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ackloo
8126 44

[原创]经济学解读和计算方法 [推广有奖]

  • 1关注
  • 2粉丝

副教授

8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267 个
通用积分
0.0348
学术水平
143 点
热心指数
142 点
信用等级
136 点
经验
37897 点
帖子
935
精华
0
在线时间
10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17
最后登录
2021-4-2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关于劳动、交换和分配等生产活动规律,以及人类在这些活动中如何利用客观规律,形成怎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科。

这篇文章是我平时整理的政治经济学理解心得,欢迎各位网友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计算方法 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 人与人 经济学 解读 计算方法 原创

劳动价值理论的新阵地
http://blog.people.com.cn/blog/u/newbase
沙发
jackloo 发表于 2008-7-28 12:2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一部 政治经济论

第一章 经济现象

一.价格与成本

当今社会生产活动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庞大的商品堆积”,围绕商品所进行的交换、制造、再交换、再制造的循环生产过程。

商品交换的依据是价格。交换双方以自己所拥有的商品进行交换。商品能以一定的价格进行交换,表明各种商品内在凝聚了某种相同的东西,各种商品以凝聚各自量的这种东西进行等比例的交换,这种东西直接表示了商品的价格。

这种东西是什么呢?

首先看价格取决于什么。

1.价格取决于成本。成本的变化通常会导致价格的变化;

2.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供不应求的商品价格通常会上升,供过于求的商品价格通常会下降;

3.价格取决于商品的有用程度。没用的东西没价格,次品价格很低,同类商品中使用时间更长的、更牢固的,价格通常也更高。

至于其他的价格决定因素,都可以分解成以上3个因素。比如需要的迫切程度,可以看成是供求关系和成本的共同作用,只有供不应求才会产生因需求迫切导致价格上升的现象,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再迫切的需求都能够很快满足,而且通常情况下,短时间要获得的商品很可能会导致需要更多的成本来制造。而品牌因素,实际上也可以分解成成本因素和有用程度的因素。通常口碑好的商品,成本会高一些,或者更牢固更耐久。

那么,商品的成本、供求关系和有用程度这三个因素有没有主次之分?或者说,有没有哪个或哪些真正确定了商品的真实价格,而其它的因素仅仅是改变了生产者的赚钱或亏本?

很明显,只有成本才真正的确定了商品的真实价格。

因为对生产者来说,赚钱或亏本的依据就是成本和价格做比较,成本小于价格则赚钱,成本大于价格则亏本。供不应求时价格升则赚得多或亏得少,供过于求时价格降则赚得少或亏得多。有用程度更大时价格升则赚得多或亏得少,有用程度更小时价格降则赚得少或亏得多。

而对于购买者来说,通常情况他虽然不知道成本,但一旦他知道了商品成本,那么价格高于成本,购买者则会认为买得不划算,要么咬咬牙认了,要么摇摇头不买。价格低于成本,购买者则会认为是拣了个便宜,了解情况的赶快买下,不明就里的则怀疑是否有什么猫腻。

这么看来,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商品价格,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概念——一是真实价格(或者叫底价),此价格只取决于成本,二是销售价格,该价格在真实价格基础上,还受到供求关系因素和有用程度因素的影响。

另外,考虑到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如果生产者的价格减成本比以该平均利润率计算的利润少,那么生产者实际上是亏本了。所以商品的底价有如下一个等式:

商品底价 = 商品成本 X (1 + 平均利润率)


二.劳动力成本

根据上面这个等式,再来看商品成本包括了那些。

分析商品生产过程,可以看到,商品成本包括了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成本、经营管理成本、广告宣传成本、设备厂房土地租金成本等等。把这些成本进行抽象归类后可以发现,这些成本实际上分为两类——活化生产要素成本和物化生产要素成本。活化生产要素就是劳动者,物化生产要素就是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一切物质的生产要素,包括了设备、材料等。

劳动力成本为活化生产要素成本;原材料成本是物化生产要素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和设备厂房土地租金成本是分期转移到商品中去的物化生产要素成本;经营管理成本和广告宣传成本包括了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劳动者的活化生产要素成本,以及用于经营管理活动和广告宣传中的设备的物化生产要素成本。

根据商品成本包括了活化生产要素成本和物化生产要素成本后,我们再来看物化生产要素成本。

原材料、设备等物化生产要素,如果它们有成本的话,那么它们一定是前一个生产过程的产品,无论这些产品是自己生产的,还是交换得来的。在前一个生产过程中这些产品价格又是由它们的成本决定,它们的成本又分为活化生产要素成本和物化生产要素成本。

这样递推到生产链的源头,把整个生产链上的所有生产过程视为一个大的、抽象的生产过程,那么我们可以发现,商品成本等于整个生产链中所有生产过程中的为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所有活化生产要素成本。

这样,我们又得到一个等式:

商品成本 = 所有为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活化生产要素成本

结合上面一个等式,我们可以得到另一个关于商品底价的等式:

商品底价 = 活化生产要素成本 X (1 + 平均利润率)

也许有人要问,土地租金成本中哪来的活化生产要素成本?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只有理解了价格是货币表示的人类对价值的主观认识这个概念后才能回答这个问题,所以留到后面去说。


三.劳动时间和平均劳动时间

活化生产要素成本,也就是劳动力成本,是如何计算的呢?

有一个公式可以计算一个劳动者的劳动力成本:

劳动力成本C = 单位时间劳动力价格P X 劳动时间T

我们把上面抽象出来的那个大的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劳动者的劳动力成本都写成上面这个公式:

C1 = P1 X T1

C2 = P2 X T2

……

Cn = Pn X Tn

把所有劳动者的劳动力成本加起来,就可以得到商品底价的第三个等式:

商品底价W = SUM(Pn X Tn) X (1 + 平均利润率)

然后我们对单位时间劳动力价格P定义一个平均值Px,每一个劳动力价格P都和这个Px具有一个比例关系:

P1 = Px X A1

P2 = Px X A2

……

Pn = Px X An

把Pn代入到上面的那个等式中:

商品底价W = SUM(Pn X Tn) X (1 + 平均利润率)

= Px X SUM(An X Tn) X (1 + 平均利润率)

这样,我们把SUM(An X Tn)定义为平均劳动时间Tx,这样:

商品底价W = Px X Tx X (1 + 平均利润率)

从这个等式可以看出,商品底价等于所有劳动者的平均劳动力价格乘以平均劳动时间。


四.社会必要量商品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生产者生产出来的商品并不总是能够全部交换出去。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社会对某一类商品的需要总量总是确定的,当生产该商品的总量超过这个需求总量时,多出来的那部分商品就一定无法被交换。

那么,我们定义这个商品的需求总量为社会必要量,生产社会必要量的该商品所花的平均劳动时间,我们称之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所有的这一类商品的底价总和只等于生产社会必要量的该商品的底价总和。

这样我们又得到了第四个等式:

商品底价Wm = Px X Tm X (1 + 平均利润率)

这里Tm表示为生产M个商品的平均劳动时间。

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商品的底价取决于平均劳动力价格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这个等式中,劳动力价格和其他商品价格一样,也会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成本因素、供求关系因素和有用程度因素,根据上面的分析,撇开供求关系因素和有用程度因素的影响,我们把只取决于成本因素的平均劳动力价格的底价定义成劳动力价值,把只取决于成本因素的商品底价定义成商品价值,那么:

商品价值W = 劳动力价值P X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T X (1 + 剩余价值率)

说明:我们把符合上面条件下的平均利润率叫做剩余价值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8 12:23:25编辑过]

劳动价值理论的新阵地
http://blog.people.com.cn/blog/u/newbase

使用道具

藤椅
jackloo 发表于 2008-7-28 12:2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二章 价值

一.劳动的社会属性

商品价值W = 劳动力价值P X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T X (1 + 平均利润率)

这个等式的推导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就是所有的劳动者有劳动力价格。而劳动者有劳动力价格,表示所有劳动者的劳动都具有某种相同的内在东西,我们把这种东西叫做抽象劳动,而劳动中凝聚有抽象劳动的特性叫做劳动的社会属性。如果某种劳动具有了社会属性,那么这种劳动就有劳动力价值,反之则没有劳动力价值。

那么什么样的劳动才具有社会属性呢?

从上面经济现象中可以看到生产那些交换的商品的劳动都具有社会属性,而生产那些超过必要量商品的劳动则不具有社会属性。

商品交换使得商品中凝聚的劳动可以进入下一个生产过程。各种商品中凝聚的所有劳动者的劳动在一个生产链的所有生产过程中转移。另外,无数条相互交叉的生产链构成的整个社会的网状的生产过程,各种商品中凝聚的所有劳动者的劳动在全社会所有生产过程中转移。

全社会所有生产过程构成的这个网状社会生产过程是持续不断的进行的,我们把这样的生产过程定义为社会再生产过程。只要生产过程是社会再生产过程,那么所有从事社会再生产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就会在各个生产过程中进行转移,各个劳动者的劳动进行累加时才具有了某种内在相同的东西,各个劳动者的劳动中才凝聚了抽象劳动,劳动也才具有了社会属性。

考察历史上的各种生产过程可以发现,自给自足生产的生产过程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商品生产的生产过程是社会再生产过程。


二.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概念中包括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两个概念。社会生产是全社会共同生产的意思,再生产是持续不断生产,劳动在持续不断的生产过程中转移的意思。社会生产的对立面是个体生产,即个人独立的生产,再生产的对立面是非再生产,即一次性的生产、劳动无法继续转移到下一个生产过程的产品中去的生产。

自人类出现以来,人类生产形式的主流就是社会生产,个体生产只有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原始社会,人类以部落形式群居,所有人共同劳动,部落之间从最开始的完全封闭逐渐发展到物物交换和商品交换。这表示原始社会生产形式最初是部落内的社会生产,后来发展到包括了很多部落的社会生产。不过,原始社会的生产形式是不彻底的社会生产形式。

奴隶社会,奴隶主奴役奴隶进行生产,奴隶的生产是围绕奴隶主进行的社会生产,而奴隶主之间有些有商品交换,有些则没有商品交换。所以奴隶社会的生产形式也是不彻底的社会生产形式。

封建社会,大部分农民需要租用地主的土地,农民的生产是围绕地主进行的社会生产,地主以及自有土地的农民之间有些有商品交换,有些则没有商品交换。所以奴隶社会的生产形式也是不彻底的社会生产形式,但其中不从事商品交换的自有土地的农民进行的生产是严格意义上的个体生产。

资本主义社会,全社会的资本家在全社会购买劳动力组织生产,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形式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生产。

再生产和非再生产在人类发展史中一直存在,没有交换出去的、或者被浪费掉的、或者生产失败了的生产过程就是非再生产过程。


三.价值和使用价值

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的产品叫社会再生产品。和社会再生产品对应的是个人再生产品、社会非再生产品和个人非再生产品。比如农民自产自消的粮食是个人再生产品;企业生产的超过社会必要量的商品是社会非再生产品;农民自己生产但浪费掉的粮食是个人非再生产品。

只有社会再生产品中凝聚的劳动才有社会属性,也就才有价值。不是社会再生产品的其他一切物品中都没有价值。

价值是凝聚在社会再生产品中的以社会平均的改造自然的能力持续一段社会必要时间的人类抽象劳动。用数学来表达就是

价值=社会平均改造自然能力的人类抽象劳动 X生产社会再生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再生产过程的产品具有使用价值,是因为产品作为生产资料被用于下一个生产过程,劳动者利用生产资料创造新的产品。使用价值由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决定。

使用价值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在当前生产力条件下,人类能利用该物品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客观的不变的,另一个是人类个体主观认识上能利用该物品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主观的千变万化的。所以使用价值不但具有客观性,同时也具有主观性。

任何社会再生产品,都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凝聚在使用价值中,这就是社会再生产品的二重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8 12:29:06编辑过]

劳动价值理论的新阵地
http://blog.people.com.cn/blog/u/newbase

使用道具

板凳
jackloo 发表于 2008-7-28 13:0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四.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使用价值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再生产品。说它也是社会再生产品,是因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中凝聚的劳动是转移自劳动者消耗的其他社会再生产品,劳动力本身的生产过程是也是社会再生产过程。

劳动力价值,就是凝聚在社会再生产的劳动力中的以社会平均的改造自然的能力持续一段社会必要时间的人类抽象劳动,它等于为生产劳动力使用价值所消耗的社会再生产品的价值。

劳动力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不但可以把活化生产要素的价值、物化生产要素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同时还能创造出新的价值。也就是说,劳动力使用价值,可以使价值增殖。

根据前面的2个等式:

商品价值 = 单位时间劳动力价值 X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 X (1 + 剩余价值率)

商品价值 = 单位时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平均改造自然能力的人类抽象劳动 X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可以看出:

社会平均改造自然能力的人类抽象劳动 = 劳动力价值 X (1 + 剩余价值率)

我们把社会平均改造自然能力的人类抽象劳动就叫做劳动力使用价值,可见,劳动力使用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间存在着一个比例关系:

劳动力使用价值 = 劳动力价值X (1 + 剩余价值率)

这就是为什么说劳动力不但是一种社会再生产品,而且是特殊的社会再生产品的原因。

劳动价值理论的新阵地
http://blog.people.com.cn/blog/u/newbase

使用道具

报纸
kinut 发表于 2008-8-1 22:3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初来咋到,学习中!

o(∩_∩)o...

使用道具

地板
kuyerudiewl 发表于 2008-8-10 08:0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辛苦了呀

使用道具

7
zz163a 发表于 2008-8-10 15:5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辛苦了!

使用道具

8
jackloo 发表于 2008-8-15 12:2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五.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它的计算等式:

剩余价值 = 社会再生产品的价值 – 为生产该产品消耗的所有劳动力价值

剩余价值率 = 剩余价值 ÷ 为生产该产品消耗的所有劳动力价值

当全社会的剩余价值生产为负时,表示这个社会正在衰落,甚至最终走向消亡;为零时表示这个社会停滞不前;只有剩余价值为正并不断积累用于社会再生产时,这个社会才会不断的向前发展。人类社会之所以不断的发展,创造出越来越发达的人类文明,正是因为不断的将创造出来的正的剩余价值用于社会再生产中。

剩余价值率是一个重要的表示生产力的指标,它的大小直接表示了生产力的高低。当剩余价值率高时,表示相同的劳动力价值,可以被劳动者用于生产更多的社会再生产品的价值,也就是创造更多的价值。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我所理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概念。我认为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同时实现了劳动力价值的转移和剩余价值的创造。用于转移劳动力价值的抽象劳动时间和用于创造剩余价值的抽象劳动时间之间比例为(1 –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各自的计算公式是:

转移劳动力价值的抽象劳动时间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X (1 – 剩余价值率)

创造剩余价值的抽象劳动时间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X 剩余价值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5 12:26:49编辑过]

劳动价值理论的新阵地
http://blog.people.com.cn/blog/u/newbase

使用道具

9
jackloo 发表于 2008-8-15 22:4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三章 生产关系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概念

生产力是劳动者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包含了两个要素:活化生产要素和物化生产要素,活化生产要素就是劳动者,物化生产要素是一切生产资料。劳动者,或者说活化生产要素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主观因素,而物化生产要素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客观因素。从政治经济论的角度看,我不赞同把科学技术、管理方法等也当作生产要素,因为这些东西都可以分解为掌握科学技术、管理方法的劳动者,和被用于科学技术、管理方法的生产资料,但科学技术、管理方法等的不同在生产力二要素上体现出生产力的高低。

生产关系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物进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人与生产资料的关系;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的产品分配关系。

由于个体再生产过程中,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个体再生产过程中无法形成生产关系。非再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过程不连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无法延续,所以非再生产过程中也无法形成生产关系。

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一段时期内的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些显著不变的人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就把那段时期内的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的显著不变的关系叫做那段时期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在生产力发展的量变阶段上,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每一时期的生产关系都是建立在一定性质和水平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当生产力发生质变时,前一时期的生产关系会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成为阻碍当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这时生产关系必然也将发生质变以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

劳动价值理论的新阵地
http://blog.people.com.cn/blog/u/newbase

使用道具

10
jackloo 发表于 2008-8-25 16:0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现象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具体表现为:人与生产资料的关系为所有生产资料全部归氏族部落所有,使用生产资料时,通常由氏族首领将生产资料分配给氏族内最能有效使用该生产资料的人;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为氏族内所有的人共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通常由氏族首领进行简单的分工;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的产品分配关系为所有人共同参与分配,通常这个分配过程由氏族首领或者其他有威望的人组织分配,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作用大的人通常能分配到的食物更多。 

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具体表现为:人与生产资料的关系是奴隶这样的劳动者本人以及所有生产资料都归奴隶主私有;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为奴隶主奴役奴隶,强迫奴隶生产;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的产品分配关系是产品全部归奴隶主所有。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具体表现为,人与生产资料的关系是劳动力归农民私有,土地作为当时生产力条件下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主要归地主私有;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是农民租用地主的土地;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的产品分配关系是地主根据土地租用关系得到部分剩余价值,佃户得到劳动力价值转移的那个价值和另一部分剩余价值。但是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土地是所有生产要素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资料,所以地主在分配关系上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他们通常会将土地所有关系中主观拆分出来的土地租用关系,在土地所有关系中占据的比例非常高,这样他们就能获得比例非常大的剩余价值。关于“人类对所有关系的主观拆分”,会在后面的《所有关系》中说到。

农奴社会的生产关系则同时具备有奴隶社会生产关系和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具体表现为,人与生产资料的关系是资本家拥有资本化的生产资料,劳动者仅仅拥有自己的劳动力;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是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雇佣关系,或者说是劳动力购买关系;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的产品分配关系是由于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价值,所以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得到一切剩余价值,劳动者不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劳动者仅仅获得了劳动力价值的交换价值。

劳动价值理论的新阵地
http://blog.people.com.cn/blog/u/newbase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30 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