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张建平
5470 27

[张建平] 张五常有多牛?——关于经济物品 [推广有奖]

  • 0关注
  • 78粉丝

贵宾

大师

2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5
论坛币
49357 个
通用积分
10574.8512
学术水平
1474 点
热心指数
1318 点
信用等级
987 点
经验
129409 点
帖子
12241
精华
12
在线时间
25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5
最后登录
2023-10-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学界内部反对需求定律的人不少,还有不少是重量级的人物,如张五常教授,但张五常责难需求量概念的理由其实并不成立,他认为供给量与需求量不是现实的量,没有办法实证,因此反对供求曲线交叉的分析方法。但作为流量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并不是不可实测的,而是和价格数据一样可以实测的,例如每月的用水用电量,每年的粮食产量与消耗量等等,都是可以统计出来的。
  而《西方经济学的终结》批判需求定律,不是说需求量不可测,而是说测到的数据无法和价格数据形成对应关系——是存量的价格不可能与流量的需求量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存在变量逻辑错误。当然,供求定律中不仅仅是变量逻辑的错误,还有因果逻辑,违反理性人假定,以及价格概念错误等等很多方面。
  由于批判不到位,所以无形中还助长了错误,这一点在《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中一开头就已经指出了。科学就是这样,只能用真理去消灭谬误,而不可能用一个错误去消灭另一个错误。
  张五常和科斯都认识到IS-LM曲线不存在,但是两位大师却拿这个错误没有办法,只好容忍它继续恣意于经济学院的教材与课堂上。但我是把IS-LM曲线看作是需求定律的延伸和应用,既然需求定律不成立,自然is-lm分析也是无稽之谈。早期我也曾对is-lm曲线进行过数学修正,但在认清需求定律的荒谬之后就发现,其中的错误是根本性的,无可救药的,所谓修正只是纯数学意义层面的http://www.*****.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657

  五常教授在其颇为得意的《经济解释》中谈到,“多胜于少”是经济物品的定义,但是却说不出什么是“胜”的标准,而且拒绝评价为何人们要去取多而舍少,并且明确说“究竟是好还是坏,是否有益身心,却是无关宏旨的”,这已经完全背离了行为学对人的行为分析逻辑,因为一个正常人的取舍一定是基于价值判断的,好则取,坏则舍,趋利避害。
  关于“代价”,经济学缺乏定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张口”和“伸手”与织布和做饭相比较,在物理学意义上没有任何差异,算不算支付了代价呢?如果伸手不算代价,那么我们要雇个用人为病人吃饭就不需要给钱了。如果算,那么还有什么不是支付代价的呢?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给出的“需求量常数论”,是基于理性人而得出的结论。理性人的行为之所以被视为理性,就是因为行为的动机是确定的,这个动机心理学称之为“需求”,需求的确定包含了对量的确定,确定了,就适可而止,而不是多多益善。
  行为,就是运动,而且是物理运动,凡是运动都是有能量消耗和转换的。另一方面,消费本身是一个过程,是需要时间对应的,从来都没有零时间长度的消费。而每一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人分身无术,顾此则必然失彼,时间是每个人的私有资源,即便他人把物品免费给你使用,它也是要占用你宝贵的时间的。
  如果航空公司说同样从甲城到乙城,他们可以提供五小时的交通服务和三小时的交通服务两种,而且五小时的服务内容是三小时的5/3倍,你选择哪一种?可能很多人并不选择五小时的方案,因为它耗用了更多的时间。我们能够基于此而否认交通服务是经济物品?
  例如摆在你面前有三份饮食,按照你的饭量判断,一份不足以果腹,另一份可以吃到撑涨也明显吃不完,还有一份则恰恰可以吃饱。正常的人应该是选择恰恰够吃的那一份,而不是吃不饱的那一份和吃不完的那一份。如何根据这种选择判断饮食是否“经济物品”?“多胜于少”的定义显然不适用。
  例如,张五常说五两黄金分为三两、二两两份,人们必取三两,符合多胜于少的定义,所以黄金是经济物品,但我们没有看到周大福店里的项链总是硕大的那一条首先被售出,第二大的那一条第二被售出。商场里的每一种货品都足够多,熙熙攘攘的顾客都只购买自己需要的量,而不是按照有多少要多少的方式拿去。
  买一件衬衫,没有人会因为上边的扣子比扣孔多了两个而感到庆幸,也不会因此断定扣子不是经济物品。
  可以看出,“多胜于少”这种判据貌似建立在价值概念之上,实则是完全抛开了“价值”这个概念,纯用数量代表一切,注定是走了弯路。

  不过人世间有些东西还真的是“有胜于无”,而且“多胜于少”,例如亲人间的情与爱。但我们却无法在此套用“有胜于无是物品,多胜于少是经济品”的定义,情和爱既不适宜冠以“物品”之名,也更不适宜冠以“经济物品”之名。

  把“多胜于少”的物品看作是经济物品,言中之意还暗示所有人对同一物品的判断都是一样的,这同样彻底背离了自walrus时代就确定了的价值主观论或效用主观论。要知道,价值是主观的,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的偏好不同,有时候甚至完全相反,有人多胜于少,有人唯恐避之而不及,所以,即便是把多胜于少作为经济物品的定义,至少还应该附上一个非常有必要的说明,那就是“经济物品是对特定的人而言的”,所以,不存在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成立的“经济物品”。

  经济物品也就是稀缺物品,这一点无可非议。但是经济物品或稀缺之所以稀缺的原因,并不是张五常教授所认为的是因为需求所致,而是因为私有权分割造成的。张五常说空气不是经济物品,原因在于过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过剩了就不是经济物品,其实错了,空气不能成为经济物品的原因在于它尚且无法被私有,一旦被私有,即刻变成经济物品,例如天然氧吧的森林被私有化之后,你想进去享受一下就得付费了。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对经济二字的解释,可以完美地用来定义“经济物品”,那就是可供交换之物。而可供交换之物,必然将之用于交换之人对之拥有私权,否则无权支配它。这就把经济二字的最本质问题联系起来了,即所有权和所有制问题。
  闭口不谈所有权问题,是张五常的经济学理论以及他所批判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当中一致的另一弱点。
  只此两点,张五常的种种理论貌似新颖,其实谬误颇大。

阅读链接: http://www.doc88.com/p-9072950827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物品 张五常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 IS-LM曲线 detail 经济解释 私有制 稀缺 张五常 经济物品

沙发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0-10-20 10:38: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一个既不懂马克思也不懂凯恩斯的人,谈不上“牛”字。
应该说,连一般经济学教授的水平,也不够。
客观性是科学存在的前提

使用道具

藤椅
天下寒士 发表于 2010-10-21 16:03: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所有权问题是张老不断提及的问题呀,我感觉

使用道具

板凳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0-10-28 11:29: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天下寒士 发表于 2010-10-21 16:03
所有权问题是张老不断提及的问题呀,我感觉
也是。张教授在不断推广私有制和基于私有制的市场经济。

使用道具

报纸
简单的树根 发表于 2010-10-29 15:5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教授能够承认西经走投无路而且不断地找路,总比那些西经贩子卖瓜自夸着好,说人家连一般经济学教授的水平也不够是气话,评论人不能用是不是有了突破来衡量,我觉得张五常是学者,华人有张五常起码有了个正儿八经的学者,管他的研究对路不对路。

使用道具

地板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0-10-29 20:25: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简单的树根 发表于 2010-10-29 15:57
张教授能够承认西经走投无路而且不断地找路,总比那些西经贩子卖瓜自夸着好,说人家连一般经济学教授的水平也不够是气话,评论人不能用是不是有了突破来衡量,我觉得张五常是学者,华人有张五常起码有了个正儿八经的学者,管他的研究对路不对路。
是的是的,张教授是个学者,不断找路的精神也是学者应有的。我只是说他还没有找到对路。

使用道具

7
百十一 发表于 2010-11-8 19:15:5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五常有一篇好像叫《价格理论快失传了》文章,我看了,水平不怎么样。如果一定让我给他一个评语的话,那么我说,此人沉迷于价格个体,没什么出息。

使用道具

8
dengfree 发表于 2010-11-8 19:56: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fujo11 发表于 2010-10-20 10:38
一个既不懂马克思也不懂凯恩斯的人,谈不上“牛”字。
应该说,连一般经济学教授的水平,也不够。
这个贴子很奇怪,到最后主题就是说张五常的水平太差。
不过,这个逻辑很奇怪,不懂马克思,水平就很差?还有,你是从哪说张五常不懂凯恩斯的?
外行看经济

使用道具

9
dengfree 发表于 2010-11-8 19:59: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要说一个人水平怎么样,首先得看懂别人的东西,但看得懂的人有多少呢。动辄说这个差,那个差,而不是直接论证他的文章有哪些问题,真的很奇怪,人家好歹曾经也是香港大学经院的院长。
外行看经济

使用道具

10
dengfree 发表于 2010-11-8 20:00: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要说一个人水平怎么样,首先得看懂别人的东西,但看得懂的人有多少呢。动辄说这个差,那个差,而不是直接论证他的文章有哪些问题,真的很奇怪,人家好歹曾经也是香港大学经院的院长。
外行看经济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8 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