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岑青松
7646 36

[原创]新资本论:所谓的剩余价值来自机器,工人和消费者都从机器获利!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初中生

6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373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1 点
热心指数
1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214 点
帖子
22
精华
0
在线时间
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24
最后登录
2019-4-18

岑青松 发表于 2008-10-24 12:57: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

一.   什么是资本

资本就是生产工具,人类自从会使用生产工具进行生产就已经产生资本了,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了。人类之所以使用生产工具进行生产,是因为生产工具能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假设人们直接用手(不借助任何生产工具)去挖地,一亩地要挖30天,而人们如果使用锄头挖地,一天就挖完了,那么用锄头挖地比直接用手挖要节约29天时间。而制造一把锄头假设需要一天时间,那么实际使用锄头这生产工具进行生产节约了28天时间(假定锄头使用一天就报废)。这是使用生产工具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的结果,也就是资本(锄头)带来的利益或利润。

生产工具是需要一定的劳动时间去生产的, 就是说生产工具是一定劳动量的化身,是生产前必须付出的劳动量,既劳动积累。因此,资本就是生产前的劳动积累,是已物化的劳动,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没有这种资本就不能提高生产力。例如:使用蒸汽织布机要比手工织布快很多倍。

二.   资本家剥削工人吗

实际上拥有生产工具的人都大资本家。下面我们以拥有较多生产工具并雇佣工人为其劳动的资本家来分析。马克思认为工人使用资本家的生产工具(机器)生产的财富,除了设备折旧费,剩下的应该都是工人的,这不敢苟同。他不知道生产工具是能提高生产效率的,生产工具带来的好处是不可能由工人独占的。下面我们研究资本家雇佣工人为其劳动的这种关系的产生。

   既然资本家早就有了,而这种关系主要在近代才明显出现呢?这完全取决于科学技术的水平,或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以前由于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生产工具比较简单,不需要多少劳动时间去生产它,也就是不需要较多的劳动积累,这点劳动积累人人都能积累。因此,人人都是资本家,雇佣关系很难产生。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越来越先进和复杂,需要较多的劳动量去生产它,一些人由于无法积累这么多的劳动量去生产它,因而丧失了做资本家的资格。而复杂的生产工具(机器设备)需要较多的人操作,于是雇佣关系就产生了。例如:生产一台蒸汽织布机需要200天的劳动量,有些人不能提供这么多的劳动量生产织布机,因为他们的粮食只够他们活100天。因此,他们在生产前就不能积累一台织布机,他们要么继续手工操作,要么打工。而手工劳动效率低下肯定要淘汰,也只能打工了,而且打工使用了机器生产,收入肯定比手工生产收入高,雇佣关系就 这样产生了。

   为了便于分析问题,我们假定整个社会都处于纯手工工作状态(不借助任何生产工具),一人一天的劳动量价值一两银子。假如春手工状态下一人一天能生产一匹布,那么这匹布的价值就是一两银子。现在一资本家使用一台织布机织布,他自己不干活,雇佣了一名工人为其劳动生产。结果这个工人一天能生产100匹布。资本家将以每匹布低于1两银子的价格出售,如果他不低于一两银子出售的话,人们就不会买他的布,在家自己用手工织,因为一两银子是一天的劳动量,而人们一天的劳动量纯手工状态就能生产一匹布,何必去买机器织的布呢。而资本家必须出卖他的产品才能获利。而消费者必须觉得划得来才会买。假如资本家以0.9两银子一匹布出售,人们就会买他的布了 。0.9两银子相当于0.9天的劳动量,也就是说原来自己手工织要织一天的布,现在只需0.9天就够了,剩下的0.1天可以干其它的活了,相当于现在一天可以赚1.1两银子了。

   资本家卖完100匹布是90两银子,他将付给工人至少1.1两银子,否则人家就不会到他那里工作。因为其他的人现在一天都赚1.1两银子了。资本家就获得剩下的88.9两银子的毛利润。假如机器折旧费是8.9两,资本家就获得80两银子的纯利润。这些利润是机器带来的,工人和消费者都从机器获利!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织布机的折旧费不可能达到99两银子,否则使用织布机就没有提高生产的效率,人们就不会使用它。例如:生产一把锄头去挖地,需要两天时间,挖完一亩地就报废了。而用锄头挖地只比纯手工挖地节约两天时间,这两天刚好用于生产锄头,也就是说用锄头挖地根本就没有提高效率,人们就不会使用它。因此,资本家使用机器肯定要能提高效率的,肯定能赚钱的,而且,资本家必须和工人及消费者共同来分配机器带来的利润!

通过以上分析,资本家.工人.消费者都获利了,而利润都来自提高了生产效率的机器,因此,根本不存在谁剥削谁的问题,例如:司机使用资本家的大客车运输,一月可赚2500元,假如他不使用大客车而用人工背,他就是累死也赚不到2500元一个月的,即使不提高票价也耽误了消费者的时间。

那么剩下来的就是资本家.工人及消费者怎样分配机器带来的利润问题了。

三.   机器利润的分配

利润的分配遵循这样的原则,那就是公平分配(暂时忽略市场供求状况),也就是按劳分配。需要指出的是,按资分配也是按劳分配,资本是劳动量的化身。

我们还 是假定社会处于纯手工状态,一人一天的劳动量能生产一匹布,价值一两银子。现在资本家投入一台织布机进行生产,一人一天能生产100匹布了,相当与手工生产100个工作日,假定这台机器使用一天就报废了,手工生产这台机器需要20个工作日,既相当于20 两银子。工人一天的原始劳动价值是一两银子(纯手工状态下)。除开这些原始成本21两银子,那么这台织布机机器带来了79两银子的利润(暂时忽略其它成本)。如前面分析,这79两银子不可能由资本家独得,否则他将卖不出布请不到工人,机器利润就无法实现。

现在进行公平分配。消费者将以100个工作日来分配,因为原始状态下一人生产100匹布需要100个工作日。那么现在机器带来的利润将有121个工作日来分。既每个工作日得79/121≈0.65两,我们把它叫作资本增值率或机器增值率。那么资本家分得20(成本)+20×79/121≈33两,工人分得1+1×79/121≈1。65两。消费者是通过资本家降低产品价格来获得机器利润的。如原来一两银子一匹布,现在是1-0.65=0.35两一匹布了。因此,使用机器生产后,商品的价值是由原始生产时间减去机器增值率决定的,而不是单纯由劳动者的生产时间决定的。如果由劳动者的生产时间决定,上面一匹布的价值就是0.01两银子了(忽略机器折旧),机器带来的利润全部让消费者占有了,资本家和工人显然不会2的。例如:假定纯手工状态下一人一天的劳动能生产1公斤大米,一天的劳动能生产一匹布。那么一公斤大米和一匹布是等价的,可以进行交换。当织布者使用机器织布一天能织100匹布了,如果仍按劳动时间交换的话,就是100匹布换1公斤大米了(忽略机器折旧)。显然织布者不会那么干的,因为机器带来的好处全让大米生产者占有了,织布者不是白生产了机器吗?

上面的分配方法是在资本家没有付出其它资金的情况下的分配。如果资本家还付出了其它资金,如采购原材料5两银子,用于商业流通5两银子。那么这些资金也要参与机器利润的分配,否则这些资金就不会投在这些领域,生产就不能继续进行了,结果大家都得不到好处。资金是劳动的积累,它可以通过交换获得生产工具,也就是说资金可以变成资本。因此,资金不论当成何种用途用,它都要享受资本待遇。

自从人类有了提高生产效率的生产工具,钱就能生钱了!因为投在采购和商业流通领域的资金是没有被消耗的,只是转移到产品上了,因此可以不算生产成本,但它们必须分配机器带来的利润。那么上面所说的机器增值率将由79/121变成79/131了。资本家现在就得到20+30×79/131≈38两,高热吧得到1+1×79/131≈2两,消费者得到100×79/131≈60两。商品的价值变为1-79/131≈0.4两银子了。

商品的价值是随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的,生产力越高,产品就越便宜,人们就越富裕!

投资在非生产领域的资金不算资本,不产生利润,但它们必须以资本的身份分配机器利润。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资金也是资本。如果不能分利润的话,所有的资金都变成生产工具,生产就不能进行,社会就不能进步。所以借钱要还本付息,利息是资本收入,是劳动收入。租人的田地种要交租金,因为人家开荒是投入了劳动的,这些劳动就是资本,所以它要得到资本带来了利润。否则的话,人家就卖掉田地去投资赚钱去了。租金是地主的劳动收入,不是剥削。还有租房子交房租,这都不是剥削,是人家的劳动所得,不能因此没收人家的房子。每个人的劳动都享受资本带来的好处,不管是已积累的劳动还是正在付出的劳动!

四.  行业平均利润和超额利润

前面说的分配是平均分配机器带来的利润。资本所得的利润是行业资本平均利润。平均分配是在资本饱和状态下的分配,既资本不多不少刚好符合社会需要。当资本少于社会需求时,资本就要多分,工人和消费者就少分了。少分他们就积累资本,当资本饱和就平均分了。当资本过剩时就少分了。这就意味着生产前付出的劳动积累(资本)没有生产过程中付出的劳动(如工人的劳动)报酬多,资本家就要寻找缺少资本的穷地方去投资了。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资本家到穷国家投资能获得较高的利润,资本的到来给穷国家的工人和消费者带来了机器利润,使穷国的生产力得到发展,这就是为什么穷国引进外资能使经济发展快的原因。

当社会资本处于饱和状态时,单个资本想要多分机器利润就只有使用比同行平均水平更先进的机器,使自己的机器增值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因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平均机器增值率决定的。例如:同行都使用每天人均产100匹布的机器(忽略折旧)。你现在使用了每天人均产200匹布机器(忽略折旧)超过了行业平均生产力,你就获得超额利润了。

因此,资本家要获得超额利润只有在社会缺少资本或者他使用的生产设备更先进的情况下。如上所说的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输出资本就能获得超额利润。不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就能让人民较快地富裕起来。如果输出资本是剥削的话,就不能解释被输入地人民能较快地富起来。例如:现在的中国农民比改革开放前富裕点了,就是因为现在的农民可以出去打工,接受“剥削”了。当然,现在中国的资本太稀少了,打工者所分得的利润微乎其微。

有的人可能纳闷了,为什么中国这么缺资本国家还那这么多的钱到国外投资呢,那是因为中国这个人为造成的畸形市场没有消费能力,通过人为的工农产品不等价交换,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非常贫穷,没有购买力。而全民所有的企业利润又主要被少数人占有,贫富非常悬殊,20/100的人占有了80/100以上的财富。中国还不是个完全市场经济国家。

资本家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生产力,不断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就是要获得超额利润。资本家要获得超额利润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就是人的欲望是社会的发展的动力。如果哪天人的欲望得到了满足,社会就不在进步了!

五.社会平均利润

   前面所说的平均利润是由行业机器增值率决定的。而社会有很多行业,各行业的机器增值率不同,因而各行业的资本利润就不一样了。

   例如:假设制鞋行业纯手工状态下一人一天生产一双鞋,该状态下一人一天的劳动量值1两银子,那么一双鞋就是一两银子。跟手工状态下的一匹布等值。现在制鞋行业使用了制鞋机器,一人一天能生产500双鞋子,机器成本和投在采购.流通领域的资金跟织布行业一样,也就是说制鞋机器比织布机器增值率高。那么制鞋行业的资本利润就比织布行业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肯定不会去投资织布行业,工人也不会到织布行业工作。如果大家都投资到制鞋行业,资本又过剩了,那怎么办呢?只有各行业的资本利润进行平均分配。那怎样平均呢?那就是利润低的行业以高于产品价值的价格出卖产品,也就是让消费者少分或不分机器利润,甚至补贴。消费者少分或补贴的利润由利润低行业的资本家和工人按劳(资)分配。利润高的行业以低于产品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也就是让消费者多分利润。消费者多分的利润由利润高的行业的资本家和工人补偿。消费者在高利润行业多分的利润刚好补贴上在利润低行业的损失,因此,消费者既没有多分也没有少分。资本家.工人和消费者就这样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社会各行业的资本利润.工人利润就是通过消费者来平均的。尽管各行业的机器增值率各不相同,但资本家.工人和消费者都获得相同的社会平均利润,和谐社会就这样自然形成。

 (岑青松/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剩余价值 消费者 资本论 资本主义社会 不发达国家 资本论 消费者 工人 剩余价值 机器

岑青松 发表于 2009-1-1 19:52: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假设一家大工厂里全部用机器人来生产,只用一个工人来维护机器。难道这所有的产值都是这个工人创造的?肯定不是,那么机器肯定也是利润的创造者,机器是资本家的资本,那么资本也就是一种利润的创造者。资本家出资本,那么资本家本身就是一个利益的创造者。

使用道具

岑青松 发表于 2009-1-1 19:54: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或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总是相同的。
现举例:假如一个人使用一台价值5000元的制鞋机,一天生产100双鞋,另一个工人使用一台价值500元的缝纫机,一天生产5件大衣(假定他们的劳动时间都是社会平均劳动废了,那缝纫机生产5 件大衣也报废了,那制鞋工人不是亏大了吗?
再假如,一个人用500万元的设备生产一台手机,要一天时间,另一个人用50 元的设备生产一根皮带,也要一天时间,那是不是一个手机和一根皮带等价值呢?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是的。那谁会去投资500万去生产手机呢?
就算机器没有折旧费吧,是永不磨损永就使用的。现在假定纯手工状态下一人一天的劳动能生产一公斤大米,一天的劳动量能生产一匹布。那么一公斤大米和一匹布是等价的,可以进行交换。当织布者使用机器织布一天能织100匹布了,如果仍按劳动时间交换的话,就是100匹布换一公斤大米了。显然,织布者不会那么干的,因为使用机器带来的好处全部让大米生产者占有了,织布者不是白生产了机器吗?
因此,商品的价值不可能由单纯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的,必须考虑生产设备(机器)的因素,也就是说生产力发生了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提供的价值不相同的。例如,一个人手工一天生产的一双鞋跟一个人用机器也是一天生产的100双鞋它们不是等价的。因为用机器生产的人他还要花时间生产机器,就算是没有磨损永久使用的机器,他也浪费的生产机器的时间啊,而且啥好处都没有捞到。
因此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只是由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是不值一驳的 。

使用道具

岑青松 发表于 2009-3-1 21:28: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欢迎大家讨论

使用道具

看上去有理,我把你的电断了,我看你用什么创造价值!

机器不通电就是一堆废铁!

真理就在那里,等着你去发现。 我们所能检验的不过是自己的假设。

使用道具

minshe 发表于 2009-3-5 11:51: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单纯的资本与资本的结合是不能使使用价值增值的。机器、厂房摆在那里使用价值不仅不会增加还会折旧还会贬值。
资本+资本  不能创造使用价值
资本+劳动  创造出了使用价值
自然资源+劳动 
创造出了使用价值
自然资源+资本 
不能创造使用价值
所以只有劳动能创造使用价值

所以理因按每个人劳动所创造出的使用价值量的大小进行分配,关键就在这个
个人劳动所创造出的使用价值量的大小如何衡量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5 11:51:58编辑过]

使用道具

zhangyigg 发表于 2009-3-5 16:49: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岑青松在2009-1-1 19:54:00的发言:
再假如,一个人用500万元的设备生产一台手机,要一天时间,另一个人用50 元的设备生产一根皮带,也要一天时间,那是不是一个手机和一根皮带等价值呢?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是的。那谁会去投资500万去生产手机呢?
就算机器没有折旧费吧,是永不磨损永就使用的。现在假定纯手工状态下一人一天的劳动能生产一公斤大米,一天的劳动量能生产一匹布。那么一公斤大米和一匹布是等价的,可以进行交换。当织布者使用机器织布一天能织100匹布了,如果仍按劳动时间交换的话,就是100匹布换一公斤大米了。显然,织布者不会那么干的,因为使用机器带来的好处全部让大米生产者占有了,织布者不是白生产了机器吗?

有些织布者肯定不会这么干,所以会去整机器种大米,所以整个社会就都进步了。当然有些行业的生产率增长不了多少,比如理发的,搓澡的,唱戏的,还有在法国搞拍卖的,所以他们的工资就很不好意思的跟着社会平均工资涨上来了。织布者是白生产了,不过他还是得理发。

使用道具

poincare 发表于 2009-3-5 17:22: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是不相信马克思经济学的,但是看你这样的去辩解,我就感觉替你着急了,呵呵。你这样根本就是没有理解他的话了。比如举例一下: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或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总是相同的。)

谁告诉你马克思是这么说的,你好好看一下他的话,尤其他绝对不会说不管生产力发生什么变化。不误解的说他的话应该是这样:在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平均劳动强度下,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总是相同的。

首先这个社会指的是生产该行业的企业工人的总和。而不是所有行业的总和。这样你就明白了就算是平均一天一个人可以生产100斤大米或者1匹布,也绝不能够说明它们是等值的。因为不同的行业平均劳动强度不一样,但是你也不要把强度理解成流汗出力了。它指的是里面的技术含量,尤其是和资本结合的一类要求。所以说,马克思恰恰不会说不管什么生产力,而恰恰是把生产力作为各个行业生产强度不同的一个衡量方面。这样你就明白了吧。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虚数 + 1 + 1 + 1 我很赞同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岑青松 发表于 2009-3-19 09:41: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通俗的讲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是这个意思,假如你投资1000万,请了10个工人,一年赚了200万,除开你的设备折旧费算20万吧,那么剩下的180万就是工人的,否则你就是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你投资1000万只能保本和亏本,是不能赚钱的.马克思认为只有工人的劳动才创造价值,你的1000万设备是没有创造价值的,所以不能赚钱,而事实是没有你的1000万投资那10个工人是不可能赚这么多钱的,可能失业在家什么价值也不能创造,你说这对你公平吗?
----------------------
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要生造一个词“物化劳动”来描述资本的本意,意在抹煞投资者付出劳动去积攒资本的目的性。制造一件工具,目的是用制造工具的劳动去节约后续劳动或提高总劳动生产率,工具由制造工具者自己使用,节约的好处全归自己;工具提供给他人使用,则好处在投资者与使用者之间分割。理论和现实都在昭示着这一点。至于工人的不满,要么是有侵害行为存在,比如拖欠工资,比如黑窑奴役,要么是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导致的供方地位低下,比如被任意解雇或威胁解雇,比如工资被任意压低,但这些都同资本无关,只同人品和客观形势有关。所以,自由才是第一位的,公权力只去禁止和纠正劳资之间的侵害行为,保护产权以激发更多的资本供应从而促使资本之间的竞争,保护自由结社权利以提高工人的谈判地位。舍此,用一个国有资本去替代无数的私人资本及私人资本组合,只能制造出依托暴力的完全垄断资本主义,而非“壮丽的事业”。

使用道具

岑青松 发表于 2009-3-19 09:43: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生产中,资本是指有助于提高效率的工具、机器、物料、能源、食物等等,更广义讲,资本是指一切有助于提高效率的事物——用于投资的金融品、科技知识和“人力资本”都涵盖在内;但在人际分工互助的角度,资本是指积累的劳动、过去的劳动、预见性的劳动,资本是劳动成果同时过去劳动的目的是用资本物节约现在的劳动,所有者自己使用资本物则节约自己的现在劳动,所有者提供给他人使用则节约他人的劳动。因此,资本与活劳动结合的生产本质上劳动分工,工资和利润是两种劳动所有者分割分工增益(或亏损)的方式之一。所谓按劳分配、按资分配,说的仅仅是形式差别,本质上一回事情——过去劳动同现在劳动分工合作,按约定共分利益共担风险,都是按“劳”分配。“剩余价值”剥削这一说法,是对资本与活劳动分工合作的歪曲性说法。
只要没有强制和欺骗,劳资之间就没有剥削可言。有强制和欺骗,也同资本物本身性质无关。法官是判决杀人犯刑罚还是判决刀子刑罚?"----引用网友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8 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