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djdkj
914 2

[创新发展] 北京的故事:卖房买房都错了吗? [推广有奖]

  • 5关注
  • 32粉丝

贵宾

学术权威

2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205075 个
通用积分
11166.9842
学术水平
1433 点
热心指数
1459 点
信用等级
1351 点
经验
156753 点
帖子
5317
精华
1
在线时间
35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0-23
最后登录
2024-4-2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题记:2017年05月03日 10:12:12中国青年报发表一篇文章《北京买房故事》。说起这房子,到底该不该买或者卖,怎么买和怎么买成了房地产市场里的一个“无厘头的话题”。早先,许多一线和二线城市为了增加土地收入借“户籍垄断”,来推动当地的房地产市场。于是乎,那些改革初期爆发起来的“下海官员”接着机关部队“经商办实体”的龙卷风以及“山西煤老板”之类的土豪们由于有了“第一桶金”,于是纷纷提着钱箱到风景宜人的大城市购房落户。由于“政策”门槛很高,规定购房面积单套大都规定在150——200平方的豪宅。显然就把90%以上的工薪阶层挡在了门外。至于那些当年支援三线“分流出去”的人由于无钱,“回原籍养老”的想法就更是一场梦了。可见早先宪法规定的“居住自由自由”那是要根据银子来断定的。现在门槛提价了:无犯罪记录+6年的社保缴费等等,指不定这“门槛”明年还会出什么幺蛾子——统制经济可以胡来。
     实际上自打“新八条”和“旧八条”轮番唱戏的年头,中国人千年的梦想“居者有其屋”,似乎离现实渐行渐远:高层人士总说“不是每个人都应当买得起房,你可以租房嘛”这是坐在沙发里说话——腰不痛。中国自打进入宪政社会,就从来没有国家培育的“租房市场”。能出租房屋的99.5%不过是自家改善居住后淘换下的旧房子出租攒点零花钱而已。最大的“出租客”不过是接了“蒋委员长”那档子人或者日本鬼子留下的那些房子。况且自打1949年以来,那些“看得上眼的房子”,也早已被政府什么的“征用”。也就是说,中国至今也没有值得称道的“租房房源”。就像创业的小青年说的那样:“有几个人愿意祖孙几代凑钱买房子?有合适的房子可租,谁他妈的花大价钱买毛坯房?”这文章中的老人和小夫妻招谁惹谁了?不就是想改善居住条件吗?谁都没错,可这违约金得拿。结婚的事也得拖着。马特维耶夫在十月革命那回就相信“面包会有的”可这房子“面包”怎么就总是来不了呢?到底是谁的错?是不是决策者和大嘴巴学者忽悠的错?这责任追究是不是不能总放在香烟和茶杯里呢?
     马克思说的共产主义里我们还远的很,老百姓还不会因此发慌。但是这房子确确实实是庶民生存的需求——起码是没房儿媳妇进不了门。想必,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中国的决策者和学问大家的眼里被当做了“雕虫小技”——不值得一提。

北京买房故事

http://news.ifeng.com/a/20170503/51037627_0.shtml?wratingModule=1_9_1

在北京的房地产市场摸爬滚打20年,张志远见过有人因房子而暴富,也见过有人白白损失了17万元,什么都没得到。

在那笔失败的交易中,张志远是“甲方”。他和妻子本来的打算是把自己在四环路边的老房子卖掉,换一套郊区的独栋别墅养老,房子早已经看好了,楼前有一大片菜地。

跟他签订合同的是一对情侣,这对相识了9年的恋人也计划好了,拿到房本的那天就去领结婚证。前提是,他们要先把昌平区的一套商住房卖掉,才能交上200万元的首付款,剩下的钱还能负担起一辆车和一场婚礼。

从3月26日起,这些甜蜜的计划都被打乱了。那天,北京市多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办公类项目管理的公告》,规定商办类项目的销售对象应当是合法登记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有数据显示,新政出台后3天内,商办类的业签约跌幅99.9%,张志远遇到的只是其中一个故事。

已经收了100万元首付款的商住房交易无法进行,张志远的房子那对情侣也买不了了,但10万元的违约金和7万元的中介费,他们还是得出。

张志远至今都记得,解除合同那天,那对情侣满脸愁云,一声不吭,那时新政出台差不多刚一个月。

在此之前,张志远那套四环边的房子从挂出到签合同,只用了一天,买家从看房到交定金,不超过3个小时。房子售价为510万元,面积不到60平方米。

这几乎是张志远第一次不得不放慢买房的脚步。从1997年买第一套房子开始,张志远就坚信“抓什么都不如抓一套房”。这个商人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和看房,就连出门旅游都总要去当地的书店和房屋中介逛逛。妻子跟他晚饭后出去遛弯儿,要是发现他没跟上,回头去中介门店里找,准能找着。有几次赶上店里客户要去看房,他也要跟着去,尽管人家根本不认识他。

为了买房子,张志远“手里都没有闲钱”。他和妻子手里有5套房子,但是一辆老牌面包车开了12年,“连发小广告的都不愿意往我这儿发”。

这些年来,张志远见证了房价的一路飞涨。他眼看着路边中介挂出的最低房价从“一字头”(记者注:指100多万元)变成了“二字头”“三字头”,直到现在“五字头”越来越多。

就在今年3月份,他有个朋友看上一套房,房主几次涨价,最后谈好600万元成交。临近签合同,房主接了个电话,说有人要加10万元,问这边要不要涨。他的朋友气得没顾上法律,在大马路上把对方揍了一顿。

房价的飞涨不止发生在北京。去年春节,张志远有个亲戚开车去涿州,路上就让楼盘推销员给拦下了。到了售楼处一看,满屋子都是人,当时就交了2万元定金买了套房,说是“让气氛给包围了”。现在那套房子已经涨了200多万元。

“现在这年头,买房子真跟买白菜一样。”张志远斜靠在椅子上,身穿一套绸料的深色唐装,脚上一双黑色布鞋,看起来像个地道的老北京。

因为经常看房,张志远的微信里有北京各个地方的房地产中介,“经常联系的就有二三十个”,但是这几天,他听经常联系的中介说,新政之后房市成交量下降了七八成,有的中介因为拉不到业务,开始离开北京,跑到承德、唐山,最远的去了海南。

张志远买第一套房时,花了3万元。那会儿商品房在中国市场出现已经将近20年,但很少有人买,大家还都等着单位分房。“我要不是因为没分上,也不会花那个钱。那时候一个月才挣一千块。”张志远说。那时他刚刚辞了事业单位的工作,开始做生意,需要库房,就在相当于今天的五环边上买了一块农民宅基地,周围都是大片的荒地和村子。

为了买上房子,他们两口子抱着孩子在村里住了一年,大冷天挨家挨户打听有没有人要卖房。

“那时买房子真是为了住啊。”张志远感慨。结婚后一年之内搬了5次家,好几次都是被房东轰出来的。过了20年,他还会时不时想起当年吃过的“没房的苦”。到现在,他们总共搬了十几次家,只不过后来的几次,都是在自己的房子里搬进搬出了。

他从东五环的村子,搬到东三环的楼房,后来为了孩子上学,又搬进了东二环。

如今,买房卖房几乎是他唯一的事业,曾经用来住的房子也不只是容纳家庭那么简单。

他曾买过将近一年的股票,投了30万元,最后只有几千元收益。就连做生意,都不如他在房子上的收益多。

2004年的时候他第一次贷款买房,每个月要还1500元,相当于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咬着牙扛了下来。那时贷款政策刚放开不久,周围知道的人都很少。2011年北京出台限购政策之前,他买了截至目前最后一套房,也是唯一一套纯粹为了投资的房子。

那是雍和宫附近的一处20平方米的平房,当时92万元买的,“现在得300万元了”。

“这得干多少活、熬多少年才能挣得出来?”张志远说。后来,最早买的那一处农民宅基地的房子拆迁,他又分得了两套房和130多万元拆迁款。

他也早就预料到北京房价的持续上涨。前些年,他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往北京跑,工资一年年涨,毕业几年后年薪几十万元的越来越多,心想这房价肯定也得跟着涨。“身边总有人不相信,一直以为房价能降下来,结果在一间筒子楼里跟一家老小挤了30年。”他感叹。

对张志远来说,房子就是养老的保障。“光靠那些养老金,将来怎么能更好地生活?”张志远说。在他看来。有了房子就有了话语权,养房子比养儿子还靠得住。

买房的时候,张志远几乎没有考虑限购政策带来的影响。他坚信只要人不断往北京走,房价就不会下跌。直到最近,新一轮的限购才让他不得不放慢脚步。

为了卖出北四环的那个房子时能“合理避税”,张志远和妻子在卖房前两天办理了离婚。

在民政局,他们看到排队离婚的人群中好多都是拉着手、笑嘻嘻的。办理手续的工作人员当时只问了他们几句话:“财产都分配好了吗?是自己的真实意愿吗?”没过几分钟,离婚证就发到他们手里了。

“两个人变成了一个人。”张志远的“前妻”说。这个证件除了让他们少交70多万元交易税款之外,没给她的生活带来任何改变。她依然为家人准备每日三餐,晚饭后跟前夫一起出门散步,依然需要常常回头到路边的中介门店把他拉出来。

可是这一次,本来已经计划好的交易被政策拦了下来。张志远还只是这条交易链上的一环。他准备卖房后换的房子,房主是个老太太,原本打算下个月去美国花200万元买套独栋小楼,就等他卖房交首付了,现在也走不了。另一头,原本向那对90后情侣买商住房的人已经交的100万元首付,也尚未被退还。一瞬间,这条交易链上的所有人似乎都被冻住了。

张志远不知道的是,那对90后情侣在跟他签订买房合同的那天晚上,又赶回昌平的那套商住房里签订了卖房合同。那一天他们累坏了,可还是买了两瓶鸡尾酒,庆祝即将到来的新生活。他们就像当年的张志远夫妻,从河北来到北京,想在这座城市扎根。

(应采访对象要求,张志远为化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国青年报 山西煤老板 房地产市场 中国人 工薪阶层

沙发
面团 发表于 2017-5-4 01:14: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天哪 好复杂啊 政策太容易变了

使用道具

藤椅
ldjdkj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5-4 10:04: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面团 发表于 2017-5-4 01:14
天哪 好复杂啊 政策太容易变了
这就是典型的统治主义经济:政策随心所欲。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 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