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hddll
1722 0

[财经时事]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五大挑战 [推广有奖]

  • 4关注
  • 11粉丝

院士

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95939 个
通用积分
381.5344
学术水平
37 点
热心指数
54 点
信用等级
23 点
经验
42825 点
帖子
1549
精华
1
在线时间
106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11
最后登录
2024-3-2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当前,我国经济的积极变化进一步增多,投资全面启动、消费平稳较快增长、市场普遍回暖、生产增速逐月回升、金融平稳有力运行、社会信心明显提高,企稳回升的趋势进一步得到确认。与此同时,在经济企稳向好势头日趋明显的条件下,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所采取的刺激政策是在世界经济以及我国经济处于“自由落体”式下滑的背景下形成的,其目标也主要在于止跌,即保增长。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些刺激政策将会产生一定的副产品,并给整个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挑战。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宏观调控环境更复杂
本文中,后金融危机时代是一个中期概念,主要是指在经济企稳回升的趋势得到确认、复苏的态势比较明显、世界经济以及我国经济逐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霾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当前所实行的部分刺激政策所形成的风险将暴露地更加充分,也是政策逐步发生调整的一个时期。立足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已初现端倪的风险,展望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运行将主要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当前经济正处于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在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不稳定和不平衡,另一方面经济运行已经出现了诸如通货膨胀预期逐渐提高、财政风险不断聚集、部分行业中不同程度的“国进民退”、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等一系列风险。因此,下一阶段中,在宏观形势日趋复杂的条件下,宏观调控的难度不断加大,必须既立足于当前,又着眼于长期,抓住机遇,适时、适度地调整政策,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和可持续增长。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五大挑战
1、来通货膨胀的挑战
货币供给量快速增长,通胀预期不断积累。当前货币供给量已经超过了已经超过了经济相对繁荣时期。按照货币中性原则,经济增长速度与通货膨胀率之和与货币供给量增速大体相等。但我国由于经济货币化、货币传导机制等因素长期存在着一部分“失踪”的货币。即便如此,今年以来的货币供给量增速与经济增长之差也大大超过了2004-2007年经济繁荣时期。尽管,在产能过剩、需求尚未恢复以及2008年翘尾因素的作用下,1-7月CPI仍然为负,但货币供给量的高速增长形成了下一阶段较强的通货膨胀预期。历史经验证明,通货膨胀的预期与通货膨胀行同样会给经济带来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尚未完全复苏的条件下,物价的上涨对于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将形成较大的冲击,进一步由于生产和生活成本上升,经济增长将有可能再次陷入下滑。因此,过多的货币供给量一旦使得通货膨胀预期得以实现,再来治理通货膨胀将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
2、来自资产价格泡沫的挑战
天量新增贷款催生资产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剧通胀预期。今年1-7月新增贷款达到7.73万亿元,同比多增4.89万亿元,高于2006和2007年的总和。从规模上,今年以来的信贷已经达到天量,预计全年新增贷款将达到10-11万亿左右。
如此大规模的信贷额度却并未完全流入实体经济。从贷款部门结构来看,流向居民部门的新增贷款为1.06万亿元,流向非金融性公司与其他部门的贷款为6.31万亿元。这意味着新增贷款的中心仍为刺激投资,用于刺激消费的规模有限。事实上,流向居民部门的新增贷款大部分是住房抵押贷款,这归根结底也是为了刺激房地产投资。从贷款期限结构来看,新增短期贷款为3.49万亿元(包括票据融资),新增中长期贷款为3.77万亿元。同时,据估计,在2009年上半年,大约20%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这意味着仅在今年1-5月,就有大约1.16万亿的信贷资金流入到股市。在20年来最宽松的货币环境下和天量的信贷增长下,投资者大举入市,资产泡沫应声而起,股市、楼市双双两家齐升。而且,当前经济复苏大部分是由投资项目拉动,高额的投资反过来要求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放出第一批贷款不可能在未来宗旨后续贷款,今后两年新增贷款额度可能都将保持高速增长。
资产价格在经济尚未完全复苏的条件下迅速膨胀,将形资本市场泡沫,一方面由于对资产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预期使得居民储蓄搬家,降低了消费需求,而转向投机性需求;另一方面,对于中低收入而言,在收入下降的条件下,房价上涨使其丧失了购买能力,再次被排挤出房地产市场。同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经验,都表明资产价格上涨,至少是房地产价格上涨对于通货膨胀预期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3、来自财政风险的挑战
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作为我国应对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效果十分明显,与此同时,也对财政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当前,我国财政收支正处于两头受压的局面,一方面,经济不振和大规模减税使得财政收入锐减,财政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另一方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农林水事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科学技术等重点支出,都需要财政加大投入力度,下半年财政支出压力仍较大。
据预测,今年要完成全年财政收入增长8%的目标较难。即使不考虑未来的新增支出,仅按照既定计划安排,全年的财政赤字率可能也会突破3%。尽管国际警戒线不一定适合中国,但必须明确的是,财政赤字一方面必将导致赤字的货币化,进而导致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作为我国是一个处在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中转型国家,国情决定社会公共支出任务较重,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自然灾害较为频繁,这些社会风险最终都将转化为财政风险。所以不能过高估计我国的财政赤字的承受力。
4、来自“国进民退”的挑战
4万亿投资的主要投向是基础设施等方面,政策初衷是一方面见效快,另一方面尽量不与民争利,不挤出民间投资。然而据调查,当前在资源、钢铁、航空、公路等国有经济占有绝对比重的行业,以及食品业和轻纺业,轻重不同地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国进民退”不利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当前的国有经济扩张、民营经济萎缩,对长期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的伤害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不能不令人担忧。垄断只能产生腐败和低效率,要真正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就必须放开市场准入,让民间资本参与竞争,通过竞争激发活力,提高经济能力。与此同时,历史经验也证明,真正支撑经济复苏的力量是民间投资。只有民间投资真正的切换为支持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才能真正保住增长、才能扩大就业、经济的自主性增长能力才能提高。必须进一步为民间投资打通体制上的障碍,降低门槛。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使全社会都参与到经济增长的建设和财富分配中来。
5、来自收入差距扩大的挑战
中国国家统计局这厢刚刚公布上半年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双双超过同期GDP增速,央行最新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却显示,二季度城镇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创1999年开展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平。专家们表示,这种矛盾或许反映出中国长久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在政府刺激本轮经济反弹后更显严重。
投资拉动经济对促进就业作用较小。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方式对促进就业的作用比较小,而就业和收入直接相关。有关部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而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为4.3%,与一季度末持平。由于整体就业形势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劳动者整体收入状况在经济整体回暖的过程中亦未能得到明显提升。如何使保增长目标与扩大就业目标相一致对政策无疑是未来政策调整的关键。
经济回暖收益主要流向三类群体。本轮信贷扩张形成了三次利益分配:新增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掌握相关行政资源的部门提供收取租金的机会;上游原材料行业产品价格上涨,企业利润增长、企业家和普通职工福利待遇提高、银行贷款利息以及政府税收提高;以及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给国外供货商的收入。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本轮经济回暖的收益主要流向了掌握行政权力、掌握资源和金融垄断力量的部门和个人,以及国外大宗商品供货商。少部分相关企业的普通劳动者也可能获得微薄的福利待遇提高,但是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将不可避免。
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应对危机的条件下,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了。经验表明,恰恰是在衰退时期,收入差距扩大对于中低收入者以及中产阶级是最大的伤害,这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三、小结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必须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比如,由于保增长而使得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的问题;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投资增速下滑,如何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问题,如何保持三驾马车协调驱动问题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每一项都是极为重要且亟待解决,经济发展与运行环境的复杂程度并不亚于“止跌”阶段。因此,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执笔:徐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 后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 通货膨胀预期 国际金融危机 经济 金融危机 时代 挑战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fayedi + 20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1 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