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论国民经济的三个部分(三)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论国民经济的三个部分(三)

十一
当代自由资本主义(美英模式)和国家资本主义(莱茵模式)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由金融部门配置资源还是根据国家整体需要配置经济资源。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前者效率远不及后者。
为此,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
十九世纪下半期,美国和德国一个走自由资本主义道路,一个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发展都十分迅速。但美国国土广阔、资源丰富,德国国土狭窄、资源缺乏,实际德国的效率要高得多。随着国家资本主义日益风行世界(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也借鉴了国家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两种资本主义模式的对比便日益明显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摧毁了自由资本主义体系。只不过由于德国进攻苏联,让美国捡了便宜,才使自由资本主义苟延残喘。到1980年代末,美国已陷入严重的危机中。但是,美国通过金融战争和意识形态战争搞乱搞垮了日本和苏联,再次奇迹般地回光反照,1990年代居然创造了中兴局面,制造了知识经济神话,很是风光了一番。但本质属于诈骗谎言的神话破灭之后,美国仍将不可避免地再度陷入衰落。尤其随着欧元的崛起,美元霸权已进入弥留阶段,将很快寿终正寝。(也许只需要不到十年时间。)
由金融部门配置资源的自由资本主义为什么必然衰落?因为其原则是利润挂帅,即马克思描述的G-G'的增值原则。在利润挂帅的原则支配下,资本必然各向种垄断部门和稀缺资源流动(因垄断和稀缺才能产生高利润),这必然在许多方面和很大程度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推动因素是技术装备的进步,绝不是金融业的繁荣和利润增长。
国家资本主义的原则是技术挂帅,即不惜代价提高技术装备的水平,甚至不惜走反利润原则的重-轻-农道路,即优先发展短期无利润的重工业,再逐步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的战略。这一点在根本上当然优于自由资本主义。
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原则(实质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德国式国家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又改进了一步,变为“民生为基、技术优先”,即陈云所说的“在人民有吃有穿的基础上搞社会主义建设”。但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也曾陷入许多误区。苏联的主要误区在于变质为权贵资本主义,中国在毛泽东时间的主要误区是产量为纲(而不是注意生产的技术品质),改革开放后的主要误区是几度模仿美国模式,以利润挂帅为根本原则搞经济建设。
经过新自由主义深度破坏之后,当代主要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公平性严重扭曲,基尼系数已普通陷入最不公平国家行列,完全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违反世界发展的潮流。如今,倒是搞国家资本主义的北欧和西欧国家更接近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描述的社会主义。
十二
必须指出,当代主流金融货币理论源自英美,而英美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和美国联邦储备局)都是私人银行,其金融货币理论直接服务于金融垄断资产阶级,在很多方面都不利于国家整体利益和下层人民利益。因此,从国家和人民利益角度出发,必须对当代主流金融货币理论进行猛烈的批判。
在既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资源格局之下,一国生产力存在某个极限值,国民收入也大体有一个对应值,不可能凭空大量增加。若某些集团/行业占有国民收入的份额大幅增加,必然挤占和损害其它集团/行业的收入。根据这个道理,如果金融业挤占大量国民财富,势必降低多数人民生活水平,抑制国家推进技术创新的能力。
美国科技水平和大型装备水平的领先,使人们误以为只有实行美国那样的体制,即依靠金融力量和和市场配置资源,科技才会获得高速发展。殊不知,这纯粹是一种误解和神话。近年来,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节节攀升,相对美国航天的步履蹒跚,已极为有力地驳斥了美国体制优越的神话。事实上,如今在不少大型科研领域(如核聚变试验),美国都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生产力的进步根源于科技进步,美国体制并不能高效地支持这一点,并且越来越不从心。今天美国仍有相当科技水平,基本可归于美元霸权的功劳。一旦丧失这种霸权,美国将很快沦为二流国家。
金融业仅仅是一个服务行业,它不直接增加物质财富,更不直接产生新的科学技术。推进国力进步的要旨之一是建设一个廉价、廉洁、高效的金融系统。只有压低金融系统对国民财富的瓜分和切割,才能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但是英美金融体制及其金融货币理论,却千方百计地制造各种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以便金融部门最大限度地追逐自身特殊利益。这代表着一种落后潮流。
十三
对美英金融货币理论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批判。由于篇幅限制,在这里只对利率、股市、股指期货、金融自由化等问题分别作一简单评述。
2007年央行5次提高存贷款利率。这是运用英美金融货币理论的典型愚蠢例子。其实,英美银行实行忽高忽低的利率,忽紧忽松的货币政策,乃是金融资产阶级攫取国民财富(所谓剪羊毛)的一种手段。日本人长期坚持低利率政策,就是由于在1990年代泡沫经济破裂后,认识到英美药方对国民经济伤害很大,于是才坚持反其道而行之。
在当今全球市场严重拥挤、经济竞争残酷激烈的情况下,只有提供低息贷款,才能为本国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条件。但是新自由主义者顽地认为,人民币流动性过剩,必须提高利率抑制流动性,真是蠢得无可形容。
流动性过剩的实质是投机过度。这需要控制流货币总量(如提高准备金率)、控制货币流向(抑制货币向房地产和股市流动)实现。这才是定向精确的针对性政策。而提高利率即使对收缩流动性略有成效,它对国民经济造成的伤害仍是十分巨大。企业经营困难会加剧,经济运转可能出现某种断裂,即经济危机。更何况在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已部分向国际开放的情况下,提高利率根本就无法抑制货币流动性,反而由于息差扩大,容易招蜂引蝶,惹来更多国际资本热钱,使中国的经济泡沫进一步急剧胀大。
更为荒唐的是,为了给提高利率辩护,一些新自由主义者居然打出“正利率”的旗号,凛然一副为民请命的模样。可是二十年来,中国有哪一年真正实现过正利率?不能光看CPI。面对教育、医疗、住房价格的不断膨胀,人民币购买力究竟是在不断上升还是日益下降?即使加上银行利率,人民币购买力也毫无疑问在不断下降。
而人民币购买力最稳定的时候,则是国企破产风起云涌,下岗失业如潮的时候。以经济崩溃换来的货币购买力,难道应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尤其在通货膨胀不断加速的今天,“实现正利率”完全是骗人的伎俩。如果“实现正利率”可以保住人民的财富,老蒋七十年前早就实行了!还要等现在来搞“金融创新”吗?无疑地,提高利率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让一些人的财富保值。但它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将使这种保值显得毫无意义!
事实上,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根本原因是通货膨胀,即过量增发货币。由于国家机构的运转及社会稳定需要大量资金,国家很多时候不能不增发货币。因此通货膨胀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通货膨胀也存在更多的不合理因素,例如金融部门的腐败和信贷泛滥会导致货币流动性过大,坏账过多。尤其是过度甩卖金融股权,更导致外资的疯狂涌入。这些都是当前中国经济泡沫过大的重要原因。如果要治本的话,就必须加强对金融部门的监管,加强对金融股权的控制。而不是简单地说一句“实现正利率”。如果不解决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根本,只轻轻地用一句“实现正利率”搪塞,只能是骗人。犹如一个中箭的人,只用剪刀剪去露在身体外面的箭身,看起来好象“去掉了问题”,实则自欺欺人。
当前,无论以何种名义、何种借口提高利率,都是极其错误的。一旦导致金融大风暴,后果不堪设想。请不要再制造“正利率”之类的幌子了!
十四
股市被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吹捧为“配置资源的最优方式”。如何“优”法呢?新自由主义者说发达国家的股市规模都很大,对GDP的比例都很高,因此股市配置资源自然意味着先进和发达。可是新自由主义者忘了他们的哲学宗师罗素说过的话:因果关系是最不可靠的。事实上,新自由主义者经常用最直观、最浅薄、最庸俗的观点解释经济现象。这是新自由主义者最大的毛病。在研究优劣时,他们很少提及,就是股市这“最优方式”,经常搞得有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就是股市泡沫,酿成了1929年纽约和1990年日本的大股灾,导致经济大衰退和崩溃。
股市是推动两极分化的利器,是吞噬平民财富的杀手。当股市给经济留下一堆烂摊子,政府便不得不动用大财政去收拾。此时,“最优”变为“最劣”,被新自由主义者咬牙切齿诅咒的大政府、大财政成了救星。看看最近的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央行和美联储不断地向银行和股市注入巨额资金,新自由主义者屁也不放一个,再不敢鼓吹其“小政府”、“自由放任”那一套。要是这种事发生在中国政府头上,非被骂个狗血喷头不可。这帮势利小人,吃里扒外、为丛驱雀的鹰犬!
股市是金融资产阶级和金融爆发户们的摇钱树。美联储向股市注资的根本目的就是防止这个摇钱树倒下,其余理由都是表面、次要甚至纯粹欺惑大众的。
总的来说,股市根本谈不上什么好东西,更不可能是“配置资源的最优方式”。“最优”仅仅是针对金融资产阶级罢了。对大众而言,恰恰相反,股市是配置资源的一种劣等方式。
当然,存在即合理。股市这一事物既然能够存在,必有其存的逻辑和理由。简单来说,股市存在的理由(或意义)有以下几点:
(1)人人都存在某种赌徒心态或从众心理。这是股市得以存在的重要心理基础。
(2)对于大国经济而言,重特大型工业基础不可或缺。利用股市融资搞,不失为一种可行办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股市的重要作用是为重特大工业工程融资,奠定了日后美国领先世界的工业基础。(但就其效率而言,参照历史情况,似尚不如国家资本主义运用国家力量集结资本效率高。)
(3)真正能维持股市活力的乃是能够出口创汇的生外经济系统企业。在国际经济角逐中,一些企业通过股市和国际市场的双重支持和汰选,以充满活力的强者之姿驰骋国际赛场,从外部汲取资源,从国际市场获得利润,为本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这是股市得以生存的根本力量,但很少有人洞悉此点。
但是,民生系统和金融系统企业上市的效果基本上是负面的,很容易圈走大量国民财富,损害国家经济根本。关于此点,需要列举大量事实和数据加以论证。本文限于篇幅,不多讨论。
(4)在许多强国建立股市的情况下,弱国和穷国如不建立股市,很难走上强国之路。因为在国际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的情况下,强国会通过强大的金融力量压制弱国的发展。因此,穷弱国家也不得不建立股市。当然,由于股市的种种弊端,即使建立了股市,穷弱国家也很难走上强国之路,不过比不建立股市多一线生机。成败关键是看能否趋利避害,尽量发挥股市的正面效应,抑制其负面作用。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