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很多新闻在吵作未来5年内,我国平均工资将翻倍,从而带动整体薪资水平大副提升。看起来有点象92年前后的大副提薪,伴随着通货膨胀,好象完全是经济问题。
其实我觉得这也是社会本身进步与发展大计,前提是每个人提升薪水的背后,是生产力、劳动价值的本质性提升,才是良性的发展。那问题在哪里突破,使企业既有钱赚,员工还可以提高工资余地呢?
从企业提高每个人的劳动力平均产出的结果来看,需要有以下地方来改进:
1. 减少重复劳动,让更多工作保证质量地一次性通过;
2. 让人员能在工作中一上来就找准工作方向,有指引地完成工作,减少工作时间的闲置时间(不是间隙休息时间);
3. 让人员更多地用信息数据指导工作,而非靠经验来自己估算(除非你估算的效率比信息数据更高);
4. 让人员将工作失误,哪怕小失误,都能在未来快出现失误的时候,提前提示,降低人员失误率。
有了不断的“精确工作”,我们为啥不能在未来实现普通工人工资年薪3-4万美金的目标呢?
那么以上4条改进,与我们BI有关系么?那是相当的有关系。
BI在这些操作辅助类型的应用中,基本作用就是保证“供需准确平衡”。
1. 这里的重复劳动,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原因,比如产品生产过程的返工、物流返工、销售失误(给客户错误或不合适的商品),这些都为企业增加了成本,也成了企业不敢提升工资的原因之一。那么BI凭什么保证?那就是BI需要给不同部门协调时,大家在统一的供需情况下工作。
比如物流配货,仓库管理员手里有10个订单等着配货,但仓库的货只能配80%的货。如果传统环境下,他会按照订单逐个去找商品配货,配完为止,剩下的以后再说。但有了BI操作辅助的帮助,他们可以对轻重缓急进行排序,谁的必须要配,谁的可以几天后配,而那时候已又有货了。如果没有能含盖跨部门的业务系统的话,那只能BI系统来做这个事情了。
2. 比如仓库管理员和门店人员,非常容易出现忙的时候忙死,闲的时候闲得手痒。那么如果有一个工作指导系统,那么就可以减少每一个人的闲置时间了。BI可以整合信息资源,告诉人员你还有哪些活昨天没有完成,大概多大的量,需要多少人/小时,今天上游的需求又增加了哪些,使人员心里有数,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3. 操作人员在多对多供需匹配的时候,如果估算,可能有超过30%的误差,经验好的也要10%到20%误差,但如果通过计算出来的匹配数据实践的话,我的经验是3%以内,这当中的价值,大家看着办。
4. 是人都会犯错,但错误率是可以不断压缩的,因为每个错误都是有原因可寻,就象飞机航班普及了好几十年后,才发展到现在的低失势率。所以BI可以对所有销售中的退货、物流重复配货、重复生产订单、网络营销的客户意见等进行分析,帮助人员操作降低失误,同时对失误率纳入考核。
经过以上分析,大副提高薪水完全有条件进行,关键是要结合BI去改善管理流程,让BI不仅仅服务我们的中高层,不仅仅做各种决策分析,也考虑下服务我们的劳苦大众吧。以前没条件、没意识,现在是时候大力推广了,谁先发力,谁将走向前沿,把对手甩开,否则将来就被翻倍的最低工资摔倒,别以为国家说这个是说着玩的。
本文为FineBI商业智能官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