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词句警人,满口余香”——浅谈《西厢记》的语言艺术特色_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11-18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文学论文范文 “词句警人,满口余香”——浅谈《西厢记》的语言艺术特色 [摘要]:《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部作品,它思想先进,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王实甫使用民间口语时,很注意词语的斟别、挑选,很善于炼字,力求贴切形象,极富感染力的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趣;《西厢记》中成语运用的,使《西厢记》的语言既有严整之美,又具错落之致,文白相间,相得益彰;王实甫在《西厢记》中运用了很多的戏曲故事,是老百姓喜闻乐见奥妙之所在。 [关键词] 《西厢记》 王实甫 戏剧语言 口语 成语 《西厢记》原名《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王实甫的杰作,也是元杂剧中最优美宏伟的大型喜剧。它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高峰之一。《西厢记》在思想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其次,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中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