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网络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及相应对策_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14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信息技术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络世界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中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外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 然而,网络文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青少年获取知识、了解社会、掌握技能、促进沟通的同时,混杂其中的不良内容又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对学生的正面影响
从正面影响来看,小学生在这个包罗万象、生动活泼的“虚拟世界”里,可以不受时空制约,无拘无束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从而大大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满足个性发展的需求。电脑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给予了我们遨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坐在家中即可浏览众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收藏;几秒种内,便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地各种祥细的、自已想知道的信息;通过各学校开办的远程教育网了解更多的知识等等。正由于网络的这些优点,才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青睐。 网络能让学生开阔视野。虽然我们在报刊杂志中也可以了解到不少知识、消息,但是一本书中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书买多了也不便宜。而在网上,只需订阅一些电子书,就可以立马掌握世事要闻,甚至可以免费阅览、观看一些有关商业、娱乐、新闻等方面的最新资讯。这样,知识面就更广了!在网上还可以做许多事。比如交一些有同样兴趣爱好或同一长项等的朋友,敞开心扉,想说就说,不用顾虑任何问题,谁也不必担心会遭“暗算”。 对学生而言,上网有诸多有利之处: (一)可以开阔视野,可以对外交流,可以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发展。
(二)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学业,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
(三)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校园,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然而,网络文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青少年获取知识、了解社会、掌握技能、促进沟通的同时,混杂其中的不良内容又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与网络对小学生的正面影响相比,目前其负面影响显得更为突出和尖锐,更加引人注目,其中之一就是使许多孩子患上了网瘾,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网瘾的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网络资料:《网络对小学生的影响》] 二、网络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一)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迷恋游戏,通宵达旦地玩,能达到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地步。身体伤害很大!尤其对脑部的伤害很大,上网打游戏时会暂时降低智商,时间长了会导致智商下降。同时,由于网迷对网络有着很大的依赖心理,轻者影响学习,使注意力难以集中,重者可能会心理变态!而且还会降低个人素质! (二)影响学业,易惹是非。 学生一旦迷恋上网,成绩肯定会直线下降。其主要的问题是上网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成绩名列前茅,在班中是班干部,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刚开始由于好奇,迷上了上网,不知不觉中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白天上课时经常精神不集中,仅半年就加入了差生的行列,由此可见网络对学生的危害之大!进出网吧的大多是中小学生,他们大多没有收入,为了能弄到上网的钱,有的敲诈,有的抢劫。还有一类人进出网吧,他们纯粹是敲诈一些小学生,经常有打架斗殴的事在网吧发生。 (三)网络内容的伤害以及学生的安全问题。
近来,由网络游戏引发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学校、家庭的广泛关注,游戏的负面影响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少年被网络虚幻世界迫害、游戏中受骗愤然跳楼身亡、电脑游戏是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游戏机迷有吸毒成瘾症状,警惕电子海洛因、又一个因××而死的少年……在网上玩游戏是许多学生的嗜好,例如“掠杀四大贪官”的游戏不仅让大家解恨,还培养了正义感。但不可忽视,有些游戏不仅仅是浪费时间,还毒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一些沉迷于聊天和游戏的学生,平时懒得跟同学或者朋友交往,不跟家长、老师交流,痴迷于虚拟网络世界的他们,不仅耗费了金钱、时间和精力,还影响了正常的学业和人际交往,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网络吸引学生的原因
经一些专家分析,有五类孩子最易染上“网瘾”。
第一种:学习失败的孩子由于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于单一,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
孩子成就感的惟一来源,此时,一旦学习失败,孩子们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但是在网上,他们很容易体验成功:闯过任何一关,都可以得到“回报”,这种成就感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验到的。 第二种:学习特别好的学生不少本来学习好的学生在升入更好的学校后,无法再保持原有的名次和位置,这时,他们对“努力学习”的目的产生了怀疑。按照老师和父母的逻辑,学习是为了“上大学—————找到好工作—————挣钱”,当他们失去了为“名次”、“位置”等学习的内在动力后,无法认同老师和父母的逻辑,因为,即使不用学习也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钱。于是,一些人开始迷恋网络。其实,造成这些孩子依赖网络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第三种: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他们希望上网逃避现实。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而且小心眼,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第四种: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孩子随着离婚率、犯罪率升高等社会问题的增多,社会上的“问题家庭”也在增多,这些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但是在网络上,他们提出的任何一点儿小小的请求都会得到不少人的帮助。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让“问题家庭”的孩子“躲”进网络。 第五种:自制力弱的孩子不少上网成瘾者都有这个问题,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也不想这样下去,但是一接触电脑就情不自禁。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力不强。生活中要面对很多选择,选择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选择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 因此,作为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健康上网的教育和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网络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筑起心灵的“长城”。面对一些中小学生的"网络成瘾"现象,我们
教育者应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四、学生上网行为的引导和策略。
(一)学生上网的行为管理。
1、重视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至今我国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上网人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网络中的需要来活动,这就对现实社会中主导的道德规范形成巨大的冲击,并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
2、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对学业重负下的中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学生上网。相反,我们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生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积极疏导。首先是防患于未然,应在学生上网前就向学生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使中学生尽量避免上瘾。其次是对已患上上网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矫治,不能一味批评和惩罚。
鼓励学生使用Internet网发现事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可以布置一些论文或讨论题,并提供相关的资源网站,让学生上网查找,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图片、动画,并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事实上,只要老师有要求,学生是很乐意这样去做的。作为信息技术的老师绝不能上一堂没有主题的网络课、让学生自由去网络中搜索资料,没有了主题,学生就会像一艘没有舵手的船,迷失在网络中。
(二)抓住教学时机,营造“绿色”网络。
1、对学生进行遵守公约,文明上网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网络道德规范,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分清网上善恶美丑的界限,激发学生对美好网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2、屏蔽网络中不良的信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版网络爸爸来抵制不良信息的入侵,还可以利用组策略来禁止某些网络游戏的运行。
3、加强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
面对网络上良莠参杂的信息流,我们有必要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可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特别是有关信息技术部门应承担起保护青少年的重大职责,及早研制出能"过滤"有害信息,为青少年学生输送科学、正确、健康信息的软件。同时,笔者希望有关方面能够严格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坚决取缔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违法网吧,净化孩子的成长环境。
(三)用爱心、耐心教育学生,让学生远离“黑网吧”。
“黑网吧”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面对“黑网吧”,我们究竟该怎么办?有人说,网络上不健康的信息、聊天室和游戏抓住了当代中学生的心。事实上,孩子们并非天生就喜爱这些东西。据心理专家分析,缺乏关爱、缺少交流、生活空虚,是大多数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主要诱因。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和不满得不到有效排解,孩子们才会更多地流连于网络,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求刺激和情感发泄。“黑网吧”就乘虚而入,迎合中学生这种心理,成为孩子们寻找心灵寄托、发泄内心情绪的替代场所之一。当发现学生因上网而旷课时,教师应该要用爱心、耐心去教育、开导他,因为本身他的身心就受到创伤了,教师还在他的伤口上撒盐,他会去听你的话,接受你的谆谆教导吗?作为教师应当去发现他为什么要沉迷于网络中,他有什么样伤心难过的事情,有时一句问候胜过一万句道理。另外,学校结合开设
的信息技术课程,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建立校园网,除上好正常的信息技术课外,在周六开设电脑假日活动,这都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防止学生因沉迷于经营性网吧而出现的逃课、学习成绩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教育工作者也因势利导,开始主动利用网络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灵困惑,同时引导他们正确利用网络,共同构筑“爱心之桥”让学生远离 “黑网吧”。
(四)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
1、结合学科特点,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老师能对他们进行讲解和引导。既然学生有正当要求,我们就应该想法满足。从学校角度看,要提倡教师突破传统,顺应形势,结合自己任教学科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研究小课题或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用好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或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品尝运用网络取得学业进步和能力增长的乐趣,从本质上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2、家长应改变教育方式,以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心理治疗专家认为,孩子上网成瘾与家长和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所以要预防孩子网络成瘾,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民主作风,从小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明白在网络虚拟世界获得的满足越多,离现实生活中成功的目标就越远。处在这样一个知识、技术、观念、思想都剧烈变动时期的父母,在学生上网这一问题上,对孩子进行"追堵打压"、"因噎废食",不如顺应时代潮流,接受适应现代社会的新的价值观念,更新知识,首先就应懂得上网,才能帮助学生健康上网。
3、主动占领网上阵地。
学校要主动向学生和家长推荐好的优秀的青少年网站。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学生和家长推荐优秀青少年网站,使孩子们没有闲暇时间浏览不健康的网站。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网页或网站。教师要遵循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原则,把疏导作为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作为学校,如果只是强行禁止学生上网,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应该变“堵”为“疏”,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典型事例,加强法制教育、网络道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使学生彻底认清“不健康上网”的危害,注重引导学生“健康上网”。作为社会,通过各种媒体普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开设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热线。作为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 成长,不要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强加干涉,配合好学校、社会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五、结论
面对中小学生上网问题,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有“网络恐惧症”。不应只看到它负面的影响而忽视了它的积极作用,网络能够引导学生走入一个空前丰富的信息世界,进行交流与学习,不再是固步自封,然而我们应该正确地利用,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端正学生的上网态度,科学地探索中学生上网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在网络里翱翔,涉猎其丰富
而健康的信息和科学知识。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加强小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意识的引导他们选择健康、适宜的网上内容,对网上垃圾进行有效的批判。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结合时代特点及学生的需求、喜好,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并把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使他们在娱乐中受到健康文化的熏陶,从而降低学生娱乐生活中对网吧的依赖性,同时也加强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让中小学生真正把握好网络资源。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