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 2

[讨论] 打车软件是不是一个市场泡沫?  关闭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金牌贵宾

高中生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784 个
通用积分
0.2323
学术水平
5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31 点
帖子
24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19
最后登录
2017-6-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我的问题有几个:

1. 打车软件根本上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或者说它有没有存在的价值?

2. 如果有,消费者出行习惯及对打车软件的需求有多大,强度有多高?

3. 打车软件的火热态势是怎么兴起的,它的未来可能会是怎样?

4. 打车软件这样下去会对哪些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打车软件 市场泡沫 我的问题 存在的 消费者 软件

沙发
Mirror..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9-16 15:40:5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打车软件其实应该说是约租车软件,他们提供的服务与其说是打车,其实更应该是预约用车,预约租车,这里基本都是带驾的车辆。软件的真实意图是“盘活存量”,就是在不增加现有车辆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已上路车辆提供出行服务,对于乘客来说在出租车,单独租车之外提供了另外一种出行方式,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提高了整体效率,减少尾气排放。暂时来说对出租车行业肯定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对于租车顽疾“拒载,挑客,打不到车”等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尤其是uber后台的算法,根据实时情况动态调整不同区域的价格,尽可能的解决打车难的问题。
来源知乎

使用道具

藤椅
资料狂人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9-16 16:19: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认为严格意义上讲不能叫泡沫,顶多是因为两巨头的营销战争而引起的过热。

1. 是否是泡沫

不是。至少不严重。

传统意义上讲泡沫的定义是说,某一种商品,大家都认为它的价格会涨,并且也都不断抬高价格,提高供给,以至大部分交易都是以增值或未来售卖为目的,而不是以使用为目的,那么当价格偏离实际使用的效用过多、且供给大于实际使用需求过多时,这就是一个泡沫。换句话说,泡沫就是“找到下一个冤大头”的游戏,如果找不到,泡沫就破了。

打车软件与这个不同。

首先,腾讯和阿里自愿充当冤大头,而正常市场交易中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没有人是冤大头。

从需求端来说,打车软件的出现没有推高每笔车费的价格,反而在降低每个人的花销。打车的补贴是用CPS(cost per sales)的方式,即每一次真实打车才可能出现补贴,消费者不会为了折扣而没事闲的打很多次车乱跑(与买衣服不同,衣服折扣买了未来还有机会穿,打一次便宜的车打完就没有了),况且补贴也有次数限制,所以从需求端,虽然增加了一些原本嫌打车贵的人的消费,但毕竟人口和有效出行需求就这么多,需求增长是有限的。

从供给端来说,打车软件的出现增加了每个司机的收益,但增加的收益是有限的,每天最多5单有奖励,多了就没有了。因此这也不是无限制的增加,不会有茫茫多的人因为每月工资增加一千元就转投出租车行业,毕竟这与投机倒把的空手套白狼不同,需要前期成本和实际劳动。因此供给增长也是有限的。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需求增长是有限的,供给增长也是有限的,那么打车软件给这个市场带来了什么?打车软件解决了什么问题?


2. 打车软件解决的问题

打车软件更合理地配置了资源。

合理配置资源,是通过链接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司机的供给意愿。尤其在夜晚临近收车的时候,使用打车软件会增大遇到相同方向司机的概率(比如你在东边,要去西边,住在西边准备收车的司机就愿意拉你,住在东边的就不愿意拉你),这解决了“我去你大爷居然TM拒载老子”的问题,以及“我去你大爷今天又晚睡俩小时”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资源的更合理配置使整个市场效率更高。

但,除此之外,打车软件并不能解决关键时刻的用车难问题。我记得2月7日北京下雪,我夜里下班,捧着打车软件喊到加20元(正常50元左右车费),可周围连一个空车都没有……因此,打车只能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来优化市场效率,但本质上没有向市场中增加资源,在一些地方和时段,资源依然紧缺,你装了打车软件也打不到车。而在有些地方,就算你不用打车软件,站在路边也能拦车,而且司机不能拒载(一线城市的优越性)。

一个资源配置系统,不能从根本解决资源紧缺问题。


3. 打车软件改变了哪些消费习惯

在打车软件之前,存在着一个俗称“电招”的系统,也可以“远程叫车”,因此叫车软件的出现并没有革命性创新,只是对消费者和供给者的行为进行了些许改进,如:
增加了位置显示和导航。以前有很多叫车的人说不清楚自己的位置。
便捷支付不用找零
增强了出租车司机对高配手机的需求(抢单速度),以及流量和话费。
开车时为抢单容易分神,且当手机处于待命状态时,部分司机开始养成边开车边聊微信的习惯。
(补充,感谢各位知友提醒)打车软件的补贴行为加剧了出租车司机挑客,在一些地区和时段,路边招手变得相对困难。但若预期补贴不能持续下去,而是一种暂时性的营销工具的话,则挑客现象应该会在未来缓解,路边招手也不会灭绝,而打车软件将重回其资源配置系统的初衷,价格歧视的效果会相对弱化。

4. 市场发展与变化

应该说,打车软件如火如荼,完全是因为阿里和腾讯的补贴和营销。快嘀、嘀嘀,包括已经死掉的阿猫阿狗,都已经存在过1年左右,但用户数一直不理想。

具体数据没做过research,靠估的话,北京六万辆出租车中,多于一半的司机装了嘀嘀/快嘀。用户数不知道(这些数我找机会更新一下)。

未来的话,阿里和腾讯之所以投资打车软件,目前看来,应该不是将它作为一个盈利业务,而是看重了他的用户,即打车软件对于投资人的价值,在于使用打车软件的用户的价值。

这群用户,对于阿里和腾讯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呢?
常说的,移动支付稳定用户。打车软件起到教育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的作用,增加对该支付渠道的信任,进一步推广一系列移动钱包相关业务。
其实,个人感觉,微信红包之所以能火,最开始因为嘀嘀打车而绑定了银行卡的那批用户功不可没,他们对这个产品的背书促进了更多用户的尝试,有种先富带动旧富的感觉。比如,我发到高中群的红包,至少新增了10张银行卡绑定。
特定人群:白领/中高收入阶层。经常打车的人一般来说,单位报销或者就比较有钱经常赶时间的。这部分人的支付能力较高,可根据他们的消费习惯做精准营销。
显而易见的:智能机用户。依然是个精准营销的目标。比如,腾讯通过嘀嘀赠送微信游戏道具,推广了其他APP。
用户移动规律数据,用于实体商业规划,配合O2O战略。你看,腾讯还投资了大众点评,想象一下打车和团购,是吧……当然,腾讯和阿里的数据太多了,估计已经不晓得该怎么用这个数据了……谁知道有没有价值呢?
其他作用还有:
树立品牌形象:财大气粗,信守承诺(说补就补绝无猫腻)。
增加竞争对手的资金压力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7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