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杨新凤
387 0

做调节效果—SPSS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小学生

6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0 个
通用积分
0.150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76 点
帖子
4
精华
0
在线时间
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20-5-27
最后登录
2024-1-3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调节作用

调节作用是研究X对Y的影响时,是否会受到调节变量M的影响/干扰。例子:开车速度(X)会对车祸发生的可能性(Y)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关系受到喝酒量(M)的干扰,即喝酒多的影响幅度大,喝酒少的时候幅度小,喝酒量的多少影响幅度是否有着明显的不一样。


看输出的结果,第一行红框是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sig值是他们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5,证明lmxfsb是有影响的。 第二行红框是调节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sig值是他们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5,证明调节变数costfsb是有影响的。 第三行红框是相互向对因变量的影响, sig值是他们的显著性水平,大于0.05,证明相互向对fsb是没有影响的,即,调节作用是不存在的。
最后一列VIF值,如果全部小于10(严格是3),则说明模型没有多重共线性问题,模型构建良好;反之若VIF大于10说明模型构建较差。

注:R 2变化显著,正常情况下交互项也会出现显著。如果说R 2变化显著,但交互项并不显著,一般以没有调节作用作为最终结论;如果交互项显著,R 2变化显著,就是调节作用存在为最终结论。

参考文献: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2005).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心理学报 2005,37(2):268~27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SPSS PSS 多重共线性问题 多重共线性 调节作用 统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7 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