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家公司针对主管进行360度管理能力评量,结果发现所有主管最欠缺的就是「有效激励部属的技巧与方法」。
关于激励的相关理论,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可能是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级理论」,将人类的需求,按层级划分由低到高分别是:
1. 生理需求(如水与空气)
2. 安全需求(如薪资与工作安全)
3. 关系需求(如归属感与友谊)
4. 自尊需求(如地位与名声)
5. 自我实现需求(如潜能发挥与自主管理)
针对5个需求层级给予适当的激励,应可启动「主管─部属」互动关系的良性循环。
安全需求:重质量、实时性
楚汉相争时的两个小故事,可做为主管在满足部属「安全需求」时的参考。
故事1:
刘邦登坛拜韩信为大将后,请韩信提示锦囊妙计,韩信随即分析说:「项羽待人恭敬,但当部属立功应封赏时,却将印信拿在手里把玩,直到角都磨钝,才不舍地赐给部将,这样有谁会感恩呢?」
相形之下,刘邦常能当机立断,将利益分给部将。这正是心理学家伯尔赫斯‧史金纳(Burrhus Skinner)在「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所言,实时回馈才能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
故事2:
陈平离开项羽转而投靠刘邦不久,有人告密陈平收贿。陈平在刘邦询问时坦言:「我把财产归还项羽,空手而来,不接受馈赠,无法度日。如果我的才干值得信任,希望大王任用;假如毫无价值,我会把钱奉还,立即辞职。」听了陈平的解释,刘邦向陈平道歉并厚赏他,并授予更高职位。
厚赏,解决了陈平生活的困境,照顾到他「安全」上的需求;破格晋升,则满足了陈平「自尊」上的需求,促使他从此为刘邦肝脑涂地。由此可见,安全需求的满足需质量兼顾,除了丰足之外,绝不可忽视实时性的重要。
关系需求:有气度、主动性
在需求层级中,「关系需求」是另一个重要项目,它的型态虽然广泛,但大抵不脱归属感与友谊这两类。就主管而言,主要在于让部属产生向心力与忠诚度,知道为何而战、为谁而战?
故事3:
春秋时代,楚庄王有回打了胜仗,设宴款待文武百官。为表示尊重,楚庄王请爱妾为官员斟酒,忽然一阵风让灯烛全灭,有人趁黑拉扯爱妾衣袖。她顺手扯下那人官帽上的垂带,向楚庄王告状:「有人趁黑拉我衣袖,我扯下他的帽带,快点上烛火,看看是谁帽上没有垂带?」
楚庄王回说:「我赐酒群臣,使他们喝醉失礼,何需为了彰显爱妾的贞节而羞辱有功之士?」因此下令:「今日与寡人畅饮,要拿下帽带才算尽兴。」席间群臣百余人纷纷摘下帽子与带子,随后点上烛火,宾主尽欢。
3年后楚国与晋国交战,有位战士始终身先士卒,奋战5回合后拿下敌将首级凯旋而归。楚庄王好奇问道:「我何德何能,让你视死如归?」战士答:「臣早该死,从前酒醉失礼,大王隐忍饶我一命,从此决心为大王血溅沙场,我就是晚宴中被扯掉帽带的人。」这位战士,便是后来成为楚国将领的唐狡。
楚庄王的包容与隐忍,启动了君臣关系的良性循环。唐狡口中的「大王隐忍」,显示楚庄王并非没有脾气,但主管的器度与度量,往往是部属对组织或主管产生归属感的种子。许多主管常说:「员工没有忠诚度,何须费心善待?」其实正是不知如何满足部属的「关系需求」。有领导力、有智慧的主管,应主动开启与部属互动的良性循环,岂会将发球权交给部属?
自我实现需求:秀出来、正面性
清朝曾国藩的「赠授腰刀」是主管满足部属「自尊需求」的代表性故事。
故事4:
湘军原有规定,胜战有功者可封官晋级,曾国藩为激励士气,希望额外提供奖赏。他心想,若发给银两,恐违自己「不怕死,不要钱」宣言,最终想出以个人名义赠送50把腰刀。赠刀仪式隆重,受赠者备感光荣,佩带腰刀自此成为湘军最高荣誉。
腰刀最大卖点在于,受赠官兵可以每天配戴象征地位与名声的奖品,不仅让荣誉更被彰显,满足自尊的需求,还能激励其他战士兴起「有为者亦若是」的动机,显然比发奖金或其他无法「秀」出来的奖品更有意义。
至于如何满足部属「自我实现的需求」,三国时孙权「劝学」的故事,可供主管借镜。
故事5:
孙权有个名将叫吕蒙,身居要职,但学识浅薄。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负重任,得努力读书,增长见识才是。」吕蒙回说:「军务繁忙,恐怕没时间读书。」孙权开导他:「你们谁比我忙?自我统军以来,空暇之余所读史书和兵书,对我大有帮助,不要借故推托。」
孙权的激励使吕蒙深受启发,从此善用时间读书。后来,鲁肃找吕蒙谈论军政,多次被吕蒙难倒,不禁说出:「本以为你只有武略,想不到学识英博,已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则回:「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善劝,协助吕蒙自我实现;而吕蒙则是以「正向心理」(positive psychology)接受劝导,发挥潜力。身为主管,如果能协助部属自我实现及具备正向心理,就更容易协助部属发挥潜能。
(转载自:经理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