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马门列夫
6734 19

[学科前沿] 读资本论——庸俗经济学的批判(1)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大专生

6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88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1 点
热心指数
1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459 点
帖子
29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10
最后登录
2006-5-1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FONT size=3>读资本论——庸俗经济学的批判(1) <BR><BR>所谓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是从古典经济学,重商主义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发展而来的。古典经济学还有一点发现价值的功劳,此后,就再也没有什么科学发现(而且完全把仅有的价值发现也掩盖起来),只有对资本主义表面现象的拙劣描述,其目的只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和为资本主义辩护,因而被叫做庸俗经济学。 <BR><BR>现代西方经济学即庸俗经济学的发展就象唯心主义的发展一样,也能发展出一套庞大的“理论体系”,也会有它的思辩逻辑,但不过都是“假象的演绎”,不是真理的发掘。庸俗经济学是资本主义土壤里培植起来的一株罂粟花,美丽芬芳,但却是社会毒品,用来治理社会就象吸食毒品饮鸩止渴一样。 <BR><BR>庸俗经济学用需求和供给的规律解释经济,本身就掩盖了最基本的价值规律,当发展出一套数学方法以后,就在更抽象的形式上把经济现象的本质掩盖起来。就象电脑算命的骗子那样,不管他伪装成多么科学,也不能成其为科学。 <BR><BR>马克思说,“庸俗经济学却只是在表面的联系内兜圈子,它为了对可以说是最粗浅的现象作出似是而非的解释,为了适应资产阶级的日常需要,一再反复咀嚼科学的经济学早就提供的材料。在其他方面,庸俗经济学则只限于把资产阶级生产当事人关于他们自己的最美好世界的陈腐而自负的看法加以系统化,赋以学究气味,并且宣布为永恒的真理” <BR><BR>马克思是在古典经济学揭露商品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秘密。为了对比庸俗经济学掩盖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卑鄙和荒谬,下面大致把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揭露叙述如下: <BR><BR>马克思说“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R><BR>“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 <BR>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BR><BR>“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 <BR><BR>“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BR><BR>“货币虽然只是商品的价值形式,但价格可以完全不是价值的表现。” <BR><BR>庸俗经济学把价格当作需求或者供给或者收入的量度,价格的统计是方便的也是确切的,但却是虚假的,它使庸俗经济学的一切分析建立在虚假的基础之上。 <BR><BR>马克思说:“虚幻的价格形式——如未开垦的土地的价格,这种土地没有价值,因为没有人类劳动物化在里面——又能掩盖实在的价值关系或由此派生的关系 <BR>” <BR>“货币所有者要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在商品市场上找到自由的工人。这里所说的自由,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 <BR><BR>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所以能够成为“自行增殖”的资本的根本原因,资本之成为资本就在于在上商品市场存在有自由的劳动力。 <BR><BR>马克思说:“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而单是这一历史条件就包含着一部世界史。因此,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 <BR><BR>“同任何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就劳动力代表价值来说,它本身只代表在它身上物化的一定量的社会平均劳动。” <BR><BR>“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总和,要包括工人的补充者即工人子女的生活资料,只有这样,这种特殊商品所有者的种族才能在商品市场上永远延续下去。” <BR>“货币所有者支付了劳动力的日价值,因此,劳动力一天的使用即一天的劳动就归他所有。劳动力维持一天只费半个工作日,而劳动力却能劳动一整天,因此,劳动力使用一天所创造的价值比劳动力自身一天的价值大一倍。这种情况对买者是一种特别的幸运,对卖者也绝不是不公平。” <BR><BR>可见,剩余价值的剥削是在市场上非常公平的交换(商品的等价交换)下取得的! <BR><BR>马克思说:“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自己的价值。它再生产自身的等价物和一个超过这个等价物而形成的余额,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本身是可以变化的,是可大可小的。这部分资本从不变量不断变为可变量。因此,我把它称为可变资本部分,或简称为可变资本 ” <BR><BR>“可变资本的这种相对的价值增殖或剩余价值的相对量,称为剩余价值率” <BR><BR>“工人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做工的时间,虽然耗费工人的劳动,耗费劳动力,但并不为工人形成任何价值。这段时间形成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以从无生有的全部魅力引诱着资本家。” <BR><BR>“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等于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之比,或者说,剩余价值率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BR><BR>“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的准确表现。” <BR><BR>这个剥削率是很高的,是远高于资本利润率的。因为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总资本的比率,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率越来越小,剥削程度则越来越高。但在庸俗经济学里是没有剥削的,工人的贡献就是工人的工资收入。 <BR><BR>马克思说:“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表面上,工人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表现为对一定量劳动支付的一定量货币。在这里,人们说劳动的价值,并把它的货币表现叫做劳动的必要价格或自然价格。另一方面,人们说劳动的市场价格,也就是围绕着劳动的必要价格上下波动的价格。” <BR><BR>但是,“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但是它本身没有价值。” <BR><BR>“古典政治经济学毫无批判地从日常生活中借用了“劳动的价格”这个范畴,然后提出问题:这一价格是怎样决定的?它马上认识到,供求关系的变化” <BR><BR>庸俗经济学愚蠢地认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这一观念构成了庸俗经济学的基点,全部庸俗经济学都是建立在这个虚假的基点之上。 <BR><BR>马克思重点是在分析交换价值,即使用价值的表象后面的交换价值的本质。但在商品交换中,使用价值即效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用户的需要关系到商品市场的大小和新的市场的开拓,因而,满足用户的需要成为实现商品价值的重要条件(马克思说“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也是这个意思)。庸俗经济学却因此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混淆起来,硬要说商品效用就是商品的价格,以掩盖交换价值由劳动构成的本质。 <BR><BR>马克思说:“虽然剩余价值m只是产生于可变资本v的价值变动,因而本来只是可变资本的一个增长额,但在生产过程结束以后,它同样也成为所耗费的总资本c+v的一个价值增加额。” <BR><BR>“就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来说,好象剩余价值同样来自所耗费的资本的不同价值要素,即由生产资料构成的价值要素和由劳动构成的价值要素,因为这些要素同样都加入成本价格的形成。”                         <BR>“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BR><BR>利润实际不是全部予付资本的产物,而是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它用一种虚假的关系代替了真实的关系,把全部生产要素都看作是利润的来源,并且掩盖了资本剥削剩余价值的程度。庸俗经济学就是把各生产要素当作利润的各自独立的来源去研究经济问题的。 <BR><BR>马克思说:“我们在这里最初看到的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一回事,不过它具有一个神秘化的形式,而这个神秘化的形式必然会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出来。因为成本价格的形成具有一种假象,使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区别看不出来了,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变化,必然变成不是由可变资本部分引起,而是由总资本引起。因为在一极上,劳动力的价格表现为工资这个转化形式,所以在另一极上,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BR><BR>“有一种糊涂观念以为,商品的成本价格构成商品的现实价值,而剩余价值是由于商品高于价值出售产生的,因而,只要商品的出售价格等于它的成本价格,也就是等于在它上面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格加上工资,商品就是按照它的价值出售的。” <BR><BR>庸俗经济学就是把正常利润当作隐成本算在成本之中,而认为超额利润是销售中的垄断价格产生的。庸俗经济学利润不是在生产中产生的,而是在资本的流通中产生的,这种说法当然非常有利于掩盖真实的资本的剥削,好象资本增殖是流通中的资本的本性。马克思则与此相反,揭示了剩余价值只能在生产中产生,而流通只是实现价值而不是创造价值。 <BR><BR>马克思说:“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相对地说是看不见的东西,是要通过研究加以揭示的本质的东西。利润率,从而剩余价值的形式即利润,却会在现象的表面上显示出来。” <BR><BR>庸俗经济学不去也不愿意揭露本质,表面现象的东西正是庸俗经济学所要抓住的东西。 <BR><BR>马克思说:“在供求关系借以发生作用的基础得到说明以前,供求关系绝对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BR><BR>供求关系只能说明价格的变动,不能说明价格的基点,价格的基点只能由商品的价值来说明,价值只能由其中的劳动量来说明,不能用效用来说明。离开了商品的价值,即其中包含的劳动量,供求关系什么也说明不了。没有价值基点,怎么会有在这个基点上的价格的升降?供求关系只会影响价格的升降,怎么会决定商品的价格? <BR><BR>庸俗经济学可以解答资本家怎么赚钱的问题,实际上并不能解答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即庸俗经济学自诩的所谓“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去生产,在资源不同用途之间如何分配”的问题。无非是把资本追逐利润榨取剩余价值换成了一个对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的好听的说法罢了(所谓稀缺性无非是为神秘的价格找个来源,似乎价格是稀缺性带来的)。因为价值的创造归根结底来源于工人的劳动,看不到或轻视劳动资源的作用,只看中资本资源的作用,只追求用资本剥削来的利润,随着利润率的越来越低,最后利润的空间只会越来越小。单纯追求利润的生产方式只会使劳动的资源和自然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劳动者的恶劣处境和日益相对贫困化是最大的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BR><BR>庸俗经济学处处讲平衡,处处进行边际分析,最基本的是供需平衡,边际效用递减,无非就是马克思指出的利润平均化和利润率的递减。这不是资本之间的和谐,更不是社会的和谐,而是资本竞争的无奈,资本积累的必然。两极分化的鸿沟就是最大的不平衡。在这种巨大的不平衡之上哪来的什么真正的平衡?这就是为什么庸俗经济学在在分析通货膨胀和周期危机(庸俗经济学称做经济周期)时莫衷一是的原因。 <BR><BR>利润已经是对剩余价值的掩盖,利润平均化(只与资本量有关,而与实际生产的剩余产品多少无关)使利润更其神秘起来,表面上更显得就是资本带来的,而不是生产出来的,资本再最后唯一与利息挂钩,完全和生产脱离,就消除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一切痕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一切关系都颠倒地反映出来,而且,在资本主义生产下,又不断再生产出资本主义颠倒的生产关系的前提来,结果也是前提,前提也是结果,前提和结果不分,庸俗经济学就利用这一点,往往把因果颠倒过来,比如,工资的提高本来是物价上涨的结果,就可以说成物价上涨是工资提高的结果。 <BR><BR>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表象是颠倒的,庸俗经济学就是描述这种颠倒表象的颠倒经济学,庸俗经济学中的数学抽象就使本来神秘的东西更加神秘起来。 <BR><BR></FONT><B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庸俗经济学 经济学 资本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现代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资本主义 重商主义 唯心主义 资本论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caiwh + 60 + 60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60  论坛币 + 6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sixiangzhe 发表于 2006-4-10 20:0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克思说,庸俗经济学,就是关于拜物教的经济学,它本身就是一种"唯心主义",是一种拜物教.

使用道具

藤椅
why 发表于 2006-4-10 20: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门列夫

读资本论——庸俗经济学的批判(2)

马克思说,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根本问题是怎样生产的问题,为资本家的利润而生产的商品生产方式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

庸俗经济学也说研究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的问题,却是掩盖为资本家的利润而生产的本质,说什么是为社会的需求和供给而生产,四个方面的需求主要是投资需求,真正生产者(庸俗经济学把资本家当作主要的生产者)只占生活资料消费需求的很小部分。而需求多就是收入多,可见绝大多数收入都是资本家的。

在供给方面,按说劳动力在供给方面的贡献是最大了,因为一切社会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但在庸俗经济学的掩盖中,只有工资收入才是工人的贡献,产品供给的大部分是所谓的生产者——资本家供给的,资本供给土地供给更没有直接劳动者的份。

马克思说,工人创造追加价值的劳动也起到了转移价值(实际也是过去的劳动凝固在生产资料中的价值)的作用,这种死劳动价值的保留完全是新追加的劳动带来的,是劳动的功绩。

规模生产,协作劳动带来的空间场地,各种资源的节约,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都是由集中劳动和协作劳动带来的。科技进步归根结底也是劳动的贡献。庸俗经济学都把这些本质掩盖起来,结果成了果实落到谁手里,谁的收入多,谁就在需求和供给上对生产的贡献作用大。工人劳动的积累成为资本家占有劳动的权力和穷奢极欲地享受的基础。

在庸俗经济学看来资源的稀缺性(庸俗经济学认为稀缺性决定价格来掩盖价格的本质是劳动)和需求的无限性是竞争的原因,是生产的动力。而马克思则揭示出,资本疯狂地追逐利润,资本的无限的贪婪性,扩张性和不断集中积聚的要求才是竞争的原因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动力。

由稀缺和需求引出的选择概念是庸俗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庸俗经济学进行经济分析的一切必要性就建立在选择的基础上,也就是,根据现有资源和需要,决定生产什么,包括种类,数量及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庸俗经济学是资本家赚钱的帮手,这是无疑的。但是,选择只能决定资本的流动,影响供需的变化,从而影响价格和形成利润的平均化,实际在社会财富增长总量上的作用微乎其微,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增长归根结底是由劳动和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科技进步来决定的。但在庸俗经济学看来,利润不是剥削劳动而来的,而似乎是资本家选择的报酬。

马克思说,古典经济学把总收入分解为工资,利润,地租,认为工资是劳动的收入,利润是资本的收入,地租是土地的收入,这就掩盖了一切收入都来源于剩余价值的本质,利润,地租只是剩余价值的分割。

庸俗经济学掩盖的更巧妙,按照庸俗经济学的公式,总收入等于价格与销量的乘积,庸俗经济学又把价格看作效用的量度,这样,总收入中就完全没有剩余价值的影子,庸俗经济学看来,总收入不过是商品的效用总量(即所谓效用是可以求总的),即使用价值的总量,连转移价值也包括进去,因此实际是总积累,连当年总收入都不是。

庸俗经济学有一个重要假设,就是理性经济人假设,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一方面无非是美化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资本家是理性人,另一方面似乎是谁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可能,完全掩盖了工人被迫提供无偿劳动,自身利益根本没有保障的客观现实。

使用道具

板凳
why 发表于 2006-4-10 20:1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门列夫

读资本论——庸俗经济学的批判(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学,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的,目的是为了改造资本主义社会。这是真正的经济科学。

庸俗经济学则是掩盖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目的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社会,实际上是伪经济科学。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侧重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适用于指导革命;庸俗经济学侧重于实用的经济分析,适用于指导国家的经济建设。改造社会必然影响经济建设,维护社会才能使经济稳定增长。这无疑是大错特错了。

美国的经济增长是以剥削全世界为条件的,不是它的制度有什么优越性,不是庸俗经济学有什么神奇能力,离开对全世界的剥削,离开向外转嫁危机,从而缓和了内部矛盾,扩大了利润获取空间,美国社会就会由于巨大的两极分化和激烈的周期危机而早就崩溃了。

以美国为榜样,除非也妄想着剥削全世界,如果是单纯谋求自己国家的和平发展,美国是不能当作参照物的。不能走资本主义的老路,只能谋求社会主义的新生。

社会主义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不能不有一个从幼小到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新的生产方式的成长过程,也就是对旧的生产方式的一个改造过程(同时也进行着一个政治上对国家的改造过程)。我们打碎了私有制生产方式强加在劳动人民身上的枷锁,社会生产从只为利润生产的狭小目的转变为为人民幸福的广阔目的,社会生产就开辟了广阔前景,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逐步改造旧的生产方式为新的生产方式,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摆脱商品生产的束缚,社会生产必然能真正实现持续的增长。用得什么庸俗经济学来指导我们的经济发展吗?放着马克思主义改造资本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不用,把庸俗经济学拿过来当作宝贝,这岂不是自我作践吗?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民主,共产党的独立的政治领导,这些是互相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动摇了其中任何一个,就会整体受到损害。

分配是由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的,在这个基础上,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法权,不存在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但是,社会主义还会暂时保留少部分资本所有制,这就必然保留资本的分配即占有剩余价值。只要按劳分配为主,就是社会主义允许的。实际上社会主义应该存在着三种分配:公有制的按劳分配为主,逐步扩大的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适当允许的私有制的剩余价值的资本占有(即按资分配)。

因此,决没有什么完全的市场经济,完全的市场经济就不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样的市场经济就只能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真正的动态经济学)来指导,怎么能用形式上虚假的本质上静止的庸俗经济学来指导呢?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曾经涌现了不少的工农业生产典型,如平顺西沟,鞍钢,大寨,大庆等等,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大型国有企业的基础上本来很快就会走上集约化发展的道路,然而国退民进的误导,国企主体的衰退,小型粗放的民营项目到处重复建设,延缓了这一进程,造成我们经济结构的一定的失衡。这是改革中一个很值得反思的深刻教训。

在改革中,也涌现出一些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典型,比如华西,南街等。但为什么农村有华西,南街等许多特色社会主义的典型,而工业上没有呢?原因可能是由于农村的特殊特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长期掌权相对比较能少受干扰,且能大展身手,而工业企业频繁的班子更迭,由上级选派,反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往往不容易站稳脚跟。政权是否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而不是频繁地在能人中易手,对于一个农村,一个地区,一个企业能否搞好,是至关重要的。

自由放任的社会管理经济管理是无法有效改造社会的,是搞不好社会主义的,小政府大社会不是一个好主意,放任社会的自由发展,只能是社会的倒退。特别是在整个世界还是以旧的生产方式为主,社会主义国家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力量,资产阶级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力量还相当强大,新生的资产阶级随时都在滋生的情况下。

使用道具

报纸
why 发表于 2006-4-10 20:1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门列夫

读资本论——庸俗经济学的批判(4)

庸俗经济学并不是深入研究社会经济内部的矛盾,而往往是把现成的惯常概念拿来,按照资本家的思维做一些掩饰,做一些辩护,做一些演绎,其“研究”方向不在深处,而在浅层,那些数学方法的应用只是使叙述更抽象一些,而并不是更深入一些。比如,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究竟商品是什么?庸俗经济学并不做深入研究,庸俗经济学现成地把商品就是各种各样的效用这样的概念拿过来,这些效用是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的,低级的人只有低级的需求,高级的人有更多的高尚的需求。需求就是市场,有市场才能赚钱,市场越大赚钱越多。所以资本家是特别关注市场需求的。但资本家不是多么高尚地为人民的需求而生产,他看中的是满足需求后的利润。既然商品就是效用,效用怎么能作为一个可以通约的量统计呢?他们自然想到了商品的价格,不管价格的本质是什么,反正是一个没有质的量,就可以现成拿过来使用,庸俗经济学就是这样武断地假定:效用是可以求总的。既然价格的本质不去管,价格有什么来决定就说不清。不过不要紧,商品价格的波动由供需关系引起,波动终究会趋向一个定点,好了,价格就是供需关系决定的,至于为什么趋向于某一点,而不是另一点,那就不管了。庸俗经济学就是这样不管不顾地前行,这就是庸俗经济学的“科学的根底”。

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则是一步步深入地分析,对惯常的事物和现象都能提出非常独到的见解。

什么是商品?商品就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不同的使用价值是无法统一计量的,只有交换价值才能统一计量。价值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

有些物品并不是劳动的产物,但也是物质财富,因此马克思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但“——劳动却是生产交换价值的唯一源泉。”非常准确严密的给定了交换价值即价值的概念。而庸俗经济学是不做这种区分的,认为凡是有用的,能卖钱的,就都是商品,没有什么必要进行区别。

什么是商品交换?庸俗经济学认为商品交换就是不同效用按比例的交换,这种交换自古如此,永远如此。马克思则认为,商品交换是等量价值的交换,即等价交换。并且深刻分析了交换发展的历史。

商品价值的大小究竟是怎么衡量的呢?在交换中,商品是互为等价物的,一个商品的价值首先表现为与之交换的一系列商品,这一商品系列就是它的价值大小的表征。这就是物物交换的早期历史。

在交换的发展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可以作为一般等价物和其他任何商品交换,这种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最初的职能就是作为商品的价值尺度。这时候,各种商品价值的大小就都可以表示为一个货币额,而货币的价值仍然表现为一个商品系列。这就是有了货币以后的交换历史。

庸俗经济学完全无视货币的历史,直接认为货币就是资本,自行增殖就是资本的神秘的本能。

庸俗经济学认为“利息是使用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报酬,即资本的价格,是资本所有者的收入。”马克思则认为,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时都不是资本,只有投入生产以后,生产资料和劳动结合以后,才成为资本。利息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所谓资本的价格(有价证券的价值。证券只是兑换货币的凭证,本身没有价值)是利息的资本化,是由利息率反推出来的。就象土地本来没有价值(不是劳动生产的),所谓土地的价值就是地租的资本化,其价格是由地租率反推出来的,而地租也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庸俗经济学认为“资本之所以能带来利息,这是因为使用资本,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净生产力是资本能带来利息的根源。”马克思则认为,利息是剥削工人的无偿劳动得来的,生产率的提高是联合劳动和技术提高带来的,不是资本的一种什么神秘的净生产力。

使用道具

地板
why 发表于 2006-4-10 20:1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门列夫

读资本论——庸俗经济学的批判(5)

劳动是什么?庸俗经济学照例也是不做深入分析的。在庸俗经济学看来,劳动从来就是一种商品,工资就是劳动的价格。劳动又是生产的一个要素,工资又是产品成本之一,因此工资上涨,其他商品价格也会上涨,工资下降,其他商品价格也会下降。劳动价格也和其他商品一样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也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此,工资也就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如此而已。

马克思则在深入分析商品的基础上,也就深入地历史地分析了劳动。劳动是价值尺度,劳动本身没有价值。资本家作为商品购买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生产这个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即劳动力消费的生活资料)。劳动力并不是从来就是商品,货币并不是从来就是资本,只有劳动力彻底和生产资料分离以后,它才成为商品;只有产生了这种商品,资本才成为资本。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前提,这是一个对生产者的野蛮剥夺过程。资本主义再生产则以不断扩大的形式一再把这个前提再生产出来。工资和商品价格水平的关系,恰恰不是工资升降决定商品价格水平,而是商品价格水平决定工资的升降。

马克思说:“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劳动是什么?劳动和商品的关系是什么?回答是,劳动是作为交换价值的商品的唯一属性。

而且“随着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有用性质也消失了,因而这些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消失了。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在商品价值中包含的劳动不是各自区别的有用劳动,而是没有区别的抽象人类劳动。

在商品中,劳动就具有了两重性。商品中劳动的两重性:就是既是有用劳动,又是一般劳动。有用劳动对应使用价值,一般劳动对应交换价值。价值即交换价值不是具体的有用劳动创造的,而是抽象的一般劳动创造的。

马克思总是两分法分析事物。用两分法分析社会主义劳动,社会主义劳动就又有了新的两重性,在私营经济中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在公有制经济中是自己为自己劳动,但只要交换存在,劳动仍然是价值的尺度。在私营劳动中劳动力仍然具有商品的属性,在公有制劳动中劳动力不再是商品,但表面上都把劳动力市场作为中介,都是领取一定数量的工资,很容易把这种两重性掩盖起来。

商品的价值由包含劳动的多少来决定。因此,“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这就是随着生产率的提高,商品越来越便宜的原因,而与供求变动毫无关系。

资本的增殖不是在高价出卖商品中取得的,“这种变化必定发生在第一个行为G—W中所购买的商品上,但不是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价值上,因为互相交换的是等价物,商品是按它的价值支付的。因此,这种变化只能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即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上产生。要从商品的使用上取得价值,我们的货币所有者就必须幸运地在流通领域内即在市场上发现这样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因此,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种特殊商品,这就是劳动能力或劳动力。”劳动力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是能够创造使用价值,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剩余价值,能够提供超出劳动力价值以外的剩余价值,即无偿劳动。
  
有了剩余价值的创造,货币才成为资本。“货币所有者要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在商品市场上找到自由的工人。这里所说的自由,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在流通领域里,工人的自由换来的是在生产领域里的被奴役。

这种自由的工人就是资本自由剥削的前提。“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

庸俗经济学喜欢停留在流通领域里,因为“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庸俗的自由贸易论者用来判断资本和雇佣劳动的社会的那些观点、概念和标准就是从这个领域得出的,——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流通领域里的“平等”,庸俗经济学是津津乐道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似乎不是生产出来的,而是流通出来的,有了市场需求,就会有自然的供给,一切都在神秘的需求和供给之中流动,社会财富也就象滚雪球一样增大了。

只有马克思才指出了,社会财富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商品,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不仅要生产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

马克思说:“资本是死劳动,它象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劳动是社会财富的血液,资本是社会的吸血鬼,这就是资本和劳动的真实关系。而庸俗经济学则把劳动和资本都看作只是生产要素而已,资本是主要因素,劳动是从属因素。

庸俗经济学只看到工资同商品价格一样的波动,而马克思则更深刻地看到劳动力价值的持续的本质下降。“在劳动生产力提高时,劳动力的价格能够不断下降,而工人的生活资料量同时不断增加。但是相对地说,即同剩余价值比较起来,劳动力的价值还是不断下降,从而工人和资本家的生活状况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和资本家没有什么真正的平等。工人为自己的必要劳动只会越来越少,为资本家提供的无偿劳动只会越来越多。“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形式,才允许把工作日限制在必要劳动上。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要劳动将会扩大自己的范围。一方面,是因为工人的生活条件日益丰富,他们的生活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剩余劳动的一部分将会列入必要劳动,即形成社会准备基金和社会积累基金所必要的劳动。”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这就是从资本的压迫和剥削下解放出来的劳动。

使用道具

7
why 发表于 2006-4-10 20:1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门列夫

读资本论——庸俗经济学的批判(6)

有人说资本论发表以后,资本主义有了许多马克思始料不及的巨大发展,资本论已经过时了,西方经济学即庸俗经济学才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这是大错特错的十足的胡说。

就象牛顿力学对于古典力学领域来说永远不会过时一样,马克思的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来说,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已经定论的科学。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逃脱马克思总结的规律,只是越来更越有力的印证了马克思的科学预言。庸俗经济学的一切与时俱进的庸俗浅薄的辩护都遮挡不住资本论的光辉.在资本论的理论系统(包括其后来的发展)以外不存在别的什么资本主义经济学的所谓科学。庸俗经济学作为资本主义的御用“学说”,永远不会成为什么科学。

马克思关于商品及商品交换的论述过时了吗?关于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论述过时了吗?关于劳动和资本的论述过时了吗?资本论所引用的材料可以过时,它提出的基本概念总结的基本规律没有过时,也不可能过时。而庸俗经济学仍然没有从浅薄变得更深刻,也不可能变得更深刻。

所谓资本主义有了巨大的发展,似乎由于经济学的宏观微观的指导,能够控制经济的周期波动,实现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根本是一种虚幻的假象,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的巨大发展完全是以剥削全世界为条件的,离开对全世界的依赖,他们的发展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可以肯定早就崩溃了。

庸俗经济学不能解决深刻的两极分化问题,不能解决在资本高积累条件下利润空间缩小即利润率不断降低的问题,就解决不了资本主义周期危机的根本问题。庸俗经济学认为可以通过供需关系的政府干预,就可以控制商品价格水平的波动,从而控制经济的波动及波动周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实,这是一种自欺欺人,利息率利润率归根结底是由剩余价值决定的,完全不是人为所能够左右的,左右不了利润率就左右不了供需关系。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和周期危机是不可控制的,这是资本的贪婪性扩张性的本性决定的。只是可以通过向全世界转移,通过加深外部矛盾而缓解内部矛盾罢了。

马克思说:“工厂制度的巨大的跳跃式的扩展能力和它对世界市场的依赖,必然造成热病似的生产,并随之造成市场商品充斥,而当市场收缩时,就出现瘫痪状态。工业的生命按照中常活跃、繁荣、生产过剩、危机、停滞这几个时期的顺序而不断地转换。由于工业循环的这种周期变换,机器生产使工人在就业上并从而在生活上遭遇的无保障和不稳定状态,已成为正常的现象。除了繁荣时期以外,资本家之间总是进行十分激烈的斗争,以争夺各自在市场上的地位。这种地位同产品的便宜程度成正比。除了由此造成的资本家竞相采用代替劳动力的改良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以外,每次都出现这样的时刻:为了追求商品便宜,强制地把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

周期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不可避免的循环,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是工人生活每况愈下的基本原因。
  
“现代工业特有的生活过程,由中等活跃、生产高度繁忙、危机和停滞这几个时期构成的、穿插着较小波动的十年一次的周期形式,就是建立在产业后备军或过剩人口的不断形成、或多或少地被吸收、然后再形成这样的基础之上的。而工业周期的阶段变换又补充新的过剩人口,并且成为过剩人口再生产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资本主义的周期危机是“过剩人口再生产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庸俗经济学是照例不去对劳动的供给去做深入的研究的,只仅仅把劳动当作商品,反复地念叨,劳动需求增加了,工资就提高,工资提高了,劳动供给就增加,供给增加工资就降低,工资降低需求就增加,无非是不知原因的循环反复。

“于是危机爆发了。它不是表现在消费需求,即个人消费需求的直接缩减上,而是表现在资本对资本的交换,即资本再生产过程的缩减上。”危机不是表现为消费需求的缩减,而是“资本再生产过程的缩减”。是生产不下去了,庸俗经济学却硬要解释成是经济的供需的波动。
  
“危机总是大规模新投资的起点。因此,就整个社会考察,危机又或多或少地是下一个周转周期的新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跳跃式发展却总要表现为危机。
  
“利润率的下降在促进人口过剩的同时,还促进生产过剩、投机、危机和资本过剩。”随着不变资本越来越巨大的积累,利润率——利润与总资本的比率不断下降是必然的,这是周期危机的根本原因。庸俗经济学只专注于用各种曲线去描述波动,却决不去探求波动的真正原因。

“现有资本的周期贬值,这个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阻碍利润率下降并通过新资本的形成来加速资本价值的积累的手段,会扰乱资本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借以进行的现有关系,从而引起生产过程的突然停滞和危机。”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到了这样的程度:只有通过危机才能使资本贬值,用危机来阻止利润率下降,用对生产的破坏来获得重新生产的动力。

这种阻止过程是这样的:“市场上的一部分商品,只有通过它的价格的极大的下降,即通过它所代表的资本的贬值,才能完成它的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同样,固定资本的要素也会或多或少地贬值。此外,一定的、预定的价格关系是再生产过程的条件,所以,由于价格的普遍下降,再生产过程就陷入停滞和混乱。这种混乱和停滞,会削弱货币的那种和资本一同发展起来并以这些预定的价格关系为基础的支付手段职能,会在许多地方破坏一定期限内的支付债务的锁链,而在和资本一同发展起来的信用制度由此崩溃时,会更加严重起来,由此引起强烈的严重危机,突然的强制贬值,以及再生产过程的实际的停滞和混乱,从而引起再生产的实际的缩小。”因此,周期危机往往从支付危机开始。

“资本的生产过剩,仅仅是指可以作为资本执行职能即可以用来按一定剥削程度剥削劳动的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过剩;而这个剥削程度下降到一定点以下,就会引起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混乱和停滞、危机、资本的破坏。”周期危机就是不能实现一定的剥削程度的危机,通过生产资料的贬值,通过一部分企业的破产,通过资本更大规模的集中,这一定的剥削程度又重新可以实现。利润率虽然降低,但在更少数人手里的利润量可以增加。

“要使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按一定的利润率剥削工人的手段起作用,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就周期地生产得太多了。要使商品中包含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能够在资本主义生产所决定的分配条件和消费关系下实现并再转化为新的资本,就是说,要使这个过程能够进行下去,不致于不断地发生爆炸,商品就生产得太多了。”所谓生产的太多了,不是人民生活不需要了,而是多得不能正常剥削了,必须强制生产资料的贬值,必须强制一部分人破产,集中剥削资本,减少资本家人数。
  
“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使利润率的下降成为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在某一点上和劳动生产力本身的发展发生最强烈的对抗,因而必须不断地通过危机来克服。”利润率下降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必须用危机来克服。

“低利息率多数与繁荣时期或有额外利润的时期相适应,利息的提高与繁荣到周期的下一阶段的过渡相适应,而达到高利贷极限程度的最高利息则与危机相适应。”利息率也要随利润率的降低而降低,但不是直线的,而是波动式降低的。

“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同时,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因而加强了旧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要素。”信用制度加速了发展,也加速了危机,通过危机而积累旧生产方式解体的要素。

“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象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危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低的消费和高的生产力的矛盾。资本主义只能通过破坏生产力的办法,而惟有社会主义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日益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每一个对旧危机的重演有抵销作用的要素,都包含着更猛烈得多的未来危机的萌芽。”一切阻止危机的办法对资本主义来说也不过是饮鸩止渴。







  1. &lt;SCRIPT src="..\..\..\..\ad\ad_usercomment.htm"&gt;<BR><BR>&lt;/script&gt;
复制代码

使用道具

8
why 发表于 2006-4-10 20:1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门列夫

读资本论——庸俗经济学的批判(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严格区分劳动和劳动力概念,指出,在商品生产中,劳动是价值的尺度,劳动本身没有价值,当然也就没有价格。有价格的作为商品的是工人的劳动力,工人出卖的是自己劳动力的支配权。工资不是工人付出劳动的全部报酬,而只是补偿劳动力消费的必要劳动的报酬,超出必要劳动的部分是被资本家占有的无偿劳动,剩余价值就是无偿劳动创造的。

庸俗经济学为了掩盖价值和剩余价值,故意使用含混的劳动的概念,把劳动当作商品,提出劳动价格的概念,似乎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工资就是劳动的全部报偿。劳动价格的概念是庸俗经济学的概念。

有人对马克思的概念和庸俗经济学的概念不加区分,提出什么应该研究社会主义的劳动价值问题,无形中把庸俗经济学的概念塞进了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完全处于商品地位,劳动力作为商品,当然是有价值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生产资料的占有以公有制为主,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在公有制生产领域中,劳动力不是商品,当然没有价值,工资只是按劳分配的份额。不是说这种劳动没有道德上的价值,而是说没有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在社会主义里,劳动力的价值仍然只存在于一小部分私有生产的领域里,在这个领域里,劳动力仍然是商品地位,和资本主义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劳动力有了新的两重性:既是商品,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人,国家必须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必要劳动的报酬要随着公有制劳动报酬的提高逐步扩大,私营企业主榨取的剩余价值只能不断缩小。不能把社会主义市场等同于资本主义的完全市场,劳动力完全成为商品,甚至把劳动价值概念完全引入社会主义,那就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徒然挂个社会主义招牌而已。

为了认清庸俗经济学劳动价格的虚伪性,我们应该剖析一下庸俗经济学在劳动问题上所散布的一整套混乱概念。

庸俗经济学主张“像劳动力的供给,当工资增加时,一般都会增加劳动力的供给量;但当工资上涨超过一定限度后,劳动力供给反而下降。”庸俗经济学是把劳动力和劳动混同在一起的,这里的劳动力供给就是说劳动供给。工资就是劳动的价格,和一切商品一样价格涨,供给就增长。商品供给的增长是生产出来的,劳动供给的增长不过是增加就业而已,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失业大军的存在。事实上就业的增长不是工资增长的结果,就业和工资增长是繁荣时期劳动需求增长的结果。工资增长从来不会成为先行的原因,而总是资本家剥削需求的结果,并且尽可能把工资压到最低,在影响到资本剥削时,如周期危机时期,就被一脚踢开。劳动供给的下降往往是紧接着物价上涨的繁荣很快的生产过剩而导致危机突发,产品堆积,生产缩减而造成的,庸俗经济学却硬要说成是“工资上涨超过一定限度”的结果。

“工资完全是由劳动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其实,完全不是的。1,象一切商品一样,供求只决定价格的波动,不决定波动的基点,波动的基点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即商品的价值决定的。2,一般商品的波动是从高于价值向价值点回落,这是由资本家的逐利性决定的,通过价值一步步降落,商品也越来越便宜;劳动力价格的波动则总是在基点以下波动,从劳动力的消费品数量看是不断增加的,似乎劳动力的价格在增长着,但从消费品增长赶不上商品便宜的速度看,劳动力的价格还是降低着,但没有一般商品降低的快。从相对剥削程度来说,随着生产率的提高,用人的减少(需求越来越少,供给后备越来越多),失业大军的增加,对于社会劳动力整体来说,报酬越来越微薄,贫富鸿沟越来越扩大。劳动力的报酬不仅绝对地缓慢地降低着,而且相对地急速地降低着。

“劳动供给量开始时随工资的提高而增加,后来则随工资的提高而降低。这是因为,工资收入增加固然可以为劳动者增加效用,但也由此牺牲了闲暇时间,这又是一种负效用,一当到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由工资收入给劳动者增加的正效用不足以抵消劳动的负效用时,人们就宁愿少工作而增加闲暇时间,不愿为多一点工资而多工作牺牲闲暇。”上面我们已经剖析了劳动供给减少是工资超过一定程度的原因的荒谬,现在再来看庸俗经济学效用概念的荒谬。劳动的效用不是劳动能够制造产品,制造产品对劳动者没用,劳动的效用是工资,正象商品的效用不是可以用于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那些使用价值对商品交换没用,商品的效用是商品的价格,偷偷地就把使用价值转换成了交换价值。增加工资是劳动的正效用,牺牲闲暇是劳动的负效用,正效用是交换价值,负效用又成了使用价值,庸俗经济学的概念就是如此混乱!真不知道作为交换价值的正效用如何抵消作为使用价值的负效用。资本家的斤斤计较竟莫须有的加到了工人对工资和闲暇的斤斤计较上。工人是多么懒惰啊,竟然“不愿为多一点工资而多工作牺牲闲暇。”所以工人的工资万万不可高过一定的程度,最好是一点闲暇时间也不给。正如马克思说的,一少部分人摆脱劳动是以劳动者的所有时间都成为劳动时间为条件的。

“在劳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增加对劳动的需求,不但可以使工资增加,而且可以增加就业”对劳动的需求是资本的需求,是对工人的恩赐:“可以使工资增加,而且可以增加就业”

“通过减少劳动的供给同样也可以使工资增加,但这种情况会使就业减少。”减少劳动的供给不是因为工人的不足,而是缩减生产,或者生产率提高而解雇工人,本身就是缩减就业,这时工资只会减少,怎么是工资增加使就业减少。

“迫使政府通过强制退休、禁止使用童工、减少工作时间的法律来限制劳动的过度供给。但这些办法,同通过垄断来使工资提高到由供求竞争决定的均衡价格以上的情况是不同的,不应该看作劳动市场的卖方垄断的结果。”所谓劳动的过度供给只有在周期危机的时候,相对于生产的停滞和压缩,才出现劳动的过度供给,一切限制劳动的办法的结果都是更庞大的失业大军。这种情况下,没有什么工资的提高,至多是工资尽可能少地降低,而且以扩大失业大军为条件。

“卖方与买方都有一定的垄断,主要是劳动者工会通过集体谈判与买方垄断者“独家买主”协定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这就是所谓“双边垄断”。”工人通过组织成为工会的斗争,在改善工人待遇方面可能有微弱的效果,奢望更大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即使如此,也不能为庸俗经济学所容忍,被称之为劳动力的卖方垄断!以庞大的失业大军为条件,资本家把工人牢固地控制在自己手里,拼命压低工人工资,而工人基本上是无可奈何的。

“假设工会作用足够大,工会能够迫使政府通过立法规定最低工资,这样,劳动者工资也可以高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最低工资决不是工人利益不受损失的真正保障线,无非是工人必要生活的最低极限。庸俗经济学认为这个限制剥削程度的最低极限都不应该有,因为“这样,劳动者工资也可以高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超出劳动贡献的所得了。

“工资总额代表所有劳动单位的全部贡献。”也就是说最低的工资总额就是劳动的全部贡献,工人只应该受穷,而不应该奢望多得。

企业家“报酬”“它包括在成本之中,其性质与工资相类似,也是由企业家才能的需求与供给所决定的。不同的只是由于对企业家需求和供给的特殊性(边际生产力大和培养成本高),决定了它的数额远远高于一般劳动所得的工资。”当资本家成为食利阶层脱离生产以后,企业家是资本的代表,企业家报酬进入成本,也和工人的工资不相类似,工人的工资是相对于剩余价值的必要劳动部分的补偿,企业家报酬是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不过不表现为利润而已。这就是所谓的隐成本即正常利润。把它列入工资成本不过是为了掩盖剩余价值的又一层包裹而已。

“按收入法核算所得的国民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这样计得的国民收入称为国民总收入(GNI),在国民总收入中,只有工资、利润和租金为要素收入。”工资是必要劳动的补偿,从工人来说是收入,从资本来说是投入。利息,利润和租金是对剩余价值的分割,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但不归工人所有,而被资本家地主无偿占有。政府税费收取归根结底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反过来也是为资本家服务的,对资本家来说不过是相当于对为资本家看家护院的支付的一笔佣金罢了。折旧则是生产资料损耗的补偿。庸俗经济学特别喜欢讲要素市场,要素投入,要素收入。所谓要素就是劳动,资本和土地,在市场流通后,各自取得自己的应得收入,劳动收入工资,资本收入利润(或资金收入利息,企业家收入高薪),土地收入地租,完全割断了其中的内在联系——都是劳动创造的,工资是劳动所得,其他都是无偿占有,他们占有和分割的劳动以及在流通领域里实现价值的劳动都不参与创造价值,至多是尽可能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费用节约,是对价值尽可能少的扣除。

对庸俗经济学情有独锺的强坛上的右派说,失业工人是不受剥削的,但生活很苦;受剥削的工人反而生活有保障,所以工人是愿意受剥削的。失业是工人阶级整体中最痛苦的一部分,失业工人的竞争是资本对工人加重剥削,把工资尽可能压到最低限度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资本的剥削才造成了失业工人生活的毫无保障和就业工人的低工资。失业工人不是不受剥削,而是承受着资本对无产阶级整体压迫和剥削的最沉重部分。不联系失业,单纯说工人的低工资还不足以说明工人阶级的真实待遇。

庸俗经济学轻描淡写地说:“失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而失业大军是怎么造成的呢?

庸俗经济学说:“失业按其原因大体可分几类:(1)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形成的所谓磨擦性失业;(2)工人不满意现有工作,离职去寻求更理想的工作所造成的求职性失业;(3)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特点,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所引起的结构性失业;(4)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技术性失业;(5)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季节性失业;(6)由于工资刚性所引起的所谓古典失业;(7)由于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周期性失业;(8)由于有效需求水平过低而造成的需求不足型失业。”

1,2,6,是由工人自己造成的,3,4,5,是客观必然因素造成的,7,8。才是资本主义生产不正常的情况造成的。

请看马克思对剩余人口产生的分析:

“决定工资的一般变动的,不是工人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动,而是工人阶级分为现役军和后备军的比例的变动,是过剩人口相对量的增减,是过剩人口时而被吸收、时而又被游离的程度。”庸俗经济学所谓的劳动供需状况决定工资不仅掩盖着工资是必要劳动的补偿这一劳动力价值本质,也掩盖着工资变动受相对剩余人口影响的深刻的社会原因。

“一旦工人识破秘密,知道了他们为什么劳动越多,为别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是提高,他们连充当资本增殖手段的职能也就越是没有保障;一旦工人发现,他们本身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完全取决于相对过剩人口的压力;一旦工人因此试图通过工联等等在就业工人和失业工人之间组织有计划的合作,来消除或削弱资本主义生产的那种自然规律对他们这个阶级所造成的毁灭性的后果,这时,资本和它的献媚者政治经济学家就大吵大叫起来,说这是违反了“永恒的”和所谓“神圣的”供求规律。也就是说,就业工人和失业工人之间的任何联合都会破坏这个规律的“纯粹的”作用。”资本家及其吹鼓手们是自由竞争的最热心的维护者,特别是劳动力的自由竟争,这简直是他们的致富法宝和秘密武器,他们最怕的是工人的联合和团结。

“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正比。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资本主义的积累一方面是资本的膨胀,是不变资本对可变资本比率的增大,从而是利润率的降低,利润空间的压缩;一方面是无产阶级的绝对壮大和失业大军的相对扩大,从而贫困也积累起来。

“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变成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把工人贬低为机器的附属品,使工人受劳动的折磨,从而使劳动失去内容,并且随着科学作为独立的力量被并入劳动过程而使劳动过程的智力与工人相异化;这些手段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变得恶劣,使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屈服于最卑鄙的可恶的专制,把工人的生活时间变成劳动时间,并且把工人的妻子儿女都抛到资本的札格纳特车轮下。但是,一切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就是积累的方法,而积累的每一次扩大又反过来成为发展这些方法的手段。由此可见,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日趋恶化。最后,使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同积累的规模和能力始终保持平衡的规律把工人钉在资本上,比赫斐斯塔司的楔子把普罗米修斯钉在岩石上钉得还要牢。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工人创造的一切,反过来又成为统治工人阶级的外在的力量,成为工人阶级苦难的根源。

庸俗经济学根本无视资本主义的丑恶,它只看得到资本主义的美好,即使是对通货膨胀和周期危机也看作是资本主义美好的波动曲线,即使是有某种弊病,也极力归咎于工人。庸俗经济学说:“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可以根据其原因的不同而分为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公正的庸俗经济学对工人的资本家各打50大板。

“工资的提高会使生产成本增加,从而价格水平上升。”马克思则说,不是工资变动成为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而是价格变动成为工资变动的原因。商品价格上升,工人的实际工资会下降(原来的工资买不到原来的消费品了),工人要求提高工资,但往往提高不到原来相应的水平。庸俗经济学却因果倒置,说是工资的提高引起商品价格的上升,纯粹是颠倒的虚幻的逻辑推理。

“工资上升引起物价上升,物价上升又引起工资上升。这样工资与物价不断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就在这种颠倒的虚幻的逻辑推理中,工资的提高导致了通货膨胀!

“由于经济发展中存在扩展部门和非扩展部门的不同,扩展部门正在扩大,需要更多的资源与工人,而非扩展部门已在收缩,资源与工人过剩。由于在现实中,非扩展部门的资源与工人不能迅速地流动到扩展部门,这样,扩展部门由于资源与人力短缺,资源价格上升,工资上升。而非扩展部门尽管资源与人力过剩,但资源价格不会下降,尤其是工资不仅不会下降,还会因为攀比行为而上升。这样,就会由于扩展部门的总需求过度和这两个部门的成本增加,尤其是工资成本的增加而产生通货膨胀。”工资的提高则因为工人的攀比!

“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引致失业。”工人为了“提高”工资而失业,完全是工人自寻倒霉,活该!

“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是因为通货膨胀使实际工资下降,从而能刺激生产,增加劳动的需求,减少失业。”提高工资引起通货膨胀,工人失业咎由自取;通货膨胀造成实际工资下降却造福于工人,减少失业。工人多刁民,资本家多慈善!

使用道具

9
why 发表于 2006-4-10 20: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门列夫

读资本论——庸俗经济学的批判(8)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庸俗经济学大讲西方的产权理论,以产权不清所有者缺位缺少激励性为由否定公有制,以明晰产权增强激励为借口暗中拼命推行私有化,力图把经济体制的改革变成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变。

那么究竟产权是个什么东西?产权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什么?有必要剖析清楚。

产权归根结底是有产者的概念,是有产者对无产者的经济统治权,是加于无产者身上的千年锁链。当无产者砸碎这个锁链,掀翻有产者的经济统治以后,如果又把产权请回来,无异于作茧自缚。允许一小部分私有制,适当地保留一点私有产权也可以,但把产权观念也往公有制上套,那就是祸害公有制。产权概念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质上是格格不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能让市场经济服从于服务于社会主义,不能让社会主义服从于服务于市场经济。

产权明晰也不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现代企业最本质的是用知识武装起来用信息沟通起来的社会化大生产。产权明晰只是私有制的本质特征,是庸俗经济学硬塞进现代企业制度里来的,是为完全市场化改革服务的,是为和平演变和私有化服务的。

历史上真正创造社会财富的是劳动人民,而不是享有产权权益的社会上层统治者。产权从来没有激励过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到利息和地租时,深刻地分析了利息和地租的资本化,即有价证券和土地本身都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们没有包含劳动,它们的“价值”是虚拟的,是由利息率反推出来的,如土地价格,在地租已定时,利息率越降低,土地“价值”就越提高。

庸俗经济学是不做这种深入分析的,商品就是效用,效用就是价值,价格就是价值,产权就是金钱。从本质上可以说,产权没有价值,产权也没有创造性劳动的激励。从本质上说,应该是产权保证享受,资本追逐利润,劳动创造价值。

社会生产的动力来自于社会生产力自身。在资本主义追逐利润的条件下,当什么因素阻挡生产力发展的时候,生产会通过危机和破坏为自己开辟道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大生产的条件下,社会生产力自己也会自然找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式,不是通过危机,通过破坏,而是通过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和社会生产力日益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使用道具

10
why 发表于 2006-4-10 20: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门列夫

读资本论——庸俗经济学的批判(9)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与知识经济的历史趋势

马克思通过对剩余价值生产即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分析,指出资本的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积累,资本积累从生产资料和生产者的剥离开始,由剩余价值的剥夺发展兴旺,到剥夺剥夺者终止。这种客观历史进程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依据。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霸权主义是帝国主义的最后阶段。在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知识经济萌芽了。在资本的积累中,在剩余价值的剥夺中,马克思就指出,蕴涵在生产资料中的人类科学技术成果的积累,是资本家不花一分钱就占有的。到了知识经济阶段,知识信息的膨胀是知识在生产要素中的地位和分量越来越重。知识一方面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率,加速了资本的积累,使资本以乘数加速的程度积累;一方面,知识又不能不把劳动者武装起来,无产阶级不仅在量上壮大,而且在质上成熟,直至转化为独立代表知识经济新的生产力的代表的知识劳动阶级。知识将随着知识劳动阶级在资本的统治下一起解放出来,从而知识将作为继土地,资本以后的一种起支配地位的新资源而支配社会。三种资源相比较:土地是封闭的,资本是扩张的,知识是传播性和共享性的。资本越为少数人占有利润越高,知识越为更多人共享效益越大,而且越接近于0成本。因此知识经济的历史趋势就是加速资本积累,也就是加速剥夺资本者的历史趋势,是知识资源取代资本支配地位的历史趋势,是知识劳动阶级壮大成熟直至成为社会统治阶级的历史趋势。

为了深刻认识这种历史趋势(一些人对这种历史趋势怀疑动摇了),让我们重温一下资本论对资本积累的绝妙的论述。

什么叫资本积累?马克思的定义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这个定义简洁而深刻,就在这个资本积累的定义(肯定)中已经包含了对资本的否定。。而在庸俗经济学看来,资本是利润的源泉,资本是资本家的贡献,资本是永恒的权力,在他们的概念中,不允许对资本有丝毫的否定。

“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所谓劳动价格的提高只是表面现象,或者是消费品的数量增加而总价值降低,或者是先行压低(或事实上降低)工资以后再名义工资上略微的上提。即使如此,也不是资本家的恩惠,而是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资本的积累同时是贫困的积累和工人身上的锁链的加重。

“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随着资本积累而发展,资本积累又随着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发展。这两种经济因素由于这种互相推动的复合关系,引起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从而使资本的可变组成部分同不变组成部分相比越来越小。”这是一种榨取剩余价值的特殊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和它的积累一起发展,互相推动,生产率因此提高即“引起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
  
"资本积累最初只是表现为资本的量的扩大,但是以上我们看到,它是通过资本构成不断发生质的变化,通过减少资本的可变部分来不断增加资本的不变部分而实现的。”这个质的变化一方面是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是利润率的下降,最重要的是资本对工人的压迫的沉重,死劳动对活劳动的吞噬贪婪。

“随着总资本的增长,总资本的可变组成部分即并入总资本的劳动力也会增加,但是增加的比例越来越小。积累表现为生产在一定技术基础上的单纯扩大的那种间歇时间缩短了。为了吸收一定数目的追加工人,甚至为了在旧资本不断发生形态变化的情况下继续雇用已经在职的工人,就不仅要求总资本以不断递增的速度加快积累。而且,这种不断增长的积累和集中本身,又成为使资本构成发生新的变化的源泉,也就是成为使资本的可变组成部分和不变组成部分相比再次迅速减少的源泉。总资本的可变组成部分的相对减少随着总资本的增长而加快,而且比总资本本身的增长还要快这一事实,在另一方面却相反地表现为,好象工人人口的绝对增长总是比可变资本即工人人口的就业手段增长得快。事实是,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资本积累是量的扩大,更是质的加速变化,生产能力和规模越大,过剩人口越是更加快速的产生。

“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事实上,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抽象的人口规律只存在于历史上还没有受过人干涉的动植物界。”庸俗经济学用人口增长超过消费资料生产来解释人口过剩,马克思则指出了其深刻的经济根源:相对过剩人口的增长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

“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又以商品生产者握有较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为前提。因此,这整个运动好象是在一个恶性循环中兜圈子,要脱出这个循环,就只有假定在资本主义积累之前有一种“原始”积累(亚当·斯密称为“预先积累”),这种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资本积累的循环以原始积累为起点。

“资本关系以劳动者和劳动实现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资本主义生产一旦站稳脚跟,它就不仅保持这种分离,而且以不断扩大的规模再生产这种分离。”原始积累的作用或实质就是建立资本生产和积累的前提:生产资料和生产者的分离。

“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原始积累就是一部剥夺生产者的生产资料的历史。

“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同时形成新的资本材料,从而形成资本积累扩大的基础。”增长的资本是资本积累扩大的基础,生产力的提高是资本积累扩大的推动力量。

“连债务积累也能表现为资本积累这一事实,清楚地表明那种在信用制度中发生的颠倒现象已经达到完成的地步。”货币资本家成了债主,产业资本家的资本成了债务。

“作为纸制复本,这些证券只是幻想的,它们的价值额的涨落,和它们有权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尽管它们可以作为商品来买卖,因而可以作为资本价值来流通。”有价证券的价值是虚幻的,它只是利息的索取权,之所以可以作为资本流通,可以有价,是用利息率反算的。

“货币资本的积累所反映的资本积累,必然总是比现实存在的资本积累更大。”所谓经济泡沫就是虚拟货币资本超出现实的资本。泡沫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特别是股票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往往成为周期危机的诱因。

“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货币资本家阶级也增长起来;第一,退出营业的资本家即食利者的人数和财富增加了;第二,信用制度更发展了,因此,银行家、贷款人、金融家等等的人数也增加了。”货币资本家阶级就是食利者阶级,是金融寡头资产阶级,是社会的寄生的腐朽阶级。

“一旦劳动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商品的货币存在,从而表现为一个处于现实生产之外的东西,独立的货币危机或作为现实危机尖锐化的货币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金融危机往往成为周期危机的先导。

“再谈谈集中!那种以所谓国家银行为中心,并且有大贷款人和高利贷者围绕在国家银行周围的信用制度,就是一个巨大的集中,并且它给与这个寄生者阶级一种神话般的、不仅周期地消灭一部分产业资本家,而且用一种非常危险的方法来干涉现实生产的权力——而这伙匪帮既不懂生产,又同生产没有关系。1844年和1845年的法令,就是这伙包括金融业者和证券投机家的匪帮的权力日益增加的证据。”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特别表现为金融垄断。马克思把垄断的金融寡头称做窃掠社会财富的匪帮!

资本积累的过程就是窃掠社会财富的经济形式的演变过程。资本主义决不是和谐的千年王国。庸俗经济学不会也不能深刻地解释资本积累中引起的一切经济现象,总是浅薄地从浅层次描述。
  
庸俗经济学说认为:“引起总需求过度的根本原因是货币的过度发行。”货币的过度发行可以引起商品价格大大超出其价值,即所谓物价飞涨,这只能压缩人民的购买力,即有效需求降低,怎么会引起需求过度?这种物价上涨可能拉动投入“需求”,这样消费的有效需求降低,而投入产出反而增加,显然会引起生产过剩,产品卖不出去,物价反而会骤然下跌。所谓“引起总需求过度的根本原因是货币的过度发行。”纯粹是庸俗经济学价格就是效用,效用就是需求的糊涂概念的糊涂逻辑。

这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无效的原因:“以引起通货膨胀为代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不能减少失业。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无效性。”

“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为3%,而人们预期为5%,并以这一预期要求提高工资,则企业就不但会把雇工减到原先水平,甚至低于原先水平。这样就会产生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发的“滞胀”局面。”有预期就可以提高工资,这是庸俗经济学的神话。企业减员是生产收缩或资本构成提高的原因,决不是莫须有的提高工资造成的。资本的“滞胀”局面就象一个病入沉疴的人既不能补又不能泻一样。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由于这种波动而引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的波动。”危机的核心是生产的膨胀和社会有效需求的降低引发了生产的巨大矛盾,不是神秘的国民收入的不明原因的波动。如果把收入理解为利润,波动是围绕利润而产生,因为利润不能正常实现而产生,却不是因为利润的波动而波动,

庸俗经济学从各个角度去解释周期波动:“创新理论认为是创新引起了经济周期性波动。货币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于银行货币与信用交替地扩大与紧缩所引起的,而这种货币与信用的运动,又是一个经济本身所形成的自发过程。货币投资过度理论认为,是过度的投资引起了繁荣与萧条的交替,而投资过度的根源又在于货币与信用的扩张。心理理论认为,人的乐观或悲观的预期是周期性波动的原因,而引起这种心理预期变动的则是经济因素。消费理论则把经济周期,特别是生产过剩危机的发生,归因于由于收入分配不平等而造成的消费不足,等等。”不是从偶然性上找原因,就是从人为因素上找原因,就是不知道从根本的必然性上找原因,庸俗经济学处处表现出它的浅薄。

“在资本-产量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储蓄率越高则增长率越高,而要提高储蓄率,就要改变国民收入的分配,使利润在国民收入中占更大的比例。因此,经济增长是以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为前提的。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必然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这是新剑桥模型的重要结论。”收入向利润倾斜,才能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利润也会增长。利润的巨大增长——资本主义的巨大的不平等是经济增长的合理需要!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解释真是立场不同,结论迥然不同。谁真谁假,谁深谁浅?难道我们不是看得很清楚吗?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