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1109 2

评论:办教育岂可因“财”施教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407 个
通用积分
247.6408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09年10月21日 09:41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商业服务领域有各种VIP贵宾服务,说白了,就是花更多的钱可以享受更优质的特殊服务,这在市场上无可厚非。然而,这种“特服”却被黄石一些公办小学引进教学领域:家长缴纳几千元至上万元不等,孩子就“升格”到20人左右的小班,享受更优质的师资,较好的课桌等硬件设施,开小灶,其他学生则编入四五十人的大班。一些家长将小班称为“贵族班”。这种商业之道被移植用到教书育人的清净之地,显然违背教育部门相关规定,人为地破坏了教育公平,也伤及教育自身的纯洁性。
  近些年各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严禁学校划分实验班、普通班等,实际上,不少地方的中小学校却常以各种名义将同年级学生分为不同班别,将学生贴上不同标签,享受不同的教学资源。同在一片蓝天下,却呼吸不同空气。此类做法,颇受非议。
  孩子们都是祖国的花朵,为何要栽进不同的苗圃?黄石一些学校的做法,显然是经济利益驱动。义务教育不许收学杂费,他们于是变个法创收。一个学校5个年级,粗略一算,分班的学校每年额外进账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尽管有空调、电脑等“特服”投入,也难以掩盖其敛财的嫌疑,那些硬件值几个钱?何况还是耐用品。此外,还有的根据学习成绩分班,教学进度、难易也不一样。据说其目的在于“保苗”,确保这些学生成为提高升学率的分子,至于那些成绩较差、喜欢“捣乱”的孩子,让他们自个儿折腾去。搞钱也好,“保苗”也罢,背后都有利益作祟。
  其实,如此分班,为害甚巨。
  如此分班伤害学生自尊。收费分班,如一些孩子所言,家里有钱才能上“好班”,享受空调等特殊待遇。自己家里穷,只好在普通班待着。每个家庭经济条件不同,“以钱分班”对孩子的自尊无疑是一种伤害,家长也会觉得难堪,仿佛低人一等。
  如此分班加剧教育资源的失衡。教育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财政的每一分投入,意在让每个适龄儿童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各个学校师资等条件原本存在差异,已经导致了愈演愈烈的择校歪风,家长无不头疼。这种校内分班之举又人为构建一个“漏斗”,使原本失衡的教育资源又向少数学生倾斜,结果可想而知。退一步而言,那些学习较差、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更需要关心和帮助,而不是“搁置”。
  最糟糕的是,此类做法侵蚀了教育本身的纯洁性。一位教育学者说,学校的一草一木虽不能言,都会对学生产生作用,这里是一个教育的“场”。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类似“以钱分班”的做法,让学校沾染铜臭,过早地给学生传递一个信息:家里有钱和没钱是“不一样的”,金钱可以改变很多东西。这可能腐蚀孩子幼小而纯洁的心灵,甚至催生扭曲的价值观。
  学校肩负神圣使命,有其自身规律和道义,不能让市场法则来左右。值得欣慰的是,事件经媒体曝光之后,当地教育局迅速叫停了这一违规行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愿“后来者”能绝迹。 (张志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义务教育 教育资源 发表评论 商业服务 人民日报 教育 评论 施教

沙发
庞静 发表于 2009-10-21 19:17: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铜臭入侵校园,教育界的悲哀

使用道具

藤椅
zaifeng 发表于 2010-1-29 12:57: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党领导的好!!!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7 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