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相对饱和、产能过剩、家电下乡政策透支了需求……在“互联网+”浪潮兴起之前,大多数消费电子企业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而“互联网+”的出现,给了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难得的机遇。
智能化个人终端成发展趋势软件与移动智能终端硬件的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人机交互、移动操作系统、语音智能等技术的接连突破,使智能化个人终端设备正在形成一股新的市场潮流。
智能手机销量呈快速上升趋势,2014年销量为42116万台,2015年有望达到48138万台,预计到2016年可达53819万台 。预计到2016年,市场规模依然会增到228亿以上。
未来移动智能终端的形态、功能和性能都具有无限可能性。目前,可穿戴设备和手机仍是主要的智能终端,各大手机品牌商和可穿戴设备企业更是绞尽脑汁参与对智能硬件市场的竞争中。
随着智能手机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和网络平台的进一步完善,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成为数据终端收集装置,可以长时间连续不间断的采集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然后将数据上传到云端。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好的发现用户的关键特征,为用户提供量身打造的产品和方案,以进一步提升用户对终端设备和软件设备的使用黏性;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互联网企业还可以打造开放的数据平台和生态平台,将产品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大生态环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冰说,“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通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均有下降。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网民上网设备逐渐向手机端集中,手机和可穿戴市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消费电子业或迎爆发式增长
业界人士认为,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加速渗透,加上“互联网+”等各种利好政策,消费电子产业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把市场从中国视野推向全球视野,其中信息消费蕴含巨大市场潜力,不仅可以推动国内的市场消费,还可以拉动全球经济增长。
信息消费市场商机无限,而智能电视作为电子信息的显示窗口,在互联网+时代,将引发行业更加激烈的竞争。
“互联网+”带来的是新的思维、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战场和新的竞争。随着我国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智能终端和宽带网络的日益普及,信息消费已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将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态势,预计到2015年底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0000亿元。
作为信息消费的硬件载体,国泰君安证券认为,“互联网+客厅”将是整个消费电子产业链中未来5到10年最重要的发展领域。届时,整个产业将迎来一波价值重估的大机遇。客厅经济的潜在市场承载力过万亿,潜在价值甚至不亚于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而来自中信证券的分析报告称,智能终端制造、三网融合、信息安全等相关概念板块有望进入市场走强阶段。
事实上,庞大的信息消费市场不仅为计算机、家电电子等成长板块提供了较好投资机会,也直接带火了智能家电产品的发展,近来家电行业纷纷涌现出智能电视、智能空调等智能产品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一份权威调查显示,中国智能家居市场拥有1亿多的潜在智能家居客户,到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产值将会达到2万亿元,智能家电已经成为整个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重塑消费电子产业价值链
在业界人士看来,“互联网+”不仅带来了机会也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
市场相对饱和、产能过剩、家电下乡政策透支了需求……在“互联网+”浪潮兴起之前,大多数消费电子企业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而“互联网+”的出现,为整个产业链注入了新的基因,原先看似缺乏活力的各个产业链环节焕发了生机。
据了解,一条产业链共分为三个区间,即研发与设计、生产与制造、营销与服务,其中生产制造环节处在产业链上的低利润环节。就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链来看,发达国家的企业往往占据着研发与设计、营销与服务的产业链高端位置,而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大多是处于产业链中间区域的生产与制造环节。尽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成为了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制造基地,但绝大部分利润却并不为自己所有。因此,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而“互联网+”给了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难得的机遇。业界人士称,“互联网+”正在彻底改造传统消费电子制造业的价值链条,从研发、制造、营销到用户运营,每一个环节都或多或少地正在被重构。一个更扁平化,更有效的价值链正在形成。
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表示,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中国消费电子行业的竞争,正在从冷冰冰的硬件比拼向“集软件、硬件、内容、服务、运营于一体”的竞争模式转变,并在重新构筑行业竞争格局。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已全面融入到各个产业, 消费电子企业发展正在“开始从经验决策到数据决策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