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通过多种媒体,提高幼儿理解、感知歌曲能力的探究_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14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摘要]音乐是孩子的天堂,而在我们的教育下,这个天堂变成了我们达到应试教育的目的。在这个天堂中,孩子没有展现出原本的天真、活泼,有的只是像背书一样的呆板表情以及毫无生气的声音。而通过两种不同多媒体(语言的多媒体以及视听上的多媒体),以及它在时间以及顺序中的不同,改变了整个活动的气氛,增强了孩子对音乐的感知,他们会用心感觉歌曲中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改变了孩子在活动中呆板的形式,是孩子们不可缺少的“密友”。
[关键词]多媒体、引导语、听觉、视觉
问题提出
本班幼儿的节奏感是比较强的,但是自从我开始教他们唱歌时,就发现从孩子们的歌声中我听不到他们的情感。从表情中看不到兴奋、激动,好像他们是在说一句很普通的话。
歌曲是一种表达心境和感情的工具。作者通过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词语表达出自己对这个世界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每个人的情感。那么当孩子们学习这些歌曲时,他们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吗?孩子感情是很丰富的,歌曲中的情感也是不同的,他们学习歌曲的目的难道就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吗?如何让这两种情感发生共鸣呢?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歌曲中的情感,并能够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出来呢?这些就是我的问题。
二、目的
1、通过老师恰当到位的语言引导,调动起幼儿对歌曲的积极性,从表情上表现出来。
2、通过多种媒体,加强幼儿视觉、听觉的感染力,从肢体动作中表现出来。
三、主要概念界定
(1)有效的引导语
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是一种感觉,当孩子们听到一个歌曲时可能会有各种反应出现,比如安静的、兴奋的、高兴的等等。但是当他们学唱时,表情就会一下子发生变化,比如木然。这是因为孩子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歌词以及熟悉旋律上,而完全进入了一种学习、背词的状态。想想我们在背诵课文时的表情,对了,那就是孩子学歌时的表情。
这样的学习完全磨灭了音乐的特点,以及作者在歌曲中所注入情感。那么,我们怎么能让孩子抒发出自己的情感呢?不是背诵歌词而是有感情的说出、唱出呢?
在这里老师会通过各种比喻、打比方的方法,将孩子带入到歌曲中的世界。老师的语言要生动,老师的表情要丰富,如果想让孩子们感受到歌曲的魅力,老师首先就要先被感动,这样才能感动于幼儿。这就是有效的引导语。而像“大点声音、用好听的声音”,这些引导语,就是无效的,也是多余的。
(2)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够向幼儿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逼真的情境、丰富多彩的内容,紧扣情节的音响效果,其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互动性等特点与幼儿的心理特点相一致,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不仅唤醒了幼儿的觉醒水平,引发了幼儿的注意指向,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将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抽象的现象和事物,清晰、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强化了多感官的积极参与,缩短了认知事物的时间。所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达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通道。
多媒体有两种,一种是我们自身——语言。我们用语言去交流,去相互理解,。而在我的音乐活动中有目的,有感情的语言就是引导语,在我看来引导语就是一个最有力,也是最方便的多媒体;另一方面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他们是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感受身边的事物。音乐也是如此。在音乐活动中,把抽象的旋律转换为可视性的图片、幻灯以及flash,从而帮助幼儿熟悉音乐、理解音乐、喜爱音乐。这就是多媒体最大的优点。
四、具体实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艺术领域的基本精神是向传统的艺术教育挑战。要在全国范围内建树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并要求在新理论的指导下,实施新型的、科学的艺术教育。
多媒体教学作为新生事物,进入幼儿教育领域,要以传统教学为基础,应届和本身的教学特点,选材编制和教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要统一。《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学内容既要引导幼儿长身体、长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又要从小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因此多媒体教学内容必须强调正确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同时,由于采用了现代化传播媒体,其内容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这将直接使思想内容和知识能准确表达,更易激发起幼儿学习动机。
1、引导语的运用
(1)绽放出幼儿天真的笑脸——有效的引导语
国旗、国旗红红的哩是我在十一之前所进行的活动。国旗这个感念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些模糊,作为生活在这个二十一世纪现代社会的孩子们来说,爱国、爱国旗都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在活动之前,我先请孩子们去观察国旗,使孩子们对国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我向孩子们介绍第一面国旗的诞生,给她们讲关于国旗的故事。这时的孩子都被故事中那面红红的国旗所吸引,一个劲的鼓掌。
在活动的过程中,在提问以及引导语运用方面上,我与以前也有了很大的不同。比如:整个活动,当幼儿唱不好,或是声音过大、过小时,当孩子们又要像背书似的说歌词时,我用了启发性的语句,如:在准备唱歌前我说:“现在你就是红军战士了,在打倒敌人后,我们要把这面红旗插在最高处。(引发幼儿气势)”而不是传统的说一句“用好听的声音唱”。我把好听的声音定位在实际的情景中,让幼儿充分体验这种情感。这时的孩子们,脸上一副即严肃又可爱的表情,当时他们一定觉得自己很棒,也一定有把国旗高高升起的决心。马上孩子们的气势迸发了,声音也放出来了。
总之,孩子们在这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后,学到了,感知到了比原来多的多的东西,这些正是因为我语言上的改变,有效引导语的妙处。
(2)最想念的季节------感人的引导语
这首歌曲可以说是一首流行乐曲,但歌词以及优美的韵律,非常适合孩子。我把它作为新年的表演节目。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曲,大家就很喜欢它,在学习歌词的时候,我先请幼儿一句一句来听,让他们自己说出歌词。然后用故事形式将它讲给孩子们听,在故事中,主人公变成了我与孩子们。尤其是说道我们各自离开对方,在远方为好朋友祝福的时候,孩子们的眼神告诉我,他们感受到了那种想念朋友的情感,在第二遍播放音乐时,孩子们的表情,动作都与第一遍有了很明显的变化。当音乐高潮的时候我又讲起那飘荡的白雪,每一片白雪都是在远方的朋友送给你的礼物时,孩子们的眼睛在闪光,脸上浮现出了幸福,兴奋得表情。在这样的引导语中,有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你想想当孩子再唱这首歌时,会是多么美丽的画面啊!当我们在联欢会上展示时,家长都为孩子们能有那样好的表现力所感动。我们甚至回场表演了第二遍。而那天在孩子们说出最后一段歌词“真的下雪了”时,天空好像也为我们所感动,真的下起了晶莹的雪花。直到现在,孩子们还会经常唱起那首“最想念的季节”。
语言是对于幼儿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在各种语言性的引导语中,老师会用夸张的动作、声音、表情来吸引幼儿,从而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这点也正是孩子所喜欢的。通过这几年的工作经验,孩子们喜欢听老师面对面的与他们讲话或是讲故事,喜欢与老师有目光的交流。这就像夜晚的月亮,为孩子们带来一抹亮光,而且是美丽的亮光。
(3)优美动听的歌曲——伴随音乐活动的引导语
孩子们的年龄所决定,他们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他们喜欢听欢快的乐曲。但是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他们也需要接触更多类型的歌曲或音乐。比如优美的、有情节的等等,那么在这里老师的引导就尤为重要了。比如在欣赏三拍子的乐曲时,老师伴随着音乐为孩子背诵优美的诗句;请幼儿欣赏各种美丽的图片,并为他们介绍图片中栩栩如生的景物。在老师引导语的启发下,孩子们对三拍的乐曲有了很浓的兴趣,他们自己回家与家长一起寻找优美的乐曲,带到幼儿园与大家一起分享。
2、多媒体的巧用,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前人已在实践中尝试过各种辅助方法,运用了如,cd、vcd等各种手段来为教学提供帮助,并且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电脑已成为我们社会各领域主要运用工具,它也毫不例外的成为我们音乐教学中的“得力助手”,它能包容大量的信息,对教师的教学和幼儿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诸如此类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设备,我们都概括为“多媒体”,怎样更好的把多媒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激发孩子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我们音乐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了解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对运用这些功能为音乐教学更好的服务十分有益。
那么在什么时间出示多媒体,出示什么样的多媒体,以及多媒体给孩子们的视觉、听觉带来的不同感受就是我要研究的方向。
(1)在不同的时间,两种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实践
在一个学唱歌曲《小猪,呼噜、呼噜》的活动中,我运用了一个与以前不同的方式。(两种媒体的结合音乐与flash)在活动之前的过渡环节中,大部分的音乐都是这首歌,因为这首歌是一个小调的歌曲。如果在一个活动中学唱就会比较难,因此我就在没有告诉幼儿的前提下让他们先去听,去感知。而我在一旁观察,前两遍没有孩子去注意,但到了第三遍,就开始有一两个孩子跟唱了,之后我又播放了一首大调歌曲,其目的就是让幼儿初步的感知两种乐曲的差异性。
在音乐活动中,我准备了flash,但一开始并没有把音乐给他们,而只是播放,请幼儿说出这首歌曲的大概内容,这时孩子们就会把上午的音乐与现在的flash相结合,结果出乎意料,他们很快也很准确的说出了歌曲的大概内容,之后音乐的播放,让幼儿用听觉充分感知韵律。在这个环节中,我用了很短的时间,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及我预期的目的。这样就可以把时间用在重点与难点部分。
而后整个活动的重点是歌曲中不同的三个节奏,音乐本身则成为了次重点,但是因为有课前音乐多次播放的准备,因此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对歌曲旋律还是有一定的感知的。在课后,我尝试地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这首歌与我们原来学习的歌曲有什么不同?”他们告诉我,这首歌有点难唱。看,不同老师费力去解释大小调的问题,孩子们自己就能够感觉得到,也充分的理解了音乐的整个内容。
这就是在不同的时间,运用两种媒体相结合的省时、突出难点,两全其美的方法。
(2)情景剧与音乐相结合,加强幼儿对作品的理解
这个年龄的孩子是以视觉为主,听觉为辅的年龄。但在各种有鲜明对比的音乐或乐器的伴奏下,听觉的刺激会把孩子们一下带到作品中。让幼儿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充分理解音乐。比如音乐剧《彼得与狼》
当欢快的小提琴响起时,孩子们知道这是彼得该出场的时候了;当清脆的长笛响起时,孩子们高兴的期待着小鸟的到来;当低沉的黑管响起时,有的孩子会堵上耳朵,有的孩子会宾主呼吸,攥着小拳头等着那个大灰狼进场。孩子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感知不同乐器所发出的不同的声音,不用老师去一一介绍,也不用老师来说明音乐中不同的节奏、音调有着什么样的意思。在这种形式的活动中,孩子们自己是主体,自己是老师。
在活动的最后不是我去告诉他们音乐剧的内容,而是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像《彼得与狼》的这种带有非常强的情景音乐剧也是很适合孩子们欣赏、观看的。不过,这样的作品它所表现的人物比较多,故事情节也比较有曲折性,但是,这个音乐剧乐器的声音是很鲜明的,可以让孩子在看的过程中慢慢感知音乐中快与慢,轻与重,以及清脆与低沉的含义。因此根据老师不同的教育重点,选择适宜的音乐素材也是很重要的。
(3)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听觉在先视觉在后,提供幼儿想象的空间,主动表演
在《花园》的音乐活动中,我请幼儿先听音乐。音乐优美动听,女孩们纷纷翩翩起舞。音乐结束后,我没有告诉孩子们音乐的名字,也没有做任何的介绍,而是问了一个问题“听到音乐,你觉得自己在哪?你想干什么?”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但大概意思却是非常统一。这一现象说明了孩子们在没有视觉干扰的前提下,有了充分倾听的空间与机会,他们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音乐中。在他们的猜想中我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意见,大胆想象。当终于看到画面时,他们又会兴奋不已,因为这正是他们的感受。当幼儿熟悉了作品后,他们会主动要求进行表演,这时,老师不用分配角色,不用编排动作,更不用去指导他们的表情。这时的孩子表现欲极强,不再会不好意思,而是跟着大家在“美丽的花园中”跳起欢乐的舞蹈。
由此可见,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是可以多变的,它出现的先后顺序也会起到不同的效果。何谓巧用,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化、有效化的使多媒体发挥到它最大的功效,这样就可以极大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尽可能的广泛空间,为最大限度激发幼儿的兴趣创造了条件。不仅如此,长期坚持,对培养、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这么神奇,它可以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可以使班上最内向的孩子忘我的欢笑,可以使班上最有个性的孩子为着它转,也可以使不自信的孩子看到自我的价值。当然再美妙的音乐也需要老师巧妙的引导,以及有激情的语言,两者是不可缺少的。
以上是我对《通过多种媒体,提问幼儿理解、感知歌曲的能力的探究》孩子们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了很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作用》马新昆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1年教育部
3、曹中平 《幼儿教育心理学》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