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angxiyue123
1177 0

[图行天下] 常理工“科研小王子”:大学4年共发表12篇SCI论文 [推广有奖]

  • 0关注
  • 3粉丝

等待验证会员

博士生

6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798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3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450 点
帖子
162
精华
0
在线时间
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9-22
最后登录
2015-10-2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常理工“科研小王子”:大学4年共发表12篇SCI论文

扬子晚报网5月12日讯(通讯员  邱莹瑛 记者 顾秋萍 文/摄)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本就不容易,可常熟理工学院一名理科男,专注科学研究,大学4年时间共发表了12篇SCI论文(其中第一作者9篇,第二作者3篇),被师生称为“科研小王子”,他就是邹建华。


    科研从实验室起步  合作与交流很重要


    邹建华现在是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大四学生。大一刚入学,他跟大多数同学一样,还没有明确的目标。直到第二学期加入杨高文等老师的科研团队,邹建华才开始逐渐对科研产生兴趣。


    进实验室初期,他没有做出什么出色的成果,这使他很受打击。大二下学期,他重新调整心态。他说:“我意识到科学研究也是要有一定的学术规范,为了转变自己的思路,我就让自己专心于学术文献以及往届学长学姐所做的实验记录,从他们的记载中寻找灵感。”慢慢地,邹建华的实验思路越来越清晰,他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实验中,几乎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贡献”给了实验室,经常忘我地做实验做到晚上十点多。就这样,他逐渐步入科学实验的正轨,开始有了自己的科研想法。


    合作与交流正是邹建华在科研之路中总结的两个秘诀。“现在的科研思潮就是学术交叉,那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合作与交流。我们课题组是如何合作的?我简单举个例子,杨高文老师那边设计、合成配体,之后我们将这些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得到一些配合物,最后测定配合物的性能,他们是我们的基础,我们是他们的保障,两者密不可分。同时,我们还会与其他课题组交流合作,相互借鉴、融合,开拓新的研究方向。”邹建华说。


“会做不会写是很亏”  一篇论文要改7遍


    当邹建华在实验上取得一定的成绩时,李老师的一句“光会做还不行,会做不会写是很亏的” 开启了邹建华的写作之路。邹建华大一暑假就开始阅读英语文献。“当时读那些文献,很多词的专业解释在字典里都查不到,最常见的就是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我查coordination(配位)的时候查了好多字典都没有‘配位’的意思,都是‘协调、和谐’或别的意思。我要花2小时甚至半天的时间弄懂一段200字的段落,很累,真的特别期盼着快点开学,快点请教老师。”


    2014年5月,他在Zeitschrift für Anorganische und Allgemeine Chemie(《德国无机化学与核化学》是德国Wiely旗下的老牌杂志,审稿严谨,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发表了第一篇第一作者文章Three new coordination compounds with neodymium based on tetrazole containing carboxylic acid ligands(《三个基于四唑羧酸配体的新颖钕配合物》)。


    整篇文章的作图、英文写作虽说有老师指导,但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己,这无疑是一种挑战。“当时做配合物的合成时,配位环境不能够较好的把握,所以无法做出比较精确漂亮的图,而且作图软件都是刚开始使用,操作起来非常生疏,因此作图花了好多时间。”那段时间,他上网找专业软件教程学习画图,读英、美、德研究者发表的论文,学习纯正的英文,整天只见他忙碌的身影。


    “这篇文章交到老师那被改了7遍,就是通过这7遍,让我体会到写文章要细心踏实的重要性。”邹建华补充道:“老师检查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可能这次看到你这里的错误,下次看到了另一个地方的错误,所以每次按照老师的指导改完之后,自己也要重新过目,要以自己现有的能力找出自己的错误。”他表示,这篇文章花了他整整2个月,虽然过程很煎熬,但是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收获。


论文写作要聚焦创新  还会注意编辑审稿风格

    从第一篇论文之后,邹建华的创作热情就一发不可收拾。他不断搞科研,写文章,先后共发表了12篇高质量论文。这些文章主要介绍了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探索寻求新型的荧光、催化材料,为功能材料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也产生了自己的思想。


    “论文的写作要由面聚焦到一个点,这个点就是本文写作的创新之处。” 据邹建华介绍,之前有过一篇文章,他与相关老师写了八个点,投了稿没能上,之后才发现是因为文章太散,于是他建议将文章拆成两篇,抓住重点,结果两篇都上了。此外,邹建华是个很细心的人,每次发稿都会注意不同编辑的审稿风格,也会到网页上查询不同编辑的专业领域。只有了解编辑,才能使文章的发表更加顺利。


    就在今年寒假,邹建华又完成了一篇新论文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property of a new samarium compound derived from 5-(pyrazin-2-yl)tetrazole-2-acetic acid (《基于5-(2-吡嗪基)四唑-2-乙酸的Sm(111)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催化性质》),并在Rsc Advance(《英国皇家化学会先进化学期刊》由英国皇家化学会2011年创刊,是当代热门、主推的综合类杂志)上发表。这篇文章是关于他们刚研究出来的一种“高效恢复性催化剂”,在现实应用中有望成为潜在高效的催化材料。邹建华介绍:“我们是国内外第一个报道此催化剂的,实验方案也是我们首创,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因此,这篇文章从投稿到被接收仅仅10天,整个过程非常顺利。”


    一个人进步远远不够  带动实验室成员一同进步

    邹建华认为,一个人的进步是远远不够的,要带动实验室的成员一同进步。平时在实验室中,他与学弟学妹们打成一片,是一个“好学长”;同时,他用心指导学弟学妹进行实验,是个“好老师”。当学弟学妹们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时,他能够及时指出并与他们探讨有效解决的方案。作为实验室负责人,他经常召集实验室成员召开定期会议,强调实验室的安全与专业管理;还与老师一起不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学习、专题讲座。他希望能够带领学弟学妹一同进步,为实验室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高文老师说:“我们化材学院出这么一个学生,真的非常难得,兴趣加上刻苦使得邹建华成为了一个不一样的学生,现在的他已经成功考上研究生,相信他在研究生之路上会走得更高更远。”


你也可以SSCI/SCI论文写作发表不求人,


点击链接:https://bbs.pinggu.org/thread-3631437-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SCI论文 小王子 SCI Coordination Structure 小王子 大学 论文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saplow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0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