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论我国企业所得税的问题 _工商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5-07-02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论我国企业所得税的问题 _工商管理论文

论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相关问题
------两税该合并了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在我国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税率,对本土企业实行
33%的税率,而外资企业的平均税率是11%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很久了。
历史由来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存在差别的问题由来已久。针对外资企业实行的,是在1991年
实施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而针对内资企业实行的,是在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由此,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开始长期同时存在。
存在两种税率的原因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为了吸引外国投资者到中国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由
于当时我国还是计划经济的时代,国家对经济领域控制得比较紧。我国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和投资的条件是有限制的,比如说:那些领域外商不能进入,即使进入了也要和中方实行合资,甚至由中方来控股。对外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的初衷是吸引外资,因此税收上对外资企业实行税率的优惠。这是一种补偿性的优惠。
税收内外不平等弊端明显
内外资企业适用两套不同税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一个国家的企业所得税分为两
种,这在世贸组织里是不允许的,也不符合目前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方向和潮流。
市场经济有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公平竞争并且市场竞争要求公平竞争,税负公平是
公平竞争的重要保证。现行这种税负轻重有别的原则不利于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利于同国外企业同等条件下的公平竞争。在中国市场上很多产品都是跨国企业的。例如:碳酸饮料方面就是给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控制了,胶卷市场就给柯达和富士控制了。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有经验和能力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广范围吸引和利用外资。在这种形势下,要使我国经济更紧密地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就必须在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国际义务方面进行法律的强制性约束,包括企业所得税在内的税收法规必须符合世贸组织的要求和我国做出的承诺。
现在我国存在的这种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不同,以造成两种现象:一是外资企业的
超国民待遇现象,二是:国内企业税收负担过重,逃税现象时有发生,对我国本土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同等条件下,民营企业受歧视的显现已经够多的了,现在税收都有差别,对他们更不利了。所以,有些民营企业是以“假外资”的身份迂回内地市场的。
到今年年底,我国入世的过渡期就要结束了,明年国内市场就要全部开放了,在这种情
况下如果还存在两种税率的话,那就有违WTO的公平竞争的原则了。所以“两税”必须尽快合并。
造成弊端
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使我国每年的税收总量流失不少,更造成了市场竞争的
不公与无序,内资企业施展手脚的空间被人为缩减,还带来“假外资”等投机现象,这不但与市场经济相背离,也对人才流动、技术创新、经济安全造成影响。
“假外资”的出现
“假外资”主要借道香港和其它离岸金融中心回流内地进行投资,从而取得外资身份,
因此“假外资”的形成过程也被称为“返程投资”。目前,国际上比较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有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巴哈马群岛、百慕大群岛、萨摩亚、安圭拉群岛等。其中中国企业大都选择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和百慕大设立离岸中心。
假外资型的特点是,中国企业或个人,通过在BVI等地注册离岸公司,再回国投资,
摇身一变为外商投资公司,享受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此类公司不胜枚举,经济较为发达的江浙一带尤多。浙江省宁波市信息中心二○○五年年中发布的一份报告,在分析了一九九八至二○○四年该市吸引外资的情况后指出,在全球外资的三大来源地美国、日本及西欧投资份额逐渐减少之际,维尔京岛、开曼群岛、萨摩亚等三地在宁波的投资比重却“异军突起”。例如中国雨润食品集团。
大家都知道,百度公司占据了中文网页搜索引擎的头把交椅,但大家能说出百度公
司是在哪里注册的吗?2005年8月5日百度在NASDAQ上市,我那时留意到,百度的公司注册地是英属开曼群岛,而不是中国。百度总控股公司(Baidu.com,Inc)的注册地是开曼群岛,总公司主要办公地却在北京,作为运营实体的子公司百度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外资)、百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资)也在北京,更狠!百度之所以在开曼群岛注册是为了逃避国内高达33%的所得税。而享受外资的优惠税率。
……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可是这些公司都是中国优质的民营企业啊。
对自主创新不利
现在,外商投资发生了一些变化:外商并购投资是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也是目
前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形式,对于盘活国内存量资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外商并购投资集中在我国关键领域的重点企业,其意图已不完全是商业性的,而是具有明确的战略指向。2006年新年伊始,中央就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大力提倡“自主创新精神”。但是,作为创建“创新型国家”主力军的行业龙头企业,却正面临着被某些跨国巨头以“资本运作”的合法途径而清洗出局的危险命运。
《中国商业周刊》有这样一篇文章:《跨国巨头对中国行业龙头展开廉价掠夺式并购》
说的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疯狂的对中国的重工行业进行掠夺式的并购。其中以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最为疯狂:“扩张野心”在于:整合并吃掉中国整个机械制造行业。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宣化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等都是它并购的对象。
中国企业只作为其全球化战略下的中国生产基地,全面整合中国民族产业使其成为跨国
巨头自己的包括生产、采购,以及物流、营销、金融等的一体化大公司……本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就摇身一变变成外资企业了。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有的是地方政府为了自己招商引资的政绩工程,有的是本土企业为了享受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由中资企业变成外资了就有税收优惠了。你自己自主创新都没有这么高的优惠啊。但这样长期下去对中国的发展是不利的: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市场换技术不是长久之计。长久之计应该是建立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民族企业。但这需要国家的支持。
究其原因在于:两套税制也会带来人才的单项流动。内资企业职工工资发放实行计
税工资政策,纳税人支付的工资按照计税工资标准扣除。而对外资企业,则按工资实际发生额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这样造成外资企业工资普遍高于内资企业,这样的后果则是“人往高处走”。
根据对大学生就业倾向的调查,大学生首先选择外资企业就业,其次是国有企业,然后
是政府机构,民营企业排在很后。这是因为外资企业工资高,待遇好,提升快。但长此下去对中国的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科技创新是个很大的问题。甚至对中国技术创新、经济安全造成影响。如果你某一天看到,在中国酒泉卫星基地上班的很多都是在外国科研机构工作的中国人,或者是带着某国科研机构胸卡的人,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你是为对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还是感到悲哀呢?
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目前这种外资低、内资高的税收政策是鼓励外资流入,抑制流出,人为地扩大了外
汇供给而减少了外汇需求,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到去年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8000多亿美元了。今年很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就是以这为借口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很多外国投机者就是豪堵人民币升值而进军中国的。他们来中国是充着“投资”而来,其实是在“投机”。
解决办法:是一碗水端平的时候了
为了解决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不同的问题,以解决税率不同以引发的种种不良影
响,统一内外资所得税税率已经迫在眉睫,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不能再拖了。”具了解财政部对两税合并是采取:“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的税改思路的。
那么,两税合并是否对吸引外资在中国在中国投资产生影响呢?答案是不会的。先看一
组数据吧。
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规定内资企业为33%,外资企业为15%,低于发达国家,如意
大利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意意义为36%、法国为33.33%、美国为15%- 39%累进征收,高于发展中国家,如巴西为15%,马来西亚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马来西亚为28%、韩国为27%、泰国为30%等。
印度的外资企业所得税也比中国高,条件也比中国苛刻但它在亚洲国家中,吸引外资的
能力仅次于中国。并且它引进的很多都是高技术产业,它有世界办公室之称,而中国虽然引进的数量比它高,但质量就不一定比它高。印度的外包产业是世界第一位的。中国引进的很多都是高污染、高消耗能源的企业。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中国只是外国企业的生产基地,不是它的设计基地。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深思啊。
如果把吸引外资做成一个模型,其中有许多因素在发挥作用。除了税收政策,还有政局
稳定、货币稳定、非垄断、法律制度健全、市场、配套设施等。外资是否决定在当地投资,要看投资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外资看重的正是中国的投资环境:中国广阔的市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投资机会、劳动力素质能够远远抵消它的税收损失。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投资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中国市场已经显示出
它的威力。所以“不能再用最初的诱惑来吸引外资”了。“当税收作用非常小的时候就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资本追逐的是利润,资本应当由市场机制引导,而不是由税务引导。所以,两税合
并,对招商引资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现在是一碗水端平的时候了。据报道: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的日程表已经确定,新的《企业所得税》草案5月份提交国务院,8月底将上交人大,人大三审后提交到明年3月份的全国人大审议。也就是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有望2008年实现统一。这个消息真是太好了,虽然来迟了一点,但毕竟是个好消息啊,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因为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
所以,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这一碗水是端平的时候了。

参考文献:
http://finance.sina.com.cn全国两会财经专题
2.《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