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原创]我们要强国,必须要反思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十大反思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有两个必然,要么是科学的,要么是不科学的,许多人都只承认正确的一面,还不是科学的一面,还没有人提出不科学不完善的一面,我就从不完善的一面谈起。

当我还是个中学生时,就喜欢上了经济学,因此专门研究了唯一的经济学理论《政治经济学》,二十多年了有一些研究和体会,认为我们对马克思理论的认识存在许多问题,第一是盲目崇拜,第二是缺乏认真的学习,第三是更缺乏创新性研究。所以,马克思的理论在一些国家成功了,最后都失败了。之所以失败,我认为主要的原因不是马克思的问题,而是这些马克思的学者们有问题,第一没有认真学习;第二没有认真研究;第三没有创新。例如该大楼,同样的设计者、同样的图纸,同样的施工建设者,由于地理位置的变动,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反思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带有个人的偏见

我们对马克思理论的认识一定要历史性,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在一百年以前,都是不完善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必然经历这样三个过程:初级发展阶段、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在一百年以前的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各种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完善的,一个社会形态的发展完善,必须有兴盛的标志出现,一是生产过剩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没有;二是失业问题和消费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到了1950年以后,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和联合国的成立,是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得到了升华,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合并,才得以出现发达国家这样的更高级经济形态和模式,这一现象和事实不是其他社会形态的表现,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高级形态。由于历史的原因,马克思没有看到,所以,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必然存在缺陷,更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这一事实决定马克思理论的是否完善和科学。就是因为马克思看到的是不完善的资本主义社会和许多的不合理现象,他提出用高级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他所说的绝对的黑暗,因为自然科学和许多的科学技术包括机器大工业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像这样的例子有许多,社会主义社会该如何继续和发展,它是无法回答的。我们也不能因此否定马克思的理论体系,我们还是需要历史的、客观的研究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础,对资本主义社会认识的局限性,必然导致马克思理论在许多基本问题的认识上存在问题。我们就针对一些基本问题作一些分析和讨论,我们就会看出马克思理论的实质。我们建立的新中国,只是名誉上的社会主义,例如一个基本的人的劳动素质问题就没有界定清楚,社会主义如果比资本主义更高级,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劳动素质要在高中以上,社会主义就要在大学以上,起码也不能有文盲、半文盲、科盲和半科盲,这个问题我们都没有搞清楚,就在大搞社会主义,甚至要消灭资本主义,实在太盲目。我想这不是马克思的理论问题,而是那些自称马克思学者的思维有问题。

我认为,正是因为马克思的这一局限性,导致了他的许多理论的局限性,甚至是错误的。

反思二,马克思对私有制的认识是错位的,用马克思的理论证明,私有制早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就被消灭了

马克思的理论只是一种理论,一段时间我们几乎神话了他的理论,被喻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作为完全科学的数学、物理、化学,都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一个政治理论就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实在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实际上没有一个人去认真的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理论,也很少有人真正懂得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只有博士以上学历的研究家才能读懂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就拿私有制理论来说,社会化大生产,怎么会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

马克思最著名的理论是“商品二因素论”,是说商品的价值是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所组成,加之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任何人所不能占有的,其次是使用价值,我们不说这一理论存在的其他的问题,我们试问,生产资料是不是商品?是否符合商品因素论?答案是肯定的,生产资料当然是商品,所不同的是它是生产资料,可以再生产,生产资料的价值被资本家战友吗?不能,因为价值是劳动的社会属性,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被谁占有?资本家操作机器吗?不,生产机器是有工人所使用。

这是一个客观的问题,到底是马克思的理论有问题还是社会现象有问题?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存在生产资料被个人占有的事实和现象,例如作坊式生产业主、农民等,都是这样,他们不仅占有生产资料的价值,也同时占有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例如铁匠铺就是这样,他们是业主,也是劳动者,还是经营管理者。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马克思理论存在的问题,私有制的理论和概念没有问题,而是适用对象搞错了。

社会化机器大工业理论有问题吗?没有,正是机器大工业才创造了社会化大生产,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取代了农民和作坊式私有制生产体制。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变成了工人,社会生产率由于机器大工业和农民的减少得到提高。

我们不能说私有制是被资本主义政治取代的,而是被资本主义社会的机器大工业经济取代的,还有自然科学的极大发展。机器大工业创造了新的社会形态和新的生产模式和划时代的生产效率。

结论:私有制早在上个世纪就被资本主义社会取代了,资本家到底占有了什么?我们在下面的反思中在讨论。

反思之三,马克思对劳动的认识非常肤浅

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是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社会,首先劳动是一个更高级层次。

例如劳动人的素质问题,资本主义社会就没有文盲,社会主义就不能有高中毕业生学历,实际上,我们今天还有许多新生的文盲。这个问题就没有界定清楚,正是这样,在我们国家才发生了这样的可笑的事情,不懂科学的人管理科学研究,知识分子接受文盲工人和农民的再教育。

劳动分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个人劳动由劳动知识和劳动技术所组成,社会劳动是社会所有的劳动集合;个人劳动有人、生产手段和劳动对象所组成,有两大类,一是物质资料劳动;二是精神资料劳动,社会劳动有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劳动工人和工资所构成,也分两大类,即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都离不开一种劳动,就是社会管理,没有社会管理,就不会有个人劳动的发生,也不会有社会劳动和社会经济的发生。

劳动是任何社会形态必须要揭示的一个基本问题,资本主义社会比封建社会进步,主要表现在劳动手段的提高,手工劳动被机器大工业所取代,劳动素质从没有文化,上升到必须达到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才产生了社会化的生产和社会劳动,社会劳动的意义不仅仅是个体劳动的集合,而变成了工业工厂的合作。例如汽车的制造,绝对不是手工劳动者之间的协作,而是工厂与工厂的合作,再例如航天工业及产品的制造,发展到国家之间的合作。

从形式逻辑学告诉我们,社会化生产,怎么会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这就是说:要么是马克思的理论存在逻辑错误问题,要么是人类社会有问题;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变化是如此的明显,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如何?例如劳动工人接受教育的程度必须做出规定,劳动不是天生的,不是上帝给于的,而是接受教育的程度所决定的,劳动的水平和能力也是由接受教育的程度所决定的,人类有文盲、半文盲,科盲和半科盲,小学、中学、大学和社会研究等所组成,作为基本的劳动者工人和农业工人,我们必须做出规定,社会主义社会如果还有文盲科盲存在,共产主义社会哪?有文盲领导一切的国家绝对连资本主义社会也够不上。

我们必须承认,劳动的水平和能力素质决定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层次。

我国有80%的文盲和半科盲,我们不可能是资本主义社会,更不能是社会主义社会,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马克思的理论的缺陷,造成了多么大的危害,多少知识分子就由于多劳动认识的缺陷,不仅惨遭人格的污蔑,劳动的权利被剥夺,就是生命的权利也被剥夺,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是什么,直到今天还没有多少人真正明白,不就是有一次法国巴黎的“二月革命”嘛,谁是屠杀中国知识分子的罪魁祸首?不是很清楚吗?

结论:劳动分劳动者和社会劳动,二者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劳动者的劳动由劳动知识和劳动技术组成,还有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劳动创造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谁创造了劳动者?我们每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一个劳动者,这一点和动物世界完全不同。作为社会经济学的研究理论和体系,谁创造了劳动者,这个问题必须做出明确的解释,否则,就是不完善的。

反思之四,马克思把劳动者分为工人和农民又是一个错误

工人是劳动者,农民就不是劳动者吗?就因为工人是无产阶级,农民无论如何都有一些劳动工具和房屋土地,他们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一个高级社会理论和学说,需要科学的认识历史和现实,农民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工人阶级是新时代的新的劳动现象,再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社会化生产,农业就被取代了吗?如何被取代了,这是一个基本的认识问题,一个社会形态怎么会有两个劳动阶级?

客观的资本主义社会是这样的,农业作为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高度的劳动技术的集中和生产资料的完全的私人占有制,所以,劳动效率特别低下,一个农民只能耕种十几亩土地,养活几口人,没有能力送子女接受基本教育,也没有更多的收入接受医疗保障,这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现象,小学教育也没有普及的社会经济原因。而一个农业资本家,本身就已经上升为农业管理者的地位,当然,农业企业中还存在单纯的农业工人,他们没有土地,其社会经济地位和工人经济是一样的,农业工人和工厂工人是没有区别的,劳动技术存在差别,农业工人也必须懂得农业生产技术,还要懂得机械操作技术,其劳动素质要高于工厂劳动工人。

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农业工人和工业工人,但是,马克思没有界定清楚农民和农业工人的区别,使我们对农业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封建社会的认识基础上,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没有认识清楚,自1949年以来,当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之后,也对农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和工厂一样,变成了行政管理企业,但是,我们在马克思理论的影响下,继续保留着农村的经济制度继续称作农民,只给工人发工资,不给农民发工资,直到今天演变成三农问题,成了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一个无法克服的社会经济矛盾,把土地又分给农民,实际上就是又变成了封建社会农业,机器大工业的不到发展,农业经济也得不到提高,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弄明白机器大工业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资本主义农业应当是什么样子,社会主义社会农业应当是什么样子,马克思没有认识清楚。

这个历史的错误和悲剧还在继续。

结论: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阶级只有一个,就是劳动者,劳动者可以分为:物质资料劳动者、精神资料劳动者和社会管理者。社会管理者也是劳动者。

反思之五,马克思对人的认识的缺陷

是否是马克思第一个人把人类社会划分成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富人和穷人,工人和农民,这种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消灭统治阶级、富人,统治阶级没有被消灭,富人也没有被消灭,到底是什么问题呢?当然是这种认识人类世界的思维理论有问题,如果我们把富有的人都消灭,那么世界上只有贫穷的人类,这是高级人类社会的现象吗?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想高度文明的阶段过渡,需要消灭的是穷人,而不是富人,当然,所谓消灭,不是屠杀,而是社会经济的逐步的过渡和提高。

人类社会是有统治者和富有的人,这是客观现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但是,这样的现象不是上帝安排的,统治阶级和富人没有永远是统治者和富人,富人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个人经过大量的劳动组织管理实现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如果人类社会不发生财富集中的现象,我们就只能永远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马克思认为贫穷是阶级剥削造成的,一个穷人有多少财富可以被人剥削?贫穷不是人类社会固有的现象吗?是否是这样,原来的人类社会非常发达,由于出现了阶级剥削,一些人开始贫穷?夫人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现象,有了富人,才有了文化的创造和艺术的创造,才有了人类的文明。我们必须承认,文化艺术绝对不是贫穷的人创造的。

我们不得不认为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存在着偏见。人类社会的人可观的存在是这样的,人分劳动人和非劳动人,所有人都是消费者,非劳动人分老年人、少年儿童和病残人,老年人丧失了劳动能力,少年儿童没有劳动能力,病残人不具备劳动能力,社会经济的发生和发展就是围绕着他们展开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不劳动的成年人,例如乞丐、小偷和强盗才是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的人,地主、资本家有不劳动的嘛,如果他们不精心的管理自己的产业,他们也只能成为穷人。

乞丐、小偷和强盗也不是天生的,当一个人没有接受正常的教育,他们有劳动能力吗?到了成年之后,他们又以何为生存手段?教育是社会经济的基础,特别是现在发达经济阶段,一个文盲能够做什么工作,一个小学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又能从事什么工作?当社会经济如此繁荣,他们连工作都没有,社会消费又是这样的高,他们要么当乞丐,要么当小偷,要么当强盗。什么原因造成了现代贫穷?不是历史,而是社会管理者的能力。

作为社会经济学理论,如果不能全面地认识人类社会的人,也就不能够合理的推论合理的社会管理制度,也不可能认识社会管理制度的缺陷和不足。

结论:统治阶级和富人都是客观的存在,我们不能说统治阶级都是反动的和需要消灭的,我们更不能认为富人造成了贫穷,所以要消灭富人,我们还是需要客观地认识人类的基本结构,人分老年人、少年儿童和病残人,还有成年人,还有男人和女人,社会经济由此而产生,由此而发展。

反思之六,马克思商品价值论的致命缺陷

马克思认为商品有二个因素组成,这是没有错的,但是商品只有这样二个因素吗?我们要问劳动是如何发生的,不需要管理吗?商品的生产不需要管理吗?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商品的生产需要这样一个过程,首先要有企业管理组织,其次,才发生采购、组织生产,产生劳动产品,销售,再组织生产。这是商品生产的必要条件,商品的产生,首先是企业管理的存在,其次才是劳动的组织和生产的发生,还要经过销售环节,这样才完成了商品的制造过程。

商品中包含了劳动的价值,没有劳动就不会有商品,商品还有使用价值,这是我们劳动的目的,我们是为了创造可以满足我们需要的资料才劳动的,那么,为什么商品在买卖中需要有货币的数量,也就是一双皮鞋不是实物交换的,而是用货币来交换的,一双皮鞋多少钱。

结论:价值有三个内容:一是劳动价值;二是商品价值;三是货币价值。这是不可混淆的,货币价值是劳动价值的数量表现,商品价值是劳动货币价值的数量累计。一双皮鞋之所以买100元/双,是因为他们中间包含了所有的劳动价值,主要有两大类,即管理和劳动生产成本。在企业财务核算中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

反思之七,马克思“按劳分配”原则缺失人性道德

马克思在分析了资本主义种种的不合理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就是“按劳分配”,许多人都认为这是非常合理的,马克思的动机就是想通过这样的分配消灭资本家,把资本家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都夺回来,这样就不会有剥削,也就不会有不合理的现象,事实上我们根本就做不到,且不说这是一种分光吃光的政策,也是非常不人道的缺失人性的理论。

我们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建立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体制,因此发生了很多问题,主要是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中,老年人的生存得不到保障,少年儿童的生存和教育得不到保障,就是病残人的医疗和生存更是没有保障,因为我们就是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建立起的社会经济管理分配制度,只有成年人和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才有劳动工资,劳动工资的数量也只够满足劳动者个人的消费需要,那么,老年人和少年儿童还有病残人的生存和消费该如何解决?

不仅如此,还有妇女的生存问题,当他们需要结婚,这是人类社会延续发展的需要,结婚之后还要生孩子,他们此时不但不能劳动,还需要医护人员的服务,还有位出生的孩子需要营养,一个人等于好几个人的需要,病残人也是如此,他们只是按照劳动分配,能够满足需要吗?过去,我们给工人实行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工人的这种需要得到了部分解决,还有农业工人哪?

结论:社会经济的发生和发展是围绕着所有人的需要而发生发展的,一个社会制度如果只能满足以重任的需要,这个社会制度无疑是最不合理的,但是,就是这样不合理的现象在一百年前的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也在社会主义的社会发生了。如果我们不管什么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问题,只考虑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生存需要,如何满足少年儿童生存和教育的需要,如何满足病残人的生存和医疗需要,如何保障妇女的生育和健康需要,十年解决一个问题,五十年也就全部解决了,成年人的就业劳动需要也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可是我们一个问题也没有解决。

反思之八,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似是而非

马克思有两个价值论,一是剩余价值论;二是商品价格上下浮动论,我们对此都做个分析。

关于剩余价值,我们要问的事,社会上还有超越人类劳动的特殊价值吗?没有,要么是货币价值,要么是劳动价值,要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实际上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就是货币价值,资本家所占有的也是货币价值,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初期和发展阶段,存在着只让工人劳动,不给工人发工资的现象,资本家几乎拿走了所有的钱,但是,生产的社会性原理很快的惩罚了这样的丑恶的现象,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决不是偶然发生的,因为商品是为社会服务的,工人是一个基本的消费者,当他们创造了商品,而不能消费商品,商品的数量无论生产多少,都会发生过剩,工厂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工厂还能赚钱吗?还能继续生产下去吗?

还有价格浮动规律,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这能使科学的吗?作为社会经济学的理论,谁来保障所有人的消费?不仅要保障劳动人的消费,更要保障非劳动人的消费,这才是主要的和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结论:马克思的价值学说缺乏数学逻辑的支持。

反思之九,马克思企图消灭货币就是要消灭人类社会,对货币的认识纯粹就是一种个人的偏见

马克思企图要消灭资本家,还要消灭货币,没有钱了,人们也就没有个人财富的欲望,也就没有了剥削,这种愿望是非常理想的,但是,人类的欲望是一种错误吗?我们都有哪些欲望哪?

根据我们的研究认识,人来社会有三大财富,一是货币财富;二是物质财富;三是精神财富,人们的欲望也就有这样三个,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人们的劳动创造的,货币财富是谁创造的?是人类社会创造的,因为我们没有完全认识货币到底是什么这样一个基本问题,所以,社会国家,企业,个人,都在追求货币财富,人来真正需要的是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物质的需要是有限的,我们的食物需要、穿衣的需要、居住的需要都是有限的,精神资料的主要内容是文化科学知识,我们需要加以限制和约束吗?一些人希望获得更多的钱,这是社会管理的需要,他们不可能都用于个人的消费,而是为了组织生产,人类的欲望,我们个人的欲望,有过错吗?

货币到底是什么:是社会管理的手段,也是社会经济的手段,货币分生产货币、消费货币和货币符号,它们之间存在着科学的关系,我们需要认识这种科学关系,但是,马克思认识了吗?我们现实的学家和专家们认识了吗?没有,我们没有认识,反之要否定它甚至消灭它,这是科学的态度吗?

我们现在的贫穷是什么性质的,是物质的贫穷吗?是精神资料的贫穷吗?不是,而是货币的贫穷。

结论:货币的产生自于人类社会有文字文化开始,也绝不是黄金白银这样一类货币,中国自古开始,一直使用的是青铜币,所以有中国古代的文明。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时代有大量的使用纸币,才有近代的工业文明,这是偶然的吗?我们认为,货币是人类社会创造的一门特殊科学,它是社会管理的媒介和手段,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的科学手段,就是因为我们对货币这门科学认识的不足,所以,货币没有成为我们发展社会经济的科学手段,反而成了阻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消灭一切不合理的巨大障碍,所以,马克思认为,只有消灭了货币,就可以消灭一切罪恶,这是天真的想法。

反思之十,马克思对劳动工资的认识不及一个文盲

劳动工资是什么?知识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吗?只是劳动卷吗?不是这么简单。劳动工资是货币的本质属性,黄金白银和纸币都是货币的符号,货币是社会生产的手段,也是我们消费的手段,这是货币在现实社会和历史社会的客观表现,也是货币的主要的经济作用。

到底是谁创造了货币?是劳动者吗?不是,是某个企业资本家吗?不是,就是国家政府,国家政府为什么要创造货币,就是为了管理国家,为了极大的发展社会生产,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消费需要,我们对此几乎毫无认识。

货币的发行管理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制度和原则:它是这样的:货币符号……生产货币……消费货币……货币符号;

什么是消费货币,我们首先要分析认识什么是劳动工资,货币符号是国家发行的,当他进入生产领域,他就变成了生产货币;生产货币一分为三: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劳动工资,产生两个内容:一是商品即消费资料,而是劳动工资及消费手段;当劳动工资进入消费领域,劳动工资就变成了消费货币,当消费货币完成了消费之后,他又以销售收入的形式进入生产领域,开始新的生产运动和周期。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劳动工资具有双重作用,既是社会生产的手段,又是社会消费的手段,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极大的发展社会生产,而是为了极大的满足人类的消费需要,为了消费才组织生产,决不是为了货币而组织生产,更不是为了赚钱而组织生产,而是为了更多的劳动工资数量,因为劳动工资数量的增加,表示社会生产的增加,也表示消费资料的数量增加,还表示消费手段的同步增长;生产和消费的同步发展就是这样发生和完成的,当一些工厂企业不给工人发给足够的工资,生产的能力和数量必然过剩,这样,社会经济就会出现对劳动需要的减少,这就是生产过剩和失业同时发生的原因。

劳动工资在社会经济的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的规模化,不是社会生产决定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规模,而是社会消费及劳动工资数量决定国家经济的规模和数量。

结论:我们对劳动工资的人是非常肤浅,要完整地认识社会经济,首先要认识劳动工资的实质和全部内涵。不认识劳动工资,可以说就不动社会经济的实质,因为劳动工资既是生产的手段还是社会消费的手段。劳动工资既反映了个体劳动的实质数量,还反映了社会劳动的数量。

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下一个定义:

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工业+自然科学的完善=消灭物质贫穷;

社会主义=普及大学教育+完善社会科学=消灭精神贫穷;

这是当前人类社会已经发生的客观现象,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如果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理论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就要这样认识他们的关系。我们最大的一个认识问题,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存在着高级的封建社会内容,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也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高级内容,我们中国和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没有达到资本主义的高级内容,也就是发达经济,否则,社会主义要解决的问题就不会如此之多,三农问题,是资本主义社会初期阶段面临和学要解决的问题。

社会主义应当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而不是封建社会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需要认识到的基本认识问题。

为此我全面研究了中国古代文明社会现象,还研究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现象,总结出了“哲学经济学原理”,用来解释一切社会现象,并提出解决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关于哲学经济学的原理和说明

这里介绍一个特殊的研究成果:哲学经济学。

哲学经济学的原理就是研究物质资料如何变精神资料、精神资料如何变物质资料的,还研究劳动与物质、精神的关系,其中,社会管理即货币的作用和关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基本观点和理论依据:

○ 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存在:物质存在、精神存在和社会管理(货币存在)

○ 哲学经济学的基本构成是:物质资料、精神资料和社会管理(货币符号)

○ 财富有三大内容: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货币财富

○ 贫穷也有三个内容:物质贫穷、精神贫穷和货币贫穷

○ 三大科学:经济学、心理学、哲学

三个研究成果:

○ 《国际货币逻辑学原理》,主要全面地认识了货币的社会管理的媒介作用和科学性。

○ 《新价值论》,主要全面分析和认识了社会经济的各种认识和理论,提出价值的新内容及要素,如何满足劳动就业、如何满足社会就业、如何满足社会消费的需要等。

○ 《心灵的革命》,揭示精神革命和解放的实质就是文化科学的完善和我们的大脑功能和情感问题,这是社会学不可不解释和研究的问题。人的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也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人类绝不只是劳动的工具,而是一个现实的有生命、思维情感的高级动物。高级社会首先要解决人类之间的精神差异,有人达到科学家层次,有人上过大学,有人连小学教育都不能接受,这能行吗?

目的:探索消灭贫穷的科学方法。

1 物质财富及物质资料问题

大千世界,物质资料可谓繁杂,从经济学的角度认识只有四个字:物质资料。物质资料分两种:一种是自然的物质资料;一种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资料,人类社会的物质资料还分两种:一种是生产物质资料,也就是生产固定资产;一种是生活物质资料,也就是物质消费资料,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资料内容只有“衣、食、住、行”四大类。

客观经济现实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已经具备了满足物质需求的基本条件,这是机器大工业和自然科学所造就的,这就是消灭物质贫穷的客观条件。

消灭物质贫穷 = 机器大工业 + 自然科学 (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劳动就业)

2 精神财富和精神资料问题

精神资料的内容随着文化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也更加的丰富多彩。从理论上来讲,精神资料主要是指文化科学知识,具体还应包括:一,教育问题;二,医疗健康保障;三,各种文化艺术娱乐生活的满足。教育要有学校,医院要有设施,文化娱乐要有场所。以前人们认为精神资料很难界定、很难量化,但事实上精神消费资料不但具有一定的数量,还具有一定的内容。

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社会保障问题和社会科学的完善。社会科学的基本内容有:哲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众所周知,哲学、经济学和心理学尚不尽完善,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不合理的现象。在客观上,社会上已经有了发达国家和发达经济,社会保障体制也已基本完善,还有发达的科学研究体系,对此,我们认为人类社会已经具备了消灭精神贫穷的客观条件,只是我们在许多基本认识方面还非常不足,因此认为,消灭贫穷的主要内容是:完善社会科学和普及大学教育。

消灭精神贫穷 = 普及大学教育 + 完善社会科学 (保障教育权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货币及货币财富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它与社会管理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在现阶段的理论研究中还没有科学的定论,但是客观事实是:货币是社会管理的媒介和手段,货币的本质就是社会劳动及劳动工资,我们为什么离不开货币?就是因为它是社会生产的手段,也是社会消费的手段。我们知道,物质资料是劳动创造的,精神资料也是劳动创造的,货币的作用就是把我们的个人劳动变成社会劳动加以数字化。

货币是一门特殊科学,就是因为它是社会管理的科学,它既是社会经济的,也是社会政治的,社会所有的权利都集中在货币方面,货币似乎就是上帝。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货币的本质就是社会劳动,货币能创造物质资料吗?能创造精神资料吗?不能,一切都是劳动的结果。

人类的贫穷已经不是物质贫穷,也不是精神贫穷,而是货币贫穷,为何?就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强大的社会经济生产能力,而是因为没有钱,才使得一些国家不能普及大学教育,甚至连小学教育都不能普及。就是劳动就业都不能保障,社会还能保障什么?劳动者不能劳动,谁来创造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

消灭货币贫穷 = 完善社会科学 = 经济学 + 心理学 + 哲学 (保障劳动工资)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

我们现在是货币的贫穷,这一贫穷的实质就是:社会科学理论及社会管理学的不完善,还有哲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不完善。

货币是物质资料吗?不是,而是精神资料,是社会管理的科学。

客观世界已经具备了消灭贫穷的客观条件,我们为什么不能消灭贫穷?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思。

我们不能认识客观经济,又如何发展经济?我们不能全面的认识货币这门科学,又如何有效的利用货币科学来实现发达经济的建设?

欢迎质讯,赐教 请支持我的研究!

-------------------------------------------------------------------------------------------------------

作者简介:段爱顺,一然,哲学、经济学、心理学自由研究者,以上观点均来自作者的三大研究成果:一个失业者,自1985年开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

《国际货币逻辑学原理》,属于哲学范畴即货币财富;

《新价值论》,属于经济学范畴即物质财富;

《心灵的革命》,属于心理学范畴即精神财富;

《城市经济的规划管理与实施》,《劳动工资经济学》实践指导专著,正寻找合作投资出版者。

Email :das201@163.com QQ308268209

欢迎赐教!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