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bfchina
641 0

[水煮经管] “存钱”有毒?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等待验证会员

高中生

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30 点
帖子
11
精华
0
在线时间
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6-24
最后登录
2015-7-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如果企业感觉到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不会快速增长的话,他们不会冒险,“存钱”是他们最常见的选择。

“存钱”有毒?

◎文/CBF中国聚焦网  冷凯

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不稳定的政治局势,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些事件无时不在考验着全世界企业家们的神经。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贷款不畅、融资困难等情况,各大企业都选择了存钱。

根据德勤的研究数据,欧洲、中东和非洲的上市企业在2013年底的总现金余额近1万亿欧元,比2007年多出3000亿欧元。同样根据彭博社的资料,欧洲、中东和非洲的1200个上市企业从2013年9月到2014年8月总共增添了470亿欧元的现金流。

就连一向大手大脚的美国企业也开始走上了“攒钱”的道路。根据彭博社的数据,非金融行业的美国企业在2013年底的现金余额达到了1.64万亿美元,比2012年多了12%,占其总收入的13%,高于历史10%的平均水平。其中IT界三巨头——苹果、微软和谷歌——总共拥有3500亿美元的现金资产,几乎占总额的25%。而苹果的现金资产在2014年3月底为1590亿美元(包括现金和可随时出售的长期市场债券),比包括美国、德国、中国在内的任何一个政府都要“有钱”。

“10年前苹果的现金资产只有55亿美元。”苹果CEO蒂姆·库克(TimCook)在2014年3月表示,“我们曾经陷入异常困难的时光,有时不得不靠着别人的‘好心’才活了下来。”——很显然,苹果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欧美)企业用存钱取代投资是金融危机之后产生的一个根本性变化,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现象还会继续下去。”德勤伦敦部门欧洲、中东和非洲研究主管克里斯·金特尔(Chris Gentle)说。

存钱之因

如果说苹果和其他欧美企业仅仅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才开始大规模“攒钱”的话,那么以日韩企业为代表的亚洲企业在存钱方面可是一等一的“老手”。穆迪分析师里克·莱恩(Rick Lane)认为“企业存钱就是为了摆脱对资本市场的依赖,防止市场行情一夜变糟之后自己无钱可用的情况出现,而在这方面,没有人能够比亚洲企业更有资格发言。”

除了亚洲人比较节约、谨慎的天性和传统之外,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更是他们“血的教训”。1997年三星电子因为芯片价格暴跌和负债过高差点破产,让前任董事长李健熙心有余悸。“从那时起,我们就知道大量的现金对于三星和大多数韩国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李健熙曾经表示。

励志“攒钱”的三星在这方面的确是成果颇丰。2014年6月底,三星所掌握的纯现金为600亿美元,比苹果的380亿美元纯现金还要多,让韩国媒体惊呼“三星已经在韩国搭起了一座金元城堡”。

而韩国的“金元城堡”绝不仅仅只有三星一个,LG、SK等著名的韩国大企业和很多中小企业都拥有着大量的现金。根据韩国统计部门的数据,包括三星、LG在内韩国最大的10个企业的现金储备额在过去的5年内翻了一番。截止到2014年8月,韩国非金融企业的现金储备达到450万亿韩元(约合4400亿美元),占该国GDP的34%——虽然数额无法和美国企业相比,但是所占GDP比例却要远远超过美国(19%)。

比韩国企业更有钱的是日本企业,它们的现金资产数额达到了229万亿日圆(约合2.1万亿美元),无论在数量和占GDP比例上(44%)都是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

“相比于韩国企业,日本企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因为本国经济萎缩而体会到积攒现金对自己的重要性。同样,日本企业的数量和经济实力也是造成它们现金流如此之高的原因。”IMF经济咨询师青柳智惠和吉奥瓦尼·加涅利(Giovanni Ganelli)分析指出。

曾经的灾难让亚洲企业变得小心谨慎,因此当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之后,它们又开始捂紧钱包过日子。专注亚洲的汇丰银行分析师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表示在亚洲国家,特别是日韩,企业资本支出所占GDP的比例自2008年后逐年下降。

“这种现象可以被归结为‘增长悲观’情绪。”范力民说,“如果企业感觉到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不会快速增长的话,它们不会冒险,‘存钱’是它们最常见的选择。”星展银行分析师大卫·卡本(David Carbon)则表示,虽然亚洲在过去三年内取得了5%左右的年出口增长额,但这都大多来源于地区内新兴市场,来自欧美及日本的帮助寥寥无几。“鉴于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速有可能会低于去年,而欧洲再一次陷入衰落之中,亚洲的出口额增速与以往相比不大可能有所改善,而目前的现状对于提升企业信心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存钱之罪

由此可见,亚洲企业“攒钱”的日子还得持续一段时间,这样的现金储备也是日韩企业在遭遇利润下跌甚至亏损的情况下也能保持业务稳定的关键。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这样的安排感到满意,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是其中之一,从去年开始,他就一直在呼吁企业主提高员工工资、增加股东分红。

安倍晋三的目的是让日本民众的收入增长水平能够超过目前日本国内2%的通胀率,以此来释放民众的消费能力,为“安倍经济学”发挥作用、提振日本国内经济打下基础;增加股东分红则是为了改善日本企业股东分红占企业利润比例较低的情况,提高投资者,尤其是外国投资者的热情。

“从1990年到2012年,日本民众的薪资水平下跌了3.5%,而物价则上涨了5.5%。”日本媒体报道说,“而股东分红所占企业利润比例为30.1%(2013年数据),是G7国家中最低的。”据悉,日本司法部门正在着力修改公司法,要求日本上市企业增加独立董事的数量,作为改变企业管理结构的开始。

与正在谋划的日本政府相比,韩国政府的行动更加迅速。今年7月才担任韩国企划财政部长的崔炅焕上任后第一个措施就是让韩国企业提高员工工资、增加股东分红、加大科研和设备投资。一个月后,韩国财政部提出一项新措施,准备向韩国企业的现金征税:从2015年开始,资产总额在500亿韩元以上的韩国企业如果没有将60%-80%的净利润用于投资、员工工资增长和股东分红,它们将会承担额外的10%公司税,同时,新法案还要求上市企业必须在自己的年报中记录分红计划以及最大分红数额。

“政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增加税收收入、增加企业负担,而是为了促使企业提高投资、工资和分红,提高韩国人民的收入,为韩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韩国企划财政副部长亨裕焕在9月份的一次发布会上说。

“从2000年到2012年,韩国家庭的收入勉强实现翻番,而企业收入在同一时间段内增长了3倍。”韩国大信证券报告指出,“朴槿惠政府意识到企业与居民收入之间不成比例的增长正在成为韩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他们决定要改变这一点。”

同样需要改变的还有韩国企业的分红。根据韩国财政部的数据,韩国企业分红占利润之比为21.1%,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股息支付率仅为10%,是亚太国家最低(中国除外);股票收益率为1.2%,处于世界最低水准。这一切都被韩国财政部称为韩国的“国家之耻”。

韩国企业的投资同样也陷入尴尬境地,在过去的10年中,韩国企业用于科研和设备购买、更新的投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在主要国家中排名靠后,这导致韩国企业在创新、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动力不足,对韩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国家经济发展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存钱之争

“朴槿惠从上任开始就致力于改变韩国经济、社会被家族企业控制的状况,向现金征税可以被视为她改革措施的一个重要环节。”范力民说。根据汇丰银行的估算,如果东亚地区的企业都能结束大规模存钱的话,这一地区的的GDP能够增长约2%。

然而正如任何一项政策都会有反对者一样,4000多家受到新法案影响的韩国企业指责政府的措施是在干扰企业运营的自由度,违背了市场原则,当然,也有很多反对者对这一法案的效果持怀疑态度。

大信证券预计韩国前10的企业必须要多付3.4万亿韩元(约合32.5亿美元)的分红才能达标,而新政策将会迫使它们多支付1.1万亿韩元(约合10.7亿美元)的税收。因此,韩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分析师金鹤寿表示韩国的大企业可能会宁愿交税也不愿意多付股东红利,而加重的税负会削弱它们投资和提高工资的动力,让新政策背离的原有的目的。

另外,就算韩国企业选择了提高股东分红,真正受益的也不一定是韩国民众。“目前韩国最大的200个公司中有1/3是被外国投资者掌控。一旦企业提高股东红利,最大的受益者往往是他们。”韩国经济人联合会税务部门负责人洪性一表示,“这项措施不会改变韩国人喜欢买外国股票的现状,反而会让一些韩国企业搬离韩国。”

“韩国政府的决心值得嘉奖,但他们的方法是否奏效还无法确定。”《经济学人》报道说,“大环境不佳、韩国企业和民众的信心不足是目前韩国经济的最大问题,而向现金征税对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太多的帮助。”青柳智惠和吉奥瓦尼·加涅利的研究报告也指出韩国的“现金税”和日本的公司管理结构改革都无法完全解决企业爱存钱的现状,相反,它们的措施与日韩企业最传统的经营模式相冲突,实施起来必定困难重重。

当然,并不是所有舆论都站在企业一方。“韩国的状况证明了凯恩斯所说的‘节俭悖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过于节俭对于国家经济活力有着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经济学人》报道说。

“有进有出”方为平衡之道,世界第一“金主”苹果花起钱来也毫不手软,收购Beats等企业让苹果的业务和竞争力更加多样化,占到总收入3%的研发投入也足以让很多日韩企业失色。欧洲企业也同样如此,2014年9月,西门子76亿美元收购美国石油产品企业Dresser-Rand集团,德国制药公司默克集团170亿美元收购美国Sigma-Aldrich公司(均为纯现金支付),被认为是“欧洲现金大户”德国人“攒钱”之后的大爆发。

“现在对于德国企业来说正是收购的好机会,之前的节俭措施让它们的资产负债表充满了力量,CEO们在问,现在不花钱,更待何时?”摩根大通德国分部并购部门负责人德克·阿尔伯斯迈尔(DirkAlbersmeier)表示。截止到2014年9月份,德国企业今年的并购额达到了1050亿美元,是2007年来最高。也正是因为德国企业的大手笔,德国的就业率一直在欧洲名列前茅,德国政府也有信心在2014年保持GDP的正增长。

因此对于日韩企业来说,坐在金元堆上面并无太大的好处,如何有效地“钱生钱”才是提高效率、改善发展环境的关键之处。

CBF中国聚焦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Frederic neumann 占GDP比例 Carbon neuman 上市企业 欧债危机 全世界 谷歌 企业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