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dyhfao
2537 1

[区域经济学] [讨论][转帖]辜胜阻论中部崛起与区域文化重塑 [推广有奖]

  • 0关注
  • 6粉丝

专补火车里外带

学科带头人

2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303234 个
通用积分
14.3217
学术水平
37 点
热心指数
69 点
信用等级
23 点
经验
53080 点
帖子
1625
精华
1
在线时间
20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13
最后登录
2023-11-2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本文得到辜胜阻教授学术助理郑凌云同志的帮助,在此谨致谢忱!经济观察家栏目刊发此文展现辜胜阻教授个人的学术观点,希望中国的经济学人和网友对此进行探讨延伸。此文为版权文章,其他纸质媒体若转载或援引此文必须征得人民网本文责任编辑同意。)

辜胜阻论中部崛起与区域文化重塑

——专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

人民网记者 钟心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45/3641793.html

辜胜阻教授简介:辜胜阻,男,湖北省武汉市人,1956年出生,经济学博士,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留学回国人员。现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曾任六届民建中央常委、九届全国政协常委、武汉市副市长、湖北省副省长。

作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留学回国人员,辜胜阻博士在海外的学术经历对其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他1986年至1988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进修硕士学位课程;1989年至1990年任日本国日本大学客座教授;1992年至1993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访问教授;1994年任德国杜伊斯堡大学客座教授;1996年至1997年作为美国哈佛大学访问教授在美进行合作研究和讲学。他在海外的学习工作经验开阔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研究方法,使他的学问受益良多,并因此获得了诸多的荣誉和奖项:1991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称号,1992年被评选为第三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94年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995年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并获教育部优秀成果特等奖,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997年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工程1998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作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辜胜阻教授的研究领域集中在经济发展与高技术产业、民营经济与企业管理、经济改革与城市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府与宏观管理、社会发展与教育理论等方面。辜胜阻教授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其学术活动以来,先后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5项国际合作项目和10余项部省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他先后出版了《中国跨世纪的改革与发展》、《新经济的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政府与风险投资》、《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中国再就业工程》等专著10余部。他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软科学》、《改革》、[]《人口与发展评论》等国家级报刊和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他有10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作为民主党派中的中青年学者,辜胜阻博士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依托其学术研究成果,围绕国家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参政议政、建言立论,向国家提出许多项重要建议,其中一些建议被采纳,他八次以专家个人身份就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治理通货膨胀问题、就业问题、城市扶贫问题、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素质教育问题、农村教育问题等登上全国政协大会和政协常委会讲坛发表政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为学者型政府官员,辜胜阻同志自1998年以来每年都结合自己的政府分管工作,深入企业、深入学校、深入城乡社区、深入全国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海内外科技园区进行调查研究,亲自撰写调查报告用以指导政府工作,他的多项调研成果已经转变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实践。

本文核心提示:

中部崛起的过程,既是中部地区资源优势、经济能力、科技实力等硬实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更是中部地区以区域文化、创业意识、制度环境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提高的过程。而软实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仅仅靠政策倾斜和投入的增多。

区域经济文化包括:创业精神、创新意识、流动偏好、信用观念、合作意识、开放思维。区域经济文化是社会资本的重要基础,优性的区域经济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区域经济文化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机制,主要是通过价值观念导向与选择而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很明显,好的区域经济文化具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创业文化是区域经济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着区域经济文化的许多重要内容:致富欲望、创业动力、风险观念、流动偏好、吃苦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中部地区有许多文化资源优势,但对中部地区的经济文化来说,最需要的是倡导创业文化和合作文化,克服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中部崛起要重塑区域经济文化,弘扬区域优性文化,关键在于实现文化观念的六个大转变。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企业成长,不仅需要民众个体的创业创新精神,而且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文化,政府应着力打造重商、亲商文化,培育创新、创业精神,构建合理的政商关系。

党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中部各省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中部地区的崛起和振兴,是现在全国讨论的热点之一。带着这个热点问题,记者最近采访了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这个采访是在辜胜阻教授即将离任湖北省副省长赴北京履任新职前夕进行的。在辜胜阻副省长的办公室里,我们就区域经济文化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话。辜胜阻教授对中国几个典型地区的区域经济文化,特别是创业文化进行了分析比较,他特别强调区域经济文化中人的观念问题,阐述了中部省区域经济文化阻碍经济发展的几个现象与政府在区域经济文化重塑过程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最后提出重塑中部区域经济文化的几点建议。辜胜阻教授认为:中部崛起要走重塑区域经济文化之路。

一、中部崛起的过程,既是中部地区资源优势、经济能力、科技实力等硬实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更是中部地区以区域文化、创业意识、制度环境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提高的过程。而软实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仅仅靠政策倾斜和投入的增多

记者:目前,加快中部崛起,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政府决策部门、商界、学术界、舆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您作为在中部大省地方政府工作了近8年的学者型官员,是如何思考中部地区崛起之道的呢?

辜胜阻:社会各界都在思考中部地区如何立足于自身条件,把这个巨大的历史机遇转化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高依赖于两个方面:硬实力和软实力。我认为,中部崛起的过程,既是中部地区资源优势、经济能力、科技实力等硬实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更是中部地区以区域文化、创业意识、制度环境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提高的过程。而软实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光靠政策倾斜和投入的增多。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地理环境、交通条件、资源禀赋等都差不多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并不一样,有的甚至差距悬殊,其原因恐怕很难仅用经济因素来解释。因此,我觉得,应该反思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因素的作用,以此解释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奇迹欠发达现象。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因此,加强中部地区的竞争力和经济的振兴,除了抓住这次党中央决策带来的政策机遇外,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改变经济文化,形成优势的区域经济文化,促进中部地区软实力的提高。

以前,我们经济发展更多注重硬实力的提高,如注重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经济力量、科技力量等的提高;而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后,软实力的提高必须被重视,特别是要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区域经济文化包括:创业精神、创新意识、流动偏好、信用观念、合作意识、开放思维。区域经济文化是社会资本的重要基础,优性的区域经济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记者:从区域经济文化的层面来看我们现在的中部崛起,是一个独到的视野,请您为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区域经济文化?

辜胜阻:区域经济文化是社会资本的重要基础,优性的区域经济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文化有丰富的内涵,有先进文化也有落后文化,有精髓文化也有糟粕文化,有封闭文化也有开放文化,有强调依附性的文化也有强调独立性的文化,有墨守成规的文化也有开拓创新的文化,有优性文化也有劣势文化等等。

从具体内容来看,区域经济文化表现为与民众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有关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和精神状态,即民众个体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是区域经济文化的微观内容;区域经济文化也包括鼓励并支持民众参与经济活动的环境和制度,这是它的宏观内容。

记者:请您谈得更具体一些,您认为优性区域经济文化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具体内容?   辜胜阻:我认为优势区域经济文化包括:创业精神、创新意识、流动偏好、合作意识、信用观念、开放思维6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是创业精神。创业精神就是指企业家精神,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创业欲望;组织生产要素和发现潜在新市场的创业实践;争创第一与不怕失败的创业品格。一个地方的经济发达程度取决于创业精神的活跃程度,创业精神是创业者们的精神动力和发动机,是创业企业诞生与发展壮大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对创业活动产生根本的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是创新意识。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经济的灵魂,而创新则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能。创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源动力,创新包括丰富的内容,也有社会性和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它赖以进行创新的地域背景一起构成了区域创新系统。

三是流动偏好。优秀文化鼓励资源流动,促进资源优化整合和经济发展。我国珠三角地区,海洋文化中冒险、开拓、自由漂流、四海为家的潜能激发着一代又一代珠三角人们背井离乡,远涉重洋,开拓创业。美国硅谷和中国深圳的发展都得益于移民文化。

四是合作意识。社会分工促使市场容量扩大,但是必须依赖于经济主体的合作协调。合作意识能够提高经济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在多期、频繁交往的环境中会使企业和个人因关注未来的收益而放弃不合作策略,因为长期合作具有声誉效应。合作大于竞争,共享胜过独占。企业只有在企业团队之间以及与股东、渠道伙伴、客户之间均倡导平等、共赢、和谐、协同的合作文化,企业才能在分工协作中快速成长。

五是信用观念。信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经济主体的理性选择提供稳定的预期;降低交易成本;维持经济秩序。信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要以信用取信于人;二是对他人要给予信任。不讲信用、丧失信任,就失信誉。形成区域经济文化的信用观念,就是要使企业和个人因有好名声而获得长期回报,或因坏名声而遭受信用市场持续的惩罚。

六是开放思维。文化有开放文化和封闭文化之分,一般说来,开放文化有利于经济发展。我们国家是一个受家文化影响较深的国家,家文化具有一定对外封闭性,由于家族企业的社区内敛性和强烈的利益排他性,导致生产要素流动的壁垒障碍。而由人的流动产生的移民文化则有利于经济开放体系的形成。例如,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移民文化的特点就是拥有杂交优势,来自不同文化、经历背景的人齐聚深圳,使这个城市充满活力,又能够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在这里,移民惟有开拓拼搏、不断创新才能闯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记者:请您用一些具体的事例为我们谈谈您所理解的一些区域文化现象。

辜胜阻:有人说我国的浙江和广东等地区文化底蕴不很深厚,其实,我认为,历史上,浙江地区的吴越文化培育了四海经商的商业精神,这种商业精神在当代浙江汇入到民众的精神体系和浙江的经济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区域经济文化,这种经济文化是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的原动力。广东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这种文化是中国不同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具有开放、兼收并蓄的品格。这种文化融入到当代广东经济发展中,就形成了注重实效,注重合作,强调吸收,能够较快地感受外界信息和潮流变化,较多地接触外来文化和知识更新的精髓,这些文化内容也促进了广东外向型经济的发达。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个地区的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并且这种商本位的文化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相比较而言,我们中部一些地区,官本位意识比较强烈,这也是一种文化,只不过这种文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创业创新的作用。

三、区域经济文化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机制,主要是通过价值观念导向与选择而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很明显,好的区域经济文化具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记者:区域经济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区域经济文化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途径来促进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呢?

辜胜阻:我们很难通过量化的方法来考察区域经济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大小,但是,我认为区域经济文化是通过一些作用机制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些作用机制包括: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舆论心理的导向机制、社会资本的扩散和渗透机制、行为的规范与整合机制和创造机制等。正是通过这些机制的传导,区域经济文化对经济发展中的宏观影响因素和微观主体产生作用。

记者:我理解了您是把文化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机制来对待的,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想法,但我想知道,这种资源配置机制又是通过什么路径来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呢?

辜胜阻:通常认为,计划机制是通过权威手段来配置资源,市场机制是通过利益导向来配置资源。区域经济文化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机制,主要是通过价值观念导向与选择而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很明显,好的区域经济文化具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具体而言,这种功能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区域经济文化能够提高整个经济运行中生产要素质量。特别是优秀区域文化能够影响创业者和普通劳动者的素质。这种作用可以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得到佐证。第二,能够改善宏观经济活动的软环境。软环境的好坏影响到市场秩序、投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第三,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以促进经济资源整合。比如诚信意识和信用观念能够增加人们重复交易的机率,减少监督成本。第四,区域经济文化能够促进企业制度演进。优性区域文化对企业产权安排和制度变迁路径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促进企业制度的演进,特别是企业内部产权关系与一定区域的文化环境有较大关系。第五,区域经济文化能够促进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企业家的开放思维、管理层的创新意识和员工的合作意识能够使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创业文化是区域经济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着区域经济文化的许多重要内容:致富欲望、创业动力、风险观念、流动偏好、吃苦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记者:在您谈及的区域文化的内容中,您认为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这个核心本身包含了哪些基本要素?您能否用一些具体的事例加以对比和说明?

辜胜阻:上面谈了很多关于区域经济文化的内容,其实,创业文化是区域经济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着区域经济文化的许多重要内容:致富欲望、创业动力、风险观念、流动偏好、吃苦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与这些相关的宏观环境体系,如创新体系、产业基础、企业制度、金融支持、社会网络和中介服务。

这些年来,我对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较好的三个区域——北京中关村、长江三角洲的温州、珠江三角洲的深圳进行了实地考察,我也多次到美国高技术产业最为发达的硅谷地区进行考察。从区域经济文化,或者从创业文化来看,这些地方具有一些共同之处,但也各有特点。

在创业文化方面,中关村模式得益于雄厚的研发基础和校园文化,而深圳模式的成功在于它是移民城市,有着深厚的移民文化,温州模式在于温州人强烈的致富欲望和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硅谷的成功得益于它特定的创业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硅谷和温州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但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本地的创业文化。我这里主要想通过对比,具体谈谈温州与硅谷的创业文化异同。两种模式在创业文化上的相似之处有:硅谷和温州都把创业和创新融为一体、都是企业家创业精神高涨的结果、两地高涨的创业精神都与产业集群这一创业环境相关、都有有利于创业的社会网络、都有使创业顺利实现的专业服务和中介组织。

但温州的创业文化与硅谷创业文化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别,比如在文化内核方面,硅谷的创业文化是校园文化和移民文化的融合,而温州创业文化则以本土文化和海洋文化为基础;在创业的人力资源方面,硅谷是典型的科技精英创业,而温州的老板则是典型的农民能人;在文化开放性方面,硅谷移民文化的包容性形成了硅谷创业体系的完全开放性,而温州家族企业制度使其创业文化表现出很强的封闭性与排外性;在创业路径上,硅谷创业者大多是先在大公司打工,后当小老板,在打工中学习创业,而温州人在创业方式上大多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当然这种过强的老板意识也有可能给创业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在金融支持方面,风险投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为硅谷的创业公司提供了良好的融资条件,而温州则存在以民间金融支撑为主的金融体系;在流动偏好方面,硅谷创业者是在本地区企业之间流动,形成所谓不断跳槽的现象,而温州创业者则是离土又离乡,到处闯荡;在社会网络方面,硅谷的创业是以学缘、业缘关系网络为基础,而温州创业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成为维系温州社会的纽带。温州模式的这种社会网络资本能够降低创业成本,但是它也有可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规范管理带来挑战。

总体来看,上面我谈的几个地方,其经济发展态势较好都离不开积极活跃的创业文化。虽然国内三地和硅谷在创业文化上各具特点,但不同的创业文化都有助于成功创业和经济发展。我国政府现在提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几个区域发展战略,但这几个地方的发展面临一个共性的问题:最需要的是创业文化,最短缺的是企业家资源。

五、中部地区有许多文化资源优势,但对中部地区的经济文化来说,最需要的是倡导创业文化和合作文化,克服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记者:您是一名学者型政府官员,听说您从政以来,每年都结合自己的政府分管工作,深入企业、深入城乡,还多次到海外进行考察和调查,形成了很多调研成果,您能否结合您这些年来的考察和调研谈谈中部地区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在区域经济文化方面存在哪些差异?对照那些经济发展好的地区,您认为应该怎样克服传统文化阻碍中部经济发展的影响?

辜胜阻:联系我们中部地区来看,我们中部地区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良的人文传统,应该说,我们中部地区有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但对中部地区的经济文化来说,最需要的是倡导创业文化和合作文化,克服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谈到文化对经济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影响时,我们要注意六种文化现象:一是校园文化与商业文化不协调。中部有的城市高校林立,人才荟萃,但校园文化存在着重论文、重成果而不重视应用、不重视专利申请,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而不重视动手能力和商业意识培养的问题。二是竞争意识过度、合作精神不够。有些企业甚至是恶性竞争,利润非常薄,用武汉话说就是生意做穿了,大家宁做鸡头不做凤尾,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浙江、温州经济很有商业特色,经济是扎堆经济,企业家有扎团(团队合作)精神。三是精明过度、高明不足。四是短平快,小富即安的思想意识很浓。相当一部分人习惯做小生意,缺乏把企业做大做强和做好的恒心。五是求职就业心很强,创业精神欠缺。当然也缺乏必要的创业环境、创业文化和创业机制与之相匹配。六是官本位意识强,商本位、创业本位意识弱。   要发展,重商是第一要务,我们的经济不发展,我们的教育和科技就很难发展。我们财政这块蛋糕很小,供养的人太多,已经阻碍了中部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创业,来生产蛋糕和做大蛋糕,改变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局面。

六、中部崛起要重塑区域经济文化,弘扬区域优秀文化并要实现六个文化观念大转变

记者:上面,您对不同区域的创业文化的比较分析,可谓入木三分,既让我们知道了当前我们中部地区在创业文化方面的不足,也让我们知道了区域经济发达地区创业文化的精髓,这就是一种示范和导向,这或许是中部崛起应该借鉴的宝贵财富。您认为在中部崛起这个历史机遇面前,中部地区应该怎样去学习和改进呢?

辜胜阻:我认为,重塑区域经济文化,弘扬区域优秀文化,是当前中部崛起之魂。具体来说,我们要实现文化观念的以下六个大转变:

一是要弘扬创业文化,实现从官本位思维向商本位思维转变。官本位文化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重商、亲商文化有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二是要弘扬创新文化,实现从墨守成规、小富即安向勇于创新、大富思进的转变。要鼓励民众改变小富即安固步自封的传统封闭价值观,形成以追求卓越,鼓励冒险,宽容失败,重视创新为代表的开放价值观。

三是要弘扬合作文化,实现从利已独赢向合作共赢转变。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独赢观念,其结果是既损害了他人,又损害了自己。现代社会需要从独赢意识向共赢观念转变。中部地区的发展既需要区域分工,更需要合作,这种合作是广义的,既有中部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合作,也有中部内部各省、市的合作,还包括民众的良好合作精神。

四是要弘扬信用文化,实现从重即期利益向重长远效应的转变、从守财向守信的转变,提高信任度。我们要改变一锤子买卖的短视行为,在经济发展中提高信任度、重视规则意识,在信用的基础上提高交易频率、交易次数与交易效率。

五是要倡导开放思维与流动意识,实现从静态封闭向动态开放转变。中部地区要在崛起过程中接触外来文化,形成博采众长的开放心态。

六是要倡导精细意识,实现从浮躁盲从向务实坚定转变。中部地区企业不要固守这山望着那山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游击战做法,而应该崇尚基业常青,注重坚守坚持,一定要避免走进盲目多元化和盲目扩张的陷阱。

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企业成长,不仅需要民众个体的创业创新精神,而且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文化,政府应着力打造重商、亲商文化,培育创新、创业精神,构建合理的政商关系。

记者:上面您很详细地讲了中部地区经济文化需要通过完成六大转变来重塑区域经济文化,但在区域经济文化重塑过程中,中部地区的政府应该做出哪些努力呢?

辜胜阻:我认为民众的创业创新文化是区域优秀文化的主体;区域的社会制度文化是区域优秀文化的重要有机构成。在区域经济文化的重塑过程中,需要依赖两种生成路径:一是民众的个体精神和价值观的改变,即一种自下而上的文化变迁革新路径,二是区域社会制度的建立,即一种自上而下的文化制度变迁革新路径。

上面我谈到的主要是如何改变民众的观念以形成优性的创业创新文化。如果民众具有创业创新的动力与热情,政府和社会就应该通过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促使民众创业创新活动实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企业成长,不仅需要民众个体的创业创新精神,而且需要一个良好社会制度文化。具体来看,政府在区域经济文化的重塑过程中作用在于:

第一,重视要素流动特别是人的流动对文化的作用,重构中部区域经济文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移民文化有利于创新创业和经济发展。政府应该为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支持平台,通过鼓励要素自由流动与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制度导向对中部地区经济文化形成潜移默化的积极正面影响。中部地区要结合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招商引资,整合区域资源,形成比较优势,进而推动区域经济文化创新。

第二,构建合理的政商关系,倡导重商、亲商意识。政府行为要在区域经济文化重塑过程中起到示范、表率作用,要从全能政府管制政府有限政府服务政府转变。这要求政府要尊重创业者,重商、亲商,构建合理的政商关系,规范自身的管理行为,同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减少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配资源的基础功能。

第三,运用制度创新激励创新创业,鼓励冒险、宽容失败。中部地区政府要努力进行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促进区域经济文化的创新。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制度安排,对打造优性区域经济文化,形成合作冒险的创业精神具有重要支持作用。风险投资敢于承担创业过程中的高风险,这从制度上来讲有一种鼓励冒险、允许失败的制度效应,不能墙倒众人推

第四,建立创新创业文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创建区域文化小环境。中部崛起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在这个多层布局中完成经济崛起和文化创新,政府可以选择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建立优性区域经济文化的载体,然后由点到面,发挥开发区的先行示范作用和扩散辐射功能。

第五,培育集群经济,营造健全的企业生态。政府营造一种让大中小企业共存共荣的生态环境,加快企业在产业链和价值链支配下形成的产业集群发展,这也是重塑区域创新创业文化的关键。这个生态环境包括:中小企业衍生的良好空间、高效的服务体系和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这些都是大企业长大小企业快生的保障。

第六,发挥大学和科研院作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硅谷文化是同斯坦福大学分不开的。中部地区要充分发挥大学科研院所作为文化传播源的作用,通过大学科研院所的改制以促进区域创新创业文化的形成。例如,湖北虽然是一个科教大省,但是我们还是要坚持人才提升的战略,这里的人才不仅包括实验室人才,更应该包括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并且只有把实验室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结合,才能形成湖北省的科教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现实转变,也才能推动湖北的创新创业文化形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5 10:15:1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部崛起 辜胜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区域 文化 重塑 辜胜阻

已有 1 人评分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np84 + 2 对论坛有贡献

总评分: 热心指数 + 2   查看全部评分

心灰意冷,退出江湖。
沙发
tekuai5602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1-4-24 21:09: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正好写关于文化和经济的论文,很有借鉴意义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30 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