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ragon81
1294 0

[财经时事] 降息还是扩张信贷: 政府救市成效不容乐观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大专生

3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617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558 点
帖子
51
精华
0
在线时间
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0-19
最后登录
2019-5-2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9月18日晚,政府出台了三项救市措施:(1)印花税改为单向征收;(2)单边调低贷款利率;(3)中央汇金公司入市、支持央企回购。三项利好刺激股市在次日走出全线涨停的井喷行情,上证指数一举收复2000点关口。但好景仅维持两天,上证指数重回下行区间。

对于政府救市举措的成效,市场普遍认为其心理意义要大于实际。依笔者看来,其失效原因有二:(1)从短期来看,没有改善股市的资金面;(2)从中长期来看,没有改善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此轮宏观经济调控中受损最大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就短期而言,股市的决定性力量是资金面,市场总是随资金的进出而跌宕起伏。在中国股市中,游荡着大量企业法人资金,它的构成有企业的自有资金,也有企业贷款。从企业的财务报表来看,2007年上市公司录得大量的投资收益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支法人资金是中国股市的主要力量。在以控制通胀为目标的宏观调控中,信贷规模是控制的重点,加上美元贬值、出口受阻,以及境外买家信用风险增加而导致企业资金周转速度降缓,企业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反转。大量法人资金开始从股市抽出,用以维持企业生产经营。资金流出使股市进入下行周期。

因此,我们的问题是:从短期来看,三项救市举措能否改善股市的资金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首先,降息并没有使信贷规模增加。随着时间的延续,企业资金短缺的感觉愈发强烈,也就是说,企业手中的钱没有闲到让它们接受股市的低收益率;其次,汇金公司入场和部分央企回购股票虽然直接增加了股市的资金供给,但这种输入是一次性的,不足以形成持续的买盘。而且,这种集中于权重股的购买很可能使我们重蹈去年下半年那种赔钱赚指数的局面;最后,单向征收印花税降低了交易成本,但在未来资产价格预期低迷的情形下,千分之一的收益不足以改变大家的投资决策。

更为重要的是,这三项举措并没有改善在严厉的紧缩政策下趋于恶化的宏观经济环境,在不增加信贷规模的情况下降低贷款利率甚至有可能使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恶化。众所周知,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率非市场化条件下,银行信贷发放将偏向于大型企业。在此轮宏观调控中,中小企业一方面由于贸易环境恶化、人工成本上升、设备升级(符合环保需要)等因素而急需资金支持,一方面却由于银行信贷规模的控制而无法从银行筹到钱。这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或者停产。因此,宏观经济形势改善的风向标不是大型央企的盈利数字,而是中小企业的生长率和实实在在的就业增加。从各地民间借贷的繁荣和高利率水平来看,中小企业不是因为高利率不愿意贷,而是因为信贷控制导致贷不到。若不放宽信贷规模而下调低贷款利率,在信贷配给机制的作用下,原来就能够获得信贷支持的大企业将继续收获利好,其追加贷款的意愿增强;而银行一方呢,在回报降低的情况下,也将更愿意将贷款配置给风险低的大型企业。最终,从企业来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整体恶化;从区域来看,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存贷倒挂(贫困地区给发达地区,尤其是北京此类大型国企云集地区输血)的情况将更加突出。因此,从实体经济这个基础来看,降息对宏观经济环境改善的作用正负难料,这也为中国股市未来的走向划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因此,从货币政策的角度而言,政府救市的举措应当是多采用数量型工具,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贷/存款比率来增加资金供给,而不是采用降低利率这样的价格型工具。同时,在微观金融政策的角度,如何使专门供给中小企业资金的民间借贷市场阳光化,而不是当作地下钱庄一打了之,是未来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政府救市 宏观经济形势 宏观经济调控 存款准备金率 信息不对称 政府 降息 信贷 扩张 成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