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ijipercy
1005 1

我也谈谈“低俗” [推广有奖]

  • 0关注
  • 7粉丝

学科带头人

5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53868 个
通用积分
27.7551
学术水平
50 点
热心指数
94 点
信用等级
23 点
经验
346 点
帖子
1099
精华
0
在线时间
29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14
最后登录
2024-6-12
毕业学校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曾写过一篇小的文章,谈了我对文艺“低俗”的看法,最近网络上又有人在讲小沈阳、郭德纲低俗,我觉得我有必要再次贴出我的文章,大家共同探讨。

我也说说小沈阳!!!

小沈阳火了!2009年,小沈阳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发挥和师傅赵本山的提携,外加春晚这个平台,着实火了一把。随之而来的是潮水般的掌声,掌声中也夹杂着无数的批评。

小沈阳,自己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了自除夕以来最有争议的人物。从这一点上,小沈阳完全不必担心,有争议的才是好的,没有争议也就没有人关注了。对小沈阳持否定态度的人主要是觉得小沈阳是一个唱二人转的演员,不应该登大雅之堂,同时在网上还有许多人认为小沈阳之所以火是因为国人的欣赏水平很低。

对此,我觉得小沈阳没有错,二人转也没有错,当然观众更没有错,错就错在我们有些人在带着有色眼睛看待这一切。我虽然不是东北人,但我在东北生活了将近四年,我曾经去剧场看过二人转演出,看过最低俗的演出,也看过相对文明一些的演出。无论是哪次看,剧场几乎的满座,并且一年365天,天天如此。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二人转为什么这么火爆?从供给与需求理论来看,有需求就有供给,需求越多供给也就越多,我们在这里不去讨论是先有供给还是先有需求,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二人转作为一种民间的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众所周知,东北天气寒冷,每年有差不多半年的冬天,农民在田间只劳作半年的时间,而剩下的半年只能在家中休息,由于以前农村交通、信息、经济都不发达,不像现在可以外出打工,那时的农民在农闲时只能在家,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大家聚集在一起扯犊子、吹牛,再唱两嗓子,于是就形成了最初的二人转形式。由于农民本身的文化素质就很低,因此二人转的内容也就很低俗。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欣赏口味也逐步提高,那种小剧场的最低俗的二人转演出已经今非昔比,逐渐的没落,以“刘老根大舞台”为代表的一些大型娱乐场所纷纷倡导“绿色二人转”。虽然说绿色,不说粗话了,但其艺术形式依然不被一些人所认同,如同春晚上的小沈阳,反对者认为二人转依旧很低俗,不可以接受。

至于低俗,我认为,时光倒转100年,在中国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低俗的,那时国人认为艺人、演员就是下三等的人,哪个家长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艺。然而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以前下三流的相声、戏曲纷纷登上了大雅之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也逐步提高,今天听个钢琴演奏会,明天观看个芭蕾舞表演。而在此时,有东北特色的二人转表演虽然没有象相声、戏曲一样等庙堂之高,但在东北人的生活中依然占据了很大的分量,更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

艺术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是我们在带着有色眼镜在看二人转,既然服饰暴露、妩媚百出的钢管舞女郎可以被人接受,为什么就不能接受二人转呢?帕瓦罗蒂的演唱的确代表了艺术的最高水平,但我们不能去要求每个人都要去听帕瓦罗蒂的演唱会,我们也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去欣赏芭蕾舞表演,试想春晚剧组为了提高国人的欣赏水平,找来朗朗弹他个四五个小时不就完了,干嘛还那么费尽心思地去编排各种节目啊?

小沈阳的火有其背后的根源,这个根源就是需求,有观众需求。小沈阳从哈尔滨的斯卡拉到刘老根大舞台,近些年来,他一直活跃在剧场中,他和观众有近距离的接触,他知道观众们想看什么,他也知道观众们喜欢看什么,小沈阳作为一个农村孩子,唱二人转就是为了赚钱养家,从这方面讲,他应该是一个绝对的“理性人”,他为了赚钱必须去迎合观众的要求,应这种需求的要求,成就了今天的二人转,也成就了今天的小沈阳。作为一个小学毕业的农村孩子,小沈阳无论从知识背景还是生活阅历,都无法与刘欢这样的大艺术家相媲美,但就艺术本身的实用性来讲,他和刘欢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是在迎合观众的需求。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充分发挥着作用,我们无法断言今后二人转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但就目前看它达到了一个“均衡”,一个短期的“均衡”。

有些人不喜欢小沈阳,于是也就把整个春晚否定了,试想一下,全国13亿人口,不可能每个人的偏好都是一样的,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青少年喜欢看街舞表演,中年人喜欢听“红湖水浪打浪”,老年人喜欢看戏曲,郎导不可能让每个人的“效用”都最大化,他只能在一个巨大无比的“埃奇沃思”盒子中做着艰难的选择,最终达到现在的这种均衡状态。从这种均衡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市场还是需要小沈阳的。那些无聊的批评者们,没有必要对二人转、小沈阳持否定态度,如果你不喜欢看摁一下遥控器就OK了,没有必要对人家指指点点。他存在有他存在的理由,他火也有他火的理由,如果你想靠批评人家的火而火,那就太龌龊了!

至于小沈阳,我是支持你的,同时对东北二人转我也持容纳的态度,因为它本身就是中国一个地区特殊背景特殊环境的一种产物,我们不能因为它不被所有人接受就去毁灭它,相反我们应该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去容纳它,让它继续去接受市场的洗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东北二人转 看不见的手 大雅之堂 帕瓦罗蒂 需求理论 赵本山 郭德纲 小沈阳 文章 春晚

沙发
tao_29 在职认证  企业认证  发表于 2010-8-8 10:44: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至于低俗,我认为,时光倒转100年,在中国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低俗的,那时国人认为艺人、演员就是下三等的人,哪个家长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艺。”
坚定的走自己的路!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