好,都卖不出好价钱。尤其是,现在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检测要求很严格,我们这样的个体经营模式根本控制不了产品质量,这也是我们的农产品难以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上海的农产品在出口过程中经常被国外检测不合格,就是因为个体种植,质量难以统一。 5、降低粮农比例就能解决粮农贫困 其实,中国贫困的只是粮农。粮农的贫困与粮食生产的特点有关,种粮食一年实际上只有2个月时间有事可做,也就是说,粮农要用2个月劳动的收入去维持12个月的生活,可是他们却并没有比菜农拥有更多的土地(每户也是只有几亩),每亩地一年的粮食收成只值几百元,当然日子就比不过菜农。菜农并不贫困,一亩地一年能收成几次,以种草莓为例,收入可以达到上万元,是粮食的10倍。因为蔬菜水果的价格早就真正放开。 事实上,过多的农业人口一直是中国农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根据劳动部刚刚发布的统计资料,中国农村人口现有劳动力约5亿1千万,按中国现有19亿亩可耕地计算,人均种地4亩都不到。无论稻谷的价格如何上涨,甚至在现在的基础上再翻番,达到1.4元一斤,粮农的年收入还是只能达到人均三四千元,大大低于在城市打工的收入,仍然无法靠种粮食富裕。所以,粮农的贫困,与粮农人口过多有关。 在粮食价格无法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要想使粮农的收入达到年收入上万,就必须使得粮农人均拥有土地的数量超过40亩,达到现在的10倍。也就是说,粮农的人口必须减少到现在的1/10才行。没有足够的土地,一家一户种几亩地,粮农是无论如何也富裕不起来的。 问题是:减下来的粮农去哪里?去粮食深加工企业!只要农业实行了规模经营,就能通过增加的就业机会解决富裕出来的粮农安置问题。 二、资本化是手段 显然,农业的根本在于市场化,只有市场化了,农业才有可能“有利可图”,才可能有人为了更高的利益去追求机械化、规模化,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可是,要实现规模化起码存在二个障碍: 1、土地现在大多在农民手中,一家一户的三五亩地,既没办法机械化耕种也没办法规模经营。而农民又视土地为生命,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愿意交出土地的。而要想集中土地,再用过去的人民公社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2、规模化后农村势必有大量富裕劳动力产生,如何消化这些劳动力。 针对以上二点,我的建议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资本化”。即:承认现在农民手里的土地是资本,然后以股份制的形式将其集中起来搞规模经营。实际就是新形式下的农村集体化。 1、按上缴土地面积分配是资本化的关键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农村围绕土地经历了3次大的变革: 1、土改——将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的土地交还给农民; 2、集体化(人民公社)——将农民个人手里的土地集中到集体手中; 3、联产承包——将土地的集体耕种改为个体耕种。 土地使用权资本化应该算是第4次变革。实际就是第二次集体化改革。目的是为了实现土地的再次集中,从而实现规模经营。 这不是走回头路,与人民公社的集体化不同地是,这次的集体化将因为耕种机械化和经营规模化导致土地的“增值”,参与的农民将直接获益。所以,极具可操作性。 事实上,联产承包宣告了农村第一次集体化——人民公社的失败。但是,人民公社的失败并不在于土地的集体化,而在于分配的体制。尽管资本化也是为了将分散在农民手中的土地重新再集中起来,也是一种集体化,但是她的分配方式与人民公社的所谓“按劳分配”有本质上的不同。 人民公社实行的是工分制分配体制,不论干好干坏、不论能力高低、不论工作效益,只要出勤时间相同工分就一样。这实际上不是按劳分配,是“大锅饭”,客观上鼓励出工不出力,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第二,人民公社的分配实际是分红不是工资,掩盖了生产成本(人工)高昂的事实。 事实上,不管我们是不是承认,土地都是农民手里的“资本”。今天,承认土地是“资本”并不是为了获得它,而是为了让它能够对农民产生更好的效益,让它“增值”。 农民参与分配的只是土地“增值”的部分。土地的“原值”部分,已经以成本工资的形式支付给了直接参与农业劳动的农业工人。直白地说就是:原先土地没有规模经营的时候,每亩地的效益只有100元,实行规模经营后,效益将提高到500元,差值400元就是土地“增值”部分。土地资本化后农民仍然拥有土地的股份,但是他们参与分配的只是差值400元。 这次“资本化”方式的土地集中,目的应该是要通过机械化耕种降低成本;通过规模经营提高价格,从而达到使土地大幅度“增值”的目的。由于这个“增值”不是农民的体力劳动成果,而是“资产重组”的结果,所以,对于增值所产生的效益理所当然地不能实行“按劳分配”,只能“按资本(就是土地)分配”。这就是“土地使用权资本化”与“人民公社集体化”之间最重要的区别。 其实,也正是因为资本化的后果是土地能够“增值”,所以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集体化就很容易实现。 2、怎样资本化? 资本化的第一阶段可以由村委会出面,成立一股份制企业。股东就是拥有土地的村民。股份的大小由提供的土地的面积决定。一般,土地面积有1千亩(大概是100户农民)就能够启动资本化。这时,需要配备的机械大概是2台拖拉机及配套设备,投资不超过2万元,平均每户200元(贷款也能筹集到)。雇佣4个技术工人(按600元/月发工资)就可以了。即使只生产粮食,年效益都会在150万以上,平均每户可分得利润1万5,比农民自己种地的收入要高。同时,不直接参与耕种的农民可以安心外出工作,农民将获得第二笔收入。笔者将此阶段叫做“规模耕种阶段”,实际是资本化初级阶段。 资本化的第二阶段应该是扩大规模阶段,可以乡镇为单位成立股份制企业。这时,重点就要从机械化耕种转向规模经营。由于规模扩大,一般,一个乡至少能够集中到10万亩土地,年产值将达到2个亿以上,相当于大中型企业的规模。这时,就具备了打造自己的品牌、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直接进城销售的经济实力。这时的效益将会有成倍的提高,农民的收入能够翻番地增长。笔者将此阶段称作“规模经营阶段”,实际就是资本化的成熟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农业就已经现代化了。 估计,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大约需要二至三年时间,主要取决于股份制企业决策层管理人员的素质、经验。当达到第二阶段,我们的农产品就具备了有机化种植的条件,就具备了出口竞争的实力,农民的就业也就有了保障。 3、资本化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马克思强调“劳动创造价值”,因此建立了“剥削”学说:谁获得了剩余价值,谁就是剥削。但是,我在前面已经列举了大量事实证明,资本化导致的土地“增值”不仅不是劳动的结果,而且还是减少劳动的结果(仅仅是资产重组)。所以,农民分红的这个“增值”部分,并不是谁的劳动成果(开个玩笑的话应该是我的脑力劳动成果),当然就不存在剥削的问题。 所以,“资本化”姓“社”不姓“资”。退一万步说,如果中国因为农村资本化出现10亿个“资本家”,那又有什么不好呢?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前共产主义了?其实,说到底,这个“资本化”从根本上讲是“集体化”,只是在分配方式上与人民公社不同,实行“按效益分配”而没有实行“按劳动时间分配”。 还必须澄清一些观念:一谈到资本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招商引资”,甚至有人因此担心会有“资本家”下乡剥削农民。这是误解。这里谈到的资本化,并不涉及到引入外来资本。土地资本化改革更用不着外来力量的介入。 资本化不是“土改”,因为它没有剥夺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所有权,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土地所有者(农民)获得更高的利益。通俗地讲就是:让土地在农民手里“增值”而不是收回农民的土地后再“增值”。这与“开发区”、“工业区”征地不同,没有人来收购农民的“资本”,“资本”还在农民手里。 资本化也不是私有化。资本化的只是土地的使用权不是所有权。而且,资本化后,农民实际失去了土地的耕种权,得到的是分红权。这与城市的房改情况完全不同,房屋产权私有化后,使用人是产权人。而土地资本化后,使用人不再是所有人。 4、资本化既能有效保护耕地又能加速农村城镇化 根据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目前上访的人员中,最多的是违法征地的问题。土地资本化后,农民将手里的土地交给了股份制企业,而且土地大大增值,地方政府再要征用土地搞工业牟利就必须面对股份制企业,就不再能那么容易地随意低价征用土地高价转让牟利。农业用地就不容易流失了。 农村城镇化的好处很多。首先,能够节约土地。目前,即使是粮食主产区,农民依然还是十几户甚至几户分散居住。农民分散居住的原因是为了就近,方便耕种。但是宅基地和道路就浪费了大量可耕地。而且分散居住,就不能发展商业、服务业、教育,更不可能建设市政设施,农民的生活条件就不能改善。甚至吃菜,用水,排污都会有困难,导致农村的生活条件比城市差很多。 所以,农村应该城镇化,不仅仅对耕地的节省、农民的教育、生活,耕种的机械化都会起到改善地作用。更重要的是城镇化会产生大量新的商业、服务业,加工业的就业机会。但是,现在农村因为缺少资金和利益无法推广城镇化。 5、资本化才能有效分流农村富裕劳动力 长期以来一直限制农民进城就是出于担心农民人口涌城市后加剧就业压力。因此,如果农村机械化以后,会不会出现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呢?不会。这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首先,现在能进城的实际上差不多也已经都进了城。比如安徽定远,三分之一的人口进了城,可以说能进的都进了。劳动部刚刚公布的数据也表明,5亿农村劳动力中,已经有9千多万人在城市就业。 第二,资本化以后,农民都成为拥有股份的农民,首先会选择在自己的农村企业任职。即使进城,由于他们是有股份的农民,本身已经有固定收入,如果按照人均4亩地计算,交出土地后的农民每年至少应该有6千元的土地分红,是拥有第二生活来源的人,所以政府没有义务再为他们解决住房,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他们的福利应该由其所在的农村股份制企业负担。当然,如果他们愿意交出股份,那才可以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 第三,资本化的第二阶段,农业实现规模化,会产生大量农产品加工厂,比如罐头、食品加工、保鲜,将需要大量劳动力;其次,规模经营将会逐渐改变现在的上门收购体制为出门推销,会产生大量销售岗位。 第四,资本化能促进农村城镇化,城镇的商业、服务业、餐饮业,农机维修业,建筑业、道路、水电、通讯等市政服务都将产生就业岗位。 第五,城镇化将改善教育状况,一部分农民将会留下来接受教育。这将大大改变现在农民初中没毕业就外出打工的情况。至少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1亿人口!我曾经专门为此做过调查,现在在上海工作的农村人口中,18岁以下的占1/5以上,初中没毕业的占90%以上。这正是所谓农村劳动力人口比例大大高于城市的原因。因为现在城市里往往是大学毕业才工作。如果让农民都高中毕业后再工作,就业压力就会巨减。当然,前提是农村必须城镇化。 第六,资本化后会有相当部分的城市居民下乡务农。这次在全国先进村,大连瓦房店炮台村看见当地农民花了几千万元盖了几百幢别墅式的小房(三房二厅,见附件照片),每幢房配3亩塑料大棚,出租给城里来的工人种地。收费仅仅2400元/年,每月才200元!三亩大棚种反季节农作物,年收入起码在2万以上。村长告诉我,30年租金也收不回建房投资。但是,城里人来了以后,村里与市里的关系就密切了,就更容易找到适销对路的产品,仅此给村里增加的效益就很可观。而对城里的下岗工人而言,将自己在城里的住房出租,每月的收入远远不止200元,而且这里不但住房条件好,有专业的农业技术员指导,每年还能收入2万元,比在岗工人的收入还高。来农村后,由于对城市的情况更熟悉,产品往往比当地农民能卖出更好的价钱,一举多得。 第七,机械化以后富裕的多是粮农,但是由于经济作物的种植仍然还是需要大量手工劳动的,所以还是会有大量农民不离开种植岗位。而且经济作物的价格高效益好,农民现在也不愿意离开。 第八,资本化将使农村走上富裕之路,一部分原先在外打工甚至城市的部分下岗工人都可能选择下乡就业。 其实,即使农民进城也未必都是坏事。过去对农民进城只看见负的一面,好象城市的失业率、犯罪率、卫生市容都受到农民进城的影响。其实,如果城市失业率上升,是以农民失业率下降为代价的话,就是值得的,也有助于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降低城乡差别。至于犯罪率上升,与目前管理存在问题有关。只要承认农民进城务工的合法性,就完全可以对他们实现与城市居民的一样管理,甚至可以在市区农民集中地点专门建造简易居住房,开办学校,实行城市居委会为基础的管理,犯罪率自然就会下降,市容卫生就容易控制。 6、资本化将使农民职业化、专业化 资本化、股份化的实质就是工业化。农民就不能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体劳动者,而必须是专业化、职业化的农业工人。 可是现在农村,有点文化或者有点本事的都外出打工去了。这次在安徽定远遇见一青年,告诉我,他们家种了几十年地还没搞明白应该怎么种。看见别人插秧就去插秧,看见人家施肥就去施肥。正在和他说话的时候,他的父亲过来催他:快,有人在洒肥了,你也快抱一袋化肥去洒。其实,化肥是需要在下雨之前施,这样效率会高。当时因为天将下雨,所以懂行的就开始洒化肥了。 现在农民的教育程度远远低于工人。实际上大多数农民没有读完初中就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这不仅造成他们因此不能找到高收入的工作,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还给社会就业造成压力。如果农民也象城市居民一样,读完大学以后再就业,起码能够富裕出1亿个就业岗位。当农村城镇化以后,农民富裕了,这不是不可能的,而且计划生育也会比现在要容易做到。 三、农村体制改革的建议 (以下省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土地使用权 资本化 使用权 人均可支配收入 劳动创造价值 对策 三农 资本化 土地使用权

一介村夫
沙发
sdyhfao 发表于 2005-7-10 12:2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倒不认为这篇文章观点错误,毕竟土地私有化跨度太大,这里提出的土地使用权资本化可以作为过渡。关键是能否逐步实现劳动力的转移(国研中心提出未来15年我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就业压力、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最近正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谢谢楼主提供的资料。本版块的资源中有托达罗的《经济发展》中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问题和土地改革,当然时间比较早了,可以参考。

还是请发展经济学高手分析吧!

心灰意冷,退出江湖。

使用道具

藤椅
vagabond 发表于 2005-7-12 20:5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的思考中最大的问题是:在您说的这个过程中,数以亿计的失地农民如何存活?一个方法是提高税收,那么您就赚不到那么多的钱了,您的积极性何在?另一方法只能是让一部分像您这样的人富裕起来而让其他人不死不活地拖着,我们看到的现状就是如此,尽管大有改进余地却不变其格局。
4:12 I know both how to be abased, and I know how to abound: every where and in all things I am instructed both to be full and to be hungry, both to abound and to suffer need. [Philippians]

使用道具

板凳
幽山劲草 发表于 2005-7-13 15:2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三农问题"因其重要性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就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进行思考.楼主围绕着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这个最核心的问题探讨了在农村实行市场化的必要性并提供了自己的一个具体实施的方案.我觉得楼主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也很赞成其许多观点.

第一,我是赞成在农村实行市场化的.首先,从生产过程上讲,实行市场化,具体的说就是实行机械化,规模化经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并通过实现规模效益而提高总体效益。其次,从销售渠道上看,实行市场化后可以减小交易成本,保证农产品的顺利销售。再次,实行市场化可以促进产品结构的优化,提高产品的质量,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的革新.最后,市场化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

第二,对于楼主提出的关于"土地使用权资本化"的观点,我觉得也新颖也很有参考价值.许多人有这样的一种担心:绝大部分农民除了土地之外就没有其他的生产资料,如果实行土地私有化,那么许多农民将会由于某种原因出卖土地,从而成为无产者,这样他们可能再一次处于被压迫的地位.与此相伴的后果是,农村收入差距更大,两极分化严重,社会动荡.显然,这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相违背的."土地使用权资本化"承认农民对土地使用权的占有,处置,收益.农民可以选择入股,然后坐收红利,也可以进行个体经营,比如种植蔬菜,果树等.农民在这二者之间作出选择的依据是二者成本收益的比较.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不知恰当否?愿闻高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3 15:23:11编辑过]

仁者无敌,智者无惑,勇者无畏。

使用道具

报纸
benejuan 发表于 2005-7-13 23:3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年前,我也有和上文几乎一样的想法,看到这篇文章,不禁有遇到知音的感觉。所以想请问楼主,为什么这篇文章的论点是错误的,极度不解,求教!

使用道具

地板
sdyhfao 发表于 2005-7-17 09:3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今天看到一则资料,里面提出中国城镇化的麻烦之一就是:不是失地农民涌入城市,而是有承包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到非农业的转移。因此他(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承包地是城镇化的障碍。

心灰意冷,退出江湖。

使用道具

7
张炎夏 发表于 2005-7-17 10:2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是我2年前的观点,幻想通过现代化,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农民贫困问题。其实,人民公社也好,联产承包也好,也都是这个思路。核心就是“农民的问题靠农业解决”。

这是错误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国的问题不是“三农”问题,只有“一农”问题:农民太贫困问题!很好理解,农民富裕了,农业不现代化又怎么样?反之,农业现代化了,农民不富裕又有何用?问题出在,有人认为:现代化了农民一定富裕。这是最害人的!用二个简单数据就能说明问题:

1、我们只有18亿亩耕地,极限产量1万亿斤。按照去年平均粮食收购价0.71元/斤,产值7100亿。去掉成本,10亿农民如果只种粮食,人均年收入不会超过200元!再现代化有什么用?

2、我们只有3亿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副食品2000元,市场总采购能力不会超过6000亿元。扣去小商贩的加价、养殖成本,10亿农民的的年均副食品产值超不过1000亿,人均100元。

上述2项合计,全国农业和副食业能够给农民的收入不超过300元/年。农民所以至今没饿死,仅仅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从事农业。

所以,农民贫困问题的解决根本与农业无关!中国农民的问题是“体制”造成的(我不是说制度造成的,这一点不说清楚我就成为不同政见者了),通俗一些讲就是:农民太多了!已经多到只用农业手段已经无法解决的程度了。为什么会这么多呢?简单地讲是户籍政策造成的,所以我说是体制问题。

所以,所谓“三农”问题,本身的提法就有问题,阻碍了问题的解决,导致我们长期在农业、农村问题上绕来绕去。其实,国家的当务之急仅仅是研究如何解决“消灭”农民的问题。这些观点,我已经在《农民看“三农”》上有详细阐述,这里不再重复。

归根到底,这篇帖子的问题在于:就事论事地谈“三农”。因为是自己的帖子,所以可以不留情面地批评。当然,我当时所以看不见问题的实质,是因为没有真正下到农村具体实践,只是通过问、看是没有用的。现在所以改变了观点,就是因为亲身实践,重要地不是种地,而是参与了“经营”农田!

前几天看见清华二年级的几个娃娃去农村呆了几天,就写出了让总理大加赞赏的《农村八记》,觉得很悲哀。像这样的文章都可以引致如此反响,你不难想到,我们总理每天在看什么样的文章?我这话不是要否定学生的努力,就像我12岁的女儿,也写出了全国获奖的作文,但是这不等于她达到了作家的水准呀!现在中国的国情是:管农业的没种过地,管贸易的没做过买卖,管卫生的没当过医生,管体育的没有运动过,甚至,当总理的没当过市长!实践真的很重要,不是说医生、商人、农民都能当好部长,但是,反过来是一定不行的。说“三农”必须听农民意见,制定农业政策必须征求农民意见,否则做不好。

当初这篇文章好评一片,甚至“土地资本化”已经开始在上海实践,但是,现在回头看这文章,根本的观点还是没有离开传统意识。这个“农业——市场化、规模化 ;农村——资本化、城市化;农民——知识化、专业化”的论点,虽然豪华,但是没有切中问题的实质——“消灭”农民!

与大家共勉。

一介村夫

使用道具

8
vagabond 发表于 2005-7-18 00:5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错,不过简单归结到户籍制度就可笑了,当初搞这东西就是因为城市养不活那么多人(在建国后中国发动过两次运动把“城里人”赶到乡下去)。
4:12 I know both how to be abased, and I know how to abound: every where and in all things I am instructed both to be full and to be hungry, both to abound and to suffer need. [Philippians]

使用道具

9
xxxdg 发表于 2005-7-18 00:5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尽管农民问题不能由农业内部解决。

但是也不太赞同楼上的观点。并不是“农民”这个身份不在了,农民问题就不在了。如果仅仅是身份认证问题,也不过就是户口上的两个字而已,改了就是了。

消灭“农民”身份,就必须要消灭城乡差别待遇。目前农民工所从事的,绝大多数是城市人口不愿意从事的工种,而这些行业和区域又恰恰是吸引投资的重要领域,同时在这些行业和区域,农民工的所得收入远不及城市人口收入,这是不可想像的。消灭“农民”身份,所做的一切努力只能是一个“均贫”的过程,而不是“均富”。

其实这个问题与楼上最开始在顶楼发的文章,问题一致,土地资本化所面临的问题,是土地资本向什么方向集中,小农产业向规模农业发展,失去土地的“农民”又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

取消身份,最重要的手段是以工业化或城镇化手段吸纳被取消了“农民”身份的农民,而这些没有“农民”身份的“农民”,鉴于以上的各种原因,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会成为正常的城镇居民,于是他们就会成为更悲惨的次等国民。

使用道具

10
xxxdg 发表于 2005-7-18 01: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部分国家,就是在核心城市周围搞出了数量惊人的贫民窟,是非常可怕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7-27 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