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ildchild911
1018 0

从日本与三大矿签约看中国铁矿石破局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讲师

8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836 个
通用积分
0.4800
学术水平
33 点
热心指数
32 点
信用等级
15 点
经验
15163 点
帖子
532
精华
0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20
最后登录
2021-10-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铁矿石谈判问题弄得沸沸扬扬,国际三大铁矿石巨头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店大欺客,趁着国际经济形势稍有好转,国际铁矿石需求略有回升之际狮子大开口,要求铁矿石离岸价格上涨100%,首先是中国各大钢铁企业抗议铁矿石涨价幅度过大,声明不同意这个严重不合理的价格;其次是中钢协出面协商降低铁矿石价格涨幅而三大铁矿石巨头置之不理,一意孤行;随后是十几位国内钢铁集团老总集体上书温家宝总理要求政府出面处理这起事件,否则中国钢铁行业将要受到极大损害甚至遭遇灭顶之灾,他们不得不向下游行业转嫁危机,这又将引起整个中国经济产业链的大调整;接着日本企业突然与三大国际铁矿石巨头签订协议同意他们的价格,虽然中国前面已经和委内瑞拉的铁矿石企业达成协约价,但由于委内瑞拉铁矿石企业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上所占份额和影响都较小,所以这个价格并没有被国际市场所承认成为协议价格,按照国际惯例,日本企业的倒戈将使中国钢企在谈判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然后中钢协呼吁和协调国内钢企抵制这个价格,要求进行合理的谈判,目前这个影响很大的铁矿石谈判事件现在还处于胶着状态,它所扬起的尘埃还远远没有平息,到底何去何从?大家拭目以待。在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提出两个疑问:一是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为何如此牛气,经常敢于不顾大客户的强烈反对,单方面大幅提升铁矿石价格?二是日本企业为何不怕大幅提高自己的成本,如此爽快的答应三大国际铁矿石巨头的明显不合理的涨价要求?
    第一个问题:三大铁矿石巨头为何如此牛气?首先,这是涉及到一个国际铁矿石谈判话语权的问题。众所周知,在经济领域供给和需求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并没有所谓谁的话语权更大的问题,三大铁矿石巨头之所以占据较大的话语权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在世界铁矿石市场各自占有很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又联起手来对付下游的铁矿石购买者,所以他们的联合力量十分巨大。而下游的铁矿石买家不仅仅力量分散,而且由于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利益集团导致矛盾重重,每个人都不想大幅涨价同时每个人又都不希望成为最后的妥协者,因为这将导致更大利益受损,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他们不得不被迫妥协,跟着三大巨头的指挥棒转。
其次,由于这些铁矿石买家企业大多来自发展中国家,本身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在国际市场上又长期没有话语权,经常处于任人宰割的不利境地。现在受益于国际经济的逐步复苏,国内市场刚性需求不断增大,巨大的需求缺口导致他们又不得不忍气吞声,接受苛刻的条件。正是因为这供需是双刃剑,所以胜败关键在于气势,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看谁声音大,由于一直以来三大国际铁矿石巨头处于强势地位,掌握着大量的话语权资源,其他企业既没有抵抗的能力也兴不起抵抗的意志,所有的抵抗都是被动或是仅有象征性意义的,所以在这场价格博弈战中是一方集中优势兵力磨刀霍霍,而另一方是军无斗志一盘散沙,所以如果没有重大意外铁矿石购买方失败是必然的。
    第二个问题:日本企业为何对大幅的铁矿石涨价答应的如此爽快?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日本企业的结构,日本的很多企业都是以大型财团的方式运作的,这些财团下属企业包括钢铁,投资,酒店,地产等等部门,钢铁企业只是这些日本财团的一个分支产业集团,这些财团的其他投资机构拥有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的大量股份,所以虽然日本的钢企在铁矿石高价格中利益受损,但是对于整个财团来说不仅利益不受损,甚至还可能获得巨大的利益,这也是为什么每次铁矿石谈判都是日本首先达成协议的重要原因之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目前价格100美元,世界进口市场一万美元,三大巨头占世界市场50%份额。铁矿石涨价100%到200美元,日本企业占世界进口10%,那么日本钢铁企业亏损2000美元,但是日本的投资公司占三大铁矿石企业25%的股份,那么日本的收益是2500美元。对整个日本财团来说是持平甚至略有盈利,而中国等国家可就惨了,日本也就达到了制造业遏制中国的战略目的)
    其次,日本因为其制造业的强大,所以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大的话语权,他们有时候为了配合在国际上形成“日本价格”的国际大战略,他们也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妥协以成为第一个达成协议价格的国家。而中国一直处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低端位置,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附加值还比较低,所以中国制造业长期缺乏话语权。同时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起步得较晚,又没有大兵团联合作战的经验,再者中国钢铁企业结构不如日本企业,基本上都是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所以中国钢铁企业成为替罪羊也就是必然的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扭转中国钢铁企业目前这种极为尴尬的局面,从而实现中国铁矿石问题的成功突围呢?我认为以下几点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铁矿石谈判问题中国缺乏话语权问题的症结之一是中国钢铁企业各自为战,力量分散,自从冶金部撤销以来一直没有一个部门能够把这些力量结合在一起,虽然目前有一个中钢协名义上可以代表各种力量的集中,但是中钢协本质上是一个协调机构权力太小,根本不能号令各大国内钢铁巨头,这从各大钢铁企业经常单独谈判就可见一斑。我认为必须成立一个集权的部门,这个部门可以挂靠在新成立的能源委员会之下,从而具有权力统筹集中各方面的力量。由于中国在世界铁矿石进口市场的巨大份额,中国企业如果能够步调一致,必然能够倒逼供应方,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话语权,改变目前极为不利的一边倒的局面。在此同时再联络其他发展中的钢铁企业(这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求之不得的只是因为没人牵头),形成铁矿石买方联盟,甚至也可以利用不同的利益诉求与日本企业进行合纵连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中投公司应该利用目前金融危机留下的巨大机会,利用手中拥有的巨额外汇储备,配合国家的大战略,逐步介入上游生产企业,通过收购和参股的方法逐步增加在矿石供应领域的影响力。可幸的是,国家前两年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着手这个战略。但是目前的缺点就是各自为战,没有一个统一的战略,各企业和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力度非常差。机遇稍纵即逝,这种情况对于中国制造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害的。
    第三,拓宽铁矿石来源的单一渠道,这次和委内瑞拉的合作就是迈出可喜的一步,只是这一步来的太晚了。但这只是开端,虽然从矿石品位上来说澳矿的品位较高占有优势,但是它也具有价格过高的缺陷。中国一方面应该充分提高国内矿石利用率和国内矿石企业的整合发展,另一方面应该积极的转向发展中国家寻求合作,近则可以通过这种合作为铁矿石问题破局提供契机,远则通过经济合作逐步扩大影响力,配合国家的国际大战略。
    第四,俗话说得好:疖子不挤不出来。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的,目前我国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和能耗太大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的问题,这个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直接关系到我国制造业的更新换代和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国内正好应该通过这次事件一方面消化库存,另一方面通过成本的增高淘汰落后产能,整合行业,转变高能耗的发展模式,从而提高钢铁产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工业附加值,不断地向制造业的高端渗透和发展。我想这才是真正配合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举措。
    当然,这些举措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认为只要解决了方向性的重大战略问题,其他的都是细枝末节。我们的国家如果把铁矿石大战略布局做好,剩下的只需要时间,那么我们掌握铁矿石谈判话语权倒逼国际三大铁矿石巨头的日子也就为时不远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铁矿石 铁矿石谈判 中国制造业 发展中国家 铁矿石涨价 中国 日本 铁矿石 签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6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