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aishaoqin
2534 1

何新第五次谈话:重新评估计划经济(转自何新中国论坛)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学前班

8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36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0 点
帖子
2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9-24
最后登录
2014-5-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投资储蓄恒等式异议及其它 一 凯恩斯主义认为,在两部门经济中,投资恒等于储蓄,其推导方式为: 收入=消费+投资 收入=消费+储蓄 因此,投资=储蓄 但是这个公式似乎并不正确,因为投资实际上也可以视为消费,而储蓄是一种未消费,消费增加了,未消费的也就相应地减少了,因而投资和储蓄呈一种负向变动的关系,它们是不会相等的。 我们可以将收入依据另外的标准而分成两个部分:购买与未购买,未购买即储蓄,对应地,收入又可分成售出和未售出,未售出即是存货投资,于是有 收入=购买+未购买(储蓄) 收入=售出+未售出(存货投资) 购买、未购买,售出、未售出,都是针对最终产品而言的。购买,从对方的角度来讲,就是售出,因而购买等于售出,依据等式,未购买(储蓄)即等于未售出(存货投资),购买(售出)又可分成消费和投资(即资产设备投资)两部分,于是有 收入=消费+资产设备投资+存货投资 收入=消费+资产设备投资+储蓄 因此,存货投资=储蓄 即 Y=C+I+I′(等式一) Y=C+I+S (等式二) 可得I′=S 在原来的I=S推导中,等式一中的I与I′被相加变成I,第二式中的C与I被相加,变成C,最后得出I=S,这就陷于错误之中了。 依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是投资等于储蓄,而是存货投资等于储蓄,即I′=S。 二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用一种方式来计算总收入。 令一企业,以其制成品,出售于消费者和其它企业,所得的货币收入为A,它又从其它企业购买若干制成品A1,一期终了,其拥有资本设备,包括半制成品,制成品的存货投资,价值为G,A+G-A1中,有一部分为上期存留下来的资本设备,令上期的这部分价值为X,则X-(G-A1)为使用者成本,令为U,即因生产产品A而消耗的价值(不包括工人工资),则收入为: A-U=A-〔X-(G-A1)〕=A+G-A1-X 所有企业总收入则为∑(A-U),总投资为∑(A1-U),即∑(G-X),在这个算式中,投资是重置投资。 在这个算式中,有一个地方是存在问题的,那就是G。G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资产设备的重置投资,即机器厂房设备的重置投资,二是半成品、制成品的存货投资,两者合并在一起而称为投资,但它们的合并仅仅是一种机械的合并,因为两者的意义是完全相反的。产成品存货投资代表的是企业的收入,它的增减意味着企业收入的增减;而原材料库存品投资代表的却是企业的支出。 令某时一台机器的价值为A,一段时期后为B。在这段时期内,消耗掉的价值A-B,被转移添加到了原材料当中,一起转化成为了产品的成本。因而,剩下B价值的部分实际上可以看成是“未使用的原材料”,而原材料是已经购买来的了,它不是本企业的收入,而是出售这些原材料的那家企业的收入。该机器所剩价值为B,实际上就不是这家企业的价值了。因此,存货投资和资产设备投资,意义是完全相反的,两者相加为G是没有意义的,仅仅是有助于计算的方便罢了。 综上所述,我们似乎可以知道了,为什么凯恩斯会忽略存货了,以及为什么他要将这部分存货称为投资了,这也许就是因为他将存货与资产设备投资合并在一起为G的缘故。因而,存货投资实际上不是投资,因为它不是已购入的产品,而是未售出的产品。 三 投资储蓄恒等式是凯恩斯在《通论》中推导出来的一个结论。他写道: 在名词用法非常分歧之中,有一点倒是大家同意的,据我所知,大家都同意的,所谓储蓄是所得(即收入,笔者注,下同)减去消费开支。因之,设对于储蓄之意义尚有疑虑处,其故不出二途,即或对于所得或对于消费之意义,尚有疑虑。① 据我所知,大家都同意,所谓储蓄是等于所得减消费,如果储蓄之意义不是如此,一定非常不方便,而且容易引起误解。② 但是,我们却可以发现,储蓄的意义并不是如此,它并不直接地等于收入减消费。从收入发的角度看,全社会的总收入,被分成了两部分(本文所讨论的都是两部门经济),一部分作为利润归入企业,另一部分作为工资归入工人。全社会的储蓄因而也就相应地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企业用于购买机器厂房设备所剩下的部分,即企业用于投资后剩下的部分,二是居民用于消费后剩下的部分,两部分的综合才是最终的储蓄。因而,储蓄的意义是,收入减去消费再减去资产设备投资。这是凯恩斯在计算等式二时的不足之处。 消费与投资之间的界限是另外一个问题。实际上,消费与投资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③。一家企业购买了一台机器使用了三十年与一个家庭购买了一张书桌使用了三十年,两者都既可以作为消费也可以作为投资。同理,居民购买商品,不论使用时间的长短,与工厂企业购买大型机器或小型生产工具,都既可以作为投资也可以作为消费。因此,工厂企业投资于机器厂房设备,实际上也只不过是一种消费罢了,只是由于它的量相对较大,对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影响也相对较大,于是就被当成一支独立的力量而分离出来了。但是也有的观点会认为投资于机器厂房设备,可以用来生产,但消费品却相反,它们不能用来生产,这就是它们质的差别。但这样的观点是不成立的,因为当我们购买了消费品并使用它们的时候,表面上看仿佛只是在消耗,但实际上,我们也是在生产。一个家庭购买了脸盆,脸盆每天都在磨损、消耗,但是人们每天都在用它来盛水洗脸——他在“生产”他整洁美观舒适的脸;一个家庭购买了一张书桌,并在这张书桌上写书,最终书成发表,这张书桌此时就是投资品了。因而消费,实际上它本身就是生产。这种情况根源于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统一性,这种矛盾统一性,马克思已经论述得十分详细了。因而,投资和消费,两者都在消耗,两者也都在生产,它们并没有质的区别。 在《通论》中,凯恩斯引用了马歇尔的论述: 个人之全部所得,乃是用来购买劳役与商品的。我们常听说,某人把他的所得用掉一部分,储蓄一部分;但在经济学上,大家公认:他所储蓄下来的一部分所得,也用于购买劳役与商品,和他花掉的一部分,完全一样。当他购买劳役与商品,用于获得现在享受,则我们称之为花费;当他购买劳役与商品,用于生产财富,希望由此财富取得未来享受,则我们称之为储蓄。 在这里有两个地方是有疑问的:一,生产与消费是矛盾统一的关系,购买生产设备因为可以用来生产而可以视为储蓄,同样,购买消费品也可以视为储蓄;二,生产与消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应地,储蓄与购买(或支出)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现在的购买意味着将来的储蓄。但是为了能够反映现实的经济运行关系,又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将他们分隔对立起来,这个标准就是,不论购买消费品还是资产设备,都是支出、花费,余下的才为储蓄。 投资和消费是同质的,因而投资是可以加到消费中去的,相反,在原来投资中的另一部分,即存货投资却必须从它之中分离出来,将两者相加是没有意义的(存货投资就是库存变动量,虽然有一个“投资”的名号,但实际上,它与投资毫无关系),因为投资是一种消费,而存货投资却是一种未消费。一家企业购买机器来生产(消费),对这家企业来说,它是一种支出,它的收入因此就减少了,而一家企业的存货投资增加了,对这家企业来说,它是一种赚取,它的收入因此也就增加了。 以上正是我们的计算方式,虽然看起来很矛盾:一家企业库存产品大量堆积,产品已经到了无路可销的地步,甚至企业因此几经到了快要倒闭的境地,我们却反而认为,这家企业的收入不断地增长。这种矛盾是因为我们使用生产法来计算总收入的缘故。在一段时期内,全社会生产出多少产品,我们即认为总收入是多少,即表明创造了多少社会财富,而在这段时期内,消费总是小于生产(除非动用前期的生产,如此,从更长的时期来看,消费同样小于生产,因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于是就有一个差额,这个差额就是存货投资。一家企业的存货投资不断增长,确实意味着这家企业的收入不断地增长,但是这些收入却是未实现的收入,增长得再多再快也没有意义。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用GDP来反映和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不科学性。用生产法计算出来的GDP,其中有一部分是存货投资,这部分始终是未售出的商品,而且其中又有一部分是滞销的死货,一旦这些库存品积累到某一程度,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国家虽然有着看似繁荣的经济、较高的GDP增长率,但仍然在短时期内发生经济严重衰退的原因之一。中国现在面临的也正是这样一个问题: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率,导致盲目开发建设,以至于生产过剩。这些过剩部分都归入了存货投资,而存货投资的增长会带动GDP的增长。存货投资是一种未实现的收入,我们已经事先将它计入了GDP,这表明GDP的增长中有一部分是虚假的,隐藏着危险的。这就是用GDP来衡量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的不科学性、有局限性的地方。在我国现在的房地产开发问题上,实际上人们就是混淆了投资与存货投资的区别。投资是一种购买或消费,而投资于房地产却是一种生产。对房地产的投资被误以为直接地增加了收入,其实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而是存货投资,它虚假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如此众多的商品房最终能否销售得出去,现在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如果我们国家和地方继续盲目地追求GDP的增长,后果必然是十分严重的。以上是凯恩斯对存货投资的忽视在公式一中所造成的缺陷。 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凯恩斯之所以会得出投资等于储蓄这一错误结论,原因盖出于两个方面:一是他错误地认为储蓄就等于收入减消费,二是他忽视了存货投资在收入当中的存在。 四 投资储蓄恒等式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和结论,也是后来一些经济学家构建其理论的一个基础之一。但是他推导出来的投资储蓄恒等式却是错误的,因而他的理论体系可能是不稳固的。相反地,新的存货投资储蓄恒等式,却支持了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解释。简单地说,因为存货投资(即剩余产品)等于储蓄,表明这部分储蓄是用来购买这部分库存品的。在私有制的条件下,这部分储蓄中的大部分又集中在少部分富人手中,富有阶级并不消费这些商品,因为它们不需要(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消费而是利润),而贫困阶级又购买不起这些商品,于是导致了生产过剩,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凯恩斯理论提倡通过增加消费、投资和财政支出甚至不惜大量负债来维持经济繁荣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论点也是不会成立的,或者说,利用这种方式所促进的经济增长是一种虚假的增长。美国是世界上超前消费、财政贸易双赤字数额最为巨大的国家,表面上物质生产丰富,实际上负债累累。一旦发生生产过剩引发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对他自身和世界都是一个可怕的灾难。实际上现在已经是过剩了,对消费、投资的鼓励和财政支出的增加就是对这种过剩的反应。类似这种未来世界有可能爆发经济危机的论调,何新已经提出过了。 当代中国经济学界占主流地位的是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些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工于各种经济理论模型,,但他们对中国经济现状的解释却又无法令人满意。也许到最后人们才会发现几乎已经被抛弃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能够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好的解释和方案。 注:①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第54页 ②《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67页 ③《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55页,“任何划分消费购买与投资购买者之界限,只要合理,都一样可用,但一经选定,便须始终遵守” ④《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20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5 11:12:3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计划经济 中国论 新中国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投资储蓄恒等式 论坛 中国 评估 计划经济 谈话

沙发
万岁大中华 发表于 2005-9-26 06: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投资不是来源于储蓄,更不是增长的源泉。

投资是两个过程:一是对于第I部类劳动者的支付过程(对于资本主义来说,还要包括对于第I部类资本家的支付剩余价值过程);二是第I部类生产新的产出,用于弥补生产资料的消耗与发展的过程。

储蓄=借贷,这才是真的,而总体上,整个经济储蓄与借贷相抵,从而就没有储蓄,也没有借贷。借贷的用途,有的是消费借贷,有的是生产借贷。但它们都不是投资。投资是生产活动。

同仁当共勉,同创中国经济学!    中华经济新思想群QQ号:76961871!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3 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