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ingmayong
1411 1

玉成鸿雁-初题:驳杂的社会 [推广有奖]

  • 3关注
  • 5粉丝

北冥有鱼

讲师

6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1970 个
通用积分
10.4064
学术水平
16 点
热心指数
32 点
信用等级
11 点
经验
6671 点
帖子
418
精华
0
在线时间
2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9
最后登录
2023-8-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初题:驳杂的社会

二题:作比于社会与学校

2010-8-17

作者按(大题目分块来做):一直以来就在构思这个话题,可是就如拟定的题目中所说「驳杂」,世界是驳杂的,难以下笔。想来这么庞大的话题,感觉老虎啃山,无处下口。不若找一个突破点,以偏概全,以后逐步完善起来。大块的话题不容易一下子拿下,正如五常所写的「中国的经济制度」一般,以五常功力之深厚,尚且要考察准备一年的时间。

玉成写作小品文不求一次性成功,因为有些题目是在太大,要分块来做,逐步完善。分块的思想来自于大学C语言和VF语言的学习,知道在编大的程序时要分块进行,然后做好接口,把各块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这样避免了「难以下口」的困难,分块思想体现了专业化和分工的重要性,个人在编程方面各有所长,如果由一人来做,面面俱做,则只能伤其十指,不若个人按照专长来分工,分别断其一指,最后再由擅长做接口程序的做模块之间的有机整合。

(学历渐深范围渐窄)社会是驳杂的,它不若学校里教科书上所说,它自然地给你分块: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政治、地理,这是高中的科目;及至上了大学,就细化和专业化了,你若选择理科,是这样分块: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复变函数、拓扑学、离散数学、近世代数;你若选择了经济学,这样分块: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西方经济思想史、发展经济学。到了研究生阶段,分工就更为细化了,这样分块: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后面还有研究的方向,为你以后做博士学位做好铺垫,不过我国的研究生乃至博士的研究方向没有西方那样细,而是相对粗略的。

(学校是分解理论,社会是凝练经验)这是学校里的学科分块,是明确而有特定的研习路径的,是纯正的,没有杂质的,学问大家经过上百年提炼的理论体系是高度凝练和集中的,你不需要再去提炼,只是要把它分解开来;而在社会上则大大的不同,你既没有教科书,也没有成块的理论,只是驳杂的支离破碎,这时需要你把学校的思维转变,不再是分解理论,而是提炼生活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这套体系也许只在你所生活的这个圈子管用,这就足够了,书本上的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可你所经常活动的区间连一海都远远不到,当然你要做学问,当学问家,要提炼通用的理论,那就另当别论了。这是从学科来说的第一个层面。

(社会人之复杂和学校人之简单)第二个层面是从学校里的人际关系来讲,学生百分之九十九(大学之后学历的除外)都是经历单纯,一直在上学,没有踏进社会半步。大家思想来源单一,有很多的共同语言,校园生活是简单的,大家的思想也都是浅显的,虽然你所学的知识不简单、深究下去不浅显。而社会则是极为驳杂的,大家思想来源不一,生活经历不同,年龄差别大,加之运用了一定的手段,造成了一个驳杂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四大文明古国,更使得社会环境错综复杂,你要高度灵活,变色龙般的适应环境之能力。

(学校目标的单一和社会目标的多元化)第三个层面是从目标的多元化角度来讲,学校里的目标是较为单一的,我把学校学生所追求目标的多寡和先后排列顺序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渐进的。第一是高中及高中以前,学生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学习成绩最大化,所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而展开的,我不知现在的初、中等教育体制变化为何样,但是这个分析在大面上依然是有效的,特别是在一些教育改革较为落后的地区和县乡地区。这个时期大家比拼的是学习成绩,一张简单的成绩单就可以将众多的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优生和差生之分,高下立见。简单的目标易追求,可是这片面的解读了学生,埋没了一批有其他天赋的学生。这也可解读为单一化目标的劣势,而且这个单一化的目标也滋生了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只要你学习成绩好,那么无论在老师、同学还是家长眼里,你都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中国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这种看法客观上促成了那日的教育体制的局限性,我倡导均衡发展,虽然我学习不太好,可也在中游水平,偶尔能进入三甲行列,不算是被老师冷落的一批吧。当然,我没有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别的方面就不行,只是说片面的追求单一化的目标,会有很多的劣势。

(由中学而如大学的大转变)大学期间,是个人成长环境的第一个大的转变点,特别是由县乡来到大城市的学生,高校几乎全部集中在大城市,而中国的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决定了,由县乡而入大城市的大的转变。大学,追求的目标多元化了,不仅是学习成绩优秀,大学里有一个综合测评分,专门看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多寡和优劣,这个评分从制度上增加了一部分只爱学习的同学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大家于是追求担任学生干部、社团领导、社会打工、研读课外知识,甚至谈恋爱。很多高中期间由于学习成绩不佳而备受压抑的同学这时爆发,成了校园里的活跃份子,各种社团组织、体育活动、学生会领导、班干部、社会兼职,忙的不亦乐乎,这些学生成了校园里的明星,主导了校园潮流。

(大学里较综合的竞争)而以往只重学习,少参加课外活动和性格不活泼的同学,这时由以往的校园佼佼者,不再受到关注,孤立在一个角落默默无闻了,不过我在这里没有贬低只懂学习的同学。虽然我的朋友里绝少学习好的,我自己算是这群学习很烂的同学里学习最好的了,我一直不喜欢与只懂学习的同学玩耍,我的朋友都是性格鲜明、爱好广泛。言归正传,大学里师生的关系模糊化了,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凛然而不可侵犯,学生也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有的师生会结为朋友,教学相长在这里得到了阐释。课下谈论也不再是某题如何解答,而是多元化了,有的谈对象去了,有的三五成群玩冰封王座RPG对战或者CS对战,有的整日忙于社团活动(我的大学可分为三个阶段,大一上半年由于高中学习的惯性学习很努力,从下半年到高三开始,整日奔波于社团活动,剩下的时期是玩冰封、搞对象和考研。不要笑我,我这是实话实说),学生群体的分化也多元化,而不是高中时学习差和好之分了。爱学习的一批,整日探讨书本理论;爱玩的一批,三五结群玩游戏逛商场;爱当官的一批,整日忙于社团和学生工作,和老师领导走的近(我的分类是客观,没有任何褒贬之义)。

(给选走不同道路同学的一点建议)走完了中学时代之后,同学分化(其实从儿时的玩伴开始分化就一直在进行,儿时玩伴有的上学,有的早早就下来踏入社会),一批参加了工作,一批当了兵,一批继续深造。别的我不了解,我就谈这些进入大学的,这批也在分化,就如上面所说的几批。各自做是玩、学习还是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的超边际分析之后,按照自己既有的特长爱好,或迷糊或清晰的走了下去,走的过程,也在对自己的选择不断做着调整。不管怎样,学习也罢,玩混也罢,都要做出点事情来,为长远计。其实对于玩(这里的玩,我指的是毫无意义的浪费时间,水过地皮湿,没有在你头脑中留下丝毫印记,相当于你比别人少活了至少四年)来讲,我更愿意大学期间多学习知识,文化课学习、社会实践、为人处事、领导一个社团、参加课外活动都是学习,学习之所无处不在。大学的日子一定要艰苦,哪怕你家里有万贯之富,青年时代多吃苦受罪,进入中年后,那将是一笔无尽的宝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玉成鸿雁 中国的经济制度 西方经济思想史 四大文明古国 农业经济管理 小品文 C语言 中国 程序 大学

沙发
bingmayong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0-8-27 11:47: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沿着最艰难的道路前行)一句话,哪条路你觉得最为艰辛,你就选走哪条路,社会上热门的专业不需要你委曲求全。见我的文章(我的经济学求学经历)

(跨越研究生的鸿沟)人生之路再往下走,一个分支是再进一步深造,就读研究生。读研是否正确,在经济危机后,大家众说纷纭,因为研究生找工作似乎也不好找了。个人以为研究生与大学还有很大的不同,待我慢慢道来。

(研究生所具有的批判精神)本科阶段由于高中填鸭式教育的惯性,大学前段时期要慢慢转变以学习成绩为本的理念。而大学老师所灌输的大多也是课本上的东西,理论而死板,与现实生活脱节不小。就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大学只培养了一种「接受」的能力,类似于「民工」,在既定框架下无条件的接受。而研究生期间则不同,课业压力更小了,且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看书会带有一种批判的眼光了,研究生教育体制也在培养学生一种科研的能力和与人交往(采取导师制)的能力,你的同学中有社会经验的人多了起来,所处的人际环境变得空前复杂。

(研究生对读书的重视,返璞归真)在研究生期间,社团和学生会的工作大家已经没有那么热衷了,因为大部门的这种学校组织领导工作触及不到实质性内容,以研究生之阅历,已不再具有大的吸引力。研究生有点返璞归真,开始大量的阅读与研究,对社会上的一些框架和以往的经历做起了积极而有效的思考,不再浪费时间于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之上(这里所说的毫无意义之事非常少,世间万物皆可研究),读的书也更加有针对性,也开始了广博的涉猎,且不完全局限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周边的人和事,脑子里多了很多的「为什么」,并试图用所学去解释。

(读研期间的开悟)研究生与大学生最大的不同在于「研究」二字,对世事的思考和批判,并且去探究原因,总结规律。看待问题理性而全面。可谓是一次质变,这次蜕变就在读研期间完成。佛曰:「开悟」。

(读研期间是一把双刃剑)这次蜕变完成的好,你进入社会就会极快地适应,且不同于本科生,你的能动性更强,阅历和年龄增长所带来的智慧和成熟稳重也非本科生可比。在这里,我没有褒贬之义,只是从我个人的一些经历所产生的一些侃侃而言,希望本科生们看到这篇文章,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冕。本来不愿读研的,看了我的文章是否要读研呢?我告诉各位看官,研究生既然能造就一个人,让你更平稳地过渡到社会,同时它也能毁了一个人,过于漫长的求学生涯和安逸(我不这么认为,只是课业负担轻,但你要做的事情多如天上星)的环境,不愁吃穿,偏安一隅的苟延残喘(请允许我用这么重的词语,希望能扎痛研究生们),磨灭了你的锐气,只想从事一份安逸的工作,而不想出大力,下大功夫。如果有了这种思想,那么你的这个过渡会大大难于本科生,本科生年纪轻,可塑性强,研究生则少了很多。而且,近二十年的求学生涯,特别是研究生期间所形成的一些偏激和书生意气,也会让你在社会上大栽跟头。

总结:前半生(就职前)的三大阶段:高中及以前、大学、研究生。高中及以往的单一目标,大学较综合之竞争,研究生的返璞归真和蜕变。
头条号:品读国学007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1 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