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hengyr
730 2

劳动价值论可重生再造(21)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6粉丝

学术权威

2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610 个
通用积分
37.3375
学术水平
299 点
热心指数
283 点
信用等级
271 点
经验
141657 点
帖子
4090
精华
0
在线时间
74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26
最后登录
2024-6-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劳动价值论可重生再造(21)对流行的劳动价值论的合理诘难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实体

(四)、商品价值是静止的先验的实体吗?

本(19)指出,马克思为了得到他想得到的等量的“共同的东西”就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种“价值实体”,对商品及其来源的问题以及商品交换的特点做了并不完善的论证和表述。诸如“现在我们来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这些物现在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23,51]“商品作为价值只是人类劳动的凝结。”[23,64]似乎商品价值是商品体上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本(20)已经指出,商品交换对于交换的当事者来说不必预先就存在等量的“共同的东西”——商品价值。下面再引用马克思本人其他一些论述来说明关于商品价值等问题马克思的确还处在摸索之中……。

马克思的决定商品价值的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概念,都否定了马克思的“价值实体”的实在性。从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看,马克思的“价值实体”不能离开社会上其他生产者而单独存在,因为马克思说它要取决于全社会生产者的劳动时间的某种平均化,从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看,马克思的“价值实体”又不能离开社会上消费者而单独存在,因为马克思说它要满足社会上消费者的需要。这样一来,马克思的“价值实体”就不再是离开了社会上其他生产者、离开了社会上消费者就能单独存在的某种“实体”了,也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不是现成的出发点,而是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变成的结果,而且还是现在时态的范畴,也就不能再作为“实体”而存在了。商品价值并不是内在的包含在商品之中不变的实体,而是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双方博弈之中的。是形而上学先验的思维方法,使马克思在探寻商品价值的来源和尺度时迷了路。这表现在他坚持把生产者消耗在商品中的劳动看作是“价值实体”,并把这种“价值实体”看成是商品价值的“内在的尺度”。这样一来,商品就成了就是离开了交换的对方也能自己表现自己的价值。马克思的“价值实体”就被马克思赋予了是一种不依赖与他物的关系的独立存在,是商品体的一种固有的属性,而且是商品交换价值的来源。

但马克思又说:“实际上价值只不过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在物上的表现,它的物的表现,……人们同他们的相互生产活动的关系。”[26(Ⅲ),159]当马克思又把商品价值看作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时,则商品价值便不能又是一种实体范畴。商品价值并非是人们劳动的某种产物,而只是社会对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社会有效性评价的某种量;商品价值是商品所有者交换其所拥有的劳动的社会关系范畴,而不是物(商品体)自身内的某种不变的“实体”范畴或“属性”范畴。马克思明确反对把商品价值看作是绝对东西,看作是物的属性的作法。他指出:“把价值变为某种绝对的东西,变为‘物的属性’,而不是把它仅仅看成某种相对的东西,看成物和社会劳动的关系,看成物和以私人交换为基础的社会劳动的关系,在这种社会劳动中,物不是作为独立的东西,而只是作为社会生产的表现被规定的。”(26(Ⅲ),139—140)

商品价值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而产生的。正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商品的社会关系,才使产品转化成为商品,并因此才有了商品价值的表现,离开了这种交换关系,商品价值就不存在。因此,商品价值是个历史的范畴,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商品交换关系的产物,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商品的关系才赋予商品的一种社会属性。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价值的产生首先要依赖于商品的有用性(使用价值或效用),这是商品价值产生的前提,其次要依赖于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这是商品价值产生的原因。可见,商品价值本身并没有独立的存在形式。

马克思得出劳动并且只有劳动才是商品价值的唯一决定因素是这样推导:“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如果把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而“随着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有用性质也消失了,因而,这些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消失了,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区别,全部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23,50—51]本(19)指出了,马克思的这种推导的错误之处在于:(1)、这种推理有一个暗含的前提,即商品都是劳动生产过程的结果,因而都是劳动产品。实际上,商品不一定都是来自劳动产品,非劳动产品作为商品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进入交换的不都是劳动产品,那就不能从中抽象出劳动这一共同特性,因此劳动并不是商品的唯一属性,也就不能得出商品价值是人类劳动凝结的结论。马克思把商品价值是人类劳动的凝结这一本身还有待证明的命题,当成了逻辑推理的前提了。(2)、即使是生产过程的产品,和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一样,它们在抽去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之后,也还会剩下抽象使用价值这一属性——都能满足人类的抽象需求。马克思并没有作出抽象使用价值为什么不能成为商品价值的实体和决定因素的说明。本(12)、(13)都已谈到,使用价值并非只有质的差别而没有量的不同。具体使用价值表现为质的不同,而抽象使用价值就可以有量的差别,即满足抽象需求的程度是有大小的,是可以衡量比较的。(3)、即使把使用价值抽去,商品也还会剩下其他的时空特性以及生产性耗费这一共性。而生产性耗费除劳动之外,显然还包括自然物质,既然“种种商品体,是自然物质和劳动这两种要素的结合。”[23,56]为什么只有劳动才能成为形成商品价值的实体?因而根据上述三点,马克思直接得出商品价值是人类劳动凝结的结论显然是无说服力的。

马克思的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劳动者所消耗的体力、脑力在商品中的凝结。而体力、脑力至今都还没有公认精确的科学计量方法(不能使用自然尺度劳动时间)。况且如果劳动的生产品没有销路,该劳动非但得不到任何回报,更是对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还知道,劳动同时存在着消耗性和创造性的两个特征,而劳动的消耗性和劳动的创造性两个特征又是互不相干的,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撇开劳动创造性的贡献。

在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上,商品交换价值与商品价值本是同义的,本是一回事,只是因为马克思把商品价值“预设”成是静止的先验的存在,运用了所谓的“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的“辩证法”,才在《资本论》里将商品交换价值与商品价值加以区分。马克思理论的追随者与捍卫者特别重视并继承了这种区分并加以发挥。这种区分是否正确,是否必要是值得深思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重生再造 劳动价值 价值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价值论 劳动 价值 实体

沙发
rzh9893 发表于 2015-4-13 10:33: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错,许多观点的确值得深思!但是,总体上来说,不应当把马克思所说的商品一般化、无限扩大,马克思并非没有注意到许多非劳动产品成为商品进行交换并获得一定价格的事实。当然,社会是不断发展演化的,如何对劳动价值论进行重生再造,是个大问题!希望楼主能够深入研究。

使用道具

藤椅
zhengyr 发表于 2015-4-13 17:17: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zh9893 发表于 2015-4-13 10:33
不错,许多观点的确值得深思!但是,总体上来说,不应当把马克思所说的商品一般化、无限扩大,马克思并非没 ...
谢谢你的关注与鼓励。欢迎挑错,补漏。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7 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