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量子奥秘
5581 30

[我的学术之路] 从萨缪尔森的经历看今天“经济物理”的困境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3粉丝

副教授

1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767 个
通用积分
16.7513
学术水平
274 点
热心指数
234 点
信用等级
181 点
经验
17269 点
帖子
644
精华
1
在线时间
3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31
最后登录
2024-5-2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1935年,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来到哈佛大学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将数学分析的手段运用到经济学的研究,不过他当时的研究并未得到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支持。要知道在20世纪40年代经济学还只是文字的经济学,仅有少数勇于创新者——如霍特林、弗里希与亚伦使用数学符号。按照萨缪尔森后来的回忆“遭遇到著名期刊对运用微积分的论文严格设限的情况,而矩阵更是稀有动物......”。

正因为萨缪尔森将数学分析频繁的应用到经济学中,他被理所当然的认为是一个离经叛道者。尽管萨缪尔森最终获得了博士学位,但是哈佛大学经济系并未考虑给他一个正式教职,为此萨缪尔森的导师之一的熊彼特几乎就要愤而辞职。庆幸的是,麻省理工学院接纳了萨缪尔森,并给了他一个正式教职。当然,这也成就了麻省理工后来的辉煌。

有意思的是,尽管20世纪早期的经济学界反对数学,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因为萨缪尔森的努力,数理经济学已经逐渐被经济学界所接纳,并在几十年之后像潮水般涌向经济学的每一个角落。大量数学符号不仅出现在《计量经济期刊》(Econometrica)的篇幅中,甚至连《经济期刊》(Economic Journal)与《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也无法回避。因为用数学分析语言统一了经济学语言的这一巨大成就,萨缪尔森理所当然的成为继亚当斯密和马歇尔之后经济学的第三大宗师。

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数学分析进入经济学并非偶然。因为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世界上各大经济学流派对经济学基础频繁的大辩论产生了大量的经济学概念。但是仅仅利用人类语言很难精确的确定这些经济概念的表述形式,这可能导致概念的“无法证伪”。而数学分析由于其逻辑的精确性与数量上的可验证性,理所当然的成为描述经济语言的最恰当工具。

尽管如此,数学分析所能提供的仅仅只是一种经济学语言而已,它本身并不能预言经济规律。与描述自然规律的情形一样,数学分析只能提供一种描述自然的语言而已,要想预言自然规律必须利用物理学。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似乎经济学又需要面临一场大的变革了。

经济学急需从“可描述性”升华到“可预测性”或者“精确规律性”——我们需要了解经济系统的规律。而这就不可避免的少不了物理学方法对经济学的应用。有意思的是,与当年萨缪尔森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时遇到的巨大阻力一样,当今经济学界对物理方法进入经济学极为排斥。

我想现在“经济物理”的困境与当年“数理经济”所受到的冷遇是一样的,不过既然有了数理经济成功的经验,对于物理方法进入经济学也应该是历史的大势所趋吧。



————————————————————————————

PS:物理学最早跟文字经济学一样是用语言文字写出来的,可见亚里士多德写的《物理学》,这就是所谓的“文字物理学”。其中几乎没有数学。后果是这种文字物理学的可预言性和准确性极差。正是因为如此,那时候的人们称“物理学”为“自然哲学”。直到牛顿将微积分引入物理学,物理学才进入正轨。

所以说,现在的经济学很像早期的文字物理学,还未找到最合适的数学或者物理语言而已。说物理学方法只能研究“无意识”的物体,是一种误导,例如我们如何确定“物质无意识”?物理学中有哪一条规定只能研究“无意识”的物体?

现代物理学的方法已经用于社会学,包括交通、人群流动等等。人群流动力学方面的理论工作可以预防类似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萨缪尔森 萨缪尔 缪尔森 econometrica Econometric 芝加哥大学 哈佛大学 萨缪尔森 经济学家 微积分

回帖推荐

云云1993 发表于15楼  查看完整内容

在分析经济学的方法论上,我认为是可以引进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的。

ydb8848 发表于11楼  查看完整内容

学科间本来就没有明确的界限,关键是你能否突破传统的思维。。。。

lwzxy 发表于12楼  查看完整内容

试图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的,萨缪尔森只是后辈,瓦尔拉斯、帕累托早就这么干了。连马歇尔都比萨缪尔森更靠前。如再向前追溯,古诺也曾这么干。 数学在物理学的研究中被证明有着重大作用。但这并不必然推出数学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就同样有用。事实上,现在经济学所呈现出的混乱局面,反而与数理方法的运用不无关系。我想这其中的最根本的原因,或许来自于这些人们混淆了物理学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差异。简单来说,一个研究的 ...
已有 5 人评分经验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zouguangyong + 100 + 1 + 3 精彩帖子
xuezi2046 + 80 精彩帖子
chengzhifu2013 + 36 精彩帖子
kongqingbao280 + 10 精彩帖子
remlus + 100 + 5 + 5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326  学术水平 + 6  热心指数 + 8  信用等级 + 5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征夷大将军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5-5-9 17:54:01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看下一步经济学可以引进化学和生物学了

使用道具

藤椅
量子奥秘 发表于 2015-5-9 17:57: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征夷大将军 发表于 2015-5-9 17:54
我看下一步经济学可以引进化学和生物学了
生物学已经进入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了,这门学科被称为“演化经济学”(引入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

化学本身只是物理学(准确的说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小分支,所以化学进入相当于物理学进入。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kongqingbao280 + 1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板凳
量子奥秘 发表于 2015-5-9 18:04: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000年左右的经济物理革命并不成功,这主要是因为物理经济学家忽视了现代经济学的成功,而妄图放弃传统经济学,自己开创一门“不伦不类”的“经济系统的物理学”。

事实上,新古典经济学早就发展了一套成熟的理论——一般均衡理论。这实际上就是经济系统的牛顿方程。

经济物理的第二次革命将是统一一般均衡与物理方法。

使用道具

报纸
crossbone254 发表于 2015-5-9 20:20: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倒是看不到引入物理学的必要,首先经济学几乎无法像物理学那样实验,而实验经济学也已经有了,但那使用的心理学方法;引进物理学的名词和理论体系?那也就只是相当于数理经济学的翻版;好像听说还有使用统计物理方法的,这个我不太清楚,如果只是使用了里面的统计方法,那就并不构成引入物理学方法。所以“经济物理”更可能只是一个反应其发展历史的名词,因为刚开始是物理学家在做而已。

ps有文章认为“econophysics”应该翻译成金融物理学,因为研究金融问题居多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kongqingbao280 + 1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地板
量子奥秘 发表于 2015-5-9 20:44: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rossbone254 发表于 2015-5-9 20:20
我倒是看不到引入物理学的必要,首先经济学几乎无法像物理学那样实验,而实验经济学也已经有了,但那使用的 ...
我觉得“引进物理学的名词和理论体系”是不必要的,用物理名词来命名经济系统的特征,只会让经济学家和物理学家产生越来越多的误解。
毕竟经济学已经发展了300年,经济学名词已经根深蒂固。我觉得应该是经济物理学家退一步,接纳经济学的名词和理论体系。物理学方法只能像萨缪尔森引入数学分析方法那样,中性的进入经济学,只能是一种融入,依附经济学。

一开始,经济物理学家确实是太偏激了,甚至有少数人想全盘否定现代经济学。这可能主要是因为这部分人根本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现代经济学。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物理学的人,常常反对相对论,说要推翻相对论云云,这类人被称为“民科”。那些没有系统学过经济学的物理学家,又想推翻经济学的,基本上也是经济学的“民科”。

事实上,现代经济学博大精深,再高深的物理学方法皆不可能动经济学之根本,而应该是依附经济学。

所以我同意“经济物理”很可能只是一个过渡,最终的经济学应该是一个包容现代经济学与物理方法的经济学理论,它能吸附的人类思想和数理技术更多,框架更加宏大。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经济史外行 + 5 + 5 + 5 + 5 精彩帖子
kongqingbao280 + 1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  论坛币 + 5  学术水平 + 5  热心指数 + 5  信用等级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7
crossbone254 发表于 2015-5-9 21:12: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量子奥秘 发表于 2015-5-9 20:44
我觉得“引进物理学的名词和理论体系”是不必要的,用物理名词来命名经济系统的特征,只会让经济学家和物 ...
从发展来说确实应该是这样,不过总有被时代抛下的感觉,自己数理经济、计量还没搞懂,人家已经搞物理、统计物理了

使用道具

8
mongk2000 发表于 2015-5-10 07:31: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些说法纯粹是骗人的,我们不要受蛊惑!

使用道具

9
zxn2011 发表于 2015-5-10 08:46: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个人感受美国的跨学科发展非常迅速而且有效-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引用已经有了一套非常成熟的机制,各个大学中各专业科系教授合作是非常非常普遍的。我倒是认为这并非“遭遇冷遇”而是由于现有的研究人员由于知识结构所限暂时无法大规模的推广而已。
我认为用萨缪尔森找教职遭遇困难的例子说“数学进入经济学曾经被排斥”是否有待商榷,作为一个新人你做的东西没有几个人能懂,换句话说就是可能没人愿意跟你一起工作,你是否能融入团队是个未知数,因此被排斥,只能说明数学的应用程度当时很低。
我个人认为纯物理经济学想短时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难度还是比较大(并不代表排斥),从美国每年博士的生源情况来看,金融学等领域每年都有不少已经获得物理学,工程学,计算机,数学等专业博士的人来申请,所以跨学科发展趋势在这些领域非常迅速。但是纯经济学专业由于其就业及薪酬前景并不乐观因此很难吸引有很强综合背景的申请者,所以相应的夸学科发展也不会太容易,只能逐步渗透,但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学术水平 收起 理由
经济史外行 + 5 + 5 有道理!

总评分: 论坛币 + 5  学术水平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0
tongjide 发表于 2015-5-10 08:47: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混沌分形,来自物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