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目前我国VC/PE机构管理资金总量已超过7万亿元,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基金管理人约1万余家,历经多次大浪淘沙后的VC/PE机构也愈加成熟完善,市场竞争格局亦日益激烈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从外部环境来看,监管层不断出台针对股权投资行业的政策法规,意在大力优化资本市场环境,同时欲求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私募基金可持续发展生态圈。《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完善主板市场基础性制度,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无不彰显出政府为股权投资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正在创造有利条件。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有序稳步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国企国资改革、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为股权投资带来诸多机遇。其次,从股权投资市场自身发展来看,VC/PE机构为顺应市场形势由传统“单一策略”打法转向新型“混合战略”博弈,同时更加注重全产业链的布局,如通过设立孵化器/加速器的方式提早介入并为企业提供嫁接资源,向后端在产业链下游的并购和定增甚至是二级市场方面也积极参与。整体来看,如今的市场环境对股权投资市场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鉴于此,清科研究中心全新推出《2017年VC/PE行业投资策略研究报告》,旨在通过回顾我国股权投资市场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全面梳理VC/PE机构的发展格局,深入剖析在当前时代背景下VC/PE机构发生的角色转变,并解读其投资策略的选择与转型趋势的变化;同时,报告最后一部分对我国股权投资市场的风险与收益水平进行了研究分析。
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近六成VC/PE机构完成登记备案
2016年被称作股权投资行业监管“最严元年”,现行的以信息披露为核心,诚实信用为基础的私募监管体系已形成“一法、两规、七办法、二指引、多公告”的无缝隙格局,上至改革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下至规范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无不彰显出各级监管层对于净化资本市场的决心。据统计,私募基金管理人和从业人员在2016年缩水近三成,约六成VC/PE机构已在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登记。
历经大浪淘沙般的重新洗牌后,原先鱼龙混杂的私募基金行业披沙沥金。从股权投资机构管理规模来看,早期投资机构的平均管理规模约为5亿元;VC机构的平均管理规模约为20亿元;PE机构的平均管理规模约为34亿元,而目前活跃在中国大陆市场上的顶尖投资机构的平均管理规模已达到市场平均水平的近10倍。此外,通过对典型机构进行调研,我们发现早期投资机构与VC机构的管理规模增长速度较快而PE机构相对较为稳定。
与基金监管趋严相对应,监管层在过去一年里创造良好条件鼓励优秀机构做大做强,对投资范围及VC/PE机构的限定条件开始逐步适度放宽。在更加严格、规范、透明的监管体系下,如今中国股权投资行业也渐入健康、有序的发展新阶段。
表1 截至2016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基金管理人登记备案情况
表2 2016年股权投资机构管理规模情况(人民币亿元)
VC/PE行业格局发生深刻改变,“两端布局”趋势突显
2006-2016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案例数与投资金额数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5.0%和20.5%,表明我国VC/PE行业投资市场进入快速扩张期。股权投资机构由小作坊到大资管的发展过程中,其业务内涵和外延,投资范围和类别均发生较大变化。在政策暖风鼓吹和资本寒冬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为避免由于初创企业数量的爆发式增长以及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带来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现在早期投资机构普遍采用“精而美”的投资策略,重金布局其认为极具成长性和盈利性的初创企业,不过多追求投资数量的增长。在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中外创投机构投资阶段愈发前移。一方面是基于宏观经济形势,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正在逐渐融合传统行业,创业机会增多也给予VC更多投资标的的选择。对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除了受外部环境影响外,投资策略的战略转型其实间接突显出整个行业发展渐入回调期。
图2 2006-2016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情况变化
从2012至2016年VC/PE机构参与各个轮次的注入金额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我国股权投资机构投资策略多元化的趋势日渐突显。首先,我国PE机构的主要策略依然集中在中后期阶段并渐显“两端布局”趋势,如一部分PE机构开始陆续关注并参与A-C轮的早期投资,通过更早介入优质投资标的的方式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取更为可观的投资回报;还有一部分“嗅觉灵敏”的PE机构借IPO宽松期抢先布局Pre-IPO项目,因而出现PE投资“投行化”的现象。相比而言,VC机构基于当下行业格局和自身发展情况,其投资策略相较于2012年更加大胆开放,除了增加Pre-A、A+轮次的投资,也更多的涉足PIPE和战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我国初创期公司的融资能力和融资速度都相比以往大幅提升。
图3 股权投资机构单笔投资额历年变化情况(单位:人民币亿元)
图4 各轮次单笔投资金额历史变化对比(单位:人民币亿元)
VC/PE机构退出路径趋于多元,IPO位列所有退出方式投资收益之首
我国VC/PE机构主要依赖被投企业上市进行退出,特别是2009年创业板推出后,我国境内股权投资机构数量大幅增长,IPO退出热潮涌动,而并购、股权转让、管理层收购、借壳上市和回购等方式退出案例较少。然而伴随着2013和2015年A股市场IPO暂停以及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改革不断深化,以IPO退出为主的现象发生了转变,并催生出了多元化的退出路径,如VC/PE机构所投项目通过挂牌新三板的方式退出在2014-2015年间全面爆发。
在退出收益方面,通过IPO实现退出的项目,内部收益率中位数为42.8%,投资回报倍数中位数为2.01倍,位列所有退出方式投资收益之首。通过并购方式实现退出的项目投资IRR中位数为19.6%,投资回报倍数中位数1.57倍。此外,其他退出方式包括清偿债权、清算、反向收购(借壳上市)等相比之下收益率较低。值得关注的是,IPO与并购退出收益历年变化表明过去五年以IPO实现退出的项目收益呈现下滑趋势,而并购退出回报则表现出稳定的增长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一些明星并购案例的高回报也证明并购退出具有高回报潜能;另一方面,过去五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掀起“全民PE”热潮,产业资本大量流入,一批新基金诞生,导致对优质标的资产过度竞争,项目整体估值水涨船高,并出现“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现象,机构账面投资回报明显回落。
图5 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退出方式分布情况(按退出案例数,笔)
图6 截至2016年底不同退出方式下的投资IRR与投资回报倍数比较
结语:
回顾过去五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格局已发生深刻改变。面对全球经济增速减缓、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结构再平衡的复杂局面,我国股权投资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也经历起起伏伏,VC/PE机构经过大浪淘沙后如今也发展的更加成熟,募资策略、投资策略、退出策略都在发生一定的转变。现如今股权投资市场政策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新投资机遇也应运而生。2016年政策松绑促“银行系”与“保险系”大军进入中国PE市场,例如推行投贷联动业务、险资新政开闸等。此外,以上市公司为主导的战略投资者也介入资本市场参与股权投资以此获取长期战略利益及财务回报。各级监管层在过去一年里创造良好条件鼓励优秀机构做大做强,同时出台多项监管政策规范私募基金运作。这均表明,2017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将迎来更多创新变革。
更多内容请见《2017年中国VC/PE行业投资策略研究报告》全文,点击标题即可下载!
【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作者:孟宇 邢珊珊】
本文由清科研究中心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清科研究(ID:pedata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