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ounghy
16391 117

[经济学前沿] 震惊--银行票据案! [推广有奖]

版主

大师

36%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社会经济思考

宏观经济学优秀帖子文库

威望
8
论坛币
650698 个
通用积分
27225.1837
学术水平
2358 点
热心指数
2582 点
信用等级
2413 点
经验
496932 点
帖子
10471
精华
23
在线时间
420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7-17
最后登录
2024-6-14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震惊--银行票据案!


------------------------------------
本贴精彩讨论在第30楼以后,敬请关注
------------------------------------

中信兰州分行再曝票据窟窿 涉案金额9.69亿元

多起票据案件曝光后,五大行的票据业务因为自查都停顿了,给市场的流动性带来很大影响,银行间资金异常紧张


  农行北京分行39亿票据案震动市场,近期还有多起因票据中介违规套取资金引发的风险事件陆续暴露。获得确认,中信银行兰州分行被杭州的票据中介非法套取资金,涉案金额近10亿元。
  28日下午4点20分,中信银行媒介负责人回应称,经核查,该行兰州分行发生票据无法兑付事件,共涉及风险资金金额为9.69亿元。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并已冻结相应资金和相关资产。“我行还在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资金追查工作,最大限度保证资金安全”。
  据了解,中信银行兰州分行跟杭州这家票据中介有长期合作关系,已经约定好了利率和出票规模,开票企业也联系好了。“但是中介挪用了票据资金,银行的票卖出去了,但是资金没还给银行。”知情人士透露,中介挪用资金的用途之一,是去配资炒股。跟农行票据案一样,中信票据案也是多个环节出问题。
  系列票据案件曝光前后,银行间资金突然变得非常紧张,1月20日银行同业市场的流动性告急,直到下午四点一刻大部分小机构才得以平掉头寸,1月21日隔夜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时隔三个多月再度站上2%、当时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扬,当天的“7天期Shibor”也突破2.4%、连续第5个交易日大幅上升。有票据从业人员对表示,同业市场突然发生流动性紧张与农业银行票据窝案的发酵有很大关联。
  一位大行票据业务负责人对表示,农行北分票据案爆发后五大行的票据业务因为自查都停顿了,这给市场的流动性带来很大影响。
  多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虽然农行爆出的票据案件使得银行上下提高了风险意识,但是所在行的票据业务基本照旧,并没有出台实质性的政策调整业务方向。一位江浙地区城商行的票据业务人员表示,部门领导强调要由银行网点的记账人员直接接收票据,防止不同网点之间的中转过程出现票据掉包。
  在近期爆发的票据市场案件中,票据已经从支付工具变为了中小企业和票据中介融资套利的工具。票据市场和票据中介市场相伴而生,票据中介被业内人士称为“润滑剂”,在票据的流通、中小企业快速直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有部分中介不满足赚取日渐摊薄的差价,利用“同业户”、验票疏漏等环节,通过向银行做短期卖出回购、不断地期限错配提高周转率以赚取更多的利差,有的甚至把票据套出来的资金投入股市,最后股价下跌无法回本,银行也牵扯其中。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票据在发达经济体中一直都是重要的融资工具,但是国内市场不承认票据的融资属性。再加上票据市场经过多道人工交付验收环节、票据电子化占比较低,每一个人工环节都可能产生道德风险。
  多位票据业务负责人对表示,基于同业银行的信用背书,尤其是在贴现业务和转贴现业务中,买入返售的银行票据业务人员通常不会验票。
  前述大行人士解释道,验票疏漏还可以为票据中介进行一票多卖提供机会。在没验票的情况下,中介还可以去另一家银行做贴现,甚至拿着票据实物去其他银行转贴现。“这些流转都在线下完成交易、无法线上查证,不通过验票则无法辨别该票据的状态。”他指出这种一票多卖是通过其他银行的同业户走了过桥通道实现的,所以这个业务至少要有三家银行参与。
  这意味着票据中介可以在票据到期承兑之前实现票据期限错配赚取带杠杆的价差,还能帮助同业之间合规地持有票据。
  票据客创始人兼CEO洪其华认为,票据的转贴现交易中,核心问题是票据交割问题。他说根据行业一贯做法,卖出回购的银行会承诺代保管票据。这来自两个原因:其一,买入返售银行的票据人员因为相信对手银行的信用而只核实跟单资料并非交割原始票据,双方会签署保管协议;其二,这笔交易可能最短只有3-7天,那么双方为了提高效率,以此缩减环节。不过正是验票环节不够谨慎才使得票据中介和银行有了合谋一票多卖的可能性。
  平安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在2015年流动性较为宽松的环境下,仍然有55%的银行承兑汇票属于未贴现票据。这不仅反映了银行表内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的需求有限,还意味着有大量票据游离在银行表外,也就催生了负责撮合、加快流转的票据中介。“这就相当于一个场外的债券市场”,前述大行票据负责人说。
  洪其华指出,之所以出现一票多卖和期限错配,也是因为票据中介特别是大额贴现的整体利润在降低,“去年的利润空间同2013年相比下降了70-80%,有3-5BP的利差已经很高了”。
  洪其华介绍,杭州的部分票据中介在去年上半年通过期限错配在半年内购入大量票据,通过赌未来的利率下行赚取更大的利差,并通过提高周转率放大杠杆。“说白了就是用银行的钱赌自己的未来”,未来利率下行就可以保证票据中介赚得中间差价,银行因为保管票据所以也不必担心,“银票到期时账面上不会发生任何亏损”。
  多位业内人士都反映,不论是期限错配还是撮合过桥,这些都是票据中介在市场中发现的商机,且并不受制于任何监管机构的约束。曾刚表示,需要注意的是,银行要警惕在此过程中为中介提供过多的杠杆资金,所以加强对票据真实性的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发展电子票据可以有效解决透明度和道德风险问题。但是,由于电票灵活性不如纸票大,容易受到监管,贴现利率高于纸票,接受程度仍然较低。
  除了要进一步推动电票的占有率,曾刚建议可以考虑将票据中介纳入监管框架中。因为这个市场和P2P市场有些类似,比如机构数量多、隐蔽性强等,但是涉及金额巨大更应该引起监管的重视。他建议如果牌照监管难以实现,可以选择从银行方面实现监管,比如规定银行的交易对手的资质。(2016年01月28日 15:19 来源于 财新网)

=============================================

农行:北分票据案涉39亿元 公安已立案

农业银行北京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经核查,涉及风险金额为39.15亿元。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1月22日晚间,农业银行(601288.SH)公告称,近日,农业银行北京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经核查,涉及风险金额为39.15亿元。
  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农业银行正积极配合侦办工作,加强与相关机构沟通协调,最大限度保证资金安全。
  1月22日,财新网独家报道《农行爆发票据窝案 38亿无法兑付》,从多个渠道获悉,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下称农行北分)2名员工已被立案调查,原因是涉嫌非法套取38亿元票据,同时利用非法套取的票据进行回购资金,且未建立台账,回购款其中相当部分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而由于股价下跌,出现巨额资金缺口无法兑付。由于涉及金额巨大,公安部和银监会已将该案件上报国务院。
  据悉,这2名员工都比较年轻,一名为入行五年的投行票据业务部赵姓员工,年仅32岁,背景深厚;另一位是新员工,入行时间不久。据农行内部人士透露,农行北分人员背景复杂,员工中不乏高层领导亲属。
  据了解,案件的大致脉络是,农行北分与某银行进行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业务,在回购到期前,银票应存放在农行北分的保险柜里,不得转出。但实际情况是,银票在回购到期前,就被某重庆票据中介提前取出,与另外一家银行进行了回购贴现交易,而资金并未回到农行北分的账上,而是非法进入了股市。“农行北分保险柜中的票据则被换成报纸。”一位接近农行北分的人士对此证实。
  除农行外,几大行和做市商也开始排查存量业务,严控中介票据。近日票据市场利率持续走高与此也有关系。
  2015年底,银监会下发了《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203号文),203号文称按照2015年现场检查计划,各银监局分别对辖内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2015年上半年票据业务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发现,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办理票据业务中均不同程度存在不审慎行为。203号文提到其中一个风险现象是,银行与票据中介联手,违规交易,扰乱市场秩序。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中介合作,离行离柜大量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票据贴现,非法牟利。文件发出后,多家大行进行紧急自查,暂停部分票据业务操作。(2016年01月22日 19:46 来源于 财新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银行业金融机构 SHIBOR 银行承兑汇票 中国农业银行 HIBOR 中信银行 流动性 北京 杭州 兰州

回帖推荐

docofzhang 发表于30楼  查看完整内容

银行票据案爆发,现在还只是开始,农业银行和中信银行是大型国有银行,监管相对严格,还出这事,其它中小银行不知有多少隐藏的地雷。未来会有更多。这些地雷,本质上是股市去杠杆,以前是去信托 银行 高利贷的杠杆,现在开始去票据贴现杠杆。会有大批资金从股市夺路而逃,股市行情会进一步下跌,下跌会引发杠杆资金的爆仓和股票强制平仓,这会引发更大的下跌,形成恶性循环。在市场资金吃紧情况下,结果会比去年去杠杆时股市风险还 ...
已有 5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niujiaojian + 60 + 5 + 5 + 5 精彩帖子
晓七 + 60 + 1 + 1 + 1 精彩帖子
日新少年 + 20 精彩帖子
linmengmiki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Captain-CUI + 100 + 1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220  论坛币 + 40  学术水平 + 7  热心指数 + 7  信用等级 + 7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zounghy 发表于 2016-1-29 08:20:5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为什么银行不断被发现票据案?究竟有多少?过去有没有?以后还会不会再有?


精彩分析见30楼 docofzhang 坛友的专业点评。

使用道具

藤椅
zounghy 发表于 2016-1-29 08:28: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多位业内人士都反映,不论是期限错配还是撮合过桥,这些都是票据中介在市场中发现的商机,且并不受制于任何监管机构的约束。

使用道具

板凳
zounghy 发表于 2016-1-29 08:31: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多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虽然农行爆出的票据案件使得银行上下提高了风险意识,但是所在行的票据业务基本照旧,并没有出台实质性的政策调整业务方向。

使用道具

报纸
zounghy 发表于 2016-1-29 08:31:5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票据已经从支付工具变为了中小企业和票据中介融资套利的工具。票据市场和票据中介市场相伴而生,票据中介被业内人士称为“润滑剂”,在票据的流通、中小企业快速直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有部分中介不满足赚取日渐摊薄的差价,利用“同业户”、验票疏漏等环节,通过向银行做短期卖出回购、不断地期限错配提高周转率以赚取更多的利差,有的甚至把票据套出来的资金投入股市,最后股价下跌无法回本,银行也牵扯其中。

使用道具

地板
zounghy 发表于 2016-1-29 08:32: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票据在发达经济体中一直都是重要的融资工具,但是国内市场不承认票据的融资属性。再加上票据市场经过多道人工交付验收环节、票据电子化占比较低,每一个人工环节都可能产生道德风险。

使用道具

7
zounghy 发表于 2016-1-29 08:33: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验票疏漏还可以为票据中介进行一票多卖提供机会。在没验票的情况下,中介还可以去另一家银行做贴现,甚至拿着票据实物去其他银行转贴现。“这些流转都在线下完成交易、无法线上查证,不通过验票则无法辨别该票据的状态。”他指出这种一票多卖是通过其他银行的同业户走了过桥通道实现的,所以这个业务至少要有三家银行参与。

使用道具

8
ascta 发表于 2016-1-29 08:33: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期待调查结果。现在看来从中牟利的诱惑很大,感觉对银行的信任度变差了,四大行也出这样的问题,这是比经济损失更难挽回的。还有银行业的名誉,内部人员的“出轨行为”竟然产生如此大额案件。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zounghy + 100 + 100 + 3 + 3 + 3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100  学术水平 + 3  热心指数 + 3  信用等级 + 3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9
zounghy 发表于 2016-1-29 08:34: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平安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在2015年流动性较为宽松的环境下,仍然有55%的银行承兑汇票属于未贴现票据。这不仅反映了银行表内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的需求有限,还意味着有大量票据游离在银行表外,也就催生了负责撮合、加快流转的票据中介。“这就相当于一个场外的债券市场”,前述大行票据负责人说。

使用道具

10
zounghy 发表于 2016-1-29 08:36: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ascta 发表于 2016-1-29 08:33
很期待调查结果。现在看来从中牟利的诱惑很大,感觉对银行的信任度变差了,四大行也出这样的问题,这是比经 ...
共同期待调查结果。昨夜看到这个消息后,突然觉得,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不老实的中介存在。

这次,银监会有的忙了!

最该有信用的机构,失去了信誉,好可怕!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4 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