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hj
2991 52

[学术哲学] 思想论--系统研究思想的本质与形成发展的首部 [推广有奖]

21
hhj 发表于 2019-5-10 11:10: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8. 如何对待一个知识
当我们要了解一个知识时,一定要联系到其中的思维,了解到这个知识所包含的全部思维。这便是知识所给我们的“知识”。知识决不是直接地给我们以直接的知(因此那种以为对知识死记硬背就是掌握了这个知识,就是从这个知识中获得真正的知的方法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方法),知识也是间接性地给我们以知的。这样我们必须对知识进行“研究”才能获得其中所包含的真正的知,就象我们必须对一个自然事物进行研究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事物一样。我们对待知识的一般方式便是所谓“学”,而学首先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对待一个知识,它以为这样完全外在地掌握了这个知识便等于得到了其中的真知。当死记硬背不能进行下去后,学便采取一个较高级的形式来对待知识,这便是“理解”(确切地说是“学的理解”);理解达到了知识中的思维,但是它也只是片面地达到了这个思维,只是达到了这个思维的肯定部分。学的理解只是肯定的理解,而没有否定的理解。能够获得知识中真正的知的活动是研究,因为研究达到了知识所包含的全部思维,这个思维既包含着对这个知识的肯定理解,也包含着对
这个知识的否定理解。

使用道具

22
hhj 发表于 2019-5-11 09:57: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9. 知识的特性与作用
人们对知识(带给他们的知)的作用,特别对这个作用是怎样发生出来的,这个作用在什么情况下发挥的效果最大并不怎么了解,他们把知识与知本身等同起来了,而不懂得它们之间具有极为重要的区别。就象人们把利润与剩余价值等同起来,而不懂得它们的重要区别一样。由于这种等同,人们于是便把知识直接当作知本身,而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进行学习。现在我们要指出,知识与知并非等同,它们之间有着重要的区别(马克思对区别剩余价值和利润、地租这些形式是多么重视,他在他的《剩余价值理论》第一页便这样写道:“一切经济学者,都在这点上犯了错误:他们不把剩余价值纯粹地当作剩余价值来进行考察,而是在利润和地租等各种形式上进行考察。”这同时也出自于马克思的卓越的辩证头脑)。知识不过是知的一种存在和表现形式,并且是知的僵化了的存在形式。真正的知是思维,是活的思维,它只能存在于活的思维头脑中。这一点并不难得到证明,我们看到,如果缺乏思维,缺乏思维的头脑,则任何一种知识都不可能实现它的知的功能和作用。我们花钱从国外买来技术,然而我们必须花大力气来“消化“这些技术,否则它就不能在这里起真正的作用。一个知识是从这个头脑中产生出来的,因而这个思维头脑在这个知识上便拥有绝对的权威,因为只有它才真正把握了这个知识中的知;但它并不是通过这个知识来把握这个知,而是直接地把握这个知的(因为,把握这个知实际上不过是把握自己的思维罢了)。但是别的头脑却不能直接把握这个知,而必须要通过这个知的一种僵化了的形式即知识才能慢慢地、艰难地把握它。知是纯粹的知,而不是知识,知识不过是知的僵化了的存在和表现形式,知在这种形式中是僵死的。知便是思维,活的真正的知便在思维运动和过程中,它只能存在于“活的思维头脑”中。而知识作为知的僵死形式,它必须要在这个知“复活”后才能发挥出真正的知的作用。怎样复活呢?便要对这个知识施加同一思维(所谓同一思维便是与这个僵化了的思维相同的思维),才能使之“复活”。因此我们看到,一个知识只有在同一思维者那里才具有真正的知,就象一只鸟所发出的信号只有同一类(并且共同生活着)鸟才能明白接收一样。

使用道具

23
hhj 发表于 2019-5-14 14:45: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0. 真正的‘知’与知识
因此,真正的知是确定的思维状态,是这个思维状态中的思维,而不是知识;知识已经是一种僵化了的死的思维,因此它本身不是真正的知。真正的知是活的思维,是头脑中的思维。这样,谁要是不进行思维便想从现成的知识那里获得真正的知(甚至想通过死记硬背而获得真正的知),那便是最为荒唐的事。知就是思维,就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活的思维,因此,没有思维,就不可能得到知。思维是知的第一要素、本质要素,所有关于知的科学(如认识论),如果没有这个要素,则它就不成其为知的
科学。

使用道具

24
hhj 发表于 2019-5-15 11:02: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1. 知识与信息的互相反对的特性
知识与信息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吗?当然可以,因为它们统一于它们的共同本质即思维和思维结晶。单独看一个知识,便看不出其中的思维本性,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知识都联在一起,便会发现知识中的思维本性。这时知识便变为信息,变为思维的信息。因此,思维结晶之间互相割裂而存在时,这思维结晶便表现为知识;相反,思维结晶之间互相联系着存在时,这思维结晶便表现为信息。知识与信息之间就是这样发生转化。因此,同一个思维结晶,在不同的头脑中便具有不同的表现,它或者表现为知识,或者表现为信息。当这个头脑把所有思维结晶联系在一起看待时,思维结晶就(在这头脑面前)表现为信息;相反,当这个头脑把这些思维结晶孤立地看待时,它们便表现为知识(在这个头脑面前)。在这里就有两种不同的头脑:思想(具有思想)的头脑,和学的头脑;思想的头脑由于把所有的思维结晶联系在一起看待,因而在这个头脑中思维结晶便以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学的头脑由于把所有的思维结晶孤立地看待,因而在这个头脑中思维结晶便以知识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看到,作为一个思想家,他总是不满足于别人所创造出来的现成之原理、定律、推理等等,而是要从这些原理、定律、推理等等中找出其中所含的真正思想;这样,由于他的着重点是这些思维结晶中的思想,因而这些思维结晶便显得无关重要了(对比于它们所含的思想来说)。它不注重条文和表达方式,而是注重这些条文和表达中的内核、精神和思想。他甚至不注重别人的各种具体观点和具体主张,而是关注这些观点和主张本身所包含着的精神与思想,关注这些观点和主张之间的联系的一致性。然而学生(或具有“学生性质”的人)则与思想家相反,他把别人创造的原理、定律和定义牢牢记住,他要把每一个原理、每一个定义记紧,因为他认为,这样便获得了知识。在他看来,这些知识之间是孤立的,,因为他已经用他的“行动”来回答这一点,即他一个一个地看待这些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又因为,如果把这些知识广泛而深刻地联系在一起,则它们就不可避免地发生深刻的互相矛盾,而这是学生们所不愿看到,看到了也无力解决。因此我们看到,一个思想家和一个学生在对待同一个思维结晶上具有如此大的区别;这种差别同时也表明了一个思维结晶在何种情况下表现为信息或知识,并且怎样表现为这两种不同的东西。毫无疑问,只有信息才是思维结晶最合其本质的表现形式,因为在信息中,思维结晶中的思维得以表现出来了,---而知识却掩盖了思维结晶的这种思维本质。因此,思维结晶是必然要以信息形式表现出来的,否则它就无法真正被了解到。

使用道具

25
hhj 发表于 2019-5-19 09:39: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2. 知识与思想
知识和思想具有根本的区别,思想在精神界中比知识更高级,就象世界比事物更高级一样。但是达到思想是理性思维的事,现在是知性思维,知性思维不能达到思想的程度,它只能达到知识的程度,知性知识也就是纯粹的知识。也许人们认为区分知识和思想是件多余的和不必要的事,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极为重要和必要的区别,因为思想(而不是知识!)才是知的本质形式和真正形式,因为思想是精神界中一切事物(精神事物,如知识等)的本质;所有真正的知都要达到思想的程度。----本书(即此《思
想论》)所要强调的唯一的一点便是:思想是知的本质和真正形式。

使用道具

26
hhj 发表于 2019-5-20 10:52: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3. 如何了解一个知识
了解一个知识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了解一个知识也就象了解一个自然物那样费力。了解一个自然事物时要对这个事物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样,了解一个知识也要对这个知识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现象”(这些现象也就是这个知识中所包含的各种思维信息)进行分析与研究。因此,一个知识并不能直接给人以知,在知识那里知也并不直接呈现出来。必须要象对待自然事物那样对知识进行研究(而不是学!),才能获得知识中的知。----但是,任何一个头脑也并不是直接地对现存知识发生研究,它要经过一个曲折的过程才能达到这种研究活动(才能看出这种研究的必要);这个过程就是“学”(或“学习”)。比如,中国共产党在获得政权后的一段很长时间内都是向“苏俄老大哥”“学习”的,直到这种学习在实践上出现重大问题后,人们才更加认真仔细和具体地研究中国本身的现实情况,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和理论。

使用道具

27
hhj 发表于 2019-5-23 09:26: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4. 缺乏思想性的知性知识
知性知识虽然是普遍的知识形式,但是它的产生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无疑是知性思维的特殊性所带来的。知性思维是孤立地对每一个事物进行思维的思维形式,一个事物在知性思维下就会产生一个(总的)知性知识;知性知识是在孤立的状况下产生的。知性知识就象那些知性事物一样,孤立地产生和存在。在下面(本《思想论》的第三篇)我们会看到,理性知识并不是孤立地产生,一个理性知识在产生与存在时是与另一个理性知识(不管它是不是产生了)具有联系的。知性知识之所以这样(以孤立的形式产生出来),是因为它只是要满足别的头脑对自己(这个知识)的“实际使用”,而不是满足别的头脑的“思想要求”。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碰到许多事物,这些事物对人们的这种实际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因而人们需要了解这些事物。这样便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对于这些事物的思维;这种思维产生了关于这些事物的各种实际知识,这些实际知识是具有“用处”的----这种用处称为“知识的实用性”。头脑获得了这个知识,从而当人们遇到一个相应的事物时,就会懂得怎样去解决这个事物所带来的问题。如当人们的头脑中具有关于癌症的知识后,在人们遇到癌症时便懂得怎么办了。这就是知识的实用性,这种实用性是头脑对一个事物的专门思维而得的(因而这个思维是一个专门的思维,它只与这个事物有关,而与别的事物无关),因而这种思维是知性思维,这种知识是知性知识。由于知识具有这样的实用性,因此直接而表面地看它对人们具有吸引力,就象一种物质产品(它的使用价值)对人们具有某种吸引力那样。这种知识由于它的实用性而产生,同时这种实用性也使知识的思想价值丧失了。其实知识(作为知识)从一产生出来就只具有实用性而缺乏思想上的价值。在理性知识那里,知识的思想价值和实用价值得到了统一。
知性知识便这样产生出来,它只是为了它的实用性而产生,----而不为它的思维(思想)本质产生;它从知性思维对一个孤立事物的考察中产生。知性知识的这种(从它一产生出来就具有的)纯粹实用性(即缺乏思想性)是它自身的本质缺陷,它因此变得有限而狭隘,没有思维、精神和思想上的长久意义。因而它将很快消灭,因为新的在实用上更优越的知识将很快产生出来并取代之。知性知识之间由于它们的实用性“互相竞争”,谁的实用性最优越谁就是“优胜者”,而谁的实用性低劣谁就会被淘汰和消灭,因而整个知性知识领域呈现出一种不断以新替旧的景象。这便是一个知性知识所必然具有的“命运”,如果它不“摆脱”这种实用性而“升华”到思想性的话。

使用道具

28
hhj 发表于 2019-5-25 10:08: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5. 知识的流通与两个头脑的相互联系
因此,知识的流通----即它从产生它的头脑那里到达另一个头脑中----
实际上是头脑之间的互相联系与作用,头脑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便是以这知识为媒介而进行的。知性头脑之间这种联系的媒介便是知性知识。头脑(精神、思想)之间是不能直接发生互相作用的,它们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联系,它们必须要通过某种媒介才能发生联系。比如学生的头脑和教师的头脑之间就不能直接发生联系和作用,它们必须通过教师所教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从教师的头脑到达学生的头脑那里才能实现这种联系,就象两个具有一定距离的物质(如地球和月球),它们之间不可能直接发生作用,一定要通过某种媒介才能使它们之间产生作用一样。在这里,一个头脑不可能不借助于另一个头脑所发出的信息而了解到这个头脑的内在活动,如果这个内在活动一点也不表现出来,则任何一个头脑也无法了解到这个头脑的这种内在活动。比如,别人不可能直接地不借助于任何信息就能洞察到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要了解这个人的心理活动,首先就要得到这个人的这种心理活动所发出的信息。因此,头脑之间(精神、思想之间),也象一般自然事物那样,在相隔一段距离的情况下(头脑和精神则有点特殊,只要是两个不同的头脑,就是它们在空间位置上重叠在一起,它们也是“有距离”的),也是通过一种媒介来联系和互相作用的,这种媒介便是知识。反过来,我们要把知识的传播看成是两个以至许多头脑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作用。把教知识单纯看成是教知识、传授知识,而不懂得在这种传授知识的背后隐藏着实质性的东西,这无疑是一种肤浅而平庸的看法。传授知识不过是一种现象和形式,是一个头脑作用于另一个头脑的形式,此外,知识本身----传授知识这件事本身是无关紧要的。现行的教育方式则把知识看成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根本不懂得这只不过是各种头脑和精神之间互相作用和联系的一种形式;因教师只顾教(传授)知识,而不理会受教者的头脑和精神状态。

使用道具

29
hhj 发表于 2019-5-26 09:16: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6. 知识流通之背后实质
总之,知识的流通和传播决不单纯是知识的流通和传播,在这种流通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关系和实质性的东西。首先,知识从一个头脑到达另一个头脑的流通决不单纯是知识的流通这件事,它事实上是两个或众多头脑之间的互相联系与作用,是这种联系和作用的形式。这是隐藏在知识流通背后的实质,是支配这种流通的本质。其次,知识不过是一种媒介和载体,是头脑所产生的真正的知的载体。知为了从这个头脑到达另一个头脑而不得不把自己“包装”起来,以使自己僵化了的知识的形式进行,就象“能量”为了从太阳来到地球,不得不化为光子,以光的形式穿过广寞的太空到地球一样。这些都是隐藏于知识的流通与传播后面的实质性内容。

使用道具

30
hhj 发表于 2019-5-28 08:39: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7. 知识与其‘思维质’
思维构成了知识的质和本质。一个知识,它或者具有一个思维的质,或者具有多个思维的质。所谓思维的质便是作为知识的质的思维,便是这个思维的质决定了这个知识。在这里,思维便是知识(这个精神事物)的质,这个质称为“思维的质”或“质的思维”,或者干脆简称“思维质”。一个知识或者有一个思维质(知性知识),或者有多个思维质(理性知识)。不管有一个思维质或多个思维质,要了解这个知识、要从这个思维中得到真正的知,就必须要达到这个起决定作用的思维质,就象了解一个事物,就要达到这个事物的质一样。----这一点,即“要了解现象、事物和世界,就要达到它们的内在决定性、它们的质和本质”,是这个《思想论》的唯
一主题,在这里采取了这样的进展:现象----质----本质;思维首先达到‘现
象的质’,然后达到‘事物的质’,再然后达到‘事物的本质’,最后达到 ‘世界的本质’即“绝对本质”。思维为此所采取的形式为:感性、知性和理性,理性的最高点便达到了世界本质即绝对本质。前者为自然界和现实,后者则为精神界。精神界中的情况也是这样:知识便是精神事物(对应于自然事物),这个精神事物也由它的质(这里便称为思维质)决定。在精神界中,同样有现象、质和本质,要把握整个精神界,也同样要把握它的本质。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6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