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djdkj
726 0

[生活百科] 科学:没有证明是错误的就不要轻易否定它(补充稿) [推广有奖]

  • 5关注
  • 32粉丝

贵宾

学术权威

2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205075 个
通用积分
11166.9842
学术水平
1433 点
热心指数
1459 点
信用等级
1351 点
经验
156753 点
帖子
5317
精华
1
在线时间
35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0-23
最后登录
2024-4-26

楼主
ldjdkj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6-13 23:26: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今天看到凤凰网这样一篇文章:《像朱清时这样的大科学家,为何轻易就信了伪科学?2017年06月13日 02:11:36来源:新京报原标题:大科学家为何会轻信伪科学

             链接http://news.ifeng.com/a/20170613/51235213_0.shtml?wratingModule=1_9_1


一 科学上,有理不在声高


   在世界所有的科学领域中,人类对自己的了解还是很浅显的。中国人对中医就像世界数学界公认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尽管至今没有人最后证明它,但至今也没有人发现哥德巴赫猜想是不成立的。中国人大都知道人死之前会有“回光返照”的现象。我亲眼见过这样一位病人:昏迷半年,突然一天“醒过来”交代自己的遗愿,当看到想看的亲人到齐之,吐了一口气溘然故去。《欧也妮葛朗台》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财迷葛朗台老头在弥留之际手里始终捏着2块金币,“当他的目光射到拿在手里的金币时两眼立刻放出异样的光彩。”西医的成功在于大多可以通过实证的方法得以确认,而中医关于气的理论以及关于经络的生物性机理研究至今还没有在微观生物学层面得以证明。但是关于气功的“物理场”研究,大约在上世纪70——80年代,中科院确实通过物理实验在电子仪器上发现了人的气功可以产生一种“能量场”。至少证明这种能量场与电磁现象有关。此后的进一步研究进展不大。朱清时关注“真气”(这只是佛学的术语,自然科学界并没有定义)只不过是借用了佛学的术语来关注气的理论而已,不足为怪。朱清时的研究如果取得突破,那将是中医理论被世界普遍认可的契机。
   关于能量场的发现,一直是自然科学界的重要研究方。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麦克斯韦证明了电磁场的存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家观察到气功的
“发力”确实在某种能量的存在。中国的墨子号卫星试验成功表明量子力学中的量子纠缠这一“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最终成就了量子通信(量子隐形传态)。   
    此外,本人有这样一个经历:一次感冒打针吃药总也不好,于是找了中医王大夫问诊,王大夫看了舌苔和脸上的气色,在经过脉诊后说:那些针不要再打了,消炎感冒的西药也不要再吃了。吃点中药就会好的。于是开了2盒“顺气丸”(共20丸),我拿着药看说明,上面就没有治感冒的表述,只有“理气”的功效,结果一盒还没吃完就好了。后来我去医院问他,他笑了:你这病是气不顺就好不了,气理顺了病自然也就好了。
    作者孙正凡(天体物理学博士)在自己也没有确凿的根据之下妄下结论:“也就是说,实际上“真气”云云,只是大脑的一种自我欺骗,就像平时我们记下来的那些梦境一样,感觉上真实无比,可以上天入地东奔西走,实际上只是发生在大脑里的幻觉。”人类对未知世界的人是之路还很长远,所以不能因未知就马上否定。关于
“真气”,朱清时只是借用了佛学的名词,因为科学界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看此文,博士先生信誓旦旦说了一通,其实自己就一无所知,更没明白朱清时的研究动机——挑战人类自己的未知。  


二 科学上的相关参考论据  


是否可以对“真气”、“气脉”等进行严肃的科学研究?“意识”等未知领域能否进行思想实验?观察者网也邀请读者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提供一些供参考的论据。

当年,爱因斯坦为了排斥他参与创立的量子力学,曾经提出EPR思想实验,试图证明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但量子纠缠这一“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最终成就了量子通信(量子隐形传态)。1997年,塞林格所领导的奥地利国际研究小组第一次在实验上实现了量子隐形传态,潘建伟院士正是塞林格的学生,也是当时的论文作者之一。如今中国学者在该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芝诺效应是一个古老的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量子芝诺效应”是指一个非稳态的粒子,如果你保持观察它,它就不会衰变,或者说他的状态就被锁定。这看起来很荒谬,却是可能的。不久前,利用嵌套式的量子芝诺效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上海研究院以及清华大学的中国科学家合作设计和实验,成功实现直接反事实量子通信,在不发送任何物理粒子的情况下将一幅黑白位图从一个地点传送到另一个地点。

长期以来,意识之谜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一些研究者甚至尝试用量子力学来对其进行解释。

英国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研究了意识和量子力学之间的联系。在1989年出版的《皇帝新脑》(The Emperor‘s New Mind)一书中,彭罗斯首次提出了人类认知中的量子效应。这一构想被称为“Orch-OR”,是“协同客观崩现”(orchestrated objective reduction)的缩写。彭罗斯认为,所谓“客观崩现”,即量子干涉的塌缩和叠加态是一个真实的、物理性的过程,就像气泡的破裂一样。

彭罗斯与美国物理学家斯图尔特·哈默洛夫(Stuart Hameroff)一起进一步发展了Orch-OR理论。在1994年出版的《意识的阴影》(Shadows of the Mind)一书中,彭罗斯提出,在量子认知中涉及的结构可能就是被称为“微管”的蛋白质聚合物。微管存在于人体大部分细胞中,包括大脑中的神经元。彭罗斯和哈默洛夫认为,微管的振动可以吸收量子叠加态。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Orch-OR理论已经被2000年的一项研究所否定。物理学家马克斯·铁马克(Max Tegmark)的计算结果显示,与神经信号传递有关的分子的叠加态甚至无法维持足够的时间,使信号传递出去。有关大脑中存在量子效应的说法受到了广泛质疑。然而,彭罗斯不为这些质疑所动,他还是坚持Orch-OR假说。

在2015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物理学家马修·费希尔(Matthew Fisher)提出,大脑可能含有某些特定分子,能维持更加稳固的量子叠加态。他特别指出,磷原子的原子核可能就具有这种能力。当然,费希尔也十分谨慎,不希望自己与早先有关“量子意识”的观点联系在一起。他认为这些观点充其量只是高度推测性的假说。

    这些严肃的科学实验表明,认真对待违背常识的自然现象,同样可以改变科学的面貌,促进科学的发展。

    论据来源:http://www.guancha.cn/GuanChaZheWang/2017_06_13_412990.s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Reduction Objective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eduction Penrose 中国人 哥德巴赫 凤凰网 朱清时 新京报 中国人 哥德巴赫 凤凰网 朱清时 新京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