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南岳耕夫
2689 1

[东方哲学] 对“以德报怨”与“以直报怨”之矛盾的道德困惑的理解 [推广有奖]

  • 0关注
  • 56粉丝

院士

5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566 个
通用积分
107.2030
学术水平
413 点
热心指数
413 点
信用等级
327 点
经验
218492 点
帖子
1680
精华
2
在线时间
33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0
最后登录
2024-5-2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对“以德报怨”与“以直报怨”之矛盾的道德困惑的理解

2015-3-17

老子在《道德经》里举张:以德报怨;孔子在《论语》里主张:以直报怨,反对做乡愿老好人。这两大智者的格言,都是妇孺皆知的。然而,到底谁对谁错呢?我没水平考古训诂以及以经注经、经史参合等,就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也许我的观点不过是重弹别人“钻木取火”旧调而已。

我认为,二者的矛盾在于其出发点不同从而适用的对象不同。

汉书对道家的评价是:“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纪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者之术也。”可见,道家的“以德报怨”的出发点是最高统治者的治术,适用于强者、上位者。而汉书对儒家的评价是: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可见,儒家的“以直报怨”的出发点是提供臣子之治要,在《礼记》里也强调:做臣子要“事君有犯而无隐”(即;敢直犯龙颜而坚持正道且“史前书过失”);《孝经》里也说:“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争之。”对比之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位越高、责任越大,越要包容;反之,越居下位、越是辅佐,越要正直。这两种品质都是美德,只是适用的场合不一样。因此,“以德报怨”与“以直报怨”的结合相得益彰,可以达到治世之大同。

从以上结论推论出来的另一个道理就是:越是弱势群体、越是愚弱之人,越是可以任性;反之,越是强势高层、越是聪敏之人,越要谦虚谨慎、容涵万物。再推论一下:当最底层的人们受到不公以致“是可忍孰不可忍”,则可以“以怨报德”“剥夺剥夺者”,即孟子说的:“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贵。”因此,道德范畴里是有“革命”一词的,子曰:只知有汤武革命!

教训者拿“以德报怨”这个标准来要求草民行为的忽悠,从此可以休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以德报怨 以直报怨 孰不可忍 谦虚谨慎 弱势群体 出发点 老好人 道德经 统治者 老子

沙发
huangyong626 发表于 2015-3-18 17:35: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说得有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8 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