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中国危急----从微积分出发看中国经济学人都被弗里德曼吴敬琏等人所欺骗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现在中国的货币政策以弗里德曼他们的理论作为指导
一方面认为中国存在着流动性过剩,一方面意识到中国的物价上涨,一方面根据弗里德曼等人的观点认为物价上涨就是因为流通的货币过多,于是要控制物价就要卡紧货币,但是货币一卡紧,经济增速急降,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困难。
为什么中国货币政策会陷入这样的两难境地,中国真的是存在着流动性过剩吗?价格难道真的仅仅与货币发行量正相关?
弗里德曼他们的理论模型是否存在着致命的错误?以弗里德曼的理论模型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方针是否会导致南辕北辙的结果?
可以问几个弗里德曼的所谓价格现象就是货币现象的理论的信奉者们几个问题。
1,如果价格仅仅是货币现象,但是怎么样解释人们通常所观察到的投机对物价的影响?
2,如果物价仅仅与货币流通量正相关,为什么俄罗斯1991年开始实施的紧缩货币政策加紧缩财政政策即休克疗法遭到了严重的挫折,物价不仅没有降,反而是每年十倍二十倍的上涨率
为什么中国1988,1989年只增加了1500亿元人民币的流通,物价飞涨,而中国1990年增加了5253亿元人民币的流通,物价平稳?
为什么日本常年实施零利率政策,物价不仅没有涨,反而在降价?
很多的事实都说明了弗里德曼他们的理论与现实的相当多的情况不符合,那么这是为什么?
这个理论问题需要搞清楚,否则我们在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时候就会一头雾水。
我根据对弗里德曼的理论进行分析以后,发现弗里德曼的理论存在着巨大的漏洞,而这个巨大的漏洞甚至于无法解释成是他无心所犯的错误,更像是有意所犯的错误。
弗里德曼的错误在于根据关系:
流通货币量(M)=平均物价(P)×商品流通量(T)/货币单位时间流转次数(V)(注:这里的字母可能不是人们习惯于使用的字母,见谅),他简单的假定商品流通量T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量,至于怎么个简单法,就是基本上把这个量当成一个不会随流通货币量而变化的常量,而不是一个随着流通货币量而变化的变量,以及他把货币流转次数也基本当成一个常量,而不是作为一个变量来处理。
特别是第一个假定更为致命。
从最简单的数学出发,我们只要假定流通货币量增加5%,而商品流通量也同时增加一个5%的话,如果V不变,这个时候。,物价就不变,也就是说此时平均物价与货币流通量无关。
俄罗斯的休克疗法,紧缩货币政策之所以没有成功,首先在于,严厉的减缩政策导致了日常用品的更大量的减少,因为当货币紧到一定程度,再增加一点点的紧张度,就会导致一大片的企业的倒闭停产,导致生活必需品的流通量的减少大于货币的减少,从而引发物价的上涨,生活必需品的减少加上物价的上涨导致了人们抢着购买生活必需品,即此时货币单位时间周转速度又猛烈的增加,从而导致物价猛烈的上涨。
当然这个数学分析显得简单了一些,要更精确一点的分析,我们就要从微积分出发:
P=MV/H,这里P为平均价格,M为流通中的总货币,V为货币流通速度,H为流通商品总量,如果简单的看H为常量,V为常量的话,那么显然货币越多物价越高,因为dP/dM=V/H为一个正常数
但是考虑到H是M的变量的情况呢,在这种情况下价格P随货币变化的规律,我们还是需要计算dP/dM这个导数
微积分告诉我们,如果dP/dM很大,那么P随着M的增大,很快的增长,如果dP/dM很小,则P(价格)对M(货币)的变化不敏感,如果dP/dM为负数,那么P(价格)对M(货币)成反方向变动
为了简单起见,在这里,V可以设定为常量,只要不发生俄罗斯1991-1992年式的严重的抢购,那么它可以设定为常数,而H则是与M同方向变动的一个量,即当M增大的时候,H也同样增大,可以设定为H=f(M),因为H随着M同步增长,我们可以得到,dH/dM>0
dP/dM=V/H-VM/H**2.(dH/dM)
我们来分析这个式子:
在把H当成M的变量以后,我们看到这个dP/dM增加了一个VM/H**2.(dH/dM)这个项,如果将H当成与M变化无关的量就有dH/dM=0,这个时候有dP/dM=V/H
货币增加得再多,流通商品的数量也不会增多,意味着该国的经济的产出能力很低---没有实现基本的工业化,例如中国1948年发行的金圆券,例如津巴布韦的情况,发行的货币再多,也不能保证流通的商品增多一点,这样也就导致了价格随着货币的增加以V/H的速率猛增。
dH/dM对于已经工业化了的经济体而言,在经济的不同阶段会不一样的变化,例如在经济的起飞阶段或者从某种恶性状态中的恢复的阶段,dH/dM会很大,而在经济的平稳阶段,dH/dM会减小。
工业化国家在正常情况下,dH/dM有多大,需要统计数据的支持,但是从昧国日本等国的情况来看,他们增加了货币,价格没有怎么上涨,说明在相对正常的经济环境下,dH/dM还是会比较大的,也就导致了物价对货币的导数很小,即价格趋于稳定
当经济处于某种恶性状态中,dH/dM会迅速变大,即产出对货币的流通量很敏感,表现为减少一点的资金,就导致大量的企业停产倒闭,或者增加一点的资金,大量的企业就能勉强维持,因此产能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对货币的导数会变成负数,即价格会随着货币的增多而降低,随着货币的减少而上涨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来分析中国,俄罗斯,日本等国自从1988开始到现在的一些阶段的价格随货币变化的历史
中国的1988,1989,俄罗斯的1991-1992,都实行了严厉的紧缩政策:货币增加的百分比远低于过去一年当中的物价上涨的百分比,可以认为货币的相应的减少
由于严厉的紧缩,导致企业的资金得不到保证,因而不得不停产,甚至倒闭,此时的国民经济处于恶性状态,dH/dM很大,,价格对货币的导数变成负数,即你越紧缩货币,价格越涨
而中国从1990年开始,俄罗斯从1993年开始纠正休克疗法的紧缩政策,例如中国1990年新增了5253亿元的流通货币,这个新增的货币量与货币存量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989年的物价上涨比率。
由于经济要从恶性状态中恢复需要时间,这段时间内,价格对货币的导数依然是负数,因此物价开始会随着货币的增多而降低。
然后1991年以后,随着经济体趋于正常,这个时候价格对货币导数为一个比较小的值,价格会有所上涨,但是幅度很小。
因为1990年猛烈的解放流动性,原来人们一直抨击的官倒也就消失了,物资多了,人们还怎么投机倒把呢,你就是中央领导的儿子,你也不会去投机倒把的,因为没有赚头。
2008年以后央行开始猛烈的收缩流动性,这个时候的经济又趋于不正常,类似于俄罗斯在1991-1992年实行的休克疗法期间,中国1988-1989年实行休克疗法期间的情况。
货币越紧缩,被卡住资金的企业越来越多,就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处于生死边缘,dH/dM就越来越大,导致dP/dM开始变成负数,此时,货币减少得越多,你的物价就涨得越快
2009年,在温家宝的严厉督促下,央行放松了流动性,CPI趋于平稳,媒体怀疑CPI造假,其实不然,当时市面上除了少数的品种例如大豆,大蒜等极其容易遭到投机的品种以外,价格稳定,随着央行又不断的提高存准率,提高利率,特别是2011年,又开始实施全面紧缩,结果,物价又从粮油开始全面上涨。
以上其实是一个简单的分析,预先假定了资金的分布是均衡的分布在各个分市场中,实际上情况显然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考察了流动资金分布的不均衡状态,那么我们就可以解释投机为什么能够造成物价上涨。
投机资金是拿来干什么用的,其实就是用来破坏货币分布的均衡的
投机资金蜂拥的涌入到某一个品种的市场中,从而导致该品种中的交易资金大量的增加,从而抬高了该品种的价格,例如大豆,大蒜等等品种的价格的上涨。
投机资金和其他资金也不一样,投机资金主要在流通领域中活动,投机资金的增多,不会导致商品数量的增多,也就是说投机资金的增多对价格上涨是纯贡献,而正常的资金投入到生产体系中,同时导致商品数量的增多,因而不一定会导致价格上涨,恰好相反,能够让投机者因为商品增多而无法囤积。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央行所谓对冲人民币外汇占款的做法的完全的谬误---投机资金本来是推高价格的捣乱分子,不管,却把生产资金给限制得死死的,这样可以控制物价吗?显然是完全事与愿违的南辕北辙的做法。
中国应该要大力管控投机资金,同时放松生产资金的流动性
总结一下:
首先从价格对货币量的导数出发,在考虑到了商品数量也是货币量的变量的情况下,价格对货币量的导数或者说价格对货币量的变化规律随着投入单位货币能够产生多少商品即商品数量对货币的导数有关,在很多的情况下,价格对货币量的导数很小,提示货币不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在严厉紧缩货币的情况下,价格对货币的导数变成负数,将使得价格与货币政策相反的方向变动。笔者同时还分析了投机对价格的影响,指出了当前以紧缩货币来对冲外汇占款的货币政策的错误 。
西方国家在自己面临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时候,迅速的采取了金融宽松政策,而不是如同弗里德曼他们的理论所要求的紧缩货币政策,西方国家对弗里德曼的理论的狭隘性是了解的,但是中国的经济学人由于缺乏独立思考,独立批判的习惯,因此不容易觉察到弗里德曼的理论所存在的陷阱,导致我们的金融政策作茧自缚,我们的经济学人要反省!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