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浅谈护理心理学在无偿献血中的效果_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4-12-19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浅谈护理心理学在无偿献血中的效果_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 探讨献血者和采血护士心理活动的规律及特点,分析采血护士的心理活动对献血者心理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说明护理心理学在无偿献血中有重要使用价值,确保献血者的身心健康,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全面快速发展。 【关键词】无偿献血;采血护士;献血者;护理心理学 无偿献血能否顺利完成,与献血者的心理活动和采血护士的护理至关密切,无偿献血者为挽救病人生命而献出宝贵的血液,采血护士,除了要有专门的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技艺之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献血过程中与献血者进行情感交流,消除缓解其恐惧、紧张情绪,促使采血过程顺利完成。现就护理心理学在无偿献血中的作用总结如下: 1 献血者心理活动的规律及特点 恐惧与紧张是第一次献血者最常见的,所以献血者的心理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关心。安全是献血者最普遍最重要的心理需要。献血者担心献血后是否影响身体健康,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是否在献血过程中传染上其它疾病,若安全感受挫,就会感到恐瞑,会引起精神紧张。我们发现并不是文化层次越高对献血的恐惧程度就越小;从性别上看对献血的恐惧程度男性高于女性。文化程度高的献血者过多的顾虑于采血的环境是否安全,采血的用品材料是否无菌;文化程度低的献血者大多数只是认为自己身体好,献点血没什么,并没有过多的顾虑和疑虑。女性独特的生理特点,比男性忍受力较强[1]。因此采血前简要地向他们讲解必要的献血常识,献血车按要求每天早晚紫外线消毒一次,采血用品均为国家卫字号批准的一次性使用卫生材料。提示他们献血后应注意的事项,并肯定他们的献血行为是高尚的,也是自身价值的社会体现。积极鼓励男性勇敢些,向身边伟大的女性学习。要侧重于鼓励,提高其自信心。 2 采血护士心理活动的规律及特点 采血护士单一的工作规律,工作负荷过重,往往会导致护士产生心理疲惫,产生厌烦冷淡不关心献血者的情绪。由于必须无菌操作,采血屋(车)空间有限,尤其是在节假日街头采血,献血人数较多,护士从早到晚,忙的喝水、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还要随时回答部分无偿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疑问,常常一个同样的问题需要回答数遍,易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产生对献血者漠不关心,注意力不集中,导致部分献血者心里产生恐惧感和孤独感。伤害了献血者的积极性,影响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以上问题,中心血站应加强对每个采血护士的职业意识和知识能力的教育培养,岗前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引导,让每个采血护士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做好采血中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在工作中不把个人工作或家庭生活中的不愉快带到采血工作中来,遇到情绪低落时,对自己的情感加以控制,力保情绪稳定,含情不露,遇事不慌,把喜悦和快乐带给献血者,保持献血环境的良好氛围。 在献血的整个过程中,采血护士要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每一位献血者,把自信和勇气带给献血者,使采血工作有序,保证采血失误少,效率高,这是护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3 采血护士与献血者心理的相互作用 采血护士有责任和义务为献血者提供优质的服务,采血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设计的语言和行为,有意识地影响献血者的感受和认识,实现对献血者的心理调控,心理支持或心理健康教育,应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策,如在献血过程中选择与献血者身份相适应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友善的微笑、关切的问候、鼓励性和积极暗示性的语言均可给予献血者以心理支持,掌握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特征,采取相适应的心理护理,使献血者处于最佳心身状态,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献血者也要积极配合,实现自己的心理调控和心理支持,消除思想顾虑,获得安全感、信赖感。把献血者的心理和采血护士的心理调整到最佳,才能减少献血过程的不良反应。采血护士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他们精湛的技术,让每个血者都把献血当成一种享受,让每个献血者还会再次献血,再次享受献血。 综上所述,护理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护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即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来解决采血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将护理心理学应用于无偿献血工作中,使采血者和献血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献血者信任采血者,护理人员掌握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特征,从而采取相适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使献血者处于最佳心身状态,相互之间关系融洽;采血者成为献血者的知心朋友,从而带动了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全面提高血液质量,更好地为临床患者服务。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