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郎门走狗
7996 36

[政策热点] 十一五规划主题系列讨论:农村的出路不在农村?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大头

本科生

7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745 个
通用积分
0.0690
学术水平
2 点
热心指数
2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598 点
帖子
62
精华
1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8
最后登录
2007-5-1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三农”问题由来已久,多年来,中央政府采取多项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但庞大的农村人口、相对稀少的土地决定“三农”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和收入问题,但多年经验表明,就农村谈农村、就农业谈农业难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
      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大规模作业,目前这一趋势日渐明显。但由此以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将会更加严重。一项统计表明,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为1.5亿,如果按照农业产值的状况计算,农村劳动力至少剩余2.5亿。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要靠加速工业化,创造更多制造业岗位和服务业岗位,将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
       衍生出来的问题颇多!在中国近二十年城市化进程中,已经有数千万乃至上亿农村人口进入了大大小小的城市。但是诸多制度正阻碍这一进程,“民工”是这些人群最通俗的称谓,他们享受不到属于原来“城里人”的各种保障。 游离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身份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解决。从某种意义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将成为推动着中国教育体制、医疗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一系列制度改革的动力。


[此贴子已经被dreamdiy于2005-10-21 15:08:5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城市与乡村 主题 讨论 农村 出路 十一五规划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np84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世无奇但率真。
沙发
julietsea 发表于 2005-10-15 19:2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发展农村工业?但是农村工业的发展状况目前并不乐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5 19:30:51编辑过]

使用道具

藤椅
胡子长了 发表于 2005-10-16 03:4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个人认为,由于全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所以在农村发展的问题上也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作不同的分析。

毕竟,有些地方太落后了,而城市化是需要一定基础的,是以市场为主导的。

使用道具

板凳
catkin 发表于 2005-10-16 08: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向往城市。仍然有一部分的农民希望在原有的土地环境中生活

所以并不能一概而论是要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应该发展农村,乡镇自身,并且还要做好转变观念

使用道具

报纸
sdyhfao 发表于 2005-10-16 09:3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基本同意你的观点。

在农民收入构成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占家庭经营收入的绝大比重,尽管家庭经营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其比重正在逐步下降,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农民增收还是要依靠非农产业的发展。

并且从地域上看,在东部,来自本地企业的收入占到工资性收入58%,而中西部地区工资性收入约有一半来自外出务工。这种增长方式对东中西的长期发展都存在不利影响。

就农业发展,不过我不赞成大力提倡“机械化大规模作业”,机械化大规模作业只是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形式,以美国为代表。其实还有其他的现代化形式。

心灰意冷,退出江湖。

使用道具

地板
qiaogm 发表于 2005-10-16 09: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个人认为农村的出路,在农村,从比较利益分析中,农业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产业化啊。

使用道具

7
tryee 发表于 2005-10-16 16:4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太同意搂主“从某种意义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将成为推动着中国教育体制、医疗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一系列制度改革的动力。”的观点,其实中国教育体制、医保体制的变化更多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但为何在我国会出现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的尴尬局面?以下做一点简要分析

使用道具

8
tryee 发表于 2005-10-16 16:4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人口迁移不足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是以两种方式来实现的,一个乡镇企业,一个是大量农民工的进城。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配置要素的权利得到了解放。在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使得剩余劳动力必须要寻找出路,而严格的户籍制度在那时候并没有打破,从而大大降低了农村生产要素的配置空间。要形成新的资源配置方式,要形成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要形成新的产权合约、财产合约,只能在农村内部解决。那是正好是一个严重的市场短缺的阶段,而且以分权为主导的改革模式让地方政府有了参与乡镇企业发展的可能性。人民公社时期,国家通过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通过“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实现对农民的集中管理,从而形成了农民对集体的依附性,并防止了可能出现了土地兼并和两级分化,防止了“盲流”的产生,这一时期建制镇发展的需求低。改革开放以来,集体土地所有制内生鼓励了剩余人口的增加,城市流动人口增加。但农民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就业,而没有在城市定居,也就是说农民没有放弃土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94年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一系列的麻烦,迫使中央政府不得不对财政和金融体系进行调整,中央政府要获取更大的财政收益来帮助国有企业解困,解决金融领域存在的巨大风险,使得它没有能力来解决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民进城务工所面临的风险结构和传统的小农经济相适应的自然风险不同,传统的社会保障和土地保障形式就难以再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护了。加之现行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缺失,使得农民缺乏进城的启动资金,减少了他们迁移到大中城市的激励。

使用道具

9
tryee 发表于 2005-10-16 16:4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农村城市化实际上是在体制外进行的,在中国增量改革减缓的时候,在城市利益集团逐步形成的时候,城市化带动农村发展的空间将会进一步受到影响。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制镇的变化可以发现,中国建制镇的发展实质上是国家与民众(主要是农民)博弈过程中国家逐步退让和民众(主要是农民)权利逐步回归的过程,一方面农民要以服从国家机构设置的管制为前提;另一方面,国家允许农民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生产活动,整个过程可以视为一个更大空间上的正和博弈。政府之所以采取走小城镇战略,实际上是对小城镇在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仍然大量增加的客观情况的认可。

使用道具

10
tryee 发表于 2005-10-16 17:0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答一下5楼的“机械化大规模作业”问题。很多农产品看似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入世以后农运会受到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强大冲击,农产品出口贸易将一蹶不振。但事实情况是中国正常农产品贸易仍旧表景气,原因就是所谓的要素密度逆转的出现。我国农村剩余拉动力丰富,要素密度逆转的可能性就会更大。机械化大规模作业意味着资本的深化,它的实现前提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得到妥当的安置,在中国这一条件是缺失的。加之农村集体经济的存在,农地地底权和地面权所有主体的差别在我国农地上实际发生的是产出的最大化替代劳动生产率的最大化。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